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900000013

第13章 《萨哈西妠》翻译说明及词表(1)

《萨哈西妠》一文根据”éditions du Boucher”网站上《Sarrasine》的 PDF 版本(http://www.leboucher.com/pdf/balzac/b_bal_s.pdf,ISBN : 2-84824-001-6)译成。在校订过程中还参阅了 Clara Bell 的英译本和 Hedwig Lachmann 的德译本,以及罗兰·巴特关于此小说的分析著作《S/Z》的英译本(因网上无法找到法语原版)(Richard Miller 译)和汉译本(屠友祥译)。由于发现网上各份电子版本(包括原文及其它译本)在细节和段落及标点上各有不同,略存错佚,故又对照”archive.org”网站上所列、”Alexandre Houssiaux”出版社于 1855年出版的《OEUVRES COMPLèTES de H. DE BALZAC》(巴尔扎克全集)(https://archive.org/details/scnesdelaviepa09balz)的扫描文件进行调整和编排。

“Sarrasine”的读音可以用汉语拼音近似写成[sa’ha’zyi’ne],用英语音标写会近似于[’sa:ha:zi:n?],法语音标为[sarazin]。罗兰·巴特在《S/Z》文本分析的第一单元即指出:”‘Sarrasine’一词有个附加的内涵,即阴性的内涵,这对任何一个说法语的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法语中,词尾的‘e’会自然而然地被视作明确的阴性语言属性,尤其是当该专有名词的阳性形式(Sarrazin)存在于法语专名学之中。(内涵的)女性特质是一个能指,将在文中多处出现;它是一个不断转变的因素,会和其它类似因素结合,创造出性格、环境、形象和象征。虽然我们在这里说到的每个单一因素均为能指,但这一个却属于非常特别的类型:由于其内涵(在这个术语的通常意味上来说)的缘故,它是一个高度典型的能指。(译自《S/Z》英译版[1])”

文中有大量阴性的能指,如:”明棕色的英格兰蕾丝襟饰在胸前结成灿黄的皱领,富丽得足以让女王羡慕”、”如果恰恰是他最弱,他就用牙咬”、”他精心打扮,就像个小姑娘要出去和初恋情人散步一样”、”像是女人因心意终被领会而心喜”、”他发现她又聪明又敏感;可她却无知得惊人,还表现得又脆弱又迷信”等等。无论是真相、暗示,还是误解、欺骗,这些潜伏的能指皆不如”Sarrasine”这么显眼。我对其译法考虑再三:这是个姓……把他爸爸叫成”老萨哈西妠”是否太滑稽……魏尔伦(Verlaine)也是姓,也是阴性的……不记得汉译内出现过将姓氏译成阴性的先例……最终,我决定还是以”妠”结尾——虽然这在我们看来会有些新鲜、甚至诡异,但假如对其作无性处理,那上述的一切都将近乎泡影,我们读到的就和法国人读到的不同了;而我的目标恰恰相反。

“Zambinella”(赞比内拉)这个名字在原文中有多处写成”la Zambinella”。这是一种更隐晦的误解和欺骗。意大利语阴性冠词”la”是对名词的强调,该词在法语中完全一样;尾字母”a”在意大利语中则强烈暗示了阴性——很少会有法国人不知道这点。法国人毫无疑问地会将”la Zambinella”看成女性,在只看到”Zambinella”、还未看到”la Zambinella”时,也不会将其视为阳性。”Zambinella”第一次出现是在剧院门口众人口中;在听戏时,萨哈西妠已在心中将其称作”la Zambinella”;在”我气急败坏地叫道,像个剧情突变效果被人搞砸了的作家”之后,敍述者说道:”他对‘Zambinella’的歌声如此激情澎湃”;后来又有”可他恐怕做梦都没想到过,‘Zambinella’会几乎是个娼妇”;到小说未尾,他们回罗马之后,自然都是”Zambinella”了;除此之外,全都是萨哈西妠心中的”la Zambinella”。

在汉语中,我当然不能假定读者都懂得”la”的含义;若将”la Zambinella”写成”拉·赞比内拉”,恐怕不仅显得多余,还可能会造成误解——是”拉拉”么?可是,轻轻的一个注解就将无可挽回地捅破这个巧妙的机关——萨哈西妠自己的误解,敍述者对聆听者的暗示;这个装置与其它诡计一起不动声色的合谋,要到最后——当我们都快确定而萨哈西妠仍在马车上执迷不悟地大叫时,才被揭穿。我先是用了”?比妠拉”来表示”la Zambinella”,但发现这对不太仔细的读者来说仍不够明显,因此又写成了”?妣娜拉”。希望三个”女”旁与”娜”和”内”在读音上较难忽略的差别,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并不被认为是输入的失误。

萨哈西妠之所以会误读这个名字的性别,其实文中埋伏着很多隐晦的提示,如:”他一直沉迷在自己的艺术中,黎明即起,钻进雕塑室,天不黑不出来,只与缪丝相与为命”、”他在心醉神怡中度过了十五天”、”在七八天里头”、”此外,怯生的雕塑家可不充许他那挤满了图象、装点着奇情幻愿,并幸福美满的孤独为他的那些同学所扰”、”萨哈西妠虽然还讲不了几句意大利语”。但所有这些描写,都还只是误解的一部分原因。

在小说中,萨哈西妠当然就是为了这个误读而生的。第一句描述他性格的话,就已把他的命运对准了结局——”显示出一种罕见的‘turbulence’”——不过,这个词给我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通常,译者会不加思索地根据词典中最适用的条目翻译;若是,”turbulence”便将成为”不安分”、”爱吵闹”、”骚动”等等。但罗兰·巴特在这里指出:”就指示而言,‘turbulence’是一种性格中的特征;但这个特征在此却指涉着一种更为广阔含混、更为正式的所指:物质的一种状态——不”成形”,无法被渗透,无法溶解,混浊。萨哈西妠受制于这一根深蒂因的缺陷:他没有一致性,没有有机的润滑;说到底,‘turbulence’一词的词源本义才是其内涵意义”(译自《S/Z》英译版[155])。

这个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印欧语的词根”*tu?er-:转、扭曲”→古希腊语的”τ?ρβη(tyrbê):混乱、嘈杂”→拉丁语的”turba:动荡、喧闹、混乱”、”turbo:旋风、圆、涡流”→拉丁语的”turb?lentus:躁动的、混浊的”(据法语维基词典,按法语释义简译)。要在汉语中将这两个意思放到一个词中——表面是”骚动”,本意是”混浊”,才能像罗兰·巴特所述的巴尔扎克那样制造出”turbulence”在文中的功能——悄无声息地告诉你萨哈西妠的缺陷。但是,这个词虽然在我手中捏了好几个月,却一直捏不成合适的汉语。最终,我放弃了努力,将其分成两个词:”浑噩”——取其”迷糊不知事理”之意,和”骚动”。对于”混”这一意,我还考虑过”混沦”[混沌、水流转的样子]、”紊乱”,及自造词”莽乱”等等,但似乎还是”浑噩”与”不‘成形’,无法被渗透,没有润滑”更接近些。

另外,从上面所举的词源意义看,罗兰·巴特的”没有有机的润滑”好像”走”得有点远;然而,这个描述却与后文的”年青雕塑家的感官……可以说,润湿了”密切相联。和其它隐晦的双关暗示不同,”小萨哈西妠早早就入托了耶稣会学校,并显示出一种罕见的浑噩骚动”是全文对他的第一句描写——指明了不安分的性格特征、暗示了”不‘成形’”的内在人格,与小说开篇敍述者的”我便成了一张精神拼盘,一半是欢愉,一半是悲悼”遥相对映:二者均”没有一致性”,超脱于人类的分类认知方式。因此,此处翻译上的不完足,其实代价不菲。

如果谁能将此词的外延内涵成功地汇入一个汉词,能起到其在原文中的功能,并在译文中存在读解其内涵意义的可能性,我将十分高兴和钦佩。

翻译中的不完足、不可能,不可能只有一处。如:”她器官〔Organe〕中的娇柔同样体现在她的理解力中”。”Organe”在法语中可以指嗓子,但还特指男性生殖器官(如在英语中一样),而后一种理解将揭示更深刻的真相。但是,在汉语中好像无法制造这个双关——和”嗓子”有关的词汇几乎无一与生殖器有关,”那话儿”当然也不适用。十分遗憾,只能用”器官”[”Organe”最通泛的意义]遥指二者了。

再如:”为什么这极端〔extrême〕的脆弱,放到任何其他女人身上都让我觉得丑陋……”。萨哈西妠在听到那个”什么玩笑”之后,继续使用着具有两重含意的语言,误导着自己。这个”extrême”,既可以形容词作”极其”,也可在略存语法纰漏但却有暗示感觉的情况下,以名词指”末端”。以前者解,自然是修饰女性特征的程度,而后者则隐晦地指向赞比内拉为了唱歌而被割掉的器官。译成”极端”是无奈之举,找不到更好的词了——和萨哈西妠第一次听戏时的那个”找不到别的词了”不同,那是在说什么现已水落石出。但有多少人在读到”极端”时会去想一想”端”是什么意思呢?也许第二次读时会想到。这是我的一个极端的脆弱希望。

还有:”其实,这条腿只是被那种溜进来的风〔ces vents coulis〕给吹冻了〕。如果这风并无所指,那么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就令人完全摸不着头脑。敍述者在最后孤注一掷中说出的那个”高明的见解”,无非是在说【这都过去了】。他企图将罗谢弗德夫人从”深恶痛绝”中拉出来,以完成他们之间的契约,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本人其实拒绝接受这个故事的影响;而吹僵他一半身子的〔ces vents coulis〕是从花园中来的,被他轻蔑地称作”舞会上相当常见的小意外”。”le vent couli”就是穿堂风,但”穿堂风”一词,与他所在的位置构成了词义上的疏离——窗洞〔embrasure〕,而非”堂”;而且,”coulis-couler”是”流、漏、钻、溜”等意思,在法文中能映示他的轻蔑,但”穿”却有点正大光明;还有,小说第一段本来就不太好读,”窗洞”为中国建筑所罕,却对揭示敍述者的态度意义重大。所以,我将〔ces vents coulis〕译成”溜进来的风”,意在保留敍述者对整个象征体系的态度。

再看:”倾曲盘绕,扶摇招展,兴云聚雾,散雨随风”〔qu’il roule et déroule, développe et disperse〕〔英:which it rolls and unrolls, tangles and blows away〕。这几个词翻得这么花哨,并不是企图卖俏文字。如果直接翻成”卷裹着,铺展着,盘绕着,消散着”,则后句”这歌声迅猛地攻击着他的灵魂,使他被人类激情难得惠赠的痉挛的美妙拉扯着”就不免失衡了,而且意思突兀。

其实,这是萨哈西妠的第一次”性经验”!虽然〔qu’il roule et déroule, développe et disperse〕讲的是游丝,也就是歌声,但萨哈西妠先前就已经”连音乐也听不到了”,而且”已经拥有了她”,”触得到……闻得着……看得清……数得出……”,那么这怎么又会是歌声呢?其实,他燃烧起来的,并非心中的炉火,而是(作者故意)”找不到别的词了”的那里的欲火,这才会有”他的力量……这些现象发生在人眼无法观测的区域……就快要苦痛而剧烈地喷发出来了”,这才会有之后的”双腿颤抖着,几乎站不起来”等等。

选择把这四个动词翻译成词组,正是为了埋藏这种双重景象。我本反对将西文单词译成词组,认为是过度阐释、平添辞藻,但在本篇中却发现有的地方不这样不行。印欧语虽无汉语中这样的词组,但其动词更为强大——细读每个词的词根,很多都蕴藏着丰富的含义,所以词汇多义的现象要比现代汉语严重。这四个词组是根据这四个动词的词根意义进行编制的。之前还用过”倾曲盘绕,扶摇招展,兴云见色,携雨入空”,意思更为显明,但”色空”为佛敎术语,这实在有点过头了,故此还是换成了现在的版本。另外,〔déroule, développe et disperse〕三词还构成了头韵,但我既不可能在汉语中制造头韵,也没有别的什么办法。

下面这些也并非那么完足:

⒈”他成功地将萨哈西妠非同寻常的激狂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看到他即将被某一想法的悍妬〔la furie de quelque pensée〕抢走〔emporté〕,就禁止他工作,叫他去娱乐”

同类推荐
  • 老海拉尔的“日本大夫”

    老海拉尔的“日本大夫”

    海拉尔的一切都时时刻刻在她的心上。该问候的她问了一遍又一遍,该帮助的她不遗余力,不停地往中国寄钱寄东西。一年年过去,她真的很老了,身体向前躬成一棵干枯的树,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使人们想起冬天来临之前的晚秋。魏大武女士给我找出了她精心保存的一封信,那是中村在生命的尽头对中国最后的表达:徐琳,我想你,徐冰琳,我想你,我想你们,我想你。整整的两页信纸,就是同样的一句话。当徐琳老人给我讲起这封信的时候,她忍不住掉泪了,她说,世上最苦不过人想人,我的老师辛苦了一辈子,临了临了,心里还装着那么多的思念,她是多么孤单啊……
  • 围城迷局

    围城迷局

    小田家两口子都姓田,女的叫田梅,男的叫田勇,听上去好像是两姐弟或者两兄妹两人虽说都姓田,其实结婚以前八竿子也打不到既不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也没什么亲戚瓜葛,只是同姓也就是赶巧了,马勺碰到了锅边,在茫茫人海中阴差阳错的正好就碰在了一起,成了一家人用老一辈人的话说,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八百年前是一家,八百年后,仍然是一家但这八百年前就是一家的两个人,不久前却成了两家结婚十年,女儿都可以打酱油了,却才晓得走不到头,电光石火间,说离就离了开始,虽说是形式上或者说法律上离了,但事实上仍住在一起,两家人表面上仍是一家。
  • 花幡

    花幡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酒鬼”五魁

    “酒鬼”五魁

    民国二十一年冬至这一天,在中原大地边缘的一个叫麻宏的乡村里,老财主贺老大的儿媳妇生了个圆头圆脑的小子。小子满月的这一天,贺老大在祠堂里举办了酒席。全村九十九户人家共计五百零八号人全数应邀了。开席之前,人们排成了长队,怀里揣着各种各样的礼品,有大枣、腊肠、鸡鸭,更多的是虎头帽和绣花鞋。与贺家有亲戚关系的长辈可以用手轻轻抚摸一下小子,其余的都在他面前用双手对着上天画出一道半圆弧线,然后双手合十,表示祝福。在全体父老乡亲面前,贺老大为小子起了大号:“贺五魁”,并请先生当场写进了家谱。
  • 美哉,中国女人

    美哉,中国女人

    小说以社会学教授江枫寻找幼年失踪的妹妹、老画家楚山为自己的传世之作《中国女人》寻觅理想的女模特为主线,展开了一个悬念叠起、波澜起伏、充满戏剧性的神奇而瑰丽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刺客团

    刺客团

    故事发生在一个战乱不断的世界,这个世界只有两大城——焚阳、渡口。传说神生于焚阳,由渡口出世,出世以后世间便不再太平。焚阳崇尚武力,对渡口虎视眈眈。但两城之间有一座难以跨越的无名山,山中有名为“怆”的猛兽,阻挠路过的军队。传说是神留下来为保双方太平,因此焚阳军队行进变得十分艰难。于是培养出了一大批刺客,后命名为刺客团,但几百年之后,刺客团独立,变成一个名为“灰”的地下组织,态度中立,故事从此开始。
  • 余雪荷之千年缘

    余雪荷之千年缘

    凡事都是有因有果,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女人,余雪荷因一次意外雷劈穿越到大宋朝。一个遗失的空间,平凡的人要如何演绎出惊天的传奇。步步惊心步步情,前世的守候,一生的守望。一把双剑的回归,坎坷不平的人生。缘分的捉弄让她何去何从?还是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The Purcell Papers

    The Purcell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桃花峪走出的男人

    桃花峪走出的男人

    郭泗耀的中短篇小说集要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壬辰年的隆冬时节,他与我联系要来微山湖畔的刘浩歌当代文学馆拜访,放下电话我又惊奇了,全国乃至泰安的名人大家诸多,为什么非让我为他的小说集写序?可从郭泗耀那坦率的话语中,我明白了,因为我是个乡土作家,他的小说集追求的也是乡音、乡情。
  • 凶案一号记录

    凶案一号记录

    他,铁面警探。她,痞子侦探。当雅痞遇上高冷,当侦探撞上警探。一次次的危险、命案之中。她与他,一次次的相逢。
  • 异界天才魔幻师

    异界天才魔幻师

    前世无敌女杀手,一朝穿越变废材。草包废材?备受欺凌?大活人惨遭青楼拍卖?叔可忍婶不可忍!说姐是废材,姐就亮瞎你们的狗眼,敢欺姐是孤女,姐就绝杀天下!说姐没人要,姐就叫你们见识下,啥叫九天魔神来抢婚!一怒火烧青楼,二怒拳打姨娘,三怒胖揍仇敌,四怒天下更迭!星眸乍起,凤凌九天,一颦一笑,威慑天下!且看嚣张小姐和霸道邪皇联袂,玩的风生水起,地覆天翻!
  • 邓小平交往纪实

    邓小平交往纪实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书中介绍了邓小平从革命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的70多篇文章,人物涉及国家领导、外国友人和普通干部等等。突出反映了邓小平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革命品质和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转折时期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在官法戒录

    在官法戒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兽武装之至尊修罗

    超兽武装之至尊修罗

    酷爱铠甲和超兽的少年,被银河系至尊修罗铠甲选中成为其召唤人,就在修罗铠甲打算将其带到铠甲世界的时候,时空法则出现混乱,少年携带着修罗铠甲召唤器来到了超兽武装的世界,且看在超兽世界,修罗将会走出一代至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