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400000010

第10章 我们怎样学习国文(2)

“学不十日五日又懒。孟子曰,‘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近世讲学不着实,常有夸底意思。譬如有饭不将来自吃,只管铺摊在门前”!

“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若只是握得一个囫囵的果子,只知里面是酸是咸,是苦是涩,须是与他嚼破,便见滋味”。

“有一分心向里得一分力;有两分心向里,得两分力”。

“关了门,闭了户,把断了四路头,这是读书底时候”。

“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看人文字当如此,岂可忽略。看文字须是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决是不恕他方得”。

“读书须光明磊落,不可先责效;才责效,便有忧愁的意,胸中便结聚一饼子不散”。

“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

“读书之道,用力愈多,收功愈远,先难而后获,先事而后得”。

“读书不精深。也只是不曾专一仔细”。

“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如数重物色,包裹在里许,无缘得见,须是今日去了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了一重,又见的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

“读书比方看屋,若在外面见有此屋,便谓见了,即无缘识得,须是入去里面,逐一看过,是几多间架,几多窗棂,看了一遍又重重看过,一齐记得才是”。

“读书如人饮酒相似,若是爱饮酒人,一盏了又一盏吃;若不爱吃,勉强一盏便休”。

“今之始学者不知此理,初时甚锐,渐渐懒去,终至都不理会,此是当初不立程限之故”。

曾文正公家书:

“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韩退之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柳子厚自述其所得……皆不甚多……高邮王氏父子,怀祖先生《读书杂志》中所考订之书……凡十七种,又别着《广雅疏证》一种;伯申先生《经义述闻》中所考订之书……凡十二种。王氏父子之博,古今所罕,然亦不满三十种也。

余于“四书五经”之外,最好《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种,又好《通鉴》、《文选》及姚惜抱所选《古文辞类纂》……尔有志读书,不必别标汉学之名目,而不可不一窥数君子之门径。”

“《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

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与子夏之‘日知其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得名人诗文集,静心读之,亦足养病。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速求甚解,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咏,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自有益。”

“看《汉书》有两种难处:必先通小学训诂之书,而后能识其假借奇字;必先习古文词章之学,而后能读奇篇奥句。于小学、古文两者未曾入门,则《汉书》中不得识之字,不能解之句多矣。欲通小学,须看段氏《说文注》、《经籍纂诂》二书。欲明古文,须看《文选》及《古文辞类纂》二书。”

“看《文选》,宜略钞典故、藻采,分类钞记,以为馈贫之粮。”

“凡治经,无论看注疏,看宋传,总宜虚心求之。其惬意者,则以朱笔识出。其怀疑者,则以另册写一小条,或多为辩论,或仅着数字,将来疑者渐晰,又记于此条之下,久之渐成卷帙,则自然日进。”

“高邮王怀祖先生父子经学,为本朝之冠,皆自札记得来,故钩元提要,为读书第一要诀。”

以上所引,话也不少了;除此以外,也不晓得有多少。但就此看来,也可断定有些话是很有心得,很有经验,很有价值的,我们应该照样去学;有些话是很顽固,很腐败,很笨,很不经济的,我们就不应该去学。譬如“道理书读尽……”、“读经宜冬……读史宜夏……”这些可笑的见解,我们只好当着“耳边风”了。又如说经书多少页,史书多少页,每天读多少页,几年可毕,我们现在要做的事件很多,不专消磨精神在这个上面了。最可怪的,是从前那些书呆子:如头悬梁啦,椎刺股啦,这种呆气,令人实在不敢再步他们的后尘了。还有(1)张祜好苦吟,妻奴喊他都不答应;(2)孟浩然心里想到诗,看错路,走入醋瓮里去;(3)贾浪仙因为推敲一句诗,被韩吏部抓了去;(4)近世任翼圣学易,苦想了七天七夜,几乎昏迷不省人事。又有看书的时候,马打头上越过,不知道;同人家讨论学问,把大婚的吉期都忘记了。

千古以来的学者,奇行怪事,真多真多。这虽然是“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凡是学问成功的,都有点呆气;不过用功不可过分,行为也不可太离乎人情。学问是要研究的,身体也是要紧的。陈明卿说得好:“或问读书用功之法。余曰:“会吃饭,会酣睡,会念书,即是用功之法。”或曰:“吃饭酣睡,何与用功?”余曰:“吃饱饭则有气力,足以念书,酣睡足,则有精神,足以念书,只要饥时便吃,吃饱就念,倦时便睡,睡醒就念,十二时中,少不得有五六个时用功,如是三年功必成矣。”我以为这段话说得很对。朱夫子、曾文正所说的话,也很可供我们参考,指示我们许多门径。

大家现在:第一,要晓得是中等学生。就中等学生的国文程度说,初中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能用国语或浅近的文言,自由而敏捷地发表思想感情或记载事物,绝对没有文法上的错误;(2)能看普通书报毫无困难;(3)有通俗文学陶冶的机会和兴趣。高中的最低限度,更要加高了:(1)能自由阅读古书;(2)了解中国文学变迁的大势,及研究文学的方法;(3)能作古文。第二要晓得中等学生学习国文的步骤;没有步骤,则白费时间,白费气力,所得不偿所失,走了许多冤枉路。第三,要晓得学习国文的精神;没有精神,则虽有步骤而不能行,行之而不能久,等于无步骤,等于未曾学习。晓得了这三层,才可讲学习法。我们不是去考八股的,不是去替圣贤立言的,不能死抱一经之学留传后世的,我们是中等学生,我们每日只有几个钟点学习国文,我们只得拣必须学习的东西,用最经济的方法,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的,或是服务社会,有了自修的能力,或是升入大学,已经筑了很好的基础;这便是今人学习国文的观念,和古人的观念,完全不同。

三 国文学习的步骤

(一)立程限

学习的第一步,是立程限。程限为什么要立呢?

(1)不立程限,则今日看一书,明日看一书,东翻西翻,茫无头绪。

(2)不立程限,容易见异思迁,精神不专一。

(3)不立程限,往往把今日应做的功课,留到明日,养成懒惰松懈畏难苟安的习气,学习不会有好效果。

(4)不立程限,心高气傲的人,往往好高骛远,躐等以求,根基筑得不坚固,学问再不会有进步了。

这是从反面看的,再从正面看:

(1)立了程限,就有步骤,一个境界有一个境界的新气象,很可引人入胜。

(2)立了程限,就有目标,某期间内达到某目标,便算学习的成功;达不到便算失败。一个人果然晓得如何为成功,如何为失败,当然惊心动目,赶紧去学习不遑了。

(3)立了程限,可以按部就班去学,晓得迟早总有达到最后希望的一日,不用好高骛远,见异思迁了。

从此看来,可知程限不能不立了。再问程限怎样立呢?

(1)先浅而后深。

(2)先普通而后专门。

(3)先短篇小册子而后长篇巨着。

(4)先记载文而后议论文。

这就是书的本身上说。再就读者的地位说:

(1)初级生每日至少要看五千字,札记五条。

(2)高级生每日至少要看一万字,札记十条。

(3)初级生的札记,以抄录疑问为主,心得次之。

(4)高级生的札记,以疑问新见解为主,抄录次之。

(二)下札记功夫

曾文正公叫他儿子用功,“看”、“读”、“写”、“作”不可缺一,又叫他作札记不可间断,这是很有经验,知道用功甘苦的话。自从宋朝以后,凡是学者,没有不预备几个小册子,为杂记之用。其初还是记载奇闻逸事居多,到了后来,往往一生的学问成功都靠他,这是何等伟大的事!这是何等的困知勉行的功夫!顾亭林不是明末清初的大儒吗?他的全副精神都在《日知录》,他说:“所着《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又说:“承问《日知录》又成几卷,而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觅,仅得十余条。”可想其成功之难。

我们再看看清代诸儒:阎若璩的《潜邱札记》、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臧琳的《经义杂记》、卢文弨的《钟山札记》、孙志祖的《读书脞录》、王鸣盛的《蛾术编》、汪中的《知新记》、洪亮吉的《晓读书斋初录》、赵翼的《陔余丛考》、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陈澧的《东塾读书记》……哪不是札记?

哪不是下了多少年的苦功,才有这点成绩?

他们之中,精粗的程度不同,即同一书中,每条价值亦有差别;有纯属原料性质者,(对于一事项初下注意的观察者)有渐成为粗制品者,(胪列比较而时以自己意见者)有已成精制品者,(意见经反复引证后认为定说者)而原料与粗制品,皆是为后人精制所取资。所以梁任公着《清代学术概论》,对于下札记功夫的清儒称赞不遗余力并叹惜现在没有人肯下这种功夫了。

我以为,像清儒那般札记法,为窄而深的长时间的这些功夫,精力耐心还在其次。中等学生更不用说了:有些连正课里的国文还弄不清楚,不肯自家去学习,要教师讲;幸而课外看看书了,总是拣下等趣味的无聊小说消遣消遣;再不然,涉猎几部新书,便滥用起新文词来,哪里肯下死功夫做这个玩意儿呢?我不得不庄重地同大家说一声:从前中学国文所定的标准,都是为下下的低能儿设的;光靠读几本薄薄的国文教科书,如何够用,非多多看书不可!非下札记功夫不可!中等学生的札记,有中等学生的做法;不必一定希望将来做什么大儒,预备将来做什么大着作的原料;但是考核我们读书的勤惰计,发展我们的思想能力计,练习我们的作文迅速计,锻炼我们的青年意志计,札记是万万不可少的。现在我就中等学生所能做的几种札记样式,列在下边以供参考。

1.钞录式。这是札记的初步,不会做札记的人,可先下钞录功夫。凡教师所讲,书内所看,以及报章杂志所载,觉其于立身、行事、修学、作文,都有关系,而且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便把它择要抄录下来,标一个题目,下面注明由来,备考;如有疑问,在书头打一个(?)号。还有长篇整部的书,觉得其可抄之处甚多,或者对于一家一个时代,一个宗派的学者文人的着述,把那些选录下来,供自己观察或给人看。如姚姬传的《古文辞类纂》、曾涤生的《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选择的眼光可就不容易了,初学做不到。至于梁任公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丁福保的《进德录》,那种提要钩玄的抄录式,初学尚可模仿。专门供作文用的词头,也可抄录,随时应用。

2.日记式。曾文正公作《求阙斋日记》,几十年没有停止过一天。他所作的体裁,最可为模范。前年《时事新报》上所登杨昌济日记,修书方面居多,亦可参阅。

现在作读书日记,最好用的商务印书馆的“学校日记”,纸张坚白耐久、够用。我们圣约翰大学附中里面,有“阅书质疑”一课,学生各备学校日记一本,每日注明看书起止,并录心得,其他的学校生活附后;行之一年,尚有成效。

3.纲要式。每看长篇巨着之后,恐怕久而遗忘,将其大义摘出,列表以记之。西洋所谓Outline者是也。这种功夫,不但用在看书上相宜,就是自己作文,自己预备演说词,或是和人辩论,节录其大意,皆有应用纲要式之必要。先得到几个重要点,把他好好地排列起来,便是一篇很好的论文的结构。读了一篇纲要,胜读原书十倍,时间既经济,刺入人的印象更深。

4.批评式。从前有所谓“书后”体裁,往往就一部书一篇文的内容,模糊影响地或是借题发挥地说些不着边际、不关痛痒的话,那种札记实在可以不必做。既然读一部书或一篇文,要估定他的价值,非有批评的眼光不可。

批评的步骤有三层:(1)是什么(What);(2)为什么(Why);(3)怎么样(How),或称为三W主义。先要看一两部有名的论理学书,如严译的《名学浅释》之类,立言才有条理,才不致于犯武断偏见的毛病。旧着之中,如《文心雕龙》、《诗品》、《诗话》等等皆是。近来报章杂志上,常有用白话写的批评讨论的文章,虽多浅薄可笑,也可开拓心胸,发展思想。高级中学生不妨常常试试。

5.注解式。每日识生字新名词若干,每日有不了解之句若干,将其参考询问所得,注释于下,汇为小册,以备遗忘。如有疑误,随时修正之。学习既久,觉其从前所注解者,肤浅而未能当意,则重为之。果然了解于心,则昔之所注,皆属词费,便涂去之。如是,不出数年,见解既多,看书自易,无注解的必要了。

同类推荐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实用会议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会议文书写作大全

    《会议文书写作规范与实用例文全书》根据作者四十多年会务文书起草、审核、制发经验而写成,全书按照文稿在会议中的地位、作用设计全书框架结构,分为五章:主题性会议文书、辅助性会议文书、记录性会议文书、礼仪性会议文书、服务性会议文书。《会议文书写作规范与实用例文全书》系统介绍了会议文书的规范写法、常用结构和可借鉴的最新例文,例文多为2008年以后市、县区、乡镇和社区、企业、院所会议使用的文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借鉴性。 ??
  • 留守:守望的天空

    留守:守望的天空

    本书作者深各地乡村,全面采访众多的留守儿童及“留守群体”(如留守妇幼、老幼),采访当地政府、学校为留守儿童所做的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见证新形势下人们对生活的不屈探索,新一代少年儿童所展示的顽强生命活力,对生活的热爱与创造。全方位展现别样风采的“小鬼当家”。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浮尘鬼书记

    浮尘鬼书记

    一直在尘世漂泊着,。。。。。。。。。。。。
  • 擂战

    擂战

    一个孤儿,在三叔抚育下成为搏击高手,高中毕业后第一次蹬上擂台就一发不可收,先是攻擂成功,接着就踏上了漫长的守擂之路。连续战胜九名攻擂者荣获“搏击高手”黑腰带,又战胜九名攻擂者荣获“搏击高手”红腰带。之后不断迎接各路高手猛攻,接连拿下多届擂台争霸赛冠军。在电视台实况转播推广下他渐渐出名,全国和世界高手慕名而来,他依然坚守着。这期间,他当上老板的安保秘书,为保护老板付出很多;为寻找一本气功古书,他和三叔历经艰辛。还有勇敢面对复仇者,艰难寻找亲生母亲,轻松滑入爱情漩涡······《擂战》是惠云常立第七部长篇,值得一看。每日两更,另有加更。欢迎并感谢大家点击、投票和支持!
  • 再续缘,梦留余恨

    再续缘,梦留余恨

    燕妍和林景交往多年,林景却因为燕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他心有不快。一次偶然,燕妍将自己的好友兰心介绍到林景的公司,却没想到,自己的男友和闺蜜背叛了她。跑回家里喝得酩酊大醉,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穿越了。在一个新的世界,燕妍化名为燕三娘,开始了新的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奥特之英雄

    奥特之英雄

    英雄,不是那么简单的。很多人都觉得我足够担当英雄这一称号,但我很清楚,不是这样的。(比赛迦非彼赛迦哦(?-ω-`)) 不怕寂寞的可以进一下:975311564奥特·英雄
  • He Fell In Love With His Wife

    He Fell In Love With His W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冢

    元冢

    “小七,为什么你通身雪白,却常着一身红裳?”“因为有个人说过她万千颜色中独爱血色。”“所以你就为了这个人放弃你最爱的白?”“不,我只是希望,如果再见,她第一眼就能注意到我。”
  • 红梅一夜老

    红梅一夜老

    晏家有女小字雨烟,自幼病弱,几番波折送入圣手门下养病。一张脸平淡无奇,若是旁人非要回忆,恐怕也只能想起那双悠然望青山的秋水明眸。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柔柔弱弱的姑娘竟是个盗贼。窃三洞五湖令,号江湖群雄。捻指之间,卸下晏家女的伪装,自称大邹嫡公主。七国乱,圣手平。香尘紫陌中,谁来渡乱世亡魂?
  • 神医嫡女废柴逆天小姐

    神医嫡女废柴逆天小姐

    “21世纪医毒世家传人、武界造诣天才的慕瑜柒”一朝穿越成为云起国慕家嫡女废柴二小姐,开启“废柴变天才的时代!”重生天才变废柴,虐渣男,斗白莲花。修炼灵气,契约神兽,炼丹药她信手拈来,不好意思,神器什么的她从来都不缺。无奈父亲不爱,继母跋扈,嫡姐伪善。她,是第一废柴,又呆又傻,懦弱无能。他,是第一天才,俊美无双,霸道冷酷。欺我者,打!辱我者,杀!路遥遥无期,竟遇某妖孽美男她补刀,他挥鞭。从此“美男在手,天下我有!”
  • 不得相守

    不得相守

    女主身上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秘密将影响她一生,男主也因为这个秘密与女主不得相守,尽管他们相爱入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