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5300000008

第8章 梵呗唱诵所用的法器(1)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成佛道的资具,即为法器。

第一节法器的种类

法器的种类十分的繁多,而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差异极大,因此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变化。即使是相同名称的法器,也因为时代、国家区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制作方法上,有极大的差异。如果以法器的用途来分类,一般约略可以分为庄严道场的佛具、供养佛菩萨的法器、梵呗法器、置物用的法器等六种。

一、庄严道场的佛具:这是指庄严佛堂、坛城、道场的器具,包括:佛坛、须弥坛、幡、盖、经幢等物。

二、供养用的佛具:这是指日常用以供养诸佛菩萨本尊的器具,包括:灯、华、香、香炉、衣(左示右戒)、阏伽器等。

三、梵呗赞诵用的法器:用于寺院日常行事或临时集会敲鸣用的器具,及唱诵、法会及各种仪式中领众之用。包括木鱼、钟、鼓、磬、云板等。

四、古代比丘生活用器具:此类用品为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所持及生活中所用的器具,包括:钵、三衣、澡豆、头巾、手巾、齿木、滤水囊、念珠等。

五、禅门的法器:此类是指禅门中,除了生活上的实用性之外,亦常为禅师悟入学人的器具,如:拂子、如意、竹篦、蒲团等。

六、置物用的法器:此类法具指可收藏或装置修行用的器具,如:佛龛、舍利塔、经箱、戒体箱等。

法器其实是实践佛道的器物,同时也是实践佛教礼仪与佛法生活的器具,是与修行相合为一的。因此,法器除了在佛教工具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之外。对于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要体会法器的内在精神,而应用于佛法的修行上,以实践圆满的佛道。这才是法器真正要展现的风貌。

本章主要给大家介绍梵呗唱诵时所运用的法器。

一、钟

钟,寺院为报时,集合大众时而敲击的法器。其形制有梵钟及半钟两种。

半钟又称唤钟、小钟,多以黄铜铸造,通常高60公分乃至80公分,吊在佛堂内之一隅,以其用途为通告法会等行事之开始等事。故亦称“行事钟”。关于钟的敲法:《行事钞》说:“佛在世时,但有三下”。《五分律》云:“打三通”。关于敲“三通”,《四分律疏饰宗记》卷八云:“创疏而轻,渐急而重,将欲了时渐细渐没,名为一通,如是至三,名曰三通。于最后通声没之次,大打三下,或二或一,以表声绝。”

梵钟又称大钟、钓钟、撞钟、洪钟、鲸钟、蒲牢、华鲸、华钟、巨钟。多属青铜制,少数为铁制,一般高约150公分、直径约60公分,形式是上端雕成龙头的钓手,下端有相对的两个莲华形撞座,称为八叶,撞座以下称草间,下缘称驹爪;以上则分池间、乳间两部分,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又联结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举,又名六道。另外,钓手旁有呈圆筒状的筒插通内部。此类钟多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时或早晚报时之用。其所发声音称为鲸音。后世多在其表面平滑处刻铭。

在我国打钟的方法依宗派、地方而有不同,但通常是以三鸣钟为始,以二鸣连续作终。敲鸣钟的次数以十八声为常例,也有三十六声、一百零八声。其中,对于鸣一百零八声的原因,有的说是对应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之数;有的可使百八烦恼清醒,故佛教称为“百八钟”。在禅宗寺院中,悬于寺中禅堂(僧堂)、斋堂等处的钟称为僧堂钟、堂钟、斋钟;置于佛殿的钟则称殿钟。而掌理鸣钟的僧职,则称钟头。

钟有木、石、铜制的差别,雕刻都极为精美,且自六朝起多挂在钟楼。有的上面镌有铭文,如北周天和五年(公元566年),北周武帝制“大周二教钟铭”。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唐高宗制“大唐兴善寺钟铭”、“京都西明寺钟铭”。

北周以来佛教钟的制造仍然很频繁。此外,苏州寒山寺之钟,由唐代张继所作《枫桥夜泊》诗而极负盛名。又据日僧圆仁所作《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载:“五台山有钟楼谷,乃文殊示现金钟宝楼之处”。

钟对修道大德利益,《增一阿含经》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云:“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味。”传说古月支国,因与安息国交战,杀人九亿。因恶报故,死后化为千头大鱼,剑轮绕身砍头,随砍随生,极痛难忍。往求罗汉僧常击钟声,以息其苦。

正因为钟有这么多的功德利益,凡是敲钟的人必诵《钟声偈》以祈国富民强,众苦消灭,继而圆成佛道。

二、木鱼

古代的木鱼又称木鱼鼓、鱼鼓或鱼版,其形状、用法均与后世有所不同。

在《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木鱼条中说:“斋粥二时长击二通,普请僧众长击一通,普请行者二通。”由此可知,古代的木鱼主要用来做为集合僧众的讯号。

九华山法器——木鱼梆

至于为何做成鱼形,《释氏要览》中说:“今寺院木鱼者,盖古人不可以木朴击之,故创鱼像也。又必取张华相鱼之名,或取鲸鱼一击蒲牢为之大鸣也。”《敕修百丈清规》中说,作鱼形是昼夜精进义:“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

关于木鱼的起源,日本的成寻在《参天台五台山记》卷三《宋神宗熙宁五年八月八日》条中记载:“实性院本名清泰寺,中有傅大士像供人礼拜烧香。院主长老谓诸寺打木鱼鼓召集行者,乃源于傅大士。往昔,大士觅头陀于嵩山时尝打鱼鼓,头陀即应鼓声而来。其后,天下大小寺院以木鱼鼓集合大众。”

也有认为木鱼是隋代沙门志林所造,史料并无记载。此外《增修教苑清规》卷下《法器门》木鱼条又有另一个传说:有一名僧人违犯其师教诲,毁坛戒法,不但堕入鱼身受恶报,而且背上还长了一棵树,风涛摇摆时,皮肉更加苦痛。其师渡海时,大鱼遂作巨风浪,说:“往昔你不教导我,以致令我堕鱼报,今欲报此怨。”其师问他:“汝名什么?”鱼回答后。其师令忏悔,又为其设水陆追拔法会。后于夜梦间,大鱼自称已脱鱼身,可将其背上的树木供养寺众,以亲近三宝。其师后来果然看见鱼尸背上的大树,遂刻成鱼形,悬挂警众。

关于木鱼的由来,还也有另一个传说。玄奘大师的《指归曲》中记载:玄奘大师自天竺归来,途经蜀道时,巧遇一位长者。这位长者的妻子去世,留下一个三岁的儿子,他的后母非常恶毒,趁长者出猎时,从楼上将孩儿掷入水中。长者为儿子的死哀怨不已,为其设斋供僧。此时正好遇到玄奘大师到来,长者欢喜迎请第一座,然而玄奘大师却不食,并告诉长者:“我长途跋涉,非常疲劳,希望能得鱼肉吃之。”在场的人听到此话都非常吃惊。长者于是打算出去买鱼,玄奘又嘱咐他:“一定要大鱼才好。”长者于是买回一条大鱼,才割开鱼腹,就见到死去的孩儿在鱼腹中啼哭,长者非常的欢欣。玄奘大师说:“这是你的儿子生世的时候不杀戒的结果,所以现如今虽被鱼吞,却得不死。”长者问:“如何报答鱼的恩情?”玄奘大师告诉长者说:“以木雕成鱼形,悬挂于佛寺,于斋时击之,可以报鱼德。”即我们今天说谈到的木鱼。

至于现今诵经、礼佛时所使用的头尾相接的团圆形木鱼,可能是明代的产物。明代王析的《三才图会》中说:“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呗皆用之。”并绘图说明。《禅林象器笺·呗器门》也说:“按图会木鱼图,鱼头尾自相接,其形团栾。今清国僧称木鱼者,作龙二首一身,鳞背两口相接,衔一枚珠之形,亦空肚团栾。盖与图会木鱼同,讽唱时专敲之以成节。”

其中所谓改鱼身作龙头,可能是取《群籍一览》卷上所载《刘斧摭遗》所谓“鱼可化龙,凡可入圣”之义。

一般,木鱼都是横穿腹部中央,作中空的团栾形,头部、鳞甲、龙珠等多隈以黑漆,押上金箔,其它部分则涂以朱红,安于小布团上,以包皮的木槌敲击腹部中央。至于体积大小,普通的是直径一尺乃至六尺,较小的则有三寸乃至五寸等。

木鱼又称鱼鼓,在《雪峰存禅师录》中有一首《咏鱼鼓颂》,对木鱼有生动的描述:“我暂作鱼鼓,悬头为众苦,师僧吃茶饭,拈槌打我肚。身虽披鳞甲,心中一物无,鸬鹚横溪望,我誓不入湖。”又说:“可怜鱼鼓子,天生从地养,粥饭不能飧,空肚作声响。时时惊僧睡,懒者烦恼长,住持闹喧喧,不如打游漾。”此中将木鱼警策大众的意味以有趣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三、鼓

鼓,打击乐器之一。由金、玉、木、石等制成,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是寺院常用的法器。“鼓”的名字,在很多的经典中可以看到,例如:《中阿含经》第二十五、《苦阴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二、《梦见金鼓忏悔品》《法华经》第四、《提婆达多品》《大般涅槃经》卷上、《新华严经》第十三、《五分律》第十八等典籍,都曾经提到过“鼓”。

“鼓”有很多的类型和称呼。比较小的叫“应鼓”;比较大的叫“薮鼓”;有足的叫“足鼓”;贯柱(插柱)的叫“楹鼓”;悬击的叫“悬鼓”;附柄执摇由耳环自击的叫“鼓”、“靴鼓”,或是“摇鼓”;形状像漆桶,两端(两面)都敲击的叫“羯鼓”;形状类似“羯鼓”,但身粗而短,用手指触击的叫做“揩鼓”、“折鼓”、或称“答腊鼓”;头粗面广而腰细,击打两头的叫“震鼓”、“腰鼓”、“汉鼓”、或称“鸡娄鼓”。除了这些以外,在《文献通考》一书中,还有更多的名目。

同类推荐
  •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呐喊·彷徨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呐喊·彷徨

    《呐喊》和《彷徨》都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彷徨》收录了11篇短篇小说,文中深刻剖析了国民性,文笔深沉悲壮,所刻画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重读鲁迅的文字,还能感受到其中巨大的精神力量,不愧为经典之作。
  • 唐诗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唐诗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心灵体操自助训练(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心灵体操自助训练(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每一次感动都值得回味

    每一次感动都值得回味

    那个冬天,他的事业几乎遭到灭顶之灾,由于贷款没能在限定时间还清,他们不得不搬出那套豪华且温暖的住宅。他们在市郊租了一处简陋的房子,房子里阴冷潮湿,一如他们那时的心情,他对她说:“相信我,会好起来的。”她信。
热门推荐
  • 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

    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

    一个夏季午后,七十八岁的昂代斯玛先生在山上新为钟爱的独生女买的房屋前等候露台工程承包人到来的几个小时中的活动,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起伏的思绪与山中光影的交错营造出惆怅的氛围,预示着一个衰老不堪的富有者布满阴影的前景。
  • 潮湿的春天

    潮湿的春天

    刘诗诗什么时候从教室里离开的,谁也没在意。大家都在安静地晚修,白亮的节能灯下,36张桌椅,每张小桌上都堆放着厚厚的一摞书本,间或还夹有笔筒、水杯和小茶叶罐等常备物什,留出的空间只够容一颗头颅。抽屉里也溢满了书和文具。教室很大,对于只有36人的小班来说显得略有些阔绰。前后各有一台柜式空调,眼下是三月,空调还没派上用场。左右墙壁上分别对称挂着几幅楷书写就的励志帖——“不问耕耘,但问收获,天道酬勤”“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造物之前,必先造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Nona Vincent

    Nona Vinc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驱魔师

    驱魔师

    年轻的见习驱魔师高小乐,从小跟着师傅长大,当一件又一件离奇事件发生在他的身边时,高小乐从此踏上了一条驱魔之路,他游走天下,降妖鬼,驱邪魔,断生死,道天机,下阴曹,除阴煞,救人度命,消灾免祸......当传说中的妖魔鬼怪,真实的出现在世间,当人性出现纠葛,当善与恶难以分清......高小乐仗剑高歌:我不是什么救星,我只是这世间的一块补丁!
  • 天后的绯闻老爸

    天后的绯闻老爸

    【新书《从经纪人到大娱乐家》已肥可宰,求新老顾客大力支持!!!】简述版:一位年轻的老父亲帮助十八岁的女儿完成天后梦想的同时,一不小心登顶了娱乐圈!文青中二版:洗不掉的绯闻和怀疑,其实许远只是长得不那么着急。抱歉,我只是她失踪十三年的爸比!公司封杀,圈内雪藏,丢了C位、角色和专辑?乖乖女儿,老爸来处理!读者群:936745131欢迎来水!
  • 异世龙神
  • 九天仙奇录

    九天仙奇录

    九届人,九天中,我不是唯一,也不是独特,但是我的路,确与众不同。九界中,时空回转,因果循环,但不变的是,我要踏破天地,超越轮回,越极九霄,亘古化一。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是“图说世界名人”系列丛书之一。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视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据记载,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有逃亡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药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他也坚信“灵魂不灭”。
  • The Discourses

    The Discours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