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100000002

第2章 人在江湖心存穆源(2)

没有了岁月的距离,旧时的校舍,旧时的风物又一次变得清晰、真切起来,依循着可见可触的记忆,他还用硬纸片制作了当年穆源的模型,花园、操场、食堂、宿舍,连学校大门上的校牌、迎门屏风上的字都清晰可见。而后他把做好的模型赠送给了镇江穆源小学,那栩栩如生的模型永久地安放在了学校的新大楼里,就如那些曾经在一个幼小心灵深处留下的最真的回忆,依然鲜活,依然纯真,依然美丽。

3. 难忘师恩

范用之所以用“爱”这个字眼表达对母校穆源的怀念,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那里,他幸运地碰到了两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好老师。对范用的一生来说,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机遇。后来,范用走上出版这条路,恰恰是把两位恩师指引的道路结合在了一起。

小学五年级,级任老师周坚如上的语文课深受范用的喜爱。周老师擅长朗诵,念起课文来很动听,他批改作文相当认真,不仅圈圈点点,还颇费心思地在每一本上都写上评语,每次孩子们拿到批好的作文本,就迫不及待地先看周老师给的评语。

周老师是一位思想进步的老师,他专门订了一份邹韬奋编的《大众生活》周刊给范用看。《大众生活》引导读者朋友关心国家大事,是当时很受读者欢迎的刊物。这对范用思想的影响很大,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范用懂得了救亡抗日的道理。除此之外,周老师还订有杜重远主编的《新生》周刊,范用也很喜欢看,每期都向老师借。周老师被小范用强烈的读书欲望所打动,干脆就替范用订了一份。要知道,那时候小学老师的工资很低,周老师的生活更是俭朴,上课穿件竹布长衫,每天清晨花一个铜板喝碗豆浆,生活本来就拮据的他却舍得花一块八毛钱订份全年的杂志给学生看。范用始终将这份温暖了自己一生的师恩铭记于心。

就是从看周老师订的刊物那个时候起,范用知道了生活书店。而看生活书店的第一本书,便是韬奋先生编译的《革命文豪高尔基》——这书恰恰是穆源小学的沙名鹿老师借给他看的。

沙老师主要教的是低年级,但也给中高年级上音乐课,他年轻、活跃,爱好文艺,有很多文艺界、新闻界的朋友。沙老师身上的这些独特魅力和个性,深深吸引了几个爱看小说、爱唱歌的高年级学生,自然也包括范用在内。

在范用的记忆中,与其说他是老师,倒不如说他是同学们亲切的大哥哥。办《牧园》时,文章末了若是出现空白,沙老师就替孩子们补上几句摘录的语句,多是中外文学家的名言或者古今诗人的名句。沙老师还带领范用组织儿童剧社演话剧,教范用学会了唱聂耳、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等令人热血沸腾的进步歌曲——在那个抗日救亡的特殊年代,小小年纪的范用已经在老师的领路下,用实际行动慢慢地走向成熟。

和周坚如老师一样,沙老师也十分关心学生的语文学习,他介绍范用看了很多新文艺书籍,其中有鲁迅、茅盾、巴金、高尔基的小说,他还曾自掏腰包送给范用一本巴金的代表作《家》。范用觉得,自己一辈子爱好文艺正是得益于那时沙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为了培养对文艺的兴趣,沙老师以读书会的形式引导孩子们选读文学名著,因为条件有限,他就自己动手刻印活页文选,选的作品里有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也有一些外国作品,比如令范用印象深刻的是高尔基的《海燕之歌》。

那是1936年的夏天,正值暑假,一个沉痛的消息传来:伟大的文学作家高尔基逝世。沙老师组织范用他们选读文学作品,第一篇选的就是瞿秋白译的高尔基的《海燕》。“白蒙蒙的海面的上头,风儿在收集着阴云。在阴云和海的中间,得意洋洋地掠过了海燕,好像深黑色的闪电”“那是勇猛的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的上头,得意洋洋地飞掠着,这胜利的预言家叫了:‘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为了便于逐句逐段地为孩子们讲解、朗诵,沙老师照例将其刻印成活页文选,人手一份,范用也参与了刻写钢板,因此至今仍对篇散文诗印象深刻。读书会上,沙老师还教孩子们唱流行的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和高尔基作词的《囚徒之歌》,等等。“太阳出来又落山哟!监狱永远是黑暗。我虽然生来自由,哒哎哟哒哎!挣不脱千斤铁链。”坚定嘹亮的歌声久久荡漾在范用的耳边……

读书会后,沙老师借给范用一本厚厚的《革命文豪高尔基》,这本书是邹韬奋根据康恩所著《高尔基和他的俄国》编译而成的。虽然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小学生而言,还不足以驾驭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但这本书的前几章“儿童时代”、“幼年时代”、“青年时代”,讲述了高尔基成长的故事,其内容还是比较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的,因此范用看得如饥似渴,津津有味。书中有不少标了黑点的话,范用都将其一一抄录了下来,一有时间就拿出摘录本来看,久而久之,那些妙语警言深深地刻印在范用的脑海中,也让他和高尔基一样拥有了超越当时环境、用新的眼光观察社会的能量和体验生活的勇气。

可以想象,一本好书带给一个小孩子心灵上的震撼多么的巨大。尽管当时小小年纪的范用还很幼稚,但通过阅读,他已经开始懂得怎样去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命运,怎样走上崎岖的人生之路,怎样克服生活中种种的不如意。那一年,父亲离开人世,一家人一下子失去了顶梁柱,生计成了问题,范用也失了学,正感到前途渺茫时,沙老师用这本书带给他精神上的莫大鼓舞。“物质环境支配人的力量诚然是很大的,但是人对于环境——无论是怎样黑暗的环境——的奋斗,排除万难永不妥协的奋斗,也能不致为环境所压倒,所湮没。”这是写在这本书开头的一段话,范用在心底默默地对自己说:“不要畏惧,学高尔基那样,惟有奋斗,才有生路。”

虽然和穆源的老师只相处了两年,但是师恩情长,令范用终生难忘。每每忆起周坚如、沙名鹿老师的谆谆教诲、嘘寒问暖,一幕幕往事清晰浮现,范用心头总是洋溢着无限的暖意。没有老师的引导,没有穆源的栽培,就没有日后的范用,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啊!

4. 儿童剧社

在穆源小学,范用和同学们醉心于演话剧,而在沙名鹿老师指导下组织起儿童剧社的缘由恐怕要从恳亲会谈起。当时,为了展现学校的风采,穆源每年都要选定一个日子举办成绩展览,不仅请家长和校董参观,还会请友校的老师来观摩。这一天,就如同过节一样,整个校园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到了晚上,最为热闹的就数恳亲会了。

在恳亲会上,每个年级的同学或老师都会表演节目,形式不一,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演奏,有的变魔术。在晚会上,最常演出的是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和《葡萄仙子》等,这几出歌舞剧,虽然歌词很有趣,但只适合低年级演出,况且年年都演这几出,别的学校也不例外,因此早就没有了新意。作为穆源高年级学生的范用和同学们决定为恳亲会出点新节目,他们要演话剧,就演陈白尘先生根据日本菊池宽的《父归》改编的剧本《父子兄弟》。

范用在《父子兄弟》里面出演一个小弟弟的角色,事实上,包括范用在内的所有演员都是从来没有演过话剧的小学生。他们演得虽然还很幼稚,但是,许多老师、家长、学生还是为小演员们热情澎湃的本色表演而动容,这对小演员们来说实在是莫大的鼓励。演出结束后回到家里,范用兴奋得一个晚上都没合上眼。“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还要演,不光我们这几个人演,还可以再找些同学。”范用心里这样想着。

那时候,上海有许幸之先生主持的大美晚报儿童剧社,杭州有刘保罗先生主持的西湖儿童剧团。范用由此受到启发,决心也要组织一个儿童剧社,于是,在沙老师的指导下,经过酝酿筹备,镇江儿童剧社诞生了。

成立儿童剧社演话剧一方面固然是同学们的兴趣使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救亡呐喊。30年代中期,正值国难当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纷纷起来要求抗日救亡,随着抗日救亡的怒潮迭起,范用等小学生也不甘落后,他们决定公开演出,利用儿童剧社的力量进行抗日宣传。

就这样,《父子兄弟》《洋白糖》《我们来自绥东》《扫射》……藏在书中的文字,变成了一幕幕生动的表演画面,鼓舞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抗日救亡的队伍之中。剧社将公演所得都寄给在了绥远百灵庙抗击日寇的傅作义部队,虽然钱的数目不多,却代表着范用和同学们支持抗日的一片赤诚之心。

范用意识到这样的公开演出毕竟不同于学校里的演出,因此他和几十个同学一起,认认真真,对待演出工作毫不含糊,有时,一人既要做演员,又要管道具、打灯光、装置舞台、提台词。尽管很累,但大家劲头十足,情绪高涨。后来,随着演出的需要,儿童剧社新增了许多社员,有的社员就另外取了名字,范用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将学名“范鹤镛”改为“范用”的。

儿童剧社第一次公演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比如《江苏日报》为范用他们的演出登了消息,还登了剧社演出之后开座谈会的记录。只是当时国民党不准在报纸上宣讲抗日,因此对记录内容要有所删减,聪明的范用和同学们就故意让这些删减的地方空着,这样看报的人一看就知道这里原本还有几句话的,只是不准印出来罢了。那留出来的一块块空白,就像屋顶上的天窗,所以当时形象地称这种行为叫“开天窗”。

为第二次公演准备的剧本有许幸之的《最后一课》《古庙钟声》和陈白尘的《一个孩子的梦》,这些都是宣传抗日的剧本,儿童剧社本打算趁暑假时间排练,准备公演。就在这个时候,“七七”的炮声响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范用和千千万万热血同胞一样,投入了抗日的洪流——童年的抗日救亡,留给范用的是美好而又沉痛的记忆。

作为“小抗日分子”的范用去过街头进行抗日宣传,到过茶楼、书场演出,还在演庙戏的舞台上公演。等到夜幕降临,他们就睡在台上,天气热,就用一块大幕布当席子用。记忆中,那是一个紧张而热烈的夏天,天地之间,满是滚烫的阳光、滚烫的汗水、滚烫的演出和滚烫的梦,连同整个人都是滚烫的。

5. 别了,母校!

1937年暑假,范用从穆源小学毕业了。在临别的课堂上,范用想到从此就要离开这个圣洁的殿堂,离开这个洋溢着童年欢笑的乐园,离开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想着想着就发呆了。放了学,范用也不急着收拾书包回家,却愿意在教室多待一会,去老师宿舍比往常更勤快了,就连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他都想多看几眼,恨不得全部刻在脑子里。

他们全班51个毕业生出钱为学校建了一座穆源学校30周年纪念塔,算是留给母校的纪念。纪念塔上刻上了51个名字,也刻上了校长和老师对穆源毕业生的殷切希望:“母校固将偕斯塔永垂千古,而诸生前途事业,抑能若塔之巍然矗立于人群中。”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当激动人心的毕业歌奏响,范用在心底和穆源作最后的惜别:别了,老师!别了,同学!别了,我的母校!别了,我的童年!

既然小学毕业就自然要步入中学,但是当时父亲已逝世,家里也破了产,一家人的生计成了问题,母亲只好打算送范用去银楼当学徒。人生的路毕竟要自己走,范用思虑再三,觉得自己更乐意去当一名印刷徒工。范用记得,茅盾小说《少年印刷工》的主人公赵元生在面临中断学业的困境时,舅公就劝他去当印刷工,说排字这种职业正好需要上过小学的人去学,而且在学习生活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因为排字工人是能最先读到要印刷的那部书的人。那天晚上,元生梦见自己不是开印刷铺子,而是坐在印刷机旁读了许多许多的书。而范用居然也做了这样的一个梦。

如果梦想成真,倒也不失为一种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然而,为学费犯愁的外婆却还是坚定地支持范用升学:一定要念书,借债也要念书。于是,老人家千方百计凑钱供范用考中学。范用没有辜负老师和外婆的期望,以第二名的成绩被镇江中学录取。他扛着铺盖卷,兴致勃勃地住进学校,可是,开学还不到两个月,抗战爆发,一夜之间,学校解散,辛辛苦苦凑齐的学费也全部打了水漂。

时代的动荡不安,注定了一个人人生旅途的波折,范用这个只上过几天中学的小学毕业生被迫离家逃难,开始了人生的又一个阶段。然而,正如他在一帧照片下题写的“人在江湖,心存穆源”,以后的他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忘不掉梦一般的小学生活。也许,正是因战乱而中断学业的苦痛铸就了范用永远的穆源情结吧。

同类推荐
  • 朱可夫传

    朱可夫传

    朱可夫出生于沙皇统治末期的一个没有任何显赫背景的普普通通的农家。如果没有战争的发生,朱可夫可能会成为一名毛皮匠,平凡地度过一生,除了家人外,不会被其他人记得。然而,由于沙皇扩军参战,朱可夫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朱可夫是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仅用了25年的时间就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成长为名垂军史的伟大元帅,走过了光辉的战斗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由于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立下显赫战功,朱可夫曾经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两次获得胜利勋章,此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以及多枚外国勋章。
  •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有两句重要的格言: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为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至今仍有重要警示意义。后一句做官必须坚持原则,不怕得罪皇帝和上级,不怕得“公罪”,但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之类。本传系统叙述范仲淹生平,赞扬其高尚人格,又细致分析《岳阳楼记》等文学成就,文字也较为生动。——文史专家王曾瑜作者在颇具把控力的激情叙述下,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及精神境界给予真实深入的文学再现。为避免写成“资料开会”,作者追寻传主一生的踪迹,历9省市29地现场采访,力求穿越时空与传主进行心灵对话,独特感受与深切认知尽在字里行间。
  •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拉里·弗林特自传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拉里·弗林特自传

    本书是他对自己沸沸扬扬的一生的真实回顾坦率地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官司内幕以及被土流社会所不齿的无奈。根据本书拍成的电影《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又译《人民正确》在美国轰动一时再次成为大众争论的热点。
  • 回忆赵寿山

    回忆赵寿山

    本书为赵寿山将军亲朋故旧回忆文章的集纳。回忆他由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由国民党高级将领转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官,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
  • 名将名师

    名将名师

    本书以鲜为人知的丰富史料,再现了20世纪中叶一批老干部、老教师(“两老”)跟随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奋斗、激情、成功、坎坷的一生。作者以真诚细腻和满怀激情的笔触描写出了张述祖、刘恩兰、徐立行、卢庆骏、马明德、唐铎、任新民、谢有法、杨仲枢、李懋之、唐凯、曹鹤荪等33位哈军工先贤的人生历程,凸显了这些名将名师的高风亮节和嘉言懿行,高扬了以陈赓大将为校魂的哈军工精神,道出了哈军工创业与发展的峥嵘岁月和饱受挫折后浴火重生的历史命运。《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中国百年大历史。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长的丑想的到挺美

    长的丑想的到挺美

    里面有很多爱情故事,千篇一律的套路,纯属闲时瞎写,如有雷同,请勿见怪
  • 寻甲记

    寻甲记

    高维投影入侵,灾难酝酿,人们本能的拿起武器阻止入侵者,但是却惊恐的发现,他们手里的枪械,炮弹乃至各种先进武器根本无法消灭这些入侵者。绝望在蔓延。就在绝望之际,少数的一些人幸运的掌握了能够对抗入侵者的力量,他们将会和千万人一起面对这一场史无前例的生存危机。
  • 海贼之温暖幻想

    海贼之温暖幻想

    感情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呢?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吵吵闹闹的三个孩子,他们周围温和的不可思议,哪怕他们正在打架,那种奇怪又热切的氛围却可以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书上说这样的氛围叫作温暖,让人接触一点就会感觉心里暖暖的,会不由自主地嘴角勾起,想要大笑、狂奔、大吃特吃...想要跳起来摘最高处的那颗最甜的果子。那么,感情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才八岁的安第一次开始正视感情这个词。想要,认识这样的感情,想要感受书上说的温暖。想要更多,更多!
  • ra3之异世冒险

    ra3之异世冒险

    简介太花里胡哨没什么用,我就直说吧!这是一个普通现代人带着红警3系统到魔幻世界的故事。
  • 仙为道魔为情

    仙为道魔为情

    (看似短篇分类,其实只是披着短篇皮囊罢了,因为对自己没信心。)你我昨日同为凡人,今日,你入仙,我入魔在书中,身为主角的莫离,却是不折不扣的犹如反派的恶魔,也许你曾读过的某本书中,里面的反派或者主角的魔族好友,就是他这样的一个人。
  • 和偶像一起拍综艺

    和偶像一起拍综艺

    想不想和偶像来一次亲密接触呢,快来报名参加《和偶像去旅行》综艺节目粉丝海选吧。被选中的幸运粉丝可以免费和偶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国内旅行哦~
  • 神级入坑成圣系统

    神级入坑成圣系统

    “不管是什么人,坑了在说!”携系统,坑各种人,得奖励,这是一部主角被系统坑,同时又觉得很爽的的故事……
  • 宪在:生活中的宪法踪迹

    宪在:生活中的宪法踪迹

    本书主题就谈谈论生活中的宪法,说明宪法或者宪法缺失对我们平常生活的重要影响。本书收集了张千帆教授近年来发表在报刊和电子媒体上发表的评论和讲演。作者的这些小文告诉我们:宪法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