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500000028

第28章 儒家教育哲学(3)

荀子认为人的学习开始于感官对于外物的接触,“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荀子·儒效》)。但感官之闻往往“各有所接而不相能”(《荀子·天论》),而使人“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于是苟子提出致知必明辨之。明辨在于“兼陈万物而中悬衡”,即“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不偏执于某一物或某一方面,全面分析、综合、比较,以求真实把握事物之本然。此外,荀子认为心是藏与虚、两与一、动与静的统一,要想获得真知灼见,必须做到“虚一而静”,如此方能“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荀子·解蔽》)。

其四,笃行之。

重行是儒家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在知识教育的过程中也同样重要。孔子十分重视教育学生将其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他批评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所以孔子提倡“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王廷相将学习的目的归结为“修身兼济物”,学习应该是博学、精思、践履三者的结合。“诸生读书,务期以治事为本,而为有用之学”(《浚川公移集·督学四川条约》)。

四、灵活施教

儒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原则,这是儒家哲学中最具魅力和智慧的领域之一。其方法和原则,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从“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出发,认为每人的智力、能力、性格、心理、志向、兴趣等皆有分别,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准确地说,孔子并未明确提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此乃后人根据孔子的教育实践概括出来的。“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论语集注》),孟子之“教亦多术”,《礼记·学记》之“长善救失”皆是这一原则的贯彻和发挥。

其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儒家认为要想教好学生,必须作到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了如指掌,这是教学工作的必要准备和前提,所谓“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关于孔子对学生性格及优缺点的准确了解,《论语》有多处记载,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论语·雍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师也过,商也不及”;“求也遇,由也兼人”等等,不一而足。

其二,“教亦多术”。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儒家提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因人而施教。所谓“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是故“教亦多术矣”(《孟子·离娄下》)。具体而分之,以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差别为根据,“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对于中等以上资质和能力的人,可以把高深的学问传授给他,而对于中等以下资质和能力的,则不可以高深的学问传授之。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同的问题,孔子往往有不同的回答。当冉求与子由都提出“闻斯行诸”这一问题时,孔子因“求也退”,故激励之;因“由也兼人”,故抑制之,使之谨慎从事(《论语·先进》)。“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学生对于“仁”的提问多多,孔子针对不同学生的提出,围绕着“仁”这一中心原则,作出了多层面、多角度的不同回答,体现出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其三,“长善救失”。

儒家认为从学者往往存在“四失”,即“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即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澡怠慢、畏难不前。此“四失”产生的原因完全在于学生心理上的原因,即“心之奠同也”。所以作为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这种心理状态,“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先秦儒家此观点为后世儒家所继承,清儒王夫之发挥之“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于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王夫之《礼记章句》卷十八)。多与寡、易与止,并非全然不足道,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二)循循善诱

基于对“为仁由己”、“道惟在自得”的主体自觉意识的强调,儒家在教学中一贯奉行启发诱导的原则。不论在知识教育亦或道德培养过程,都强调启发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一,“君子之教,喻也”。

儒家在教学中反对机械灌输,提倡启发式教学。《论语·述而》载孔子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愤”乃“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乃“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乃“开其意”,“发”乃“达其辞”(朱熹《论语集注》)。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及其“已略之通流”,但思之未得而启发之,当其“心已喻而未甚信,口欲言而未能达”(《朱子语类》卷三十四)而开导之。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孟子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礼记·学记》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之法归纳为三个原则,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认为施教者若以“道而弗牵”则必“和”,即引导学生,而不牵着他们走,就能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若能“强而弗抑”则必“易”,即严格要求学生而不强制其服从,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心应手。若能“开而弗达”则必“思”,即启发学生思考,而不马上将结果告之,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做到了以上三个原则,可谓“知教之所中兴,又知教之所中废,然而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

其二,“深造自得”。

儒家普遍强调学习必须独立思考,形成独立见解,因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得到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此谓“深造自得”。即“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深造自得,首先要有存疑精神,孔子云“多闻阙疑”,“多见阙始”,孟子更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的著名论断。他还指出,“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其次要注意由博返约。孔子云:“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孟子从“心之官则思”的观点出发,强调思维的重要性,“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所以儒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化。

其三,“盈科而进”。

儒家自孔子始即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颜回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孟子认为“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学习的进程如果太快则必然影响学习效果,他将学习过程譬若流水,“不盈科不行”,流水在流动中,必注满一个洼坎之后再注下一个洼坎,未注满时绝不下流。“盈科而后进”(《孟子·尽心上》),只有在水注满洼坎之后方能继续前行。

与之同理,“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孟子又以拔苗助长的反面教训,指出教学是一个自然有序的过程,违反自然规律的盲目冒进,“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关此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礼记·学记》也有论及,《学记》以“预”“时”“孙”“摩”四者为“教之所由兴”,“预”乃“禁于未发”,在事情未发之前,加以预防;“时”乃“当其可之”,抓住适当时机,及时进行教育;“孙”乃“不陵节而施之”,不越级,按照次序进行教育;“摩”乃“相观而善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意谓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儒家此教育思想和原则肇始于孔子,他认为学生可能有胜过教师之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进而提倡弟子应该“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对于颜回对自己的事事心悦诚服,颇为不满足,“于吾言,无所不悦”,“回也,非助我者也”。对子夏在读《诗》时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大加赞扬,“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论语·八佾》)。可见,孔子经常在教学活动中,在为学生答疑解惑中,相互切磋学习,并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启发。《礼记·学记》以“教学相长”高度概括了孔子这一思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的观念对后世教育思想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四)身教重于言教

儒家注重身体力行,讲求为人师表,他们认为,教学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言教”在于以言说理,“身教”在于以身示范,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感化作用,在教学工作中,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

所以身教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和条件。具体而言之:其一,教之必先爱之。

“仁者爱人”是儒家的基本主张。爱护学生,以爱心而育之,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孔子十分关心和爱护他的学生们,从学业品行到生活健康无所不在孔子关注的范围之内,闵子骞、子路、冉有有了良好的表现,他感到由衷的欣慰;原宪家贫,他常接济;冉伯牛身患不治之症,他亲身探望,并不尽惋惜;颜回早逝,他痛不欲生。孔子爱护关心学生,学生也尊敬热爱孔子,彼此在融洽的情感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也将人生的真谛“仁者爱人”体现于具体的行为中。

其二,学而不厌。

儒家提倡终身教育,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更是必须如此,教师只有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孔子云:“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述而》)

其三,“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教师,要本着对学生、对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树立“诲人不倦”的师德。孔子就是这样的典范,他一生从事教育,孜孜以求;他本着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一视同仁,耐心教导。

众所周知,子路开始被认为是恶劣至极,而孔子不计劳苦,“引而教之”,“卒能政事,序在四科”(《论衡·率性》)。孔子之所以能够诲人不倦,以他自己的表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子贡赞之“学不厌,智也;教不诲,仁也。”(《孟子·公孙丑上》)对学生的爱和高度负责的态度,是孔子诲人而不倦的内在原因。

其四,以身作则。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此言说明了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关此,子贡谓之“正身以俟”,荀子谓之“蚤正以待”(《荀子-儒效》),孔子自己将之归属于“无言之教”,“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孔子同时强调“无言之教”与“有言之教”缺一不可,其中以暗示或自身示范的办法教导学生,更能起到言教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儒家教育哲学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何总结继承这一部分宝贵遗产,“五四”以来一直成为有争议的问题。无论是民族虚无主义者彻底抛弃的态度,还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不加分析、全面吸收的态度都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儒家教育哲学有批判地继承,有选择地吸收,以促进当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类推荐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自在

    自在

    《自在》——星云大师的人生智慧课,一则则禅师的故事、体验、顿悟,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启示,让你化迷为悟,启迪你茫然的思绪。它并不是深不可知的玄理,更不是怪力乱神的现象,而是一口清浅易尝的心灵活泉,它能开展宽阔的心胸,创造智能。
  •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孟子的智慧始终激励着人们去做一个大丈夫,秉持浩然正气,挺立于人世间!他勉励人们忍受艰苦的磨练,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中前进;他为人们树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榜样;他积极传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本书采撷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对《孟子》一书中最深刻、最独特的思想进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孟子的世界,品味经典的魅力,进行一次心灵和思想的洗礼。
  • 论语通解二(精装)

    论语通解二(精装)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 人生就是放下

    人生就是放下

    这是一本让我们放下、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幸福的书,书中讲了很多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放不下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轻而易举得到快乐。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
热门推荐
  • 超能力只是BUG

    超能力只是BUG

    世界如同一个巨大的系统,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转,就不得不及时清理BUG,漏洞,以及病毒。如果你有超出常人的能力,有可能成为不了超级英雄,甚至可能被清除,你会怎么做呢?
  • 心灵地图

    心灵地图

    我们对现实的种种看法,交织成一张心灵地图。要能安然走完人生中美好却又艰辛的长路,最大的挑战在于它需要不断的修订;然而修订的工作往往艰苦,令人却步。人生很苦……由此开启。点出这张地图上的艰难与精采难免在心理学的叙叙连绵和暂歇处,碰触到其与道德和神的话语不相同合之处,开之以浅显而专业的话语佐以平铺直述的详细案例逐步看见神的恩典在其中的奥秘带领读者悠然看自己也是作者从专业医师到神恩典的心路历程是一本容易亲近的心理入门书。
  • 锦绣凰途:盛世嫡女谋

    锦绣凰途:盛世嫡女谋

    前世,她是惊才绝艳,谋无遗策,却痴心错付的镇国公府嫡女殷凰!重生之后,她成了柔弱可欺,整日梨花带雨的相府千金盛玖!宿命轮回,满路凤华!重生归来!
  • 青铜王座

    青铜王座

    蛮荒世界地域辽阔,南起百万大山,北至大漠戈壁,东临汪洋肆意,西归无尽林海,四下之内,种族林立。身临绝顶者,君临天下,一览众山小!青铜王座的传说就此展开!
  • 记录初恋

    记录初恋

    在一起十年,因误会分开,一年后阴差阳错再见,是再续前缘,还是就此打住。
  • 换装

    换装

    她是穷困潦倒身高180公分的修长女子,也是T台上即使被生活狠狠折磨还在不断创造奇迹,模特界的金光闪闪的容止,她是个异类。巴黎时装周那个身高一米八八才能登进去的地方,她是特殊的存在,从没有人发现这个赫赫有名的男装大佬竟然是女的。“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宁楼一步一步怀疑自己错入了一个崎岖的世界,他被那个性格孤僻的男子深深吸引,并且一度想要出柜,来不及止损就发现他竟然是个女的。天开窗户地开光,踉踉跄跄登对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限强化师

    无限强化师

    “强化成功。”深吸一口香烟,唐山感叹道:“果然,氧气才是提升实力最简单的方法。”这是一个掌握强化系统的挂逼,横行异世的故事。
  • 做事别缺好心志

    做事别缺好心志

    成功的“馅饼”往往不是伸手就能得来的。大多数人失败并非由于才智平庸,也不是因为时运不济,而是由于在事业长跑中没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志,使得自己最终无法触摸到成功的终点线。
  • 回忆的独奏

    回忆的独奏

    平平凡凡,简简单单的一段青春往事,停下脚步时总会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