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700000004

第4章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

一只蝉的命运是什么?是歌唱。

从钻出泥土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怀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理想而歌唱,展开绿绿的、潮湿卷曲的小翅膀,并尝试着以稚嫩的声音唱得响亮。

那第一声的歌唱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他七岁那一年在稻谷登场的节气里作的《咏鹅》诗,是在数鹅的数量,又像鹅纯稚的叫声;是鹅弯弯着脖子仰望着天空高歌,又像孩子弯着脖子学习天天向上。这是小小的他对自然的朴素认识,和平、蕴藉,一时间传遍了乡野,他因此而被誉为“江南神童”。大概几年以后,十岁左右吧,父亲在山东博昌那个地方做了县令,他就随同母亲到那儿去了。从此,他接受了齐鲁学风的熏陶,刻苦从师,广交益友,由江南神童成长为齐鲁的才子。

少年才子自然是自恃的,何况神童?在自传体长诗《畴昔篇》的开头,谈到进京考试的情事,他曾有这样的描述:“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遨游灞水曲,风月洛城端。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早年崇拜的是英雄侠义之士,轻视的是官场得意的权贵显要。但正当自己“承欢膝下”的时候,由于客观环境的驱使,却匆匆上京求取功名。于是就利用考试前后的余暇,尽情地游览京城的胜迹,领略洛阳的风月,明知处境艰难,也决不追逐权门,乞求赏赐……从诗里,我们能看得出当年的他多么不把权贵放在眼里。既然看不起他们,当然也就不愿向当道干谒、行卷——人家忙忙碌碌进行院外活动,他却悠闲自得地饱览京、洛名胜,总以为考试凭实力何愁试场不中,雁塔留名,自然是唾手可得。然而考试的结果竟是名落孙山。这对一向听着表扬长大的他,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然而什么也不能改变的,是歌唱——这个时候,任凭风寒雨冷,他还是拼力把翅膀长成漂亮强壮的黑色纱翼,把小鹅似的嘎喉咙变声为清亮勇敢的美声。

因为格外出色的歌唱,还因为他性格的耿介,敢想敢说,出仕也带着浓浓的诗人气质,因此难免有时特立独行,同一些人搞不好关系,受到官场宵小甚至不好不坏的普通同僚的排挤,所以他几次做小官,几次被罢官,还锒铛入狱,但一颗文章济世的热烈的心意始终不减。

如你所知,文章到底是济不了世的,但面对呼啸而来压城欲摧的时局,谁又能忍心不挺起那一副副小小的铁肩膀?

所以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私下找他,他马上就去了。面对大唐的现状,他心焦如焚,拿起笔,写下了着名的讨武檄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题目有多个版本,这里以《古文观止》所刊为准)。“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声含了剑气的壮阔啸歌,内心的悲愤情感在文中尽数抒出,如出鞘难收的冰凉利刃“仓啷啷”作壁上鸣。才高为下,国家易色,这是他不得志的累积和政治上的激进主张的一次总爆发。

据说檄文传到武则天手中,她没愤怒,见了斥她“包藏祸心,窥窃神器”也不愤怒,而是带着欣赏的兴致来读这篇文章。读到“一掊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竟对左右怫然作色,说:“如此人才不用,是宰相的过失啊!”读完之后又反复赞叹,说:“骆宾王的文章固然了不起,但徐敬业的武功却未必匹配得上。”后来果然如此,徐敬业兵败身亡。武则天很想将字字皆刺客的他罗为己用。她的反应让人不得不想到三国时陈琳写《为袁绍讨豫州檄》呈上后曹操悚然汗出、拍案而起的旧事。由此看,这个非凡女子的胸次也可见一斑了——比后来历史上“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棋桌上也要抖三抖的那位骂街泼妇怎么样?不,不是,不是隐忍不发,隐忍不发不是这个样子的——是喜,假装的喜悦,那才可怕。

其实,她对他的重视和爱惜早有表示,他也有所回应,但站在一个相对正义的军事集团、尤其是国家命运的高度,他不得不做出坚定的选择。

一纸檄文天下动,那次行动在短时间内就集中了十万军队,形成了起义军的主干。部队出发了,将士们甚至在去战斗的途中,还大声地唱着他临时写就的诗歌《在军登城楼》:“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不消说,他的歌唱的号召力实在是体现了诗歌本身所存有的“刺”的作用——只是“美”而不“刺”会使诗歌少了一半的美。这篇檄文几千年来光芒不衰,可见文化的力量几乎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光辉,不是其他力量能扼杀的。同时,赋予文化光芒的人格力量,其影响更是无时、无处不在。在他的家乡义乌,历史上的达官显贵该有多少?都给忘掉了,只有他没有被忘记——一抬头就可以碰着一个叫做“宾王”的酒店、中学或者马路。

所以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是非常辉煌的,正因为他的那篇斑驳淋漓的战前总动员传下来,王勃的《滕王阁序》与他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应当是历史散文的双璧高悬。然而,由于兵力悬殊,随后起义军同朝廷军队决战于扬州下阿溪,全军溃败。

这天晚上,他与徐敬业等人连夜奔赴润州,准备入海逃往高丽,徐敬业怎么也未料到,黑暗中一把尖刀伸向了他。徐敬业的部下王那相带头反叛,将徐敬业等二十五人杀掉,把人头献给了朝廷。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述了这个场景。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官方对骆宾王的下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骆宾王被诛杀,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却说骆宾王逃跑了。难道在这不同的记载背后,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插一句:比起欧阳修、宋祁等诗人们修撰的《新唐书》,我更信任史家正传。那些可爱的诗人们,看到前辈记录的奏折写得啰唆,也动手精炼了,看到古人对话不优美,也将文字理顺,添加文采,只将大意托出。这样的史书,只可当文学课上吧?

围绕着他扬州兵败后的行踪,史学界众说纷纭,而这一谜团也成为千古未解之谜。

然而有关他的生平记载很少,史籍只是对他扬州兵败后的最后时刻有寥寥数语的记录。也罢,少有少的好处和有趣。

他交友很广,在与他交往的人中三教九流都有,有普通百姓,也有宋之问这样的诗人。旧唐书说他“落魄五行,好与博徒游”这个话实际是对他的一种贬低。我倒不觉得:一个所谓的诗人如果把自己当宝贝贮藏起来,自己搂着自己的肩怜惜和佩服自己,还加上最要不得的势利,只与达官贵人相交好,那么离腐烂也就不远了——一有了那样的心思就已经开始腐烂了,谈什么创作。

唐朝的一位小说家张鷟在《朝野佥载》中明确写道:骆宾王兵败后投江水而死。张鷟与骆宾王同时代,是个笔记小说家,他喜欢写那种听到的稀奇古怪的新闻。他可能听说那天晚上失败逃亡的路上,王那相叛变的时候骆宾王已经跳水了。张鷟就把它记下来了,恰好和《资治通鉴·考异》的有关记载互为表里。《资治通鉴》中这样写道:“伪将王那相斩之(指徐敬业)来降,余党赴水死”,说明当时在慌乱的场景中,的确有很多人选择了跳水。

想来他跳水而死的说法很可能就来自当时的脱逃者之口。一代诗人就这样消失在滔滔的江水中,结束了曾经辉煌的生命,张鷟不禁感慨万千地说,这让他想起了其曾经写下的着名歌行《帝京篇》。

这个说法比较可信,或者至少比官方的记载来得可靠。因为《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成书都晚于张鷟的《朝野佥载》。

而《帝京篇》确实是他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时被称为绝唱。写这首长篇歌行时,他刚刚从大漠边塞从军回来,虽然这已是他第三次回到长安城,四年一别,却还是震惊于长安的繁华。亲眼目睹了大漠将士的出生入死,他无法平静于达官贵人夜夜笙歌的奢华生活,在《帝京篇》中他入木三分地描写了这种浮华。因此在诗里他笔锋陡转,“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意思是,警告这些统治者:你们不要忘乎所以,风浪一起来的话,很快可能就完了。

他的爱着国家的心都快燃烧殆尽了,那样泣血的尖利的歌唱也快叫人不忍卒听——在一次一次的蜕皮过程中,是疼痛的,而疼痛也有极限。

虽然他投江而死的传闻更多地带有小说家的浪漫假想,但是,至少张鷟提供了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他有可能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选择了投江。当时,王那相一共杀了二十五个人,二十五颗人头带到洛阳去投降报功,王那相自己说他也在里面。这个也是一种可能性。

因为当时他影响那么大,骂武则天骂得那么厉害,如果来投降的时候,他的人头在里面,那功劳就会很大,得到的奖励也就更多。所以他跳水自尽或被杀都有很大可能。否则,按照后来的多种猜测我们无法想象,一个60多岁的老人,一个名震大唐的文坛巨星,在血雨腥风的统治下,他又有可能逃往何处、终老何地呢?

当然,也有那样的传说说明着另一种可能:公元705年,气节和人格上有瑕疵的诗人宋之问忽然在灵隐寺遇到一个口吐珠玑的老僧,由于战争,还有岁月,面貌已经无法辨认,可凭着对昔日好友的熟悉和优秀诗人的敏感,宋之问觉得那充盈在诗句间的灵性酷似当年的他……这个风烛残年的僧人难道就是曾经声震大唐的大诗人吗?在那个千年古刹演绎了一个怎样曲折也动人的故事?而一个不停鸣唱的蝉的一生,在哪个时刻,被时光机器割断了歌唱的喉?

唉,放下追思和怅惘,来读一读他的文字:“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他一生都像一个口唱《大风》的武将和侠士,一生都在义字当头、拔刀相助,就连自己的好朋友犯了始乱终弃的错误他也不原谅,作长歌行《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进行深刻的批判:“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可谓不顾情面。我一直认为,在处理恩人和朋友的关系上人存在有三个层次:恩将仇报,知恩图报,以及超越了恩情友情之上的、压制了自己的矛盾和痛苦、只为正义而歌的勇敢者。

人人都可以对号入座。

他当然属于最高境界的那一个——不会多,这样的人怎么会多?

多了还有什么可贵?因为这样的人分明是吃亏的,并且也许最终没人可以理解他。不过,他对诸多人对诸多事情的不理解也是有担心在的,但那担心到底掩盖不住清贵的、骄傲的心——看他写蝉的诗中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一个“重”字背负着漫天的露水,露水是这么地重;一个“多”字,承载着呼呼刮着的风,风又是这么地多。而“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全部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那颗洁白的诗人心,这颗心恰如其《序》所说:“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它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正是这裂帛一声,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在了初唐诸宫体艳诗之上,成为唐诗的一块极其厚重牢稳的奠基石。

虽然他命运的结局是,不知所终,但他的歌留下了——每年的八月九月,去听那算上土里的时光也总共只有几个月生命的小生灵在枝头的高唱吧,那是他——初唐司号手为大地祖国谱写的国歌。

[原作欣赏]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小传]

骆宾王(约627-约684),唐朝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

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皆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骆宾王集》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十卷本,其书已佚。明、清两朝流行的有四卷本、六卷本和十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

同类推荐
  • 蒋子龙文学回忆录

    蒋子龙文学回忆录

    一部一个人的文学史,一部中国版的《人·岁月·生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改革文学”代表人物、著名作家蒋子龙首度回首半生,向读者讲述一个惊喜和意外迭出的时代和文坛,讲述一种人与文互相缠绕的宿命。 全书共分“文学与事件”“记忆与议论”“创作与反思”“交流与反思”四章,在对20世纪到21世纪初的作家命运、写作、事件、现象的回忆中,揭示一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激情与幻象。
  • 幽幽香草 昭昭美人:《楚辞》赏析

    幽幽香草 昭昭美人:《楚辞》赏析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带有浓烈楚地风情的具有浪漫主义风情的一种文体,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屈原对楚国浓浓的爱国之情。本书通过浅显的语言,将《楚辞》这一楚地特有的诗歌形式展现给读者,带读者去感悟屈原灵魂深处那一抹浓重的爱国情怀。
  •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里的一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是经过许多无名氏作家想象和加工了的。这些无名氏作家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各以自己的历史观、价值观、道德观来塑他们心目中的孝子形象,因而使得有的孝子的孝行不怎么合乎人情,甚至带有某种荒诞成分或迷信色彩。但是,由于人们非常热爱和同情孝子,希望至诚天地格,真宰鬼神泣,所示无不遂,所愿无不得,希望孝子的孝心能够得到有益的回报和完满的结果,所以在一些故事中往往出现奇迹。
  •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南柯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南柯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淳于棼失官归里,一日醉卧庭前古槐树下,酣然入梦,他在梦中幻入蝼蚁之国“槐安国”,被槐安国王召为驸马……
热门推荐
  • 用现代1事的方式打开碧蓝航线

    用现代1事的方式打开碧蓝航线

    这可能是一个套着碧蓝航线同人文皮子的硬核(大雾)军事文
  • 你是我猝不及防的美丽

    你是我猝不及防的美丽

    据说,在我们的世界,一个人只能拥有一个灵魂。又据说,有一个灵魂老人,他负责掌管我们的灵魂。他做事谨慎,井井有条,把每个灵魂和身体都契合的很妥帖。但他偶尔也会犯错,比如,倒换了两个人的灵魂,或者把两个灵魂装进了一个身体里。
  • 北唐风云

    北唐风云

    北唐天载十四年春,一场婚宴改变了一名年轻人的一生。满门抄斩之下,他带着一枚神秘的竹简以及仅有的尊严被发配边疆。回到长安之时,北唐早就已经变了模样。人生就是一个圈,圈子里面,是坑,而他,将用一把秦杀将坑斩平,抓取管府最后的荣光。长缨在手,苍龙在望,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学霸不准谈恋爱

    学霸不准谈恋爱

    (甜宠不虐,轻松幽默,剧情新颖,细水长流)学渣校花林萌檬喜欢画画,她梦想成为一个古风漫画家。学霸校草诸葛羽喜欢学习,他对人冷漠,却愿意花时间给林萌檬补习功课。林萌檬怀疑学霸暗恋她,但是没有证据。学霸说不准谈恋爱,只准谈论学习。于是林萌檬天天和学霸一起学习,后来她一不小心也成了学霸……
  • 假想剑

    假想剑

    立于假想中,剑握于手。所以,那究竟是什么。一个转世的,执剑的少年,牵扯到前生的因果,在这神秘外露的世界,又会怎么样呢?“嗯?这可没有选择的余地。”他这次不只是握着剑的站在那。
  • 蛮妃猎君记

    蛮妃猎君记

    十六岁,我有了一个夫婿,君子国皇上最宠爱的第九个儿子——公子韩嫣。得知这个消息时,他一脸绝望,我也一脸绝望。他咆哮“我绝不娶能和狗熊搏斗的女人为妻!”我错愕“原来你居然是男的啊?”有百般虐待,就有百折不挠!男人婆和娘娘腔,且看他们在斗法中如何改造对方……
  • 我的妖孽将军

    我的妖孽将军

    前世,她是平望台上的一株萱草,他是天庭倨傲自负的朱雀神君,她为他甘愿魂飞魄散跳了轮回台,他为她颠覆天庭遁入魔道;今生,她是穿越时空的一介布衣,他是尊贵霸道的骠骑将军,莫名的熟悉,莫名的心动融入她的梦境,这个妖孽般绝代风华的将军背后牵扯着一桩惊世阴谋……【白萱】:“我从来不是她。凤曦,终有一日你会后悔,连即将出世的孩子都没能给她一点希望,你该是伤她多深?”“我不愿成为你们兵戎相见的借口,倘若真的如此,我宁愿做平望台上的一株萱草,不曾来过天庭,不曾遇见过你们。”——前世.萱草【凤曦】:“我不会放你走,不管你要回哪里,回不回得去。阿萱,留在这里陪我,哪里都别去。”“去了仙籍沦入魔道又如何?我朱雀本是厌恶被这虚伪的条例束缚,而今又要因此放弃仅有的珍宝,连孩子都要认贼作父?若是如此,那就为妖吧!”——前世.朱雀神君【龙梓彦】:“明明皆是我先遇上,为何总是晚他一步?”“若忘川的煎熬能去除心中所痛,那便由我陪你跳吧,太虚宫的云水池边,我允了你生生世世的陪伴便会护你到底。”——前世.青龙神君
  • 游戏新界

    游戏新界

    2137年,地球的资源无法承受庞大的人口时,人类开始平分24小时,不在活动时间的人,思维会进入虚拟游戏世界,新界。
  • 灵兮,灵犀

    灵兮,灵犀

    灵兮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修仙门派太虚宫的内门小弟子,有着“太虚小魔王”之称,也是最受宠爱的内门弟子,自记事起就被掌门授予“天命”。她在下山历练期间,邂逅了将门之子祁绥安。两人从相遇、相知,再到相恋,单纯美好。但一边是门派家族,一边是放在心尖上的恋人,他们该何去何从,他们又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 带一本书做中层

    带一本书做中层

    《带一本书做中层》由夏在伦编著,中层的能力越强,拥有的能力越出众,一个企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做好中层不仅要会流汗,还要会“流”智慧。除了自身过硬的素质与能力,还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用明确的目标,高效的管理,时间的优化,合理的人员配置,以及科学的绩效考核,有效的激励策略,切实的执行力,赢得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优秀的中层,要懂得智慧的管理,而不是靠一人之力的蛮干。会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能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组织得力、协调有度、用权灵活、管人有方的中层人员,才能构建一支高效的团队,使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