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500000029

第29章 儒家艺术哲学(1)

艺术哲学即美学,集中体现为审美认识与生命境界,往往反映在文艺理论和艺术精神中。先秦美学孕育了后来中华各种美学思想的胚胎和萌芽,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儒道两家。

儒家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高度重视审美和艺术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伦理道德情感,协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功能,把审美和艺术看作是实现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手段。与儒家不同,道家从人的精神自由的天然合理性出发,坚持艺术和审美的超功利性。道家否认艺术和审美同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也不讲艺术和审美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而是把审美与艺术创造活动看作是一种消除了各种外在强制的、超越了功利考虑的自由的精神活动。儒道两家美学思想相互对立,相互批判,但恰好又是可以互补的。儒家美学强调审美和艺术的社会功能,这一点正是道家美学之所短;道家美学所表现出的超脱的个性,却是儒家美学所欠缺的。这就必然注定它们在此后的相互对立和批判中产生互渗和互补。儒道两家美学思想的相互批判和渗透,构成了整个中国美学,奠定了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理论基石。儒家艺术哲学以孔子为奠基人,虽然孔子没有专门的有关艺术的系统的论述,但是其有关诗、乐和绘画的片言只语,却弹奏出了儒家传统艺术哲学的理论基调。中间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深化、丰富和发展,到了《乐记》和《毛诗序》,终于形成了系统的儒家艺术哲学理论体系。

儒家的艺术哲学传统,不仅外显在历代绚丽多彩的各类艺术作品中,而且内化为中国人的文艺审美结构,并进而升华为中国文艺的灵魂。

一、艺术的本质:言志说

从艺术史上看,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对于艺术本质的理解。西方传统艺术哲学偏重于艺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和认识作用,古希腊很早就有建立在朴素知觉论基础上的“模仿说”,要求艺术对现实的模仿严格以现实为蓝本,艺术是向自然学习的手段。这种“模仿说”被此后的哲学家所接受和发展。苏格拉底就继承了“艺术模仿自然”的看法,同时又指出模仿并不等同于抄袭,艺术家在创作中,不能只瞩目于外观的模仿,而应“现出生命”。柏拉图则认为艺术对:现实的模仿要逼近真善美本体,成为人丰富、发展理性的途径。亚里士多德指出模仿应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他们都主张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强调艺术与科学的一致性,把艺术和审美同理性认识联系起来。而在中国传统艺术哲学中,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中,则更偏重强调艺术是主体情感意志的抒发和表现,主张“言志说”。儒家美学思想并不否认艺术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作用,但它所强调的是通过艺术去表达主体的精神情感和社会伦理情感,并不重视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摹写。

(一)诗言志

“言志说”最早是关于诗的本质的一种理论。“诗言志”说法的提出要早于儒家的产生,从文献材料来看,“诗言志”的说法见于《尚书·尧典》和《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儒家继承了前人关于“诗言志”的理论,并且有所发展,主张一切艺术的本质都是主体情感意志的抒发和表现。孔子首先对“诗言志”理论进行了阐发。《论语·阳货》载:“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孔子对诗这种文学艺术形式的作用和功能的论述。其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潜在地包涵了诗具有的表现和抒发主体情感的本质。所谓“兴”,是说诗可以启发人的思想,感染人的情操。而诗之所以能启发人、感染人,就在于其中体现了诗人强烈的感情。正如江熙所言:“览古人之志,可以发其志意。”(黄侃《论语义疏》引)所谓“观”,是说诗可以像一面镜子,从中观察“风俗之盛衰”(郑玄注)。

有学者认为:“孔子认为诗可以‘观’,并不是强调诗对于某一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详尽描写,而是强调去‘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一社会国家的人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理状态。孔子认为社会风俗的盛衰和人们的情感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所以‘观风俗之盛衰’主要是‘观’人们的道德精神状态究竟是怎样的。”这种对“观”的解释是极为正确的,从中可以显示出孔子对诗是主体情感意志的表现的本质的认识。所谓“群”,是说诗在情感的心理上把个体陶冶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能与他人和谐交往的人。“‘群’在孔子那里虽然被当作诗所具有的作用之一来看待,实际上它的意义在于潜在地强调了艺术是具有表现情感从而感染人群的作用。”所谓“怨”,是说可以借诗来倾诉对时政流弊和人间不平蓄积于心中的怨愤之情。诗可以怨,则直接地说明了诗可以作为表达主体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总之,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诗言志”的基本思想。需要说明的是,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诗》基本上被视为政治历史文献,当作外交活动的工具,孔子也没有反对《诗》的这一功能,但他还把《诗》看作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时代的人的道德伦理情感的表现,显然是已经抓住了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了。

孔子还认为,不仅诗,音乐也是主体情志表现的艺术形式。《孔子世家》载:“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十日不进。师襄子日:‘可以益矣。’

孔子日:‘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日:‘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日:‘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日:‘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日:‘丘未得其人也。’有间日:‘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日:‘丘得其为人,黯然而墨,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谁能为此也。”’“曲”和“数”,是指鼓琴时技术上的问题,“志”是乐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意志,“人”是呈现此志的人格主体。

孔子对音乐的学习,是要由技术层面深入,去把握乐章中所蕴涵的精神实质,并进而了解呈现此精神的具体人格。

另外,孔子在生活中还把音乐作为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

《论语·宪问》载:“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日:‘有心哉,击磬乎!”’此荷蒉之人,从孔子的磬声中,领会到了孔子复杂的心情。由此可知,当孔子击磬时,其内心的情感和磬声是融为一体的。

《论语·阳货》载:“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孔子对孺悲甚为不屑,推病不见,且鼓瑟使其闻之,以表达自己的鄙夷厌弃之情。

(二)以意逆志

孟子在和他的弟子咸立蒙讨论如何理解诗时,提出了“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他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义,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也就是说,读者对诗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要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去把握诗人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志,这样才算是真Ⅱ:读懂了诗。这说明孟子也是把《诗》看作是诗人情感意志的表现,承认“诗言志”说。“以意逆志”是对“诗言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如何才能做到“以意逆志”呢?孟子提出了“知人论世”。他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即要正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本质,就必须了解诗人的心理状态和其生活的时代的人们的道德伦理情感。“不论其世,欲知其人,不得也。不知其人,欲知其志,亦不得也。……故必论世知人,而后逆志之说可用也”(焦循《孟子正义》)。艺术作品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现,同时也是时代的、道德精神的反映,不了解作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的时代,就无法真正地理解诗。孟子论读诗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其实就是孔子“诗可以观”思想的发挥。

(三)乐生于心

如果说孔子和孟子的诗论中潜在地包含着诗是主体情感表现的本质,但他们还没有明确地指明主体情志的表现和艺术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到了苟子《乐论》,则明确、系统地阐述了音乐的本质是表达主体情感的思想。他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基本上属于苟子学派的《乐记》,则对此作了更为深人的阐述,他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又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咩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后动。”也就是说,音乐是人的情感外现的结果。人心有感于物,产生哀乐喜怒敬爱等情感,情动于中,而外显为声,不同的情感表现为不同的声音,声音若有一定的文采节奏,便是乐了。

形成于汉代的《毛诗序》,则更进一步把各种艺术门类在言志说的基础上统一了起来。它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这里,诗歌、音乐,舞蹈都成了主体情感的抒发和表现的形式。

儒家的“言志说”,主张艺术是主体情感意志的表现,但同时又强调艺术表现的情感应当与“理”相统一。这里的“理”,包含着道理、规律,但更为重要和根本的却是“伦理”。如孔子评价《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为政》)《乐记》从音与乐的区别来论述艺术对情感的表现要受伦理道德的节制。它说:“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指出感于心而形于外的音如果不符合伦理道德规范,那就不成其为乐,也就不成其为艺术,艺术所表现的必须是合乎伦理的情感。《毛诗序》则指出艺术对情感的表现要“发乎情,止乎礼义”。所有这些都说明,儒家认为艺术所表现的不能是泛滥无归的情,不能是无节制、非理性的情,而只能是合乎礼义的情。

儒家的“言志说”和古希腊的“模仿说”比较起来,“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可能更为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本质。因为艺术虽然同现实的再现、认识有关,但艺术所以为艺术的根本特点却在于这种再现、认识是同个体的社会性的情感不可分地融合在一起的。正是这种不可分的融合使得艺术中虽有认识,但已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认识。”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儒家美学过分强调艺术对主体情感的表现和抒发,导致了艺术对现实再现的不足和欠缺。另外,儒家强调艺术对情感的表现要合乎礼义,排斥激烈的怨恨、爱憎等情感,这就使得艺术对广大社会生活的反映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由于受“模仿说”的影响,在西方传统中,得到了充分发展的艺术都是再现性很强的部类,如史诗、雕塑、戏剧等;而在中国,由于受“言志说”的影响,以抒情为主的艺术部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音乐是最能体现艺术表现情感的功能的,在中国古代,音乐始终处于各类艺术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充分发展。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基本上走的都是抒情的路子,而缺少像古希腊的《荷马史诗》那样的以叙事见长的史诗。为中国所特有的书法艺术,它起源于模拟而又大大超越了模拟,突出地展示了中国艺术重情感表现的特征。绘画,本来是一种造型艺术,应当重视模仿和再现,但由于受“言志说”的影响,在中国的文人雅士中,受到普遍推崇的是反映画家情感心志的写意画,而那种追求形象逼真,注重细微描摹的工笔画却被视为雕虫小技,不受重视。

二、尽善尽美的艺术审美观

同类推荐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 浪漫主义的根源(人文与社会译丛)

    浪漫主义的根源(人文与社会译丛)

    《浪漫主义的根源》以赛亚·伯林1965年关于浪漫主义的梅隆系列讲座的BBC录音结集而成,自浪漫主义定义问题始,中经浪漫主义之滥觞、成长和壮大的过程,至浪漫主义的巨大影响终。结构了然,思维缜密,处处闪耀着天才洞见的火花,伴以伯林特有的雄浑酣畅的即兴风格,是一曲令人魂销神醉的思想咏叹调。
热门推荐
  • 君似佳期入梦来

    君似佳期入梦来

    人活于世上,若是成为一道光。哪怕仅是在某个瞬间照亮了一个角落,那也是有意义的。若是有个人成为了你的一道光,或是指引,或是照耀,于你于他都是幸运。
  • 蛋蛋小龙仙

    蛋蛋小龙仙

    推荐新书《傲世绝宠:魔眼大小姐》,请大家多多支持。她是六界之中唯一仅存的神界血脉,唯一仅有的龙族人亦多宝,她肩负着为龙族复仇,重新创造神界的责任。他是仙界第一上仙亦清风,他一手将她抚养长大,收为弟子,毫不吝啬的将所有宠爱全部给了她,就算天地不容世人不许,他都可以毫不犹豫的放弃一切,永远只爱她一人。亦清风:“多宝,为师的心很小,只装得下你一人,生生世世,也只爱你一个,所以绝对不要离开我。”亦多宝:“师父,多宝是你的,永远都是你的,我的心,我的爱,哪怕山无棱,天地合,绝不断此情!”“我叫亦多宝,我是主角!”
  • 哑舍·肆

    哑舍·肆

    哑舍里的古物,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承载了许多年,无人倾听、因为,它们都不会说话……它们在岁月中浸染了成百上千年。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每一件,都属于不同的主人,都拥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件,都那么与众不同,甚至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哑舍第四部的主题,是关于逝去的历史。手持着洛书九星罗盘的陆子冈和医生,为了追寻老板的下落,一次次地穿梭在历史的幻影之中,在搜集十二个古物的同时,回顾了老板在两千年之中的历史片段,表达了现代思想和历史事件的碰撞。
  • 将军娘子喜种田

    将军娘子喜种田

    一级品酒师桑栀穿越了,而且还是女穿男,哦不对,是个女扮男装的小村姑。大姐软弱可欺,二姐泼辣嫁不出去,病娇桑栀不得不扛起家里的重担,养养猪,种种田,酿酿酒,撩撩妹,虐虐渣,日子过得逍遥自在。自带千杯不醉属性,喝遍天下无敌手,误惹了黑脸将军,桑栀一不小心就给自己赢了个相公回来,不服输的两个人都想看看到底是东风压倒了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了东风。江行止一脸苦逼:他家小娘子貌美如花,性格可爱,招男人喜欢也就罢了,怎么一个个的女人也要扑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写手的古代体验手札

    写手的古代体验手札

    某点古言组的小粉红作者实际是个外星人,开着时空穿梭机前往古代为自己的小说收集资料。只不过,古代星球人都好可怕啊!麻麻,我要回外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Hi,电竞大神要抱抱!

    Hi,电竞大神要抱抱!

    新书〖萌翻黑界夫人别浪〗,谢谢支持!“顾神,你不要嫁给江神好不好!”某个粉丝拼命大喊。顾南笙摇摇头,坦然说:“我比较贵,他养的起。”【电竞场】解说员问:“江神,请问你的女朋友标准是什么?”江远歌微笑:“一个字。”解说员:“啊???”江远歌挑眉:“浪就好~”解说员:……“那么,顾神的男朋友标准是什么?”顾南笙咬着糖,“一个字。”解说员:“啊???”顾南笙轻笑,“浪就好~”解说员:“……”没错了,这就是有奸情!【今后,我与你共进王者巅峰!】
  • 钦差女国舅

    钦差女国舅

    穿就穿了吧,还穿成了个不男不女的假国舅,该死的纤纤,竟然丢下自己跑路,555,不小心夜闯皇宫上演了一出小舅子睡姐夫戏码,天哪,皇帝姐夫要宣自己进宫——“死小子,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装?皇上可是第一次召见你,你可不能给老子打马虎眼。”——误把女儿当儿子养的太师上官博,实在很无辜啊。“我就是不进宫!”上官夫人刚把上官老爷拉出门,屋子里就传出上官宝气死他爹的吼叫声。第一卷:好一个少年郎(搞笑多多,幽默多多)第二卷:白发红颜(话说,我们是糖,甜到哀伤,亲们,此卷情虐,入内请备好纸巾)第三卷:霸女追夫(我是阿宝我怕谁!任你逃到天涯海角,阿宝不把你追到手,就不叫混世魔王!)第四卷:双龙戏珠(番外):一个是聪颖善良的国之储君,一个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混蛋世子,汝南太子VS小冥王,故事多多,精彩多多。**本文为穿越+言情+幽默+玄幻。****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科学研究表明,心情愉悦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预防感冒。****呵呵,言希望自己写的这部小说可以给亲们带来好心情。****多多投票,多多收藏,多多留言,谢谢支持!**小言VIP会员读者群:20242393(入内请提示会员字样)~~~~~~~~~~~~~~~~~~~~~~~言的作品:新文:《无赖邪妃》(欢迎亲们收藏)简介:自小定下的娃娃亲,让她成为天庆皇朝平北王的正室王妃,可是这个王妃啊,从小打家劫舍,竟是个让朝廷通缉的女飞贼。娶个飞贼当老婆,而且还是个比自己大上三岁的老姑娘,这让堂堂平北王非常非常之没有面子。于是乎,不顾老娘耳提面命,平北王要悔婚!已经完结:《殿前欢》本书已入半价书库,看完一部仅需2元钱,欢迎亲们常去踩踩。。。另,都过完年了,该推荐的推荐,该上架收藏的还是要上架收藏,不然小言写起来很无力的说。。。。~~~~~~~~~~~~~~~~~~~~~~~~~~~~~~~~~~~~~~~~~~~~~~~~推荐好友超级疯狂的文《妃子也疯狂》:推荐好友海芋的文《绝色妖妃惑君心》:推荐好友依蓝的文《风云后宫》:推荐好友吧吧啦的文《圈养绝色相公》:推荐好友许言的文《家有美厨妻》:《挽君命》推荐好友梦伊蝶的文《黑道教父诱娇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清城灵契

    清城灵契

    “鬼城”中的少长老们穿越到《灵契》的历练之旅。“清城哥哥,以后熙陪着你,所以,可不可以不要再露出这孤寂的眼神了?”——端木熙“熙,很好呢!所以不要担心。”——洛清城端木熙&洛清城张侓&神龙章轩夏序&杨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