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500000015

第15章 儒家人生哲学(1)

人生问题是人类社会古老常新的永恒主题。与西方哲学相比较而言,中国哲学几乎以研究人生问题占它的全部。作为中国传统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哲学尤为如此。事实上,儒学本身即是人学,对天人关系、人生价值、人生境界、理想人格、人生修养乃至生与死问题的关注,始终贯穿于儒家哲学发展之始终。

儒家论及人生问题,总是与天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儒家学者看来,天不仅代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代表着人类赖以存在的文化环境,同时天还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人的终极关怀和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据,故“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礼记·中庸》)。天人关系问题是儒家人生哲学的基础问题。在天人关系上,儒家重人道而不废天道,主张“尽人事而知天命”,从而形成儒家重人事、以人为本、积极进取而又达观知命的人生传统。

一、人生价值论

人生价值问题是人生哲学的核心问题。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儒家的人生价值问题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问题,也即人的生命价值。二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也即人的群体价值和个体价值问题。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问题,也即是人的道德价值问题。

(一)生命价值

儒家认为人与宇宙万物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人在自然界中超拔万物,具有崇高的地位,任何其他的生物皆不可与人相提并论,人作为类主体有着卓越的自然价值。

孔子首先表现出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切和对人的存在地位的肯定。

他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予》)。孟子亦言人生而有仁义礼智四端,人性与兽性不同,人生来与自然界之其他生物不同。荀子则从物种进化角度提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予·王制》),充分肯定了人作为生命本体在自然界中的价值。应该说道家也对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人的生存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但其论证方式与儒家的方式方法不同,儒家主要通过人与物的区别的揭示来肯定人的自然价值,道家则主要通过揭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联系来肯定人的存在价值。

(二)群体价值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通过人的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表现出来的,就两者关系而言,儒家突出和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或群体价值,相对轻视人的个体价值和自我价值。他们认为个体价值或自我价值必须以社会价值或群体价值为参照系,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群体利益。所以,孔子以“克己复礼”、“爱人”释“仁”,孟子以“五伦”为道德规范体系,苟子主张“隆礼重法”以规范人的个性发展,《中庸》以“八条目”为道德实践的主要内容。在儒家的人生价值体系中,人的群体价值或社会价值也即类主体的价值得到空前的标举,儒家学者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理一分殊”,无非是为了实现整体价值,追求全社会的和谐统一而对个人欲望、个性发展的控制和压抑而已。

(三)个体价值

儒家突出强调人的群体价值或社会价值并非全然否定人的个体价值或自我价值。他们人生最高的理想是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与群体价值的实现能够统一起来。在不防碍群体价值实现的前提下,他们依然重视个体价值的实现。

孔子以“仁”为其哲学体系的核心,他提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肯定每一个人都先天有成仁的能力,在追求道德境界的道路上人人平等,不分贫富贵贱。此其一。其二,“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仁”之实现过程本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依靠的乃足自己的主观努力。所以孔子以立志为加强自身修养之首要环节,“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同时还非常强调人的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其三,孔子以忠恕之道为行“仁”之方,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立人”、“达人”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以“求诸己”与“求诸人”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皆透示出孔子对主体价值、独立人格的尊重和追求。

孟子界定人的本性是善的,人生而有“仁义礼智”四善端,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先天即有不学而知、不事而能的“良能”、“良知”,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道惟在自得”、“家之本在身”,从人性的角度肯定人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存在。

荀子对人的自我价值和个人存在的肯定主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是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和生理本能存在的合理性,“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荀子·性恶》)。“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荀子·荣辱》)。二是肯定人有充分的道德选择和实现的自由。人人皆有识别善恶的“才质”和实现道德的条件,“涂之人可以为禹”,“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荀子·性恶》)。

(四)道德价值

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在于人的道德价值的扩充和实现,道德价值是儒家人生价值的核心和最高体现。

其一,人的自然价值的确立、人的社会价值或群体价值以及个体价值或自我价值的实现皆以人的道德价值为基础。孔孟以人禽之别肯定人在自然中的地位,荀子判定人“最为天下贵”,是因为“人能群”。人的群体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实现诸如“克己复礼”、“五伦”、“隆礼重法”皆为儒家道德哲学之主要内容。人的个体价值或自我价值的确立和实现同样皆以道德价值为其不可须臾而离的基本内容。

其二,人生哲学的主体内容和基本进路都是以道德为本位的,人的真正本质就在于人的道德生活,人的生命价值也在于人的道德生活,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境界。孔子以实现“仁”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并以“仁”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孟子以“仁”为“人心”,以“义”为“人路”,提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荀子则以礼为“人道之极”(《荀子·礼论》),“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修身》)。

二、人生境界论

“境界”本为佛教用语,指一个人所达到的修养程度,后被广泛借用于社会生活之方方面面,是指事物所达至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儒家论人生境界主要就道德境界而言,指谓整个社会道德修养的程度,既包含个人道德修养水平,又包含社会政治道德的水平。依据儒家创始人孔子所论,就是指“通过伦理的方式或途径以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普遍谐和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体现在个人一面就是仁,体现在社会一面就是大同”。

(一)理想人生境界的内涵

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冯先生以天地境界为人生最高境界。王国维先生将读书境界分为三种,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读书最高境界。我们认为儒家理想中的最高人生境界是以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为历史凭藉的先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先世诸王虽居天下显位,却时时心忧天下,以敬天保民、济世安民为己任,达到内圣品格与外王品格的完美统一,后人称之为“圣王”。

由于圣王在世,所以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各行其职,乐其所乐。

儒家将先王世界设定为人生最高境界绝非偶然。一方面是因为先王世界的美轮美奂,一方面是基于现实的考虑。自西周末年以来,周室衰微,社会即出现了圣王分途之征兆,理想人格的内圣品格与外王品格、道德身份与政治身份割裂开来,幽厉诸王徒具“外王”之政治身份,而全无先王“内圣”品格。由于有德者不在其位,天下士人虽心忧天下却无从着力,只能仰天长叹。为改变此现实人生之困境,儒家学者代代相传,穷其毕生追求圣王合一的理想境界,希望尽快实现先王世界的再现。当然,儒家学者追求先王世界的当世再现,并非是指先王世界的简单回归,而是有损有益,以先王世界为基础和依托,构建自己的理想人生境界蓝图,并将之具体化为一种道德境界和道德人格。实际上道德境界和理想人格乃儒家理想人生境界之一体两面,道德境界的实现即理想人格的完成,反之,理想人格的完成也即是道德境界之实现。所以儒家人生理想境界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完成,二是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

其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完成。

儒家认为人生境界的不断深化过程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完成过程。

《论语·为政》载有孔子的一段著名论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孔子以自己进学的经验,将人生分为六个阶段:一是“志于学”阶段。“志于学”并非简单地立志做学问,而是“志于道”,也就是立志成就仁的道德境界和道德人格。“志于道”非一时之事,而是一生无所改变的志向,人应“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所以孔子以“志于学”为人生起始,这实质上是一个起点很高的境界。二是“而立”阶段。孔子自云“三十而立”,乃是指在三十岁达到“立于礼”的境界。儒家一向重视礼的作用,“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日》),“礼也者,人道之极也”(《荀子·礼论》)。礼是一种以“仁”为内涵的外在行为规范,孔子以“立于礼”为人生的第二阶段,说明人在这一阶段处于一种内心自我约制和外在服从的层面。三是“不惑”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的“志于道”、“立于礼”进人一种自觉的状态,不再是盲目地服从外在的强制。四是“知天命”阶段。“尽人事而知天命”是儒家人生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阶段,人不仅领悟到“人道”原则,且对“天命”有了正确的理解。五是“耳顺”阶段。朱熹谓这一阶段“声人心通,无所违逆,知之至,不思而得也。”(《论语集注》)

人们的修养达至这一阶段,则一切顺乎礼,顺乎天命。六是“从心所欲不逾矩”阶段。“从心所欲不逾矩”乃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在这一境界人们的一切行为皆自然而然发自本心,自然而然符合礼义制度的规定,人们从一个自为自觉的世界进入到一个自在自由的世界。这一境界也就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天地境界,达到这一境界的人,是有知亦无知,是有我亦无我,是有为亦无为。

其二,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

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是在全社会建立起《礼记·礼运》篇所描述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诸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理想的大同世界的实现,以人的道德修养的完善为前提。天下大同是一个由“修己”推及“安人”,由“修己”推及“安百姓”的过程。“安人”,“安百姓”是“修己”在全社会的扩展和延伸。

(二)理想人生境界的特征

儒家理想的人生境界主要表现为三个基本特征。

其一,人伦性。

儒家立足于人的家族血缘关系,故很看重人的协作性、交往性。他们认为人伦世界是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人伦关系而存在。孔子论仁,没有直接从人伦关系来讲,但它“是从普遍性的人己关系来讲的,以仁为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孟子指出天下、国、家、身四者相互依存,不能分离。苟子则认人的协作性、群体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指出“人不能无群”。

其二,规范性。

仁的境界、大同的境界是社会的人为的有序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有赖人们遵循和践履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来实现和维持,也有赖于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来为之清除干扰、扫清障碍。离开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弹性约束和政治法律制度的硬性约束,仁的境界或大同的境界的实现毋宁就是天方夜谭。因此,孔孟要求人们严格按照各种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设身处世,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这里的“礼”,主要是在道德的意义上使用的)孟子也说“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苟子则更多地吸收了早期法家的一些思想,着重阐发了礼法的功能和礼法的统一(他的礼具有法的属性),强调政治法律对人的行为的强行限制。

其三,自由性。

一方面,社会因为人们对礼法的遵循而达到稳定和进入有序状态。另一方面,人们的物质欲求和精神欲求(主要是道德欲求)

同类推荐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是贝尔纳·斯蒂格勒在德里达指导下所写的博士论文的第三卷,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本书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
  • 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也在有意或无意间造成了偏离,也变得僵化。当我们今人剥开它在外面固化的硬壳后,却可以发现其核心的东西——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富有多么鲜活的务实精神与人性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礼仪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不是人性的泯灭而是弘扬;孔子也不讳言自己求富贵的愿望,以及孔子对“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勇武血性的颂扬,等等。本书就是一部力图将历史与当代接轨,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和中西文化参照对比来解读和还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随笔著作,作者以清新隽永而又饱含理性情感与思辨精神的文字,对承载孔子的儒学思想的《论语》等著作进行探赜发微,对其所蕴含着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社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一般道理进入智慧层面,赋予孔子思想崭新的价值观照,是一部能够直抵孔子内心的作品。翻开书的当下,你会被作者创造性的解读所吸引,在书中遇见孔子,走近孔子。
  • 聆听大师胡适

    聆听大师胡适

    胡适一生,涉及了大量的学术文化、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言论,其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兼具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聆听大师胡适》系列以独特的视角,从人生、治学、政治、社会等方面入手,在胡适作品中精选出能够代表胡适思想的篇章,收录图书:《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等七册。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绝对人生

    重生之绝对人生

    独孤霸天:喜欢一个人是有期限的,当她喜欢你的时候,即使天塌下来,她也愿意在前面当着,当她厌恶的时候,即使你跪着给她舔脚趾,她也会毫不犹豫的一脚踢开。。所以要想她爱你的话,就不要让她厌恶。。南宫若雨:他想自己是软弱的,她的温柔,他一辈子都要不够,即使那不是他自我,也不惜如那天际霞光,在她身边美在一霎。。瑞瑟格他们相遇在血腥之下,那野狼般的凶悍,铁血一般的柔情,永远的注入了他的灵魂,让他期望得到。。再相遇,又是在血腥之下,她还是救了他,他笑,他想自己该报恩了。。蓝鸥.聂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墙角,那张被他不屑遗弃的照片,那深海般的蓝眸有丝好奇。远赴东土,扩展商业版图的同时,也为了寻找无名无姓的她。不知不觉,他以习惯看着她,寻找她,到了魔障的地步,他想她会是他的公主。北宫灵竹我要化做石桥,经历五百年的风吹,五百年的日晒,五百年的雨打,只求你从我眼前走过百里空月你就像肆意的风,无拘无束,可我的心却留下了你最深刻的痕迹,我不是天使,你也不是恶魔,所以空月靠近你,结果不是堕落的毁灭、慕容含香你说你喜欢我的味道,我便从此不让他人靠近,我或许精于算计,可我无法估算你对我的影响概率是多少孙俊熙你就像那蚀骨的蛊,种下了,拔掉便是血淋淋,夜,我的世界一片漆黑,可我却并不觉得孤独,通透的凉也抵不过你那从光辉中走来的身影我最崇拜的英雄是楚国霸王,他的忠义,他的情爱,他滔天的霸气夜,你是我虞姬皇甫元傲或许我做了很多错事,可对你我的心从未变过,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我爱,便要独霸错了,或许一开始就错过了,如果从来一次,我愿匍匐在你的脚下,晚儿,原谅我公孙浩然他是我,我也是我,本就是一个供体,你为什么能接受一个白痴,而无法接受我的感情、我宁愿死,也不愿你得到他、http://m.pgsk.com/2853763偶的女儿国。。推荐:好友的文文:《变态少女穿越记》《重生迷惑》《重生—豪门大小姐》《重生—妖娆尤物》《重生-王牌经纪人》《重生—极品千金》《重生现代之魅儿》【宣布——×——】拍卖了。。偶把百里空月,【一颗砖石三朵花】卖给【紫雨】了,偶把最爱的孙俊熙,送给【紫翼雨蝶】了。偶把最纠结的公孙浩然送给【血傲然】名字跟我的文文和贴切呢?先下手为强后下手招殃,看中谁就向作者我抢哈。【宣布——×——】
  • 往后予笙

    往后予笙

    苏予笙第一次遇到白居亦是在小时候她家搬到白居亦住的小区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笑得真丑……”奈何苏予笙心里强大,哪里能被打击到,然后以后的日子里,她时不时就去他家蹭饭,蹭得不亦乐乎。
  • 法医俏王妃

    法医俏王妃

    大婚之日遭陷害又被退婚,纳兰云溪大概是史上最悲催的穿越女了,笑接退婚书,拆穿阴谋为自己正名,一朝京华绽放亮瞎你眼。前世,是医学界外科一把刀,法医界的低调女法医,能救活人,能剖死人,一朝堕入异世,是宿命,还是轮回?出侯府,入山庄,闲来无事种花种草种药材,一把手术刀玩转异世,开创医学界新的里程碑,本想安宁度日,寻找回去之法,然后挥一挥衣袖告别异世,可屡屡被牵扯进各种漩涡,害得她整日奔走在救人与剖人之间,还得和各种渣男渣女斗智斗勇,不断的赚钱满足系统君的私欲,纳兰云溪仰天长叹:老天,让我重生一百次吧…小剧场一:有天,东陵国秒杀无数宅男宅女的风流腹黑王爷拿着定情信物上门提亲,谁知退婚的渣男,清贵的世子,威武的大将军纷纷为她请命,说此王爷乃是东陵第一奇葩,决不能将鲜花插在牛粪上,某女力排众议,浅笑答道:“鲜花插在牛粪上,牛粪是养花的最好肥料…”某人哭晕…小剧场二:月黑风高夜,洞房花烛时,某人嗯嗯啊啊的在地毡上坐俯卧撑…“娘子,为夫已经做了一千下了,你看体力可够?”“不错,继续努力啊,处长大人。”某女清清冷冷的坐在桌边吃着酒菜,把玩着手中的手术刀。“处长大人是什么官职?”某人勤学好问。“恩,处男的别称叫做处长。”“娘子,是不是处长,还是你亲自来验证一番吧。”某男说完贼笑着一把将女子推倒在地,夺了手术刀,开始验证起来…门外听墙角的侍卫吓傻美人哭晕,一千下啊一千下…第二日,某男完胜,神清气爽,日上三竿,某女仍昏死不醒。渣男一:云溪,当初退婚,本非我所愿,谁叫你上辈子欠了我?渣男二:云溪,你吃这里的,喝这里的,你欠了府中的人情。渣女一:妹妹,若没我当初横刀夺爱,你如何嫁得了如意郎君?欠了我的要记得还…渣女二…纳兰云溪:无论是渣男还是渣女都说是她欠了他们的,要她记住,好吧好吧,这一世,她是来还债的,呵呵……
  • 达洛维夫人

    达洛维夫人

    故事围绕达洛维夫人筹备一个上流社会派对而展开。读者视角穿梭时间跨度,并穿插于主人公的思维与现实之间,通过对达洛维夫人一天中生活细节的描述,来塑造她一生的经历以及一战前后整个英国社会。
  • 爱豆三国志

    爱豆三国志

    这本书,是一群coser带着CN来演的大型三国主题情景剧。如果这你都能看懂,那就真的厉害了!书友群号:696653530
  • 识欢

    识欢

    四境大陆是有四个国,分别是:东境、南境、西境、北境这四个国,其中北境最为强不过了。北境中有一七皇,是四境大陆数一数二的能人,而南境有一楼名为云梦楼,是一知天下事且极其神秘的楼主所创。两人因一条任务结识,那七皇因她额间的花所留下,甘心被她利用,而她则因爱上七皇,放他走。“相识不过是一场缘,我放你离开,你去过你想过的生活吧”“没有白妖妖的百里棠什么都不是,我甘心留在你身边当一个被你操控的傀儡”
  • 倾覆天下:只为牵个相公回家

    倾覆天下:只为牵个相公回家

    她是相府的庶出,自幼受尽磨难。相国府真正的千金却为了躲避当今圣上的指婚出逃,她代姐出嫁,一朝入深宫。他是大名鼎鼎的十二皇子,弑君夺位成为一国之君,灸国人人惧怕的恶魔,霸道而残忍。当看见自己未来的皇后竟然被轻易推落荷花池时,他的眼中尽是鄙夷。一个半点胆识都没有的女人,如何做他的王后?只是没想到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她竟然只费费唇舌便轻而易举的招降了自己一直头疼不已的叛臣贼子……迎头又招来太子殿下的示爱……这样祸国殃民的女人,对于江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相赊刀人

    神相赊刀人

    以刀立信,以信行道。赊出去的是刀,收回来的是命。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本书分为荀攸、吕蒙、诸葛亮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