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6100000003

第3章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1)

【古代历法】历法是以年月日等计时单位,依一定的法则组合起来计算较长时间的系统。最初,古人观察天象,依据太阳的出没、月亮的盈亏和寒暑的变化情况,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的变化周期为一“月”,以寒暑往来的周期为一“年”。相传,伏羲氏时就形成了类似的简单历法,夏朝时历法已相当完备,现今我们使用的农历,又称夏历,就是源于夏朝的历法——《夏小正》。有文字记载的较完整的最早历法,是商朝的殷历。以后,据记载,各朝代颁行的历法共有99种之多,其中以春秋的《四分历》、秦的《颛顼历》、东汉的《三统历》、南北朝的《大明历》、唐朝的《大衍历》、元朝的《授时历》和清朝的《皇历》等最为著名。

【阳历】全称“太阳历”,是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一年中分为若干个月是由人意规定。现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阳历称“儒略历”,是由罗马一位叫儒略·恺撒的人在公元前46年始创。后经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命人修订,才成目前所用的“公历”。公历纪元(公元)是以相传耶稣基督诞生年为元年。我国纪时为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即公元1年)。公历纪元现今已被世界多数国家采用,故称“公元”。

【阴阳历】又称“阴阳合历”。我国在辛亥革命前,除太平天国颁行的天历以外,其余历法都属阴阳历,俗称“阴历”,又叫“夏历”或“农历”。其特点是:既重视月相盈亏变化,又照顾寒暑节气,年、月长度都依据天象。全年的天数与回归年天数的差,就设置为闰月,使其与自然季节相吻合。

【闰月】我国古代历法是阴阳历。阴阳历平年十二个月,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叫“大尽”,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叫“小尽”,全年354.355天。而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天,全年天数与太阳年365.2422天相差约十天二十一时,所以须设置闰,即每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春秋中叶后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尚书·尧典》有“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之记载,说明古人很重视置闰。从现有文献看,殷周时代已经置闰,闰月一般置于年终,称为“十三月”。当时置闰尚无定制,有时一年会闰两个月,故又有“十四月”之称,但到春秋时就没有这种情况了。秦至汉初在九月之后置闰,称为“后九月”,《史记·吕太后本纪》:“后九月晦日己酉,至长安,舍代邸。”“后九月”即“闰九月”。这是因为秦至汉初以十月为岁首,以九月为岁末,故将闰月置于年末岁终。上古也有中置闰,如闰三月、闰六月之类。当闰而不闰称为“失闰”。

【四时】指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故又称“四季”。后又按夏历把十二个月分为: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分别为孟春、仲春、季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分别为孟夏、仲夏、季夏;以此类推,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依此,古人常用“孟冬”、“仲冬”、“季冬”来作为相应月份的代称。如《楚辞·九章·哀郢》:“民离散而相失合,方仲春而东迁。”《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另外,古代还有四孟、四季的说法。“四孟”指: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四季”指:季春三月、季夏六月、季秋九月、季冬十二月。如:“日月薄蚀,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汉书·刘向传》)“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素问·刺要论》)但在商代和西周前期,把一年只分为春秋二季,所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意即蟪蛄生命短促,活不到一年。后来历法由春秋又分出冬夏,故有些古书排列四时的顺序就是“春秋冬夏”。如:“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礼记·孔子闲居》)“制为四时,春秋冬夏。”(《墨子·天志中》)

【二十四节气】划分二十四个节气,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即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大节气,只不过起初是把春分、秋分称为“日中”、“宵中”,后又统称为“日夜分”,因为这两天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冬至起初叫“日永”、“日短”,后来又叫“日长至”和“日短至”,因为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节气逐渐充实,如《左传·僖公五年》载:“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其分即指春分、秋分,至即指夏至、冬至,启即指立春、立夏,闭则指立秋、立冬。《吕氏春秋》一书中则已明确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节气立名。到秦汉间,二十四个节气就完全确立,《淮南子·天文训》中已有和后世完全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只是“惊蛰”原名“启蛰”,汉时因避景帝(刘启)讳而更名“惊蛰”。我国古代历法实际乃阳阴合历,二十四节气名称和顺序是:

二月:立春、雨水;三月:惊蛰、春分;

四月:清明、谷雨;五月:立夏、小满;

六月:芒种、夏至;七月:小暑、大暑;

八月:立秋、处暑;九月:白露、秋分;

十月:寒露、霜降;十一月:立冬、小雪;

十二月:大雪、冬至;一月:小寒、大寒。

后来,有人又编出了阳历节气歌谣帮助记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在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

记住二六立春日,推算节气不费难。

【干支】乃天干与地支的合称。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和支相配合如树干和树枝相配合,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配,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能组成六十组。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

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

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

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

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这六十种组合,为甲子一周,叫“六十花甲子”。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用来纪日和纪年。现在农历纪年还在使用干支法,也还有“年已花甲”、“年近花甲”、“年逾花甲”的说法。花甲,指六十岁。

【纪日法】远在甲骨文时代就已使用干支纪日。而干支在开始时也只用以纪日,殷代至战国晚期都是这样。如:“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意即太岁在寅那年,孟春那月,庚寅那天,屈原降生了)再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可见,干支纪日就是用干支相配的六十个单位每个单位表示一天。假定某日为甲子日,那么以后日子则按乙丑、丙寅、丁卯……顺推。古人纪日有时只记天干,不记地支。如“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楚辞·九章·哀郢》)有时也只用地支纪日,大多限于特定的日子。如:“子卯不乐。”(《礼记·檀弓下》)意即在子日卯日不奏乐。从一个月来说,在古代有些日子有特称:每月初一称“朔”,最末一天称“晦”,初三称“朏(fěi)”,大月十六、小月十五称“望”。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其中“望”即三月十五日。“望”后的第二天称“既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前赤壁赋》)此外,“朔”、“晦”两日有时在古文中既称干支又称“朔”、“晦”,如:“冬十一月己巳朔。”(《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十月……丙寅晦,齐师夜遁。”(《左传·襄公十八年》)由此,一旦你知道了朔晦的干支,就可以推算其他只记干支的日子是这个月的第几天了。

【纪月法】古代纪月通常不用干支,是用序数为记,如:一月、二月、三月……岁首一月又称“正月”,秦代因避秦始皇(嬴政)讳,曾改称“端月”。先秦时代,月份有特定的称谓,如:正月为“孟陬”(《楚辞》),四月为“除”(《诗经》),九月为“玄”(《国语》),十月为“阳”(《诗经》)等。此外,古代还有“月建”,是用地支和十二个月相配,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十二月为“建丑之月”,一直顺推到来年十月为“建亥之月”,或称子月、丑月、寅月、卯月……亥月。例:“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哀江南赋序》)至于用天干配地支来纪月,乃是后起的事。

同类推荐
  •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教育如此迷人:好学校是如何成长的

    教育如此迷人:好学校是如何成长的

    本书围绕“办一所有美好童年记忆的小学”的教育理念,从实践层面探讨了“如何让学校和教室变成孩子的美好记忆”等一系列主题,并从学校的文化与细节切入,鲜活指出何谓学校的精神和行动,给我们提供了好学校的管理范式。
  • 绿色善治促社会发展

    绿色善治促社会发展

    面对当今中国面临的环境与发展困局,我们该如何选择有效的环境治理路径和方式?本讲座从分析当今中国环境问题的利益冲突特征、环境质量及环境服务的公民基本权利特点出发,探讨制度变革走向,特别是如何将政府行政管理、市场激励、社会制衡这三种调整机制相结合,通过绿色善治,在遏制环境污染、保存自然资本的同时,积累和提升中国未来发展的社会资本。
  •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进入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可以看到的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欧美、日韩、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自然也包括我国几十家电视台的众多节目。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节目的论坛,会员数量惊人,帖子数量更加惊人,有些评论一针见血,有些观后感悟则令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于是,传播学毕业的自己也渐渐萌生了写点儿什么的愿望。这一想法几经沉淀,到2009年底开设了“电视娱乐节目赏析”这门选修课后才终于动笔。
  • 我们都是食人族

    我们都是食人族

    《我们都是食人族》为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于1989年至2000年间,在意大利《共和报》所发表的16篇专栏集结,以及发表于1952年的《被处决的圣诞老人》一文。在这些文章里,列维—斯特劳斯立足当时社会热点,探讨了如圣诞为何“习俗”风靡全球、疯牛病蔓延广泛、女性割礼是否侵害人权、亲子关系应基于血缘还是亲缘等议题,用结构主义和人类学的眼光审视自己身处的时代和社会,反思科学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所谓复杂或先进的社会,与被误称为原始或古代的社会,两者之间的距离远较人们认知的小上许多。”就像出版于1955年的《忧郁的热带》一样,列维—斯特劳斯文章的写作时间并不标示它过期的时间。相反,他在这些文章中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反思放到现在依然成立,且无比犀利,几近预言。
热门推荐
  • 我真的真的喜欢你

    我真的真的喜欢你

    这或许是一个关于喜欢的故事。他们之间是欺骗?还是你情我愿的交易?
  • 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

    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

    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本书给大家呈现了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其内容有《诗经》、《伊利亚特》等等文学名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降异能之谁与争锋

    天降异能之谁与争锋

    野兽若是不强,则会成为人们的食物。人若是不强,则会被强者左右命运,而他(韩星)来自于修真界强者,竟然穿越到了地球,而早适应了丛林法则的他,又是怎样经历他的人生呢?
  • 重生我们穿越吧

    重生我们穿越吧

    她因为男友的家人打击迟迟没有接受他的求婚,然而男友的背叛让她重生回到10前,修修仙,让前世的母亲和妹妹们过好日子,让狗眼看人低的叔叔婶婶们吃吃苦头,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过着,木本以生活就这样幸福的,直到再一次的穿越,这次不是回到了从前,而是穿越到了古代修真界,成了圣女,从此麻烦事不断找上她,结果一切还没算结束她被迫穿梭个个异时空
  • 嫡女归之弃天下

    嫡女归之弃天下

    前世,她为了父亲的死而刻意忽略了同样爱她的妈妈。这一世,她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亲人,还有……陌生的他。她是醉仙居的公子非羽,是南阳国的清华公主,是夏木国丞相的嫡女。欧阳玄影说,她给了他野心,是她说得到天下就可以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可他……得到了天下,却得不到她。何安归说,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他谋尽天下却谋不得她的心,或许她就是他命定的那一失。陌上尘说,他爱她,会在她身后等她厌倦人世烦扰、暮然回首时,他会在原处浅浅一笑,带她一同离开。他们都有话说,可偏偏……她心中那个人无话可说,那个人……只愿给她所有她想要的。林家嫡女归来,搅动江山平和。
  • 怦然心动,腹黑总裁步步逼婚

    怦然心动,腹黑总裁步步逼婚

    因为一个温辰韫,安远兮坐实了南城私生活不检点、作风豪放的女人的名声。所有人都在哂笑着她,她却在短短时间内高调嫁入温家家。安远兮从不敢对温辰韫说爱这个字,男人那夜醒来时眼里的讥笑她永远不会忘记,她不配。
  • 生命之殿

    生命之殿

    但丁·罗塞蒂的十四行组诗《生命之殿》共有102首(含开篇),创作于1847年到1881年之间,在诗人临死前六月才最终定稿,代表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十四行诗艺术的成就,也是这个时期英国诗坛上的一部扛鼎之作。《生命之殿》充满了诗人关于时间、爱情和人生的感官印象,这一系列诗歌直接滋养了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的唯美主义和颓废派创作。
  • 风起云涌的新闻客户端

    风起云涌的新闻客户端

    移动互联网崛起后,新闻客户端如大军压境一般,迅速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崛起,大到四大门户,亦有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新兴的力量,小到各种不知名的小型新闻客户端产品,用户手机必备的应用当中,新闻客户端占据重要的一席。本书将详细描写从2013年至今,新闻客户端的诸多变化,一段关于新闻客户端的故事。
  • 富贵大仙人

    富贵大仙人

    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小人物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