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100000001

第1章 人在江湖心存穆源(1)

1. 乡土情结

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小城镇江,民国时期是著名的水陆码头。这里酒楼茶馆,歌女清唱,车水马龙,船只往来,熙熙攘攘,一片繁华……

1923年,范用出生在这座小城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是独生子,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十岁以前,范用是外婆带的。外婆家在柴炭巷,与其说那是一条巷子,不如说是条小街。这条连接西门大街的小街不长,但是好多铺子都开在这条街上,非常热闹。小街东头的“众善救火会”和天升茶楼是最热闹的地方,然而,在柴炭巷里,范用最感兴趣的地方只有三个,一个是裱画店,一个是石印局,再一个就是自家对门的小印刷铺子。

好奇而充满稚气的眼光寻找着童年的乐趣——在裱画店里,裱画匠在一个红漆大案上用排刷一遍又一遍细细地刷糨糊,然后揭起来贴在墙上,这些画儿深深吸引着小范用。石印局的店铺是两开间门面的,虽不十分大,在范用看来却十分神气,店堂里放着两部石印机,两块大石头,用油墨辊子在上面轻轻滚动几下,一张张白纸就神奇般地变成了商店的广告、包装纸,变成了大舞台的京剧戏码单。石印店门口还有个刻字摊,刻字的是个戴着老花眼镜的老先生,他见范用站在那里看他刻字,总会朝小范用笑一笑,十分和善。外婆家对门的那家印刷铺子也是范用常常光顾的场所。在这里,听着印刷机发出的清脆响声,看着工人们不停地用机器印东西,他常常出了神。他还喜欢捡印刷铺印坏的纸片和地上的铅字、花边,捡来拼好,用线扎好,蘸上印泥,盖在一张张纸上送人。尽管这些字还拼不成一句话,但他自己印的东西总是显得格外珍贵。那时候,范用的理想就是长大后要到印刷厂当一名工人。那时的他已经开始认方块字了,他将红纸裁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毛笔端端正正地写上“人”、“天”、“大”、“小”……范用与文字的结缘,就源于此。

在家族成员中,从小对范用影响最大的是外婆和父亲。

外婆是一个在旧社会不太多见的妇女,她坚强能干,有主见,有魄力,很会做生意。外婆年轻的时候就跟丈夫到了镇江,在洋浮桥开过豆腐坊,挣了钱后,又开锡箔店、酒店、染坊,后来在西门大街开百货店。她还有几部缝纫机,用来做洋服和学生装。生意越做越好,外婆交友也越来越广泛,从银楼、酱园老板到自来水厂老板,从茶楼跑堂、锡箔庄师父到讨饭的,不论身份差别、地位高下,全都成了外婆的朋友。在小范用眼中,外婆不但会做生意,还很擅长交友,这令小范用很是佩服,因此他和外婆的关系格外亲密,晚上睡觉总会用自己的身体给她焐脚。后来,长大成人的范用在遇到困难或是失意的时候,总会想起坚强乐观的外婆,于是决心要做一个像外婆那样坚强的人。

范用与外婆、母亲父亲的性格和外婆完全相反,他没什么主见,也没什么过人的本事,既不会做生意,也不擅长交际,是个典型的老实人。父亲从小就到镇江当学徒,外婆见他为人善良、老实,就要他做了上门女婿,还让他当了百货店的老板。尽管他很努力地经营店铺,规规矩矩,童叟无欺,但还是年年亏本,最后竟把本钱也蚀光了。大概父亲天生不是做生意的料吧。生意失败后,还欠下了不少债,强烈的自尊和羞耻感使得父亲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愧对外婆,两次自杀未遂——一次跳江,一次吞鸦片,虽死里逃生,但终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那年,范用才十四岁,小学还没毕业。给父亲看病的是宁波名医叶子丹大夫,范用从他口中得知父亲大概是“急死的”。失去父亲的不幸,给范用幼小的心灵以沉痛的打击,也给这个家蒙上了一层忧伤的阴影。半夜,面对父亲的尸体,小范用一点也不害怕,他摸摸父亲的胸口,冰凉冰凉的,可有谁知道,他是多么希望自己还能感觉到父亲胸口的热气啊。

在范用的记忆中,父亲虽然是个性格软弱的失败商人,却也是个有文化的关心子女的慈父。他粗通笔墨,会记账写信,最令范用高兴的是,父亲有一个嗜好,那就是喜欢看小说,李涵秋、张恨水的章回小说是他的最爱。范用喜欢看小说正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父亲自己也是念过私塾的人,因此他送范用去念了两年私塾。那是个家塾,一户开酱园店的人家,家里有四五个孩子,就请了个先生在家里讲课。范家和这家人是宁波同乡,于是朝先生拜了三拜后,也进了家塾,算是陪公子念书。塾师给范用起了个学名:范鹤镛。这三个字笔画多,写起来费劲,着实让小范用伤脑筋。父亲非常关心范用的学业,对其督促甚严。他每个月请先生上茶馆范用与父亲

吃一回早茶,有时,范用也陪着吃早茶,吃干丝、肴肉和汤面,父亲总是不忘问:“小伢子学得好不好?”听先生频频说“好!好!好!”后,平时不十分爱笑的父亲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

事实上,小范用的确是个学习上进、钟情于读书的孩子。先生除了教《百家姓》《三字经》《论语》外,还教做对子,范用总是一学就会。先生说:“下雨。”范用对:“天热。”先生说:“路滑。”范用急中生智:“汗臭。”先生再考:“行人少。”范用立马对上:“蚊子多。”先生对范用的反应很是满意,常常捻着一嘴白胡子称赞道:“不错。”

范用虽然出生在江苏镇江,但他父母是浙江宁波人,老家在一个叫范家市的小村落。十岁那年,父亲曾经带一家人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祖母和祭拜死去的祖父。他们先从镇江坐火车到上海,然后坐大轮船到宁波,再坐小火轮到镇海,又换坐脚划乌篷船才到家。路途漫漫,一路颠簸,然而欣赏着一路的风景,目睹着一路的奇观,小范用毫无倦意,一脸兴奋。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这真是令人终生难忘的最愉快的旅行啊。

祖屋就坐落在那个不十分惹人注意的小村子里。屋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郁郁葱葱的,春天,雨后春笋争先恐后般第冒了出来。范用喜欢吃竹笋,用咸菜卤煮了盛在碗里空口当饭吃,十分美味。村头是一爿小杂货店,范用只记得店里柜台上有个大玻璃瓶,里面有圆圆的红的绿的黄的糖果,叫“弹子糖”。祖母非常疼爱小孙子,常给范用铜板,范用就拿去买糖吃——当时,用一个铜板就能买到三颗弹子糖。

祖母成天躺在床上,懂事的范用坐在床上陪她,听她唠叨。从祖母的神情中,小范用看得出来,守了大半生寡的她内心依然充满幸福和温馨之感,只是还有些许遗憾和孤独,大概因为祖父早逝,而儿孙又没能在家陪伴吧。祖父的坟头长满了一种叫茅针的野草,细细的,剥开来,将淡绿色的软针放在嘴里嚼嚼,甜甜的。

柴炭巷、印刷铺、老家、外婆、父亲、祖母……这些乡土人事、旧物场景,伴随着坟头草甜甜的味道和悦耳的印刷机转动声在范用的梦中久久地挥之不去。范用在《最初的梦》一文中写道:“惟有童年,才是我的圣洁之地,白纸一张,尚未污染,最可怀念。”

2. 我爱穆源

念完私塾以后要上学堂,因为搬家,范用曾在好几个小学上过学,五年级才转学到穆源小学,因此小学时代的最后两年便是在穆源小学度过的。而五六年级对范用来说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两年的生活奠定了范用的一生。

在当时,穆源小学是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它坐落在江苏镇江的老城区,1906年由地方名士发起,动员当地回民出钱创办的,范用是该校1936年的毕业生。他没有上过中学和大学,穆源小学便是他心中唯一的精神家园,也是他心中圣洁的所在。在这里,有他童年最初的梦想和最美的回忆。

在学校里,范用人缘好,虽然和大家年龄相仿,却是个孩子头,有很多很要好的同学愿意跟着他,积极踊跃地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范用就把他们组织起来去广播电台唱救亡歌曲,还组织儿童剧团去演戏,还有许多的事情都是范用带着大家去做的。同学们也都信任范用,愿意跟着他,每次范用带着好朋友去玩,晚上一定把他们一个一个送回家,直到交给他们的父母亲后才放心离去,因此,有些家长也很愿意孩子跟范用在一起,都说:“跟鹤镛在一起,我们很放心!”

穆源小学为范用兴趣的培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学校有一份叫《牧园》的墙报,是五六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办的。“牧园”寓意为在穆源这个校园里,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绵羊,它们在“牧羊人”老师的精心带领下茁壮成长。这个小刊物,不仅仅是为了练习作文,培养写作兴趣,更是为了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范用曾在这个特殊的创作天地里发表过一首小诗《我要奔向大海》:我打雪山上下来,

我要奔向大海。

就好像儿子,

扑到妈妈的怀里。

我们先是细流,

然后成为大江。

我们快活得又跳又唱,

浩浩荡荡奔向远方。

鱼儿在水底下游,

船儿在江面上走。

不管好天还是下大雨,

我们一路前进不停留。

啊,我们终于看到了大海,

她张开臂膀把我搂进怀里。

“孩子啊,你歇一歇脚,

再去大洋看看世界!”范用把做诗的过程当成是一种享受,在路上的时候,还要边走边想,灵感一现,想出一个好句子,赶紧把它写下来。写好了,改了又改,越改越得意,越改越入迷。最后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登,充实了墙报的内容,范用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长大后,范用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大概就是从编墙报开始产生了兴趣吧。

在穆源小学,范用常去的地方是三层楼上的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是由学生管理的,范用挺喜欢当管理员。虽然他可能因此牺牲了课间到操场玩的时间,但因此能为同学们服务,自己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跟书打交道,这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范用了解图书馆,爱上图书馆也就是从当管理员开始的。

图书馆里藏着两套印得很讲究的儿童读物,一套是中华书局的《小朋友文库》,一套是商务印书馆的《小学生文库》。这两套书每套都有好几百本,故事、童话、寓言、历史、传记、地理、游记、科学知识,还有一些教你做手工、做科学小试验的书,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去图书馆次数多了,范用还发现了许多好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中学生》杂志,这大概是给老师们阅读的,当然也供学生借阅,范用也借来看过,杂志中有一栏叫“文章病院”,专门罗列报刊上的文章里一些不通的句子,让读者从中吸取他人的教训,范用读了,受益匪浅。

范用和同学们还自己办了个小小的图书室,取名为“晨光图书室”。大家把自己的书拿出来放在一起,也编上号码,做上卡片,借书也得填单子,手续很正规的,毫不含糊。有了自己的图书室,即使寒暑假学校图书室不开放,同学们也可以照常借书,方便大家在假期里多看点书。

范用在学校兴趣广泛,不仅演戏、唱歌、阅读,还尝试着写小说,但最令他乐此不疲且孜孜不倦的,似乎永远是与书打交道的一切。比如,剪报是范用在穆源小学里最热衷做的一件事,他从报纸上把文字、图片剪下来贴好,标题用颜色笔画点图案加以装饰,这样有文有图,版面也变得活泼了,最后装上自制的封面,装订成一本本的小册子,供同学借阅,这便是他最早编辑的“杂志”。最令他享有成就感的是,他曾办了一个手抄刊物《大家看》,正如刊名所指的那样,这是一份编给所有同学们看的读物。编辑、出版、发行,范用一个人包办,忙得不亦乐乎。

短短两年的穆源小学生活是充实而快乐的,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也都深深地印刻在范用的记忆中。但就在他毕业离开穆源一年后,他心中的圣洁之地就被日本的飞机炸弹夷为了平地。不过,炸弹可以摧毁昔日美丽的校园,可以炸毁那个小小的图书馆,却粉碎不了一个小学生对母校的深切怀念。

多年以后,已经离休的范用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写下《我爱穆源》——“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范用回到穆源小学,这是老作家冰心当年在小书封面题写的话。范用说:“我不善于写作,偶尔写点怀旧文字,怀念故乡,怀念母校,怀念同学师友,我是用真情实感写的。”书中倾谈儿时往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真情流露的感激和天真深切的依恋。一边写书一边回忆,范用仿佛回到了美妙的童年,回到了昔日的穆源,回到了纯真的少年,回到了精神的家园……

同类推荐
  •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李琬若: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市长

    李琬若: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市长

    李琬若将自己在美国四十多年生活和参政经历真实地告诉自己的同胞听,就是因为她同时爱着两个“祖国”,而她的两个“祖国”之间却对对方真实的东西了解得实在太少,太片面。
  • 多彩的人生

    多彩的人生

    本书展示了曹春晓院士成长、成熟、成功、成名的绚丽多彩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开创和谱写航空钛合金的历史。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8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冰川之父:施雅风传

    冰川之父:施雅风传

    《冰川之父:施雅风传》中“创”和“闯”是施雅风的妻子沈健对他的评价。她将她对他的了解和认识只用了这两个字加以概括。创!他创造性地在中国兴建了“冰川学”这门新学科,开辟了“冰川”这个新领域;闯!他不畏艰险勇闯高原山峰进行科学考察,也无所畏惧敢于挑战权威。
热门推荐
  • 我的阿尔曼道时光

    我的阿尔曼道时光

    19岁的那一年,她遇到了他们。那是最充实的年华,那是最好的19岁。后来他们走了,时光并没有把他们留下。那晚,很凉,月影摇曳。层层叠叠的海涛前推后涌的击打岸边的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桐暖合上眼睛,和着海风划过耳际的微调,听到他低沉的声音:“桐暖,忘了我吧”。心钝钝的一痛,倔强的眼里盛满了泪水。为什么我要忘了你?我哪有那么想听你的话?拼命摇头。“不会的,不会……即使我忘了,我也会再一次找到你,再一次记住你……”在意识混沌前,她清晰的听到他说:“好啊……我等你。”他骨节分明的双手拂过她的发。从此,她的生活与他无关了。脑海中不再有关于他的半点记忆。直到有一天,她在相册里翻到了那张合影……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人道盛起

    人道盛起

    楚凌天含恨自杀,竟然来到一片新的大陆,这是命运,还是阴谋,楚凌天都发誓要活出自我,后回到地球,开始了新的生活……
  • 花香四溢

    花香四溢

    马阳开电动三轮车来到桑泉镇时,喧嚣声立刻扑面而来,商贩们正抓紧散集的工夫,扯开了嗓门叫卖,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江南风情歌舞团的演出场地在镇南车站西侧的一片空场上,那里准备盖一座大楼,场地平整好一年多了还没有动工。歌舞团用红蓝条纹塑料布在场地东侧围成一个圆形大棚,如同蒙古包,只在朝车站的方向留个门。门外,用钢管搭了个高高的架子,上面放几块木板,铺上红地毯,就成了个高台,两只大音箱一左一右,一块背景广告板高耸台后,几位身体半裸的女孩站在上面,随音乐节奏,做着各种舞蹈动作。
  • 当下的修行 要学会宽容

    当下的修行 要学会宽容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宽容》从八个方面对宽容进行全面的阐述,行文流畅优美,语言生动细腻,深入浅出。全书精心挑选诸多案例,既汇集了古今中外名人的智慧,又延伸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事例说理,条分缕析,详细阐述了如何学会宽容,以理动人。相信该书会让读者在尘世的喧嚣中蓦然聆听到生命的真谛,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释放,用心体会到人世间最美的乐章。
  • 创原

    创原

    宇宙原力尽散,众神陨落,宇宙揭开了新的篇章,科技主导着星河,但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代,人们对于神的向往,从未泯灭!一名少年生活在一颗不起眼的星球上,在父母的疼爱下健康成长,过着普通的生活,品尝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然而,这一切真如眼前这般平静吗?
  • 留不住斜阳

    留不住斜阳

    独自一人坐在编辑部里,默默感受这有雪季节和从不被人看好的落日,任指间的烟雾袅袅升起,在房间的上方扩展成无边的寂寞。?街对面就是邮局,就是那个卖书的地方,就是那卖《围棋天地》的地方,每次都是她甜甜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您的书到了,过来取吧”,而每次看到她都让人怦然心动,美丽自然天成,清纯不落俗色,而我总是没话找话,问她卖了多少书啦,几点下班啦等日常用语,结果可想而知,每次都是以我仓慌逃走而告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清钱王4:资本大博弈

    大清钱王4:资本大博弈

    鸦片战争爆发后,外来思想不断涌入,国家弱而商业盛,胡雪岩、乔致庸、盛宣怀等一批晚清巨商强势登陆历史舞台,然而在众多的商人之中,却没有一人可与他相比,他被李鸿章誉为是清廷的国库,被老百姓称为钱王,被《时代周刊》列为19世纪末全球第四大富豪,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一品红顶商人——王炽。他用一根扁担挑着货物贩卖做起,而后在乱世中组织马帮,在中国古老的茶马古道上,用他的机智和勇敢,于川滇之间闯出了一片天地。在对待政商关系上他坚持“官之所求,商无所退”的法则,在生意场中他又秉承“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理念,虽逢乱世,却如鱼得水,涉足各行各业,吃遍政商两界。终成一代“钱王”。
  • 权爷轻狂:不得不防

    权爷轻狂:不得不防

    权煜霆看到沈乔的第一眼,心跳莫名的加速,就感觉自己跟跑了十公里负重越野一般!因此,他决定不顾一切的追她!权煜霆:"从今儿起,你沈乔就是小爷我的女朋友,不许说不!"沈乔斜眼看他,“不好意思,本姑奶奶四岁就有男朋友了!”权煜霆:“那咱能不能先上车后补票呢?”沈乔:“你问问司机师傅答不答应。”司机师傅内心:这锅我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