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500000020

第20章 儒家道德哲学(3)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荀子·解蔽》)。也就是说,从这一理论出发,苟子特别提出“势辱”与“义辱”之论,他说:“君子可以有势辱而不可以有义辱。”(《荀子·正论》)

总之,儒家认为人的道德修行有着充分的内在选择自由,人的道德修养之责任主要在于人本身,是以儒家在道德修行之进路上选择了内求之路,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超越。

其二,“天命不可违”。

儒家主张人有充分的道德选择的自由,但同时又承认人的道德选择的自由与“天命”息息相关,存在着人力无法企及之处。在儒家哲学中,“天”既有自然属性更有道德属性,人的道德自由受到“天命”的制约。

孔子认为天命是无可违逆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君子有三畏”,而“三畏”之首即为“畏天命”,因为“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有见于此,孔子提出“知命”的主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语·尧曰》)。“道之将兴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论语·宪问》)。

继承孔子“畏天命”、“知天命”的思想,孟子提出了“正命”的主张。孟子承认“天命”乃是“莫之为而为”“莫之至而至”的外在必然,乃是人所“莫之能御”的超人为力量,人之一生,种种际遇得失,全在于命运的规定,“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虽然如此,但人也并非无条件地顺从命运的安排。孟子将“天命”区分为“正命”与“非正命”,何谓“正命”?“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何谓“非正命”,“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尽心上》),由于意外事故,以及违悖道德法则而失去性命,即为“非正命”。人不可以立于岩墙之下,然却因为立于岩墙之下而死去,此即“非正命”。总而言之,人之一生,当“顺受其正”,行其所当行,则能死得其所,否则行其所不当行,必死于非命,这不仅是人之生死问题,也是就生死问题谈人生观的问题。

荀子发挥孔孟“尽人事以待天命”思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但同时亦强调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备其天养,顺其天政”。

所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圣王之用也,上察于天,下错于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荀子·王制》)。

三、道德之规范

任何的道德哲学都是通过具体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体现出来的,儒家哲学亦然应该说儒家道德原则和规范十分丰富,择其要有以下内容:

(一)仁

儒家创始人孔子以“仁”为核心初步构建起了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在孔子思想中“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其他的道德规范皆从属于仁。《论语·颜渊》载:樊迟问仁。子日:“爱人”。爱人是孔子仁学道德规范体系的本质和核心内容。关于如何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行“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论语·里仁》)。所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所谓“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仁者爱人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差等性。二是“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孔子强调凡视听言动皆“约我以礼”,就能达到“仁”的境界,“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孟子道德哲学也将“仁”作为道德行为的总原则,他和孔子的区别在于孔子从“礼”与“爱人”两方面论“仁”,孟子则主要继承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提出“亲亲,仁也”(《孟子-尽心上》),“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上》),所以他以“父子有亲”为“五伦”之首。更为重要的是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从心性的角度论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明确肯定了“仁”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根本。

(二)义

孟以仁义并举,将义作为与仁同样重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关于义,孟子云:“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如果说孟子以“仁”为人之所本然,则以“义”为其所当然,义是人的行为所应遵循的准则,但是义不是外在的,因为义根源于人本有之羞恶之心,有些事情感到羞愧则不为,由此羞恶之心扩而充之于当为之事,即是义。仁与义互为表里,共同成为孟子道德规范体系之核心。“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

仁,乃是根源于人内心的情感,是人的内在道德,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和精神家园。义,同样源自于人心,它是人们依仁而行的道德准则,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必由之路,仁与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其区别而言,一是层次不同,两者相较,仁是最高层次的范畴,义是次一层次的范畴。二是仁属人之所本然,义属人之所当然。三是仁相对抽象而内在,义相对具体而外在。就其联系性而言,仁与义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仁以义为准绳,脱离义,仁则落不到实处;义以仁为归依,脱离仁,义则失去了根据。

孟子以“君臣有义”为“五伦”之一,“义”在这里有双层含义,首先是“臣”对“君”有义。《礼记·丧服四制》载:“尊尊贵贵,义之大者也。”即君上臣下,臣对君的不敬或僭越是不义的,但是臣对之恭敬也并非无原则的盲目行为,“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孟子·离娄上》)。其次,“义”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规范,对国君同样有约束作用,为君者应当尊重其臣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君臣有义,这种义是相互的,在一个国家里,异姓之卿有权谏诤,国君不听,则可以弃之而去,不违君臣之义;同姓之卿反复谏诤,国君不听,可以取而代之,不违君臣之义,甚至对于像纣这样的暴君,臣子可以起而杀之而不违君臣之义。

其实孔子也非常重视“义”,只是在孔子道德规范体系中“义”不是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孔子将“义”规定为君子必备的品质之一,“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

他认为“义”和“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三)礼

历史上以“礼”为孔子思想之核心者大有人在.足见“礼”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作用。在孔子道德规范体系中,“仁讲人的品德、人格,侧重于内心生活和情志内容,礼讲人的社会规定,侧重于文和伦理一面”。两者可谓相辅相承,互为表里。首先,礼是一种外在的规范。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刑爵《论语·正义》载:“克,约也;己,身也;复,反也。言能约身反礼则为仁矣。”约制自身,使自身言行符合礼的规定,就是仁。孔子以“克己”为“复礼”的先决条件,可见礼具有外在于人的规范的性质,所以他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行”(《论语·颜渊》),凡视听言动皆“约我以礼”(《论语·子罕》),方能达到仁的规定性。其次,“礼”内含“仁”,“仁”是“礼”的基础。“礼”非仅外在的规范和强制性规定,它内含仁的规定性,孔子重视礼,但更强调仁,“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再次,“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的规范与服从,并非教条式的服从,乃是以“中”和为贵,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因情称礼之中道而行。

孟子以“礼”为“四德”之一,在孟子的道德规范体系中“礼”是仅次于仁义的道德原则。孟子论“礼”有三重含义:一是“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孟子·离娄上》)。斯二者即仁、义。礼的作用在于对仁义进行节制和文饰,使其免于“太过则失其节”或“太质则无礼敬之容”(《孟子·离娄上》循注)。二是从根本上说,礼乃以仁义为其内容,是仁义的具体表现形式,而非一成不变的单纯的外在规定。男女有别,授受不亲乃礼之规定,当“嫂溺”之时,以手援之,乃是合乎仁义的行为,所以也是合礼的。三是“恭敬之心,礼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礼源于人之恭敬之心,所以礼当然包含恭敬之意,“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离娄下》),“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荀子把“礼”作为其道德规范体系中的最高原则,所谓“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苟子·劝学》)。首先,苟子认为“礼”为全德之名,《苟子·大略》中说:“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礼包括敬、孝、弟、慈、惠等诸德目。其次,荀子认为无论是国家政治统治还是个人道德修行,都应该礼法并行,礼能起到法所无法起到的作用,“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荀子·致士》)。第三,在荀子哲学思想中,“礼”的本质是一种区分等级的标志,所谓“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

(四)智

“智”在儒家哲学中既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也是一个伦理学的概念。作为伦理学的概念,它主要是指道德认识和道德自觉。孔子十分重视道德认识和道德自觉问题,多次以仁智并举,“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他认为“智”是成德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日》)。他将“知”“仁”“勇”并提,“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孟子也将“智”做为其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将仁义礼智并称为“四德”,提出“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告子上》),他认为人的道德认识是先王固有的,所谓“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忽耳矣”(《孟子·告子上》)。同时孟子强调“智”还包含着对道德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坚守弗去,执着践履的过程,即“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孟子·离娄上》)。我们知道在《论语》中,孔子将“知”与“智”通用,孟子未对“知”与“智”做出区分,至荀子始方将“知”与“智”区别开来,“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正名》),他强调道德认识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形成的。

(五)其它

孝,儒家认为“孝”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孔子提出孝不仅表现为赡养父母之“孝行”,更主要表现为对父母的“孝心”,对父母要心存敬意,“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人做到赡养其父母容易,但做到永远心存孝心难,是以子夏尝问孝,孔子回答说“色难”。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孔子认为真正的孝行,固然以“无违”、使亲人合睦,“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为准则,但父母若有过失,儿女亦应婉言相劝,“事父母几谏”。孔子有关孝的思想有精华亦有糟粕,对后世影响颇大。

同类推荐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理想国》的核心主题,以及上述线索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柏拉图在城邦与灵魂之间进行的比较如何运作,要点何在;并将城邦与灵魂之间的比较置于两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一个是古代的修辞理论,另一个是当时的思想竞争,特别是柏拉图与伊索克拉底之间的竞争。作者以其令人钦佩的洞察力与见识,通过挑战利奥·施特劳斯、伯纳德·威廉斯、乔纳森·李尔关于柏拉图的著作,向读者们揭示了城邦与灵魂的关系,以及僭主政治与哲学家的选择。
  •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被称作“哲学小说”的书。此书成书于1883—1885年间。就是在这部书里,尼采写道:“上帝死了!”,并且同时还说自己正在研究“快乐的科学”。《善恶彼岸》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的思想的更加聚焦与延续,只不过,思想更犀利,目光更睿智。它们可说是姊妹篇。所以,现在把它们两本合而为一出版,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而且,这样还可以用比较低廉的价格,给读者提供尼采更多的思想内容。本英译本是尼采自己认可的最权威版本。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准确、优美、流畅,带你读懂原著,走近真实的尼采——天才、狂人、世纪末孤独的漂泊者、20世纪最走红的哲学家。天才的命运是一再被误解和一再被重新发现。尼采是属于年轻人的,愿你们不做20岁、30岁、40岁的老人。《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在本书中,尼采开创性地提出日神和酒神二元艺术冲动学说,在对希腊艺术进行美学讨论的同时,完成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

    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

    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先生最新力作,对儒家经典《论语》进行了精彩绝伦、睿智深刻的“王解”与“评点”。“王解”是作者的解释转述,含有作者的读书心得。而评点的追求是《论语》的精华元素与启迪内涵的最大化,目的是将《论语》作为一部活的、有针对性、有现实感、贴近人生与社会的书阅读理解发挥,力求做到进行充满老王特点的与《论语》的深切互动。本书还将《论语》全文打破原有段落,重新编辑组合排列,力图按其义理内容重新划分结构,并分别予以综合评述。另有几篇谈《论语》的单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读与解《论语》的主要思路。
热门推荐
  • 情欠意浓

    情欠意浓

    不就是搭了一次顺风车吗?她曾可可没想过要以身相许。却不得不在他的各种利诱威逼下妥协…
  • 恶魔校草霸宠三丫头

    恶魔校草霸宠三丫头

    “女人,你胆子很大,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敢从本少爷头上飞过去。”某恶魔男眯着一双迷人的桃花眼,看着面前的嚣张女孩。“kao,你以为你是谁啊!小鸟还天天从你头顶上飞过呢!有本事你丫给一个个抓过来啊!”安琪儿气恼,靠!遇到极品了,这么臭屁的理由。“做我的宠物,一个月。”他霸道的宣布。“不要,士可杀不可辱!!”某女志气十足“扔进万毒窟。”某恶毒男邪笑着吩咐。“不要,大爷,求求您饶了我吧!”某人承认,她很没志气。“那做我的宠物,半年。”某男很是邪恶的宣布他的答案。“为什么是半年?”“宠物,我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不知道珍惜。”哇咔咔!!世界到底肿么啦,邪恶男怎么越来越多了,她不过是转学第一天而已,她招谁惹谁啦!!为什么做了他的宠物,这个恶魔加变态,同居,亲吻,还要同床,越来越过分了!!她要反击,华丽丽地反击……他是学校的王,万人之上,却对她情有独钟,以调戏她为乐,他是身有疾病的冷酷王子,却在见到她第一面就情种深种;嫉妒成性的双胞胎姐姐,学校里一群虎视眈眈的情敌,一次次的阴谋陷害,一次次的死里逃生,MD,欺负她老实是吧!老虎不发威还真当她是病猫了!!!
  • 重生婚然天成

    重生婚然天成

    人人皆知0366部队‘妻为先’的雷副团长有一位貌美如花、妙手‘仁心’的俏媳妇儿;有人眼红离间夫妻感情?不好意思,军婚不容拆,挑事的出门左转,请了!楚天意重生十八岁,渣兄当道逼嫁老鳏夫,秉着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原则,以雷霆之势拿下曾经让她遗憾一生的男人作为回报。从此,制药酒,上大学,办药厂,顺便扎扎针医医人妇唱夫随。
  • 排毒养颜美容秘诀(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排毒养颜美容秘诀(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那些艳光四射的美女明星们有几个是真正天生丽质的?事实上。她们大多数并不是从小就明眸皓齿、白皙可人!她们也不是天生就一副魔鬼身材、天使面孔!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排除体内毒素。人体如同一部高精度的仪器,要随时进行调试,人体的各重要器官也如同汽车的发动机,需要定期排毒保养。毒聚体内是百病之源,及时排毒才能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 安静做个富二代

    安静做个富二代

    被超有钱的亲爸扔出来穷养,被没见过的亲妈残忍抛弃,被杀手外婆强行喂土,被大佬外公各种教育……我不哭,我不气,做个土豪装个逼。
  • 桑那镇的春天

    桑那镇的春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恋爱限定魔王A

    恋爱限定魔王A

    她是怀抱着音乐梦想的叛逆贵族千金,他是黑执会家族的吊车尾继承人;她是光芒四射、永不服输的任性公主,他是笑容神秘、拥有“魔王C”头衔的黑执会少年。
  • 偶的男友是怪兽

    偶的男友是怪兽

    在这本书中,公主告诉fans们,男孩“怪”一点才会吸引女生的眼球哦!“怪”就是复杂,就是有内涵,就是有个性啦!本书中的男主人公莫海野就是那么一个“怪”男孩,他脾气臭臭的(对主动投怀送抱的女孩子不屑一顿),有点暴力倾向(绝招:怪兽神拳!T-T),而且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一个“怪”男孩,他的身边会发生一些什么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