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4900000022

第22章 华夏谜题篇(1)

真的存在天池怪兽吗

天池水面海拔2194米,面积9平方千米,湖内深达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它的水温终年很低,夏季只有8~10C°。从科学的常规看,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地处高寒,水温较低,浮游生物很少,水中不可能有大型生物。

然而,1962年8月,却有人用望远镜发现天池水面有两个怪物在互相追逐游动。

1980年8月21~23日,人们再次目睹了水怪。21日早晨,作家雷加等6人在火山锥体和天文峰中间的宽阔地带发现天池中间有喇叭形的阔大划水线,其尖端有时露出盆大的黑点,形似头部,有时又露出拖长的梭状形体,好似动物的背部。9点多钟,目击者们又一次见到三四条拖长的划水线,每条至少有100米长,这样的划水线,如果没有快艇的速度是不会形成的。翌日早晨,五六只“水怪”又突然出现在湖面上,约40分钟后才相继潜入水中。23日,5只怪兽又出现在距目击者40多米的水面,这回人们清楚地看到,怪兽头大如牛,1米多长的脖子和部分前胸露出水面。水怪有黑褐色的毛,颈底有一白底环带,宽约5~7厘米,圆形眼睛,大小似乒乓球。惊慌的目击者边喊边开枪,可惜都未击中,怪兽潜水而逃。

此后,人们又分别在1981年6月17日和9月2日再次目睹了怪兽。

《新观察》的记者还拍下了我国唯一的一张天池怪兽照片,证明怪兽确实存在。

然而,对天池水怪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天池形成的时间并不长,最后一次喷发(1702年)距今只有279年,是不可能有中生代动物存活的,况且池中缺少大型动物赖以生存的必要的食物链,无法解释此类大动物的食物来源。

1981年7月21日,朝鲜科学考察团在池中发现一只怪兽,他们依据观察和摄影资料,判断怪兽是一只黑熊。而中国一位科学工作者提出质疑,认为人们所见的水怪与黑熊的形态有很大区别,且黑熊虽然能游泳却不善潜水等,因此并不能解释“天池怪兽”之谜。

于是,有人又提出“怪兽”很可能是水獭。水獭身体细长,又善潜水,可在水下潜游很长距离。它为了觅食而进入天池,被人们远远看见,加上光线的折射,动物被放大,于是成了人们传说中的“天池怪兽”。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天池中常有时隐时现的礁石从水中浮现,也如动物一样有时露头伸出水面,有时沉入水中。还有火山喷出的大块浮石,它在水中漂浮,在风吹之下也一动一动地在水面浮动,远远看去,也如动物一样在水中游泳。

难道许多目击者产生的都是同一错觉吗?如果不是,天池怪兽又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演变来的呢?

高原地热现象之谜

南起喜马拉雅山,北抵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从西陲阿里向东经过藏南延伸至横断山脉折向南,迄于云南西部的强大地热带的形成,和年轻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我国科学工作者把它叫作喜马拉雅地热带。在这条地热带内有热水湖、热水沼泽、热泉、沸泉、汽泉等地热显示类型,还有世界上罕见的水热爆炸和间歇喷泉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呢?

在喜马拉雅地热带内一共找到11处水热爆炸区,其中以玛旁雍热田最为典型。据目睹者介绍,1975年11月在西藏普兰县曲普地区发生了一次水热爆炸,震天巨响吓得牛羊四处逃散。巨大的黑灰色烟柱冲上天空,上升到大约八九百米的高度,形成一团黑云飘走。爆炸时抛出的石块直径达30厘米,爆炸后9个月,穴口依然笼罩在弥漫的蒸汽之中。留下了一个直径约25米的大坑,称为圆形爆炸穴,穴体充水成热水塘,中心有两个沸泉口,形成沸水滚滚、翻涌不息的湍流区。泉口温度无法测量,但热水塘岸边的水下温度已高达78℃。

水热爆炸是一种极其猛烈的水热活动现象,爆炸后地表留下一个漏斗状的爆炸穴,穴口周围组成的环形垣体堆积物逐渐流散,泉口涌水量慢慢减少,水质渐清,水温降低。水热爆炸通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前兆不明显,过程也很短促,大约在10分钟以内,因此只有少数人碰巧目睹过这种奇特的地热现象。

有人认为:水热爆炸属于火山活动的范畴,这是因为目前仅有美国、日本、新西兰和意大利等少数国家发现过水热爆炸,但几乎都出现在近代火山区内。然而,青藏高原上的水热爆炸活动和现代火山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它是在以岩浆热源为背景的浅层含热水层中,当高温热水的温度超过了与压力相适应的沸点而骤然汽化,体积膨胀数百倍所产生的巨大压力掀开了上面的盖层而发生的爆炸。高原上水热爆炸的规模较小,但同一地点发生水热爆炸的频率却较高。如苦玛每年四五次,有的年份则多达20余次。这种罕见的高频水热爆炸活动说明,下覆热源的热能传递速率大,爆炸点的热量积累快。从地热带内其他各种迹象判断,这个热源可能是十分年轻的岩浆侵入体。19世纪末叶以来,涉足高原的任何外国探险家都没有报道过这里的水热爆炸活动,已经发现的水热爆炸活动大都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它们形成的垣体中也不见泉华碎块,这不仅说明这些水热区形成的年代较新,而且还暗示这里作为热源的壳内岩浆体很年轻,正处在初期阶段。

目前,西藏是我国境内发现间歇喷泉的唯一地区,共有间歇喷泉区三处。高温间歇喷泉是自然界一种奇特而又罕见的汽水两相显示,它是在特定条件下,地下高温热水做周期性的水汽两相转化,因而使泉口间断地喷出大量汽水混合物的一种水热活动。相邻的两次喷发之间,有着相对静止的间歇期。

冈底斯山南麓的昂仁县搭各加间歇泉区位于多雄藏布河源,海拔大约5000米,共有四处间歇喷泉,都坐落在高15至30米的大型泉华台地上。最大的一处泉口直径只有30厘米,泉口东面有直径两米的热水塘由一条裂隙连通。这个间歇泉活动比较频繁,每次喷发高度由一两米至十余米不等。喷发延续时间也很不一致,短的一瞬即逝,长的可达10余分钟。每次较大的喷发来临之前,泉口及旁边的热水塘的水位缓缓抬升,随后泉口开始喷发,水柱自低而高,然后回落。有时则经过几次反复才达到激喷,汽水柱一下子上升到10米左右,持续片刻后渐渐下降,有时则又回折,几经反复直至停息。其中有一次特大喷发,随着一声巨响,高温汽、水流突然冲出泉口,即刻扩展成直径2米以上的汽、水柱,高达20米左右,柱顶的蒸汽团不断腾跃翻滚,直捣蓝天。

这种奇特的、交替变幻的喷发和休止,决定于它奇妙的地下结构和热活动过程。间歇喷泉通常位于坚固的泉华台地上,其下有体积庞大的“水室”和四周的给水系统,底部有高温热水或天然蒸汽加热,还有细长喉管直达地面的抽送系统,酷似一个完整的天然“地下锅炉”。随着水室受热升温,汽化上下蔓延,至水室内具备全面沸腾的条件时,骤然汽化所产生的膨胀压力通过抽送系统把全部汽水混合物抛掷出去构成激喷。水室排空后再一次蓄水、加热,孕育着再一次喷发。

位于拉萨市西北90千米的羊八井盆地海拔4200米左右,也是典型水热爆炸类型的热田之一。这里的一些巨大的温泉和热水湖的蒸汽升腾后,可形成10余米高的白色汽柱,十分壮观。羊八井地热田的发电潜力为17.9万千瓦,如果全部开发出来完全可以满足拉萨市及其附近地区的电力需求。西藏地热之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青岛由来之谜

有的人认为,青岛是由海上一小岛“小青岛”而得名。小青岛位于青岛湾内,与青岛市隔海对立。德国侵占胶州湾后,在小青岛上建立灯塔,于是便用这个岛的名字来命名整个市区。后来又在这个岛的原名上加上一个“小”字,称为小青岛。

说“青岛”是由海上一小岛“小青岛”而得名,这种说法是缺乏文字记载的。道光年间的《胶州志》、同治年间的《即墨县志》均未明确两者的关系。从字义上说,凡带“岛”字的都是由岛命名也不确切,如青岛附近的薛家岛、顾家岛等村,都是陆地,并非海岛,这就不能说带“岛”的地名全为海岛。

鲁海又引证了青岛原是一海口渔村名称,明万历年间开航为海上贸易港口。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立海关分关。光绪十七年(1891年)开始成为一个市镇,也称青岛口。1898年至1929年间整个地区称“胶澳”,青岛是“胶澳”的一个市区名称。

1929年后,青岛是指整个地区的名称。因此,青岛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含义。青岛自古以来南北航线有深水航线与沿岸航线,沿岸航线中胶州湾为必经之途。海岸线上的阴岛及麦岛以岩褐色深为著,黄岛以岭赭土黄为标志,而青岛树木繁茂,郁郁青青,可能由此而得名。

还有人认为青岛是由青岛村发展而来的。青岛在清朝末年已经是一个市镇的名称。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道员刘仓芬在《查勘胶州湾条陈》中说:“胶州湾湾口东青岛,高四十七八丈,有市有关,地属即墨。”文中所说“高四十七八丈”,实指青岛山,在陆上而不在岛中;“有市有关”,更非在岛。所以在清末青岛已是陆上一地区名,再后成为城市名。

现青岛市区历来属即墨所辖,清末属仁化乡范围,原有10个村庄,即青岛村、顾家岛村等,青岛村就位于青岛的对岸。按我国地名命名的特点,应该说青岛村以青岛得名。青岛村东部的小山,又命名为青岛山。据《胶澳志》:“青岛电报局始设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初为报房。”又说:“我国于1890年春设邮局于青岛,兼辖青莱沂胶境内22分局。”

可见青岛应是具有一定规模的较大市镇。据日文《胶州湾》所载:1899年10月12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命名“胶州保护地的新市区为青岛”,这是青岛作为城市最早出现的名称。至于“青岛”这个村庄名称是怎样来的,还需进一步印证。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青岛是源于前海的一个小岛名,即胶州湾入海口北面的青岛。清同治《即墨县志》:“青岛,县西南百里”,在“山川脉络图”中标有这个岛屿,《海程》一卷中说:“青岛西圈,可容船十余只。”道光《胶州志》“广轮分率开方总图”中也画有青岛。

乾隆十六年手抄本《灵山卫志》:“小青岛在淮子口(胶州湾海口名)对岸,入海者必由此道。”《莱州府志》有万历间叫“青岛海口”的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任即墨知县的许铤在《地方事宜议·海防》一文中记有“青岛”,这是有关青岛的最早记载。

蛇岛为何只有蝮蛇

蛇岛以蝮蛇的数目众多而闻名中外。据统计:蛇岛上的蝮蛇有14000多条,并且每年增殖1000条左右。那么,在这弹丸之地的孤岛上为什么栖息着这么多的蝮蛇呢?

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考察研究后认为:蛇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为蝮蛇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小小的蛇岛和台湾岛、海南岛等岛屿基本上都是第四纪时从大陆分离出去的“大陆岛”。蛇岛和旅顺、大连地区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植物种数等方面的情况差不多。岛上的石英岩、石英砂岩和沙砾岩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这些裂缝既能蓄留雨水,又为蝮蛇提供了良好的居住场所。

其次,蛇岛位于暖温带海洋中,气候温和湿润,每年无霜期达180多天,是东北最暖和的地方,对植物生长和昆虫、鸟类繁殖极为有利。特别是该岛处于候鸟南北迁徙的路线上,同山东荣成、江苏盐城、上海崇明岛等候鸟栖息地连成一线。每到春秋两季,过往的候鸟有几百万只,树木茂密的蛇岛便是它们“歇脚”的好地方。由于蝮蛇有一套上树“守株逮鸟”的本领,它的鼻孔两侧的颊窝是灵敏度极高的热测位器,能测出0.001℃的温差,因而只要鸟停栖枝头,凡在距离1米左右,蝮蛇都能准确无误把它逮住,成为一顿美餐。“植物—昆虫—鸟雀—蝮蛇”,构成了蛇岛的生物链。

还有,岛上土壤相当深厚,土质结构疏松,水分丰富,宜于植物生长和蝮蛇“打洞”穴居。蝮蛇生性畏寒,洞穴为它们提供了越冬的条件。同时,岛上人迹罕至,也没有刺猬等蛇类的天敌,对蝮蛇的繁衍非常有利。蝮蛇是一种卵胎生的爬行动物,繁殖力较强,母蛇每次可产10多条小蛇。在生的多、死的少的情况下,蝮蛇日益繁盛。

如果说上述分析基本可信的话,那么为何这些蛇竟是清一色的蝮蛇,却还是个谜。

有人认为:蛇岛面积很小,可供蛇类吞食的东西有限,捕食鸟类也并不容易,还往往会遭到老鹰的袭击,对于那些食性较窄、自卫能力弱的一般蛇类来说,很难在岛上生存,而蝮蛇的食性相当广,猎食和自卫能力都很强,在长期的自然演化中,蛇岛逐渐成为了单一的蝮蛇的天下。

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蛇岛周围海域共有5个小岛,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差不多,为何其他4个岛上没有蝮蛇,唯独蛇岛上有这样多的蝮蛇呢?看来,这个谜还有待于科学工作者的进一步努力,才能探明其中的奥秘。

同类推荐
  • 寻宝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寻宝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本系列漫画共8本,以布瓜博士、乐乐淘等主要人物的冒险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他们的探险故事,穿插故事中出现的科学知识点,让小读者在趣味阅读的同时可以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除了惊险刺激的内容,图书的每个章节都还有相对应针对本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的百科知识介绍,这些知识学习也是以漫画的生动形式表现出来,将集趣味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谜语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谜语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 蚂蚁王国大冒险(牛吹吹科学童话)

    蚂蚁王国大冒险(牛吹吹科学童话)

    蚂蚁的个头很小,但竟然被称为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动物!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跟随《动物时报》的记者牛吹吹一起去探究蚂蚁王国的秘密吧!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作为地球家园的一员,我们应该知道"家事",才能把"家"营造得更加温馨、和谐、幸福、美好。
  • 森林报:春

    森林报:春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热门推荐
  • 夏先生的人设崩了

    夏先生的人设崩了

    清心寡欲实则狠戾无情的夏候琰,心中藏着一座无人可触碰的城。谁敢动一下,他就能跟人拼命。一、始于狗血的开始。本以为分道扬镳之后,再无交集。再次见面,“夏候先生,不好意思,借个宝贝用用。”夏候琰慢慢抬眼,良久,“乔小姐,借了怎么还?”乔天琪:……二、某日高峰座谈会上,夏霸总耳上带着蓝牙,双手捧着手机不断的输入。一众大佬看着他这个严肃冰冷的表情,以为在谈几百亿的生意,谁也不敢出声打扰。直至有人不经意的一瞥,瞬时惊掉了下颚,表情更是一言难尽。夏霸总的人设瞬间崩塌。原因无他,在谈几百亿生意的夏霸总正在怒怼乔小姐的各路老婆老公粉。三、乔小姐很缺钱,某日直播间,面无表情的喊麦:老铁们,嗨起来!鲜花游轮刷起来。瞬间屏幕被ID为乔乔老公用游轮刷满。乔小姐看着那ID:谢谢这位……呃……四、权势滔天的夏霸总眉头紧锁坐在卡座上。一众发小们为他出谋划策。原因无他,已经28“高龄”的男人想要结婚想疯了。奈何他那位钟情于演戏的乔影后却丝毫没有结婚的打算。这是一个甜宠的故事,双洁,从校园到婚纱。
  • 西班牙主题变奏(毛姆文集)

    西班牙主题变奏(毛姆文集)

    在这本被格雷厄姆·格林称誉为毛姆最佳作品的《西班牙主题变奏》中,毛姆为探索西班牙这个他为之心醉神迷的国度独一无二的精神真谛,带领我们重新回到她的黄金时代,一一检点她的宗教信仰以及流浪汉小说、戏剧、绘画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文化门类,回顾了罗耀拉、德·维加、塞万提斯、格列柯、圣特雷萨修女等塑造了这个民族精神面貌的那些伟人的人生故事和心路历程,描绘出黄金时代西班牙人的真实形象,揭示出为什么堂吉诃德、桑丘和唐璜成为最能代表西班牙人的精神面貌的三个不朽形象,并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西班牙,人就是诗歌,是绘画,是建筑。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哲学。这些黄金时代的西班牙人生活着,感受着,行动着,但他们并不思考。他们追求并发现的是生活,是骚动的、热烈的、多样的生活。激情是他们生命的种子,激情也是他们绽放的花朵。……他们的卓越之处……在于不同的方向:那是一种性格的卓越。在这一点上,我想无人可以超越他们,只有古代罗马人才能与他们匹敌。这个精力旺盛的民族似乎将它所有的活力和独创性都投入了一个目标,一个唯一的目标:人的创造。他们并不擅长艺术,他们擅长的是一个比艺术更加伟大的领域——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

    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

    明朝著名思想家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本书力求引导人们积极向善。
  • 穿越过来的我为什么是弱者

    穿越过来的我为什么是弱者

    当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的,该何去何从
  • 魔刀天问

    魔刀天问

    仙女族一舞惊世间,恶魔族血战山河誓不休,天神族俯瞰日月星河,一个无比璀璨的世界,万灵争锋,百族竞渡。少年自恶魔岛浴血而出,提魔刀,踏天骄,战诸神。诸天万域,谁主沉浮。
  • 汽车工厂

    汽车工厂

    携带着“汽车工厂”APP重生2007年大学入学前,前世的HR小主管表示:这个APP有点彪,什么保时泰,风虎麻烦都靠边让一下。
  • 快穿之请快点爱上我

    快穿之请快点爱上我

    3025年,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机器人逐渐开始取代人类的正常生活,人们开始在这种情况下,缺失各种感情,所以在科学不危险的情况下,国家开放了这么一家“情感体验馆”。你知道吗,在这个缺失情感的世界里,相遇的不是感情世界,而是你内心的世界。我在这里将各个世界纠正于正轨之中,但是,每个世界行走的我,付出了什么?面对我的,又是什么呢?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作者比较了中西方各时期的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后发现,中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相互较量并形成主导力,谁掌握了各历史阶段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谁就获得了更强的文化渗透力,并逐步掌握了世界话语权,乃至决定权。基于此,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整套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人文秩序理论,期望未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之路,能够实现掌握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