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1700000002

第2章 总论(1)

杰佛里·M·霍奇逊

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

How Economics Forgot History:The Problem of Historical Specificity in Social Science①

①[英]杰弗里·M·霍奇逊(Geoffrey M.Hodgson)著高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本书作者英国经济学家杰弗里·M·霍奇逊(Geoffrey M.Hodgson),是欧洲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的最著名代表人物,并被誉为传统制度经济学在当代的学术领袖。霍奇逊是欧洲演化经济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并主编《制度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作为当代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复兴了旧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并扼要介绍现代与当代五十本西方经济学代表性论著,涉及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六个主要领域,内容包括作者简历、主要思想、学术贡献等。《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突出对这些论著进行导读性说明,使读者概括了解相关写作背景、框架结构及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及基本观点。此外,为便于了解这些名著出版后的相关研究,还列出了重要的中英文扩展性参考文献,从而为经济学理论研究者和研究生提供阅读参考。

一、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英国经济学家杰弗里·M·霍奇逊(Geoffrey M.Hodgson),是欧洲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的最著名代表人物,并被誉为传统制度经济学在当代的学术领袖。霍奇逊是欧洲演化经济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并主编《制度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作为当代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复兴了旧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创新,开创了“制度演化经济学”这一经济学的崭新领域。

霍奇逊教授著述颇丰,已经出版12部专著,发表17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一书完成于2001年,是近期很有影响的制度经济学著作之一。

二、本书精要

本书围绕经济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展开论述。作者认为一般化的理论方法是重要的,但是其价值有限。这些一般性方法必须使用对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保持敏感的分析方法加以补充。他讨论了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旧制度主义是如何研究历史特性问题的,描述了历史特性的本质和作用,同时也指出其他经济学派对历史特性问题的态度。在此过程中,尤其强调历史特性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针对如何把历史特性问题重新提上经济学的研究大纲,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可行建议。

三、论著内容

1.一般性理论与历史特性问题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导论中,作者首先指出一般性理论的局限性。他认为一般性理论虽然会达到一定程度的解释性统一,但是这种统一是有局限的。经济学所宣称的解释性统一通常是衍生类型的统一。这意味着从同样的公理集合课题推导出众多的命题集合,或者同样的命题集合可以从越来越小的公理集合中得到。这是一种没有本体论基础的统一。也就是说,经济学对经济问题的解释是从纯粹的强加的假设基础上得到的,并不是从对客观实体的调查和发现中得出的。霍奇逊还指出,即使某些经济理论做到了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性统一,这种统一也仍然存在局限性。本体的解释性统一的局限性依赖于被解释的现象之中是否存在潜在的统一。

基于上述认识,作者认为:在社会科学中,需要解释的真实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别对任何一般性理论的范围施加了限制。因此,将复杂性系统纳入到一个结构丰满的一般性理论之中是极其困难的。这种困难根源于三个问题:第一,分析和计算难于处理;第二,一个可处理的理论必须将自己局限于所有可能结构之中的一个相对微小的子集;第三,过分一般性的成本是可能会遗漏现象子集所共有的关键特征。作者以经济学中的一般性理论构建来说明这种困难的性质和程度。他将易货交易与货币经济两个模型的比较作为例子。从表面上看来,易货经济模型比货币经济模型所使用的限制性假设要少,因而易货经济模型更具一般性。但是,易货经济模型暗含着每个商品都能够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假设,实际是排斥了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而在现实的货币经济中,有货币存在,且有一些交换被排斥。所以,易货经济模型实际上不比货币经济模型更为一般。

作者进一步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流经济学引入博弈论工具,他认为这实际是对一般性理论方法的放弃。博弈论工具所构建的是例证理论,而非一般性理论。

作者所分析的一般性理论的局限性,并不是为了否定一般性理论的力量或价值,而是为了探讨某些类型的中层理论的方法论基础与元理论论证。霍奇逊主张回到19世纪关于方法论问题的讨论中,去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他认为当代经济学遗忘了历史特性问题(the problem of historical specificity)。这一问题是指:“首先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历史时间与地理空间中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系统类型。历史特性问题致力于研究社会科学中的解释性统一性的局限问题:实质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可能需要在某些方面不同的理论。”

作者将自己对经济理论和社会理论中的一般性及特定性问题的观点总结为以下8点:

1.科学不能仅仅是对经验细节的分析或描述。描述自身,不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总是依赖于预设的理论或概念。

2.科学不可能在没有一些一般性或普遍性陈述和原理的情况下前进。解释真实因果机制的解释性和一般性是值得科学研究的目标。

3.然而,复杂现象的一般性理论总是被高度简化和存在局限,这主要是由于在试图建立任何真正一般性的理论时所必然包含的复杂性和计算的局限。

4.社会科学中的统一和一般性提供了有力的概念框架,但是它们缺乏辨别能力和充分解释具体细节的能力。

5.只有当作出额外的、限制的和特殊的假设时,社会科学中所谓的一般性理论才具有解释力。

6.在处理复杂(社会—经济)系统时,我们需要将一般性概念陈述、理论与根系统和子系统的特定类型相关的特定的概念、论述和理论结合。

7.社会科学中最为有力和最具信息量的陈述和理论是那些从特定的理论构建中得出的,这些特定的理论构建旨在分析特定领域,并且也受一般性框架和原则的指导。

8.于是,社会科学需要将一般性原则与旨在研究特定领域的理论构建结合起来。这些工作在抽象的不同层面进行。一个哲学渊博的元理论必须解决这些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问题。

2.德国历史学派及其影响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对经济思想史上的历史学派们的工作及其影响做了分析式的论述。他所说的历史学派主要包含马克思、德国历史学派和不列颠群岛(英国)的历史学派。其中以德国历史学派为主,他详尽地分析了新旧德国历史学派的观点。有意思的是,作者将马歇尔也视为历史主义者的战友,他认为马歇尔对经济学的历史特性问题有充分的重视和肯定。

作者专门讨论了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对德国历史学派的批判以及奥地利学派和德国历史学派之间的方法论论战。他论述了新德国历史学派对方法论问题的反击,驳斥了将历史主义方法视为“反理论”的观点。

作者将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反历史主义的观点概括为4点:1.反归纳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初始或者全部过程都不能仅仅依靠事实。描述必须依赖于先前的理论概念,而且描述本身不能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2.个人主义。经济分析的恰当起点是有给定目的和偏好的个人,而不是‘国民经济’或者任何其他更高层次的单位。3.经济原理的普遍性。一些经济原理,例如供求规律,与所有的经济系统都相关。经济学必须集中在对原理的阐明上。4.驱逐历史特定性问题。经济学家不需要给予历史特定性问题以优先权。

霍奇逊只认可第一条命题,他认为其他三条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对于第二条命题,作者指出将个人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单位是需要严格论证的,而不是不证自明的。对于第三个命题,他赞同经济理论需要一些普遍的超历史的概念或原理,但他认为这些原理并不完整,更不能想当然地运用。对于第四个命题,则认为即使经济学中的普遍原理已经建立,但没有理由否认使用特定理论来解释特定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必要性。

3.美国制度主义到历史研究的终结

作者在本书的第三部分讨论了当代英美主流经济学排斥历史特性问题的历程。结果导致在当代主流的经济思想史体系中,一个非历史的一般性理论体系不断进步,而经济学对于历史特性问题的广泛讨论被极度边缘化或排斥在外。在作者看来,这一结果形成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它既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有纯粹的偶然因素。

作者对促成这一结果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概括。他说:“我们可以看到外来入侵的影响、重大大学的学术环境的影响、移民的影响、英语成为国际语言的影响和世界力量平衡发生改变的影响。”其中,重点阐述了当时的学术环境变化对美国旧制度学派的兴衰的影响。这主要是:20世纪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取代实用主义、行为主义取代本能主义的学术浪潮对旧制度学派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旧制度学派的第二代领袖康芒斯试图调和这一冲击,但却导致了凡勃伦主义的研究主题被削弱。

对于偶然性因素,作者也进行了概述。他说:“我们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揭示的是一个既具戏剧性又具悲剧性的错误,叙述中包括了误解、缺陷、自满、夭折、自尽、个人竞争、道德缺失、事业上的野心和处心积虑的努力,而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一个结果:忽略或重写历史。”作者为马克思·韦伯、罗伯特·霍克西的早逝而哀叹不已。也为伊芙琳·伯恩斯、阿道夫·洛等人的理论未能受到学术界正视而遗憾。作者对塔尔科特·帕森斯、约瑟夫·熊彼特和莱昂纳多·罗宾斯等人反历史主义的串联展开了辛辣的攻击。他还批判了凯恩斯的《通论》,认为凯恩斯并没有实现建立真正的通论,他只不过隐去了其理论所依赖的特定的经济制度基础。

4.新的历史研究

在本书的第四部分,作者试图从经济学所遗忘的历史问题这一起点出发,重新开始历史研究。他首先分析了社会学和经济学理论的一般性规律,认为主流经济学理论所依靠的市场神话、供求规律和稀缺与竞争的前提假设都不具有纯粹的普遍性,而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作者认为:“虽然所有社会学分析和经济学分析都必须利用非历史的和超历史的概念,但是我们必须谨慎地选用它们。”在他看来,新古典主义主流经济学的错误就是将适用于一个系统范畴的概念看作是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概念。

不过,作者也强调在社会科学领域里普遍性假设的必要性,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花了大量篇幅来构建这样一个概念体系,并希望这些概念既具有一定的超历史性,又能对历史特性问题高度敏感。为此,作者吸纳了凡勃伦、康芒斯、马克思、德国历史学派等历史主义者的理论,同时又借鉴了复杂系统论、一般性演化理论、自我组织理论和人类学分析,以丰富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作者的概念体系起始于“习惯”,这一点继承自凡勃伦。进而,他重新探讨了习惯、文化、制度、法律、财产、企业等问题,建立了一系列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概念。在这一框架下划分不同类型的社会—经济系统。其划分标准是控制生产领域的财产关系,这一方法继承自马克思。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自己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转型和变迁问题进行分析的元理论框架,这一框架其实是对马克思和韦伯观点的改造。

最后,基于上述观点对经济学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作者认为:“经济学,如果进行广泛定义的话,应当是研究统治人类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学科。换句话说,经济学研究所有的维持性制度。”基于此,为重新构建经济学、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四、简要评述

作为欧洲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的领军人物,霍奇逊一直致力于复兴旧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凡勃伦所提出的作为一门演化科学的经济学。而这本书正是试图在历史特性问题上执行这个任务。其论证是通过作者对经济思想史的独到的分析而进行的。

本书的理论成果十分丰富。无论是对主流经济学还是非主流经济学的批判都是深刻而根本的。所建立的概念框架颇具兼容性,为制度经济学与其他演化经济学流派的融合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有可能成为将来演化经济学共同的基础性理论框架。

同类推荐
  •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新方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新方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特点与投资重点、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金融制度安排,以及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贸易制度安排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等。
  •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政策建议集(1996~2017)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政策建议集(1996~2017)

    本书秉承“三言两语、理论色彩、一家之言、内部争鸣”十六字方针,在聚焦理论热点、关注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书遴选1996~2017年政策建议集结成册,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生态经济学是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的学术研究领域,旨在解决人类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依存和共同演化。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学科,不是经济学或生态学的子学科,甚至不仅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桥梁,而且包含了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相互结合。
  • 金权博弈

    金权博弈

    本书坚持“曝光事实真相,揭示财富黑手”的原则,详细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对世界金融业的影响、前苏联解体及金融体系的崩溃、日本股市的崩盘、东南亚金融风暴等内容,资料翔实,论述精彩,情节跌宕起伏。
  • 绿色新政

    绿色新政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研发,依托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科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创新性地提出生态文明转型和生态文化重构这一重大课题,创新性地提出我国首个以城市命名的生态文明“贵阳指数”,创新性地构建了“生活观、生产力和生态美”的生态“金三角”理论模型,展现了一种生态文明的理论自信和生态文明历史责任的唤醒。本书认为,21世纪将是生态世纪。生态文明将替代工业文明,生态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文化。
热门推荐
  • 你我的遇见是最大的幸运

    你我的遇见是最大的幸运

    青春岁月,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运……走在林荫小道上双眼撞视那一刻心怦然心动,而我只不过是一个过路人,只因为一眼而为你心动,从此青春只有你一人,永远住进我的心里。
  • 顾颉刚自传

    顾颉刚自传

    史学家顾颉刚亲笔撰写的唯一一部激情四溢又理智反省的完整自传。顾颉刚出身于“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纵有一腔才情,却一生背时,历尽磨难,终开创学术新纪元,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界的领袖。这个人那点事,其震撼力、感染力、启迪力、影响力,已到了让大众知道的时候啦!
  • 游猎末世

    游猎末世

    末世的到来让这一切变成了一场游戏,在这个末世中出现了弓箭手,驯兽师,猎手,法师,战士等许多职业,人们可以根据职业特性组队进入野外或副本试炼。群(698919228)
  • 这届影后真难带

    这届影后真难带

    她一身丧服砸了渣男渣女婚礼,却被帝少掳去扯证,聘礼是萌宝一枚。婚后,高冷总裁大变身,宠得她不要不要的。“圣太太,我没有分房的打算。”“我们只是假结婚!”“刚好,我最擅长假戏真做!”【1V1,男女主身心干净。连载宠文《甜婚蜜妻:老公,超宠的》。完结宝宝宠文《新妻上任:隐婚老公,要二胎》】【交流群:248782032,敲门砖:书中任一角色。】
  • 菊与刀

    菊与刀

    读《菊与刀》,可以让你全面精确地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一些奇怪的行为。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取得成功?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他们是如何在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人为何彬彬有礼而又倨傲蛮横?为何严谨恭顺而又放荡恣肆?为何顽固守旧而又勇于改革?他们为何既可以为天皇和国家剖腹又为何迅速停止抵抗成了美国的小弟?读《菊与刀》,还可以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和我们自己。无论怎么说,日本文化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对于传统的感情和态度与同样处于新旧、东西、文化冲突的中国人有着相似的情绪,而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传统的?他们坚决捍卫的是什么?毫无顾忌地抛弃的又是什么?他们接受西方的是什么?
  • 致青春:当爱已成往事

    致青春:当爱已成往事

    穆晓曼从小收家庭的影响变得自闭、忧郁,谁知自己的“小丈夫”也跟随自己搬了家,可是被穆晓曼的好朋友抢了爱情的果实,穆晓曼一气之下想结束这段虐缘,谁知世事难料,五年后……
  • 遇见,傅先生

    遇见,傅先生

    (超甜)父母偏心,闺蜜陷害,走投无路之下,叶繁星嫁给了坐在轮椅上的傅先生。他会教她弹钢琴,送她花,将她宠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某天,同学聚会,她被人嘲笑,说她老公是个残废,他风度翩翩出现,让所有笑话她的人哑口无言。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光里,有他牵引着她积极向阳而生,从而有了灿烂的人生。遇见你真好,我的傅先生。
  • 模糊性的道德

    模糊性的道德

    本书收录两篇随笔,是波伏瓦存在主义理论入门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阐述了存在的双重性,并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下,波伏瓦开始研读黑格尔、克尔恺郭尔、康德等哲学先驱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观念。她主张承担自身的存在,争取自由,让我们的存在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个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不管结果怎样,做你该做的事。”《皮洛士和齐纳斯》一文讨论人类行动的尺度、行动的目的和价值。
  • 药气冲天

    药气冲天

    新书《我能射破苍穹》同步更新中,欢迎品读。在学校门口的小书摊花五块钱买了本线装古医书,从此成为医人医鬼的小医仙。只要有足够的药气,什么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只要有足够的药气,什么对手都能碾压成渣。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