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7800000020

第20章 “红杏尚书”宋祁:一首词娶到了皇妃

第1节 为宫妃作词,传遍汴京城

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栊。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祁,写的是他对一个宫妃的思念。

这首词,我用今天的语言“翻译”一下,大意是:就在这条路上,我和坐在名马拉着的名车中的你相遇了。从绣帘中传出动听的声音呼唤我的名字,这声音让我魂牵梦绕,肝肠欲断。可恨我没有长出彩凤那样的一双翅膀,但是,我坚信,我们的心灵一定是相通的。我想你的时候,你一定也在想我。

但那又有什么用呢?你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面,金作屋,玉为窗。像你那样的美人,来拜访你的车一定多得如流水。当年的刘郎抱怨蓬莱山那个神仙住的地方太远了,现在我与你之间的距离,像隔了几万重蓬山那么远。你说,我们还有见面的可能吗?

这首词,宋祁巧妙地借用了李商隐的《无题》诗和李后主的《望江南》词。其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已经成为千古名句。“刘郎已恨蓬山远”一句来自于一个典故。刘郎,指的是东汉时的刘晨。根据《神仙记》记载,在东汉永平年间,刘晨和朋友阮肇一起上天台山上采药,遇到两个女子。这两个女子邀请他们到家中作客。半年之后,他们下山回家,才发现家里人早就当他们过世了,而且,他们的子孙已经传了七代。蓬山,指的就是蓬莱山,后来被普遍用来形容神仙居住的仙境,宋祁在这首词里指的是她日夜思念的那个美人住的地方。

天圣二年(1024年),宋祁与兄宋庠同登进士第,奏名第一。一家出了“双状元”,当时轰动全国。人称“二宋”,叫他哥哥为大宋,叫他小宋。这哥俩当时可出了大名了。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出了两个进士,同年考中,轰动一时。更何况,他是皇帝的秘书。当时叫翰林学士,职责就是替皇帝草拟诏令。有一天,大老板皇帝请客,宴请百官。宋祁喝了不少酒,回来的路上,看到宫妃马车路过,忽然有个宫女揭开帘子叫了声“宋学士”,等她回头看时,帘子已关上,车已经从他身边过去了。

回到家,他一直在想着那个喊她名字的宫女,越来越惆怅,就提笔填了上面那首词。

宋祁是当时的大名人,大才子。这首词填完之后,交给京城一个著名的歌妓唱了。名人,名词,加上名曲,这词迅速在汴京城里广为传唱。宋仁宗赵祯在深宫里面居然也听到了,仁宗听了一遍就猜到八九分。一打听,词作者是宋祁。于是,就召宋祁进宫。宋祁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回事?莫非圣上要怪罪了?当他忐忑不安地站到皇上面前时,宋仁宗没有责怪,还安慰他说,蓬山远吗?你不要怕。蓬山并不远。你和她是一段奇妙的缘分,朕成全你们。说完之后,宋仁宗还把那个宫妃叫过来,亲自为宋祁赐婚。

一首词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宋仁宗是个书呆子,心肠太好了,果然“仁”。宋仁宗于公元1022年继位(12岁),到1063年去世,共在位41年。当然,这41年当中,前11年,是刘太后临朝听政。刘太后死后,宋仁宗亲政30年。

在仁宗当皇帝的几年,大宋朝里满朝几乎都是君子,出了很多名垂青史的名臣,像28岁就进士及第的包拯,像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还有三苏、曾巩等人。宋仁宗时代知识分子精神上特别宽松,所以很多文学大家都冒了出来。

试想,一个皇帝,仅仅因为看到臣子的一首词,而能把自己的爱妃慷慨送人的,在历史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个;而一首词,引来佳人,还能让皇上为他们赐婚的,历史上除了宋祁恐怕也找不到第二个。

如此“艳福齐天”的宋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大家都叫他“红杏尚书”呢?

第2节 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尚书”的外号来自于一首词《木兰花》(又名《玉楼春》)。词曰: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我用今天的语言“翻译”一下,大意是:在城东漫步,渐渐觉得风光越来越好,皱纱似的波纹迎送着来来往往的客船。岸边绿绿的柳树垂下细细的柳条,就像烟雾一般,让人感觉阵阵轻寒。红红的杏花在枝头闹春。

人生苦短,欢乐的日子并不多,良辰难驻,怎能爱惜金银而轻视开心的生活呢?让我为你端起酒杯,劝阻那夕阳,那么着急地落山干吗?不如留下剩余的光芒向花间留晚照。及时行乐不好吗?

就是这首脍炙人口的词,让他得了一个“红杏尚书”的雅号。这个外号实在很配宋祁。据说,宋祁家中妻妾众多,但他管理妻妾就像治理国家,不想偏向任何一个妻妾,力求公平。有个小故事可以说明问题。一次他在外面喝酒,突然感觉天气变冷,就让下人回家取件衣服来。等下人回来,发现几房太太每人各送了一件上衣(半臂),他不知道该穿谁送来的。每件衣服都是关心,不管穿了谁送来的,都会让人产生厚此薄彼的联想,从而辜负其他太太的心意,索性谁的都不穿,自己挨冻,这样不就平等了?她们几个姐妹也就不好争风吃醋了。明末清初南山逸史所作《半臂寒》,讲的正是宋祁这段可笑的痴事。

宋祁有次专程拜访张先。宋祁的下人对张先的门人通报说,尚书想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躲在屏风后面的张先,听了门人回话后,说:莫非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来访?

可见,“红杏枝头春意闹”在当时传诵一时。王国维称道其“红杏枝头春意闹”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

关于《玉楼春》这个词牌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毛先舒《填词名解》卷四引《都玄敬诗话》说调名称源自唐白居易《长恨歌》“玉楼宴罢醉和春”诗句。另一种说法是:《填词名解》及《词谱》认为,因顾敻词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日晚”句,欧阳炯词有“春早玉楼烟雨夜”、“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句,取为调名。

作者举杯,这回劝的不是朋友,也不是美人,而是斜阳:你慢些走,慢些走。尽可能多地给人间留下一些残存的光辉,让人间多些欢乐。

这让我想起他老师晏殊的词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人生如此短暂,就应该珍重这眼前的欢聚吧。既然怀念也是枉然,还不如“怜取眼前人”呢,也就是说,还不如及时行乐呢。这和宋祁的“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确有相似之处。难怪,晏殊一度对这个门生极度赏识。《蜀广记》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正月初二日,宋祁约友人在大慈寺吃饭。清献公回忆说:“宴罢,妓女在送茶时,以新词进献。当时临邛的周之纯善写歌词,尝作茶词,授妓首度之,以奉宋公。后遂为故事。”

在历史上,宋祁颇有些名气,他哥哥宋庠仿佛默默无闻。其实,这不过是因为小宋喜欢张扬、喜欢偎红倚翠、喜欢放浪享乐、且风流韵事颇多的缘故。“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这是小宋的人生态度。而他哥哥大宋则是一个清约庄重之人,狎妓纵酒之类的事,他是不屑为之的。论文采,小宋在乃兄之上,论做人,则哥哥要稳重得多。宋庠的官做到宰相的高位,而宋祁的最高官职则为翰林学士。宋庠比较仁慈、敦厚,传说有一次,下雨天,他看到一群蚂蚁找不到家门,还冒雨停下来救蚁。被救蚂蚁为了报恩,辅助他当了宰相。救蚁得相的故事广为流传。明代还有一部戏曲《四喜记》,写的就是他们兄弟二人故事,就将救蚁得相以及小宋作词得赐宫人的事全编进去了。

当时考进士的成绩,小宋是第一名,宋庠则屈居第二。但中国人讲究兄长为大,当时仁宗皇帝还没有亲政,国家真正管事的是刘太后。刘太后看了礼部拟就的名单,认为弟弟的名次排在哥哥之前,不合乎礼节。于是宋庠就这样成了第一名,当时称为“双状元”。

词人小传

宋祁(998—1061年),字子京,祖居安陆(今属湖北),后徙居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1024年)与兄宋庠同登进士第,奏名第一。人称“二宋”。历任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左丞、工部尚书,卒谥景文。他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有《景文集》。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的教师合作完成。封面署名的排列顺序,以各位教师所撰写的《作品导读》的字数多少为依据。参与编写工作的教师,大多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具备学术研究的深厚实力。同时又都是在一线从事教学的骨干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本教材的篇目编选和导读写作等方面,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体会融入其中。
  • 从伤感到月亮的距离

    从伤感到月亮的距离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从伤感到月亮的距离》精选了当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北大文章永流传

    北大文章永流传

    全书收入有蔡元培、杨昌济、王国维等几十位北大先贤的精彩文字数十篇。这些文章是诸多北大先贤所写文字的一部分,这些先辈英才自然是我们所要记住的,而他们的文字,也是要永远地流传下去的。愿本书能为今天的读者架起一座通往诸位先贤思想深处、心灵深处的桥梁。
  • 拔地苍松多远声

    拔地苍松多远声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与王元化先生有一段不平凡的交往经历,也没有想到他在我的学术生命中的重要意义——他让我第一次深刻地反思自己、认识自己,从他那里获得了做人、做学问的力量与信心。我的《审美中介论》一书,于1986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列入第一辑“文艺探索书系”出版,出书之后,责任编辑高国平先生特别嘱咐:凡书中所涉及到的当代名家学者,都应由作者签上名赠送一本。我遵嘱,也送给了王元化先生一本。先生收到后,赶在当年汉学家会议(上海金山)之前夕读完。
  •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胜在制度赢在执行

    胜在制度赢在执行

    制度是管理的法宝,是企业成功的基石,而用制度进行管理则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推动力。正如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所说,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强于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执行力是决定团队成败和企业兴衰的关键。星巴克、麦当劳全世界开花,其经营手段和管理制度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却没有哪一家企业能与之争锋。分析发现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它们的员工拥有超强的执行力。《胜在制度赢在执行》用创新的理论、经典的案例以及全新的视角,诠释制度与执行的关系,点击执行的现实意义,探寻执行不力的根源,并传递出这样的工作理念:执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促进企业腾飞的助力器。
  • 喊山

    喊山

    本书总共收藏了三篇小说,分别是《喊山》、《甩鞭》、《地气》。哑巴在喊叫中竭力记忆着她的失语,没有一个人清楚。她的伤感是抵达心脏的。她的喊叫撕裂了浓黑的夜空,月亮失措地走着、颠着,跌落到云团里,她的喊叫爬上太行大峡谷的山脊,让山上的植被毛骨悚然起来。这是由葛水平所著写的《喊山》中的精彩片断。《喊山》随着哑巴狂喊,喊出了我心中的悲愤,为哑巴,为人的尊严,为不朽的生命的激情。
  • 苍茫纪事

    苍茫纪事

    一个身世迷离的少年,从小山村走向未知苍茫的故事...
  • 少年书剑在津门

    少年书剑在津门

    故乡是一部读不厌的书,那页页行行,写着我和俦侣们的青春——它经历的路程,它焕发的风华,它遭受的苦难,它蕴含的情怀……《少年书剑在津门》是一部随笔集,也可看作是作者周汝昌的一部自传集。《少年书剑在津门》分为四大部分:沽水年华、津门忆旧、沽湾琐话及地杰人灵。
  • 寂寞梧桐锁清秋

    寂寞梧桐锁清秋

    “公主若是不记得本宫的名字,那本宫就再说一次,本宫名讳,姬无夜,公主记起来了没?”“姬无夜,二十一世纪有这种名字,你逗我啊,还本宫呢,还太子呢,你怎么不说你是天王老子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凉铁骑

    大凉铁骑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我说过,许你一个太平天下!为了兑现儿时的承诺,李凌驱北胡,平叛乱,扫西方……少年征战,终将为王!
  • 食物排毒与养生保健全书

    食物排毒与养生保健全书

    永葆青春、延年益寿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医学界通过多年的科学实践,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能够使人不早衰,少得病,并且可以达到养颜美体、延年益寿的效果。这条路就是清理体内的垃圾和毒素。
  • 美漫从超人开始

    美漫从超人开始

    李亚穿越到了美帝,意外获取了友情系统。从此之后,李亚从朋友身上获取了各种各样的技能。“我从超人身上获得了氪星人血统,从戴安娜身上获得神格……”“从蝙蝠侠……额,为什么从老爷那里获得的超能力是有钱?从雷神那里获得是……锤子?锤神??”“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都是我兄弟!”(PS:本书非融合,第一部分是DC世界,第二部分是漫威世界,两个世界互为平行宇宙,互不干扰。)(PS2:本书不后宫,书友裙:八一九九七三三六三。)
  • 圈内大神养成记

    圈内大神养成记

    聂云深,娱乐圈炙手可热的一线小生,演技在线,生图能打,出道十余年就拿下了数枚奖项,可谓是大神级别的人物,喜欢他的女人更是排成了长队,他看似处处留情实则未对任何女人上心。可就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大神居然恋爱了!唐楠,g大金融系学生,系花,学霸人设,妥妥的白富美,钟情于学习,对男生没兴趣。没想到她的男朋友居然是…超甜,女主不小白,有背景,男主护妻狂魔你只知云深不知处,却不知云深楠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