登陆注册
3154800000001

第1章 礼仪文化概述(1)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同文字、绘画一样,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漫漫中华千古,悠悠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礼仪乃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的先祖们在久远的中长河中将自身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方式固定下来,建立起了一系列礼仪并逐渐完善,形成了具有东方文明特色的礼仪文化。它赋予我们民族典雅的语言,优美的举止,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自信恢弘的气度,不仅作为“衣冠文物”在中国社会相沿几千年,而且远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流传至今。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当是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最佳方式。

第一节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并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化”一词古已有之,南朝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教育以柔远”。“文”是错综复杂的痕迹,是一种“界线”;“化”是改变。各种事物有章有法的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要求。文化晓义,化成天下。文化如根,礼仪是文化枝繁叶茂的树。

一、礼仪的文化内涵

《说文·示部》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履二字音近,履是践履,即行动,古人把礼作为祭祀鬼神的仪式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周礼》、《仪礼》、《礼记》是由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礼学专著,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汉以后2000多年中,“三礼”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礼经”,其对礼仪的论述大致可分为以下内容:

(一)关于“礼”

1、礼是治国治国安邦的根本。“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之不以礼,政不行矣。”(《荀子·大略》)“礼,政之舆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礼是行政驾驭的疆绳,是国家运行的车轮。“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2、礼通理。《礼记》云:“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理乃天道和自然法则。《史记·礼书》更加具体地说:“天地位,日月明,四时序,阴阳和,风雨节,群品滋茂,万物宰治,君臣朝廷尊卑贵贱有序,咸谓之礼。”作为天地、自然、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礼乃理,无理则是没道理。

3、礼指对人的尊重和礼貌。《礼记·月令》云:“勉诸候,聘名士,礼贤者。”这里的礼作尊敬解。元曲《竹叶舟》中说“这秀才不礼我也。”即“这秀才不尊重我”。

4、指礼物。《礼记·表记》云:“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礼记杂记下》又云:“执事不与于礼。”这里“礼”是说的礼物。前者说,民间往来相见,都要送礼物;后者说,丧礼上送的礼物太重,所以才不敢接受。礼尚往来,无礼不相见。

5、礼指仪典和仪式。“礼”起源于祭祀,最初是一套祭祀仪式,而后延伸为了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典、仪式;《周礼·春宫·大宗》中的“五礼”,民间的婚礼、丧礼、寿礼以及招待客人而举行的宴饮,都具有一定的规模、规格和程序,约定成俗,历来也被称之为礼。在这里,礼、仪很难区分,礼乃仪也。

(二)关于“仪”

1、指法度、准则。《管子》“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云“普世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这里的“仪”,同“礼”,指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制度、法则、规则。

2、指礼节、规矩。《晋书·祖逖传》:“逖性豁荡,不修仪检”。这里的仪是指个人在行为举止方面的表现。

3、指容貌、举止。《诗经》“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宋史·杨承信传》云:“承信身长八尺,美仪表,善持论,且多艺能。”这里的仪就是指的容止仪表、体态风度。

4、指礼物。如贺仪、奠仪,指在不同的仪式上赠送的礼物。

5、指仪式、仪典、仪礼。《仪礼》一书为记载仪式规范的“三礼”之,原名《礼》,也称为《礼经》,后来改称为《仪礼》,就是因为其内容是对仪式规范的记载而得名。“礼”和“仪”由于其涵义的相近性,古籍中通称连称为“礼仪”,《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外,《周礼》中说:“凡国之小事,治其礼仪,而掌其事”。作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礼仪在古代的内容十分复杂。作为伦理制度和秩序,称之为“礼制”、“礼教”、“礼治”;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和惯例,称之为“礼俗”、“礼节”;作为个体修养,称之为“礼貌”;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称之为“礼让”。礼仪,无处不在,无是不有。“国无礼则不正”(《荀子·王霸》),又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故“仁义之道,非礼不成”。礼仪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礼仪辐射到国家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准法律”的作用。

中华礼仪的根基,是人内在的德性,礼是德性的体现,又是德性的教化和载体。狭义的礼是指一合于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广义的礼则是合于道德要求的治国理念和典章制度,以及切于民生日用的交往方式。《礼仪·礼器》说:“三代之礼一也,民由共之。”这里的“礼”,主要是统治阶级的典章制度,也含有交际礼俗的意蕴。

二、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一)礼仪的起源

礼仪的起源可一直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从考古资料来看,在辽宁喀左发现的距今5000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大型的祭坛、神庙、积石冢等,是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的场所;有裸体怀孕的妇女陶塑像,可能是受先民膜拜的生育女神。更早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人面虫身图像,墓葬中死者头颅西向而卧,也都透露出远古时代礼仪制度的若干信息。在古代文献中,有“自伏牺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的说法。礼仪制度的演变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真正比较完备、系统的是西周的礼制。周以前的礼仪制度,由于材料匮乏,文献不足,已经难以详考了。

礼仪因何而起自古以来,人们作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以以下5种: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人的自然本性;四为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礼生于理,化礼成俗。

(二)礼仪的发展

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漫长渐进过程。

1、礼仪的萌芽时期(前5万年-前1万年)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2、礼仪的草创时期(前1万年-前22世纪)

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在其后数千年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例如在今天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生活距今约5000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墓中坑位排列有序,死者身份有所区别,有带殉葬品的仰身葬,还有无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

3、礼仪的形成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约前21世纪至前771年,中国由金石并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金属器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除消费外有了剩余并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因而出现阶级对立,原始社会由此解体。前21世纪至前15世纪的夏代,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人们对风雨雷电、日月星辰、洪水猛兽、生生死死等自然现象迷惑不解并心存畏惧。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人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礼仪包含着人类早期生活的若干准则,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礼的繁体字“礼”,左边代表神,右边是向神进贡的祭物。因此,汉代学者许慎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以殷墟为中心展开活动的殷人,在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活跃在华夏大地,并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古都——地处现河南安阳的殷都,而他们在婚礼习俗上的建树,被其尊神、信鬼的狂热所掩盖。

殷王朝并取而代之的周朝,对礼仪多有建树。周武王的兄弟、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对周代礼制的确立起了重要作用。他制作礼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等统统纳入到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全面介绍周朝制度的《周礼》,是中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礼仪专著,本为一官职表,后经整理,成为讲述周朝典章制度的书。《周礼》原有6篇,详介六类官名及其职权,现存5篇,第6篇用《考工记》弥补。六官分别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其中,天官主管宫事、财货等;地官主管教育、市政等;春官主管五礼、乐舞等;夏官主管军旅、边防等;秋官主管刑法、外交等;冬官主管土木建筑等。可见,许多基本礼仪在商末周初已基本形成。此外,成书于商周之际的《易经》和在周代大体定型的《诗经》,也涉及到一些礼仪内容。

在西周,青铜礼器是个人身份的表征。礼器的多寡代表身份地位高低,形制的大小显示权力等级。当时,贵族佩带成组饰玉为风气,而相见礼和婚礼成为定式,流行民间。此外,尊老爱幼等礼仪,也已明显确立。

4、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时期)西周末期,王室衰微,诸侯纷起争霸。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承继西周的东周王朝已无力全面恪守传统礼制,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期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前551—前479年)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首创私学,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古籍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编订的《仪礼》,详细记录了战国以前贵族生活的各种礼节仪式。《仪礼》、《周礼》和孔门后学编的《礼记》,合称“三礼”,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著作。

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倡导“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孔子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学说和民贵君轻说,主张“以德服人”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主张“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等。

荀子(约前298—前238年)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荀子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荀子还提出,不仅要有礼治,还要有法治。只有尊崇礼,法制完备,国家才能安宁。荀子重视客观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倡导学而至善。

5、礼仪的强化时期(前221年-1796年)

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在全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秦朝制定的集权制度,成为后来延续2000余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西汉初期,叔孙通协助汉高帝刘邦制定了朝礼之仪,突出发展了礼的仪式和礼节,而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前179—前104年),把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提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天人感应”之说(《汉书·董仲舒传》),他把儒家礼仪具体概况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礼教成为定制。

同类推荐
  • 伊索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伊索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小学生最喜欢看的好词好句好段大全

    小学生最喜欢看的好词好句好段大全

    小朋友们,你们是否还在为写不出妙语连珠的句子而烦恼?是否还在为自己的作文没有亮点而焦急?这里有你需要的好词、好句、好段,这里会让你的作文增光生色,这里会让你的作文与众不同,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来这里寻找你所需要的作文素材吧!《小学生最喜欢的系列丛书:小学生最喜欢看的好词好句好段大全》分为写人篇、状物篇、写景篇、叙事篇、社会热点与爱心活动五部分,语言生动、形象,对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 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阐述了童诗的界定、发展、分类,以及童诗的教育意义,分析了童诗教学的现状,为儿童诗写作教学提供了方法和技巧,并且列举了一些优秀的儿童诗歌。《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适合中小学老师和家长阅读。
热门推荐
  • 一次宿命的行走

    一次宿命的行走

    秦岭,籍贯甘肃天水,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一级。出版有长篇小说、小说集《皇粮钟》等七部。中短篇小说三十多次被各类选刊转载或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小说选本。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小说改编)、《小说月报》“百花奖”,蝉联第二届梁斌文学奖。我穿行在荒山枯岭之中,却恰似一叶小舟,独行水上。水在哪里?抬望眼,到处都是旱地儿。安全的行走,却在考察中国农村饮水的安全与不安全。——水,生命之源,它是在呼唤我吗?我宁可相信,给我安排这样一次行走的,是水,更是命运。二者必然是兼而有之的。水既然能成为生命之源,必然与命运有关。
  • 宗门拈古汇集

    宗门拈古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真十书武夷集

    修真十书武夷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

    乔治·华盛顿的一生,就是美利坚独立自由之路的缩影,他从平凡少年成长为美国总统,在回归田园,开创了美国独立宪政之路,被尊为“美国国父”,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华盛顿在世之时,就已经被刻画成一个传奇,成为一种政治理想和理念的象征,成为道德的楷模。本书要展现的是,华盛顿身为一个人是怎样的,他到底是依靠何种性格魅力而被推上神坛。
  • 逆世神尊:逗萌狐妖各种坑

    逆世神尊:逗萌狐妖各种坑

    作为女主,帝央拥有强大的金手指,NB的炼丹、炼器、制符、摆阵各种天赋,还有强悍的兽兽,少不了忠心的属下,更少不了各色美男前仆后继拜倒在帝央的石榴裙下。帝央:美男们如此多娇,是挑一个好呢还是全收了?反派、炮灰们怨念地罢工抗议:女主那么厉害,还要我们做什么!!!某莲对手指:所以你们要多努力了……炮灰们呐喊宣言:我们的目标是!帝央:没有蛀牙~炮灰们:错,是打倒女主
  • 请在暗恋的尽头等我

    请在暗恋的尽头等我

    新书《桃菲》上线啦!诚邀小可爱们围观哈还好,终于等到你,在我生命尚存,仍有余爱的时候。——姚若尘只身闯天涯五年后,又与初爱重逢,他虽已是独霸一方的总裁,却依然为她倾心。有人问他:“她究竟哪里好,百转千回还是忘不掉?”他答:“她的好,只有我知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千年老妖哪里跑

    千年老妖哪里跑

    (你以为这是个跟题目一样的沙雕作品么,不,你错了,脑洞大到你无法想象的校园商战爱情玄幻动作片???)(什么,你想喷作者沙雕?不,你不想。)如果你知道这一生足足有九十九年,会如何生活?如果你穷尽千百个九十九年,都等不到让你心脏跳动的人,你会选择继续,还是黯然离开?无数个夜晚,他摸着心头那不曾跳动的物件,看着几卷古画,女孩明眸皓齿,男孩温润如玉。“你在哪?”独行万里,只为一诺。
  • 我们的少年时代之明星女同学

    我们的少年时代之明星女同学

    作者的文笔不是很好,因为作者只是一名初中生,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见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