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6800000007

第7章 赴金(3)

金军的目的是把徽宗、钦宗等俘虏带到上京,让金太宗亲自发落。

秦桧一直跟随徽宗、钦宗左右,不时宽慰劝导二帝,竭尽所能为其排忧解难。

建炎二年(1128年)八月,历经千辛万苦的跋涉,死伤过半的俘虏队伍终于被押解到了上京。

金军强迫徽宗、钦宗穿着素服去跪拜金的祖庙,然后到乾元殿叩见金太宗。

金太宗这个得意啊,让大宋两任皇帝给我磕头,爽极了!

为了达到羞辱徽宗、钦宗的目的,金太宗还封徽宗为昏德公,封钦宗为重昏侯,都不是什么好的称呼,两个“昏”字,算是个给两个废帝的生平定了个性。

还别说,金人的定性还是很有准确度的。

这跪也跪了,磕也磕了,羞辱也羞辱了,该给他们找个地方囚禁起来了。

地方早就准备好了,那就是韩州。

在韩州,徽宗从被扣留的宋使洪皓那里得到康王赵构在南京称帝的消息。

死了的大宋又活了!

只要宋未亡,皇帝还是我们老赵家,这和谈就有的谈,金人迟早要放我们回去的。

有救喽!大宋的俘虏们在欢呼!

真的有救了吗?赵构上台就能扭转乾坤吗?

高兴得太早了!徽宗!

可是,徽宗已经迫不及待了,他已经无法忍受这亡国奴式的生活,他要和谈,以他还是大宋太上皇的名义和谈。

拿笔来,我要给粘罕写信!徽宗觉得应该立刻让粘罕知道自己的想法。

笔墨端了上来,却无从开始,笔往何处落呢?徽宗写诗作画还可以,要是写和谈之类的信件,还有些生疏,担心在措辞上把握不好,引起麻烦!

金人是很挑剔的呦!

这时候,他想到了一个人,就是曾经两次登上殿试的大笔杆子秦桧。他当年中的就是词学兼茂科,干的就是起草公文圣旨的活,写封求和信,他应该还是很拿手的。

徽宗把秦桧叫到了身边,向他交代了自己的想法。

秦桧听了徽宗的介绍之后,稍加沉思,就下笔书写,秦桧在书法上素有很深造诣,笔力苍劲有力,挥洒自如,文采飞扬,言辞间既有褒奖粘罕之意,又历陈当前形势之利弊,建议粘罕应该以和为主,向金太宗建议释放宋二帝及所有俘虏,早日使两国休兵和好。

信写好后,徽宗反复看了几遍后,拍手叫好。命秦桧速速带此信去见粘罕。

秦桧琢磨着,要想办成这事,空手拿信去恐怕不行,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粘罕再怎么着,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吃这一套。先和粘罕把关系处好了,取得他的信任之后,再把信拿给他,只要他肯点头,凭他在金朝的地位,这事就八九不离十了。

秦桧把这个想法如实跟徽宗说了,徽宗也觉得有道理,就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些钱财给了秦桧,让他拿去做活动经费。

钱真的好使吗?粘罕的胃口可是不容易填饱的啊!

好在粘罕这个人对秦桧印象不赖,觉得秦桧这样有勇有谋的人才实在不可多得,对他也格外客气,这就给了秦桧套近乎的机会,两个人一来二去,慢慢的就混熟了。

和谈的事有门了,正当秦桧打算把信交给粘罕的时候。金太宗的一道命令打乱了他的计划,他被赐给了元帅左监军挞懒。

挞懒?这个人可不一般,他是金太祖的从弟,为人骄傲轻狂,专横跋扈,不过他对宋的态度,还较为宽容,只要宋向金称臣,一切都好谈。

对宋如此暧昧的态度,自然要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矛盾由此而生。

秦桧夫妇初到挞懒那里,被当做奴隶一样对待,干着扫地喂马一类的粗活,他妻子王氏给人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两个人只有晚上才能相见,夫妻二人生活倒也安逸了许多,相互勉励,共度难关。

挞懒也从班师金军那里听说过秦桧这个人,觉得他和其他宋人不一样,有骨气,不肯屈服,忠心于赵宋。

通过和秦桧的几次接触,挞懒感到秦桧这个人很有才华,思维敏捷,办事周到,是个干事业的人。因此,就不让他再干粗活了,让他在自己手下做个执事,他的妻子王氏也得到了解放,摆脱了奴才身份。

真是老天爷保佑啊!秦桧夫妇暗自感叹!

秦桧是心身在金营心在宋。自从被俘以来,他一刻都没有放弃过南归的想法。

为了赢得挞懒的信任,找机会逃回南宋。秦桧拼命工作,竭力的侍奉挞懒,两各人关系也极具升温。秦桧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挞懒当时在金朝的影响力,经常有意识的试探挞懒对宋的态度。同时,他还经常给挞懒讲一些两汉、两晋等朝代的历史知识,意在向挞懒灌输,宋不会轻易灭亡的,历史上南北分治例子有很多。

受到秦桧的影响,慢慢的挞懒也认可了这种南北分治的格局,他提出只要宋向金称臣,和谈是可能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想法在挞懒与秦桧之间达成了共识。

与此同时,秦桧的妻子王氏也没闲着,与挞懒老婆一车婆关系也处得火热。

这两口子可真不一般!各自抓住了一颗救命的稻草!

回家的希望越来越大了!

11、大宋复活记

金人的如意算盘打的是哗啦哗啦响啊,以为搞定了汴京,俘虏二帝及皇室,大宋的天就彻底垮了,再册封个臣服于己的异性,来个江山大变脸,自己轻轻松松完成了大一统。

有那么容易?算盘容易打,可答案未必对啊!

金人的数学水平还是有限地!

这边金人刚拍拍屁股走人,那边张邦昌的傀儡政权就倒了台。

汴京城里能拿的都让金人拿走了,留下一座空城和一张张口等着吃饭的嘴。这哪是在帮我啊,这简直就是在害我!张邦昌这个气啊!

张邦昌当皇帝了,在汴京城里不好使,在其他州府更不好使,谁也不承认他这个伪皇帝!

当初,百官中大部分人是畏惧金人,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才按照金人的意思推举张邦昌的。金人一走,他们的态度立即就变了,和张邦昌也没了君臣之礼,心想,就凭你,还想领导我们啊,我们领导你还差不多。

不过,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有那么几个人整天围着他“陛下、陛下”叫着,比如王时雍、吴开、莫寿、范琼等人。

一群马屁精!

但这个几个人毕竟代表不了整个国家。没有办法,要想保住这条老命,还是聪明点,先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吧,不然的话,等其他州府的讨伐大军赶到后,恐怕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于是,在吕好等人的“友情”帮助下,他主动给赵构写信,表示自己称帝是权宜之计,现在金兵退了,就该把江山社稷归给赵家,恭迎康王回京继承大统。

这时候赵构在哪呢?在济州。当初他接受宗泽的劝阻没有到金议和,而是在相州留了下来。后来,金军进攻汴京,钦宗又命令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让他马上招募勤王之兵,入卫京城。

做上了大元帅,赵构马上召集人马,渡过黄河,准备入卫京师。

这时候,各地的勤王之师,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纷纷向赵构这里聚集。宋军的力量逐渐的在上升,能不能打败金军,不好说,但足以对金军构成威胁,让金军不至于那么猖狂,在汴京肆意烧杀掠夺。

关键时候,钦宗总是反复无常,朝中大臣又多是投降派,竟出些馊主意,歪点子。以议和为名,不让勤王的宋军靠近京师。

国家到了这等危难之时,还能再听投降派的话吗?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还是杀敌要紧啊!

副元帅宗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无奈的是,他自身力量有限,虽然打了不少的胜仗,但凭其一己之力,还无法改变整个局面。

真是郁闷啊!

本来大家对赵构寄予很大的希望,但还是那句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个赵构和他的父亲徽宗、哥哥钦宗禀性差不多,始终是拿不出男子汉大丈夫的勇气,一遇到玩命的事儿,想躲还来不及呢,哪能主动出击啊!

况且在赵构身边的人,也没几个好的,秦桧的老师汪伯彦也是个投降派,鼓动赵构把部队带到东平,再从东平带到济州,就是不上前线,对外号称百万之师,只能眼睁睁看着二帝受辱,国家受难,百姓遭殃。

原来汪伯彦是这路货色啊!

看到金军一撤,汪伯彦、耿仲南等投降派乐了,机会来了,现在赵家就剩下赵构这个独苗,天下非他莫属了。

谁先站出来拥立赵构,谁就是复国功臣啊!

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

汪伯彦引经据典,劝说赵构继位那是相当的卖力气。

赵构开始的时候,还不肯,犹犹豫豫,为什么呢?做秀给天下人看呢!想想啊,一方面,二帝被俘不假,但还没死,况且钦宗临走时,也没留下口信,让赵构继位。钦宗前脚刚被押走,后脚他自己就称帝了,那不让天下人笑话吗?另一方面,就是现在他是赵家唯一的独苗,其他皇室成员都被抓走了,他继位是迟早的事情,先装出一副谦逊的样子,好让天下人都称赞他,说赵构这个人啊,好,很谦虚,虽然他继位是理所当然的,但还是把父兄考虑在前面。是个有德之人。

以退为进,赵构很有一套!

他这招确实有效果,朝中百官都纷纷要求他继位。宗泽还建议他到宋太祖发迹的地方应天府登基,向世人宣告,大宋又活了,老赵家又复国了,江山依旧在,只是把皇帝换。

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张邦昌也主动献殷勤,又是给赵构送登基仪物,又是把皇太后送到应天,忙得不亦乐乎,似乎忘记了自己篡位那档子事儿。

能达到这种意境的人,不多啊!

靖康二年(1127年)年五月初一,万事俱备,赵构在应天登基,年号建炎,史称宋高宗。

注意啦,看看高宗是怎样收拾这堆烂摊子的!

为了稳定人心,高宗没有急于追究张邦昌及支持废赵立异的大臣,让他们多蹦跶几天。同时,迅速启用了一批主战派将领,李纲、宗泽等人都得到了重用。残酷的现实让高宗认识到,现在战争还没结束,国家还不太平,不能再不重视武将了,要把那些能打仗的人召集在一起,为大宋出力!

想法是好的,可是一旦武将手里头有了兵权,高宗能睡安稳觉吗?

按老赵家的传统,那可是重文轻武啊!

重文治,轻武功,是北宋灭亡的教训,高宗能否吸取这个教训,重振武功呢?

一切皆有可能!

且看高宗登基以后,南宋的乱相。还没怎么和金军交战,内部先乱了,叛乱不断,不少人想趁国难之时,浑水摸鱼一把。

往往是这个叛乱未平,那个叛乱又起,国家如一团乱麻,说不清,理还乱!

就在这个混乱时期,高宗也没忘记收拾张邦昌一伙贼党,张邦昌被赐死,宋愈、王时雍先后被杀。

来个秋后算账,高宗心不软啊!

李纲复出后,积极主张对金作战,举荐宗泽等抗战派将领担任要职,并对军事制度进行革新,要求各地加紧修缮城池,构筑防御,准备与金军打持久战。

李纲以为,经历了靖康之变,高宗应该对金人有个清醒认识,一味退让求和是没有出路的,只能像羔羊一样,任人宰割!

高宗真的认识到了吗?没有!李纲太不了解高宗了。

在高宗看来,无论战备做得何等充分,宋军也打不过金军,弄不好,还可能重蹈徽宗、钦宗的覆辙,成为金的俘虏。

特别是汪伯彦、黄潜善不断和李纲唱反调,鼓吹金军的强大,宋军的弱小,只有和谈,才是出路。

不断出现的叛乱,让高宗意识到,过多的强调备战,势必会涌现出许多手握兵权心坏不轨的逆贼,伺机发动叛变!

内忧大于外患!这是高宗对当时局势的判断,为了防止出现更为严重的兵变,高宗罢免了李纲,起用投降派汪伯彦、黄潜善二人。

刚当上宰相的汪伯彦立刻给高宗出馊主意了,说什么东京离金太近,很容易被金军占领,不如迁都扬州,使皇帝稳坐大后方,避免再出现类似皇帝轻易被俘的事件。

高宗也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只不过东京守备宗泽一再奏请还都东京,高宗碍于情面,只能一推再推。

高宗真的怕啊,怕回到东京就再也出不来了!

东京是个不祥之地啊!

还没等高宗把龙椅坐稳,金军又打了过来。

建炎元年(1127年)秋,金军兵分两路攻打南宋,由于汪伯彦等人消极备战,把防线从黄河后撤到江淮一带,使得金军轻松渡过黄河,先后占据了两河地区的州县。

三十六计走为上,这回可不能学钦宗在东京城里傻靠,就是求和,也要先跑远了再说!

来不及多想,在汪伯彦的建议下,高宗迅速登船向扬州进发,开始逃命之旅!

钦宗和高宗这哥俩,一个死守,一个逃跑,这皇帝做得绝了!

同类推荐
  •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高长虹,山西盂县路家村镇西沟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以耕读为本的小康之家。他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过相当影响的文学团“狂飙社”的主将。是山西一位较早结识鲁迅,并在鲁迅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进步作家。高长虹文学创作生涯前后长达20多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现代作家。
  • 不畏列强勇捍主权的外交家曾纪泽

    不畏列强勇捍主权的外交家曾纪泽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指鹿为马:赵高

    指鹿为马:赵高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气的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并成为丞相。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指鹿为马:赵高》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赵高的有关内容。
  •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他为中国古代隐逸史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何鸣看黄宗羲;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疏于哨鹿,勤先天下——樊树志谈雍正;积极进取的儒士与惊世骇俗的狂怪——孟桢评郑板桥;他掌舵的朝代,盛世与危机并存——范文澜评乾隆……本书收录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的评论。
  • 问题首富黄光裕

    问题首富黄光裕

    1985年,黄光裕怀揣4000元离开潮汕,北上创业。2004年,他以105亿元财富首次成为“中国首富”。然而,在以430亿身家再次戴上“中国首富”的皇冠之后仅仅一个月,黄光裕被警方带走拘查。
热门推荐
  • 枉夏

    枉夏

    世界往往就是在一瞬间分崩离析的,月盈变缺,彩虹失色,你所拥有的全部消失,都不过一秒钟而已。我多想,能够牵着你的手,一起走一次,那年我们仍无瑕的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如梦似幻的你

    如梦似幻的你

    梦的那一端,我看不清,到底是什么。就像是你存在于我的生命中。未来究竟会怎么样。我对于你,是饭粘子,还是白月光?还是朱砂痣,或是那一抹蚊子血?还是,回忆里得不到的,便是回忆里的地老天荒。
  • 宝贝,我宠你

    宝贝,我宠你

    她,平凡无奇,突然身价上百亿,迷雾重重;他,艾沙尔集团总裁,冷傲邪魅,妖孽腹黑,突然对她展开猛烈攻势;是一见钟情,抑或一时冲动?无数次温柔缱绻,抵死缠绵,身体的欢愉震颤外,是否有心灵的契合?当一个个真相揭开……他对她说:宝贝,以后的每一天,我来宠你……他对她说:离开他,我会用我所有的爱来包裹你……他对她说:我不想再做你的弟弟,我已经有能力给你幸福,其实我的身份是……
  • 刁蛮娇妻乖一点

    刁蛮娇妻乖一点

    十年前,由于男友的劈腿,慕静柔毫不犹豫结束了自己的初恋。十年后,她成为律师界脾气火爆的性感尤物,却遇见了成为法医的初恋男友司徒瑾瑜。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原来的温柔少爷现在却如此的尖酸刻薄,处处和她做对不说,还左一个“老处女”,右一个“男人婆”,不断地打击她女人的自尊心,好,竟然这样。。。但醒来的时候,她悲催的发现睡在自己旁边的竟然是那个毒舌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淘鬼笔记

    淘鬼笔记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鬼使神差地接手了一个淘鬼网店,与女朋友一块做起了淘鬼的生意……随着生意的不断拓展,客户的增多,我发现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淘鬼并不只是寻找与交易,更重要的是对灵魄的一种陶冶、荡涤,是助其渡过劫难的一方法!读下去,你会发现我讲述的不是故事,而是事实。
  • 洛氏夫妇

    洛氏夫妇

    蛋糕店的惊鸿一瞥,纠缠的缘,洛晴本来以为男友是富二代,为啥竟有人害自己?!洛晴本来以为跟着爸爸平淡小康,冒出的超级boss爷爷怎么回事?!***小剧场洛晴:总有人想谋害我洛安:老婆放心!已经让他们身败名裂了!洛晴:要见婆婆好担心婆婆:你怎么这么好看,快来快来我家,洛晴:爷爷我不想留你身边?!爷爷:我都八十了,你舍得吗?嘤嘤嘤。嗯?!怎么和设定不一样?!本文情节虐少甜多,双向单一,轻松向。
  • 大国粮仓: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实录

    大国粮仓: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实录

    20世纪50年代,14万转业官兵开赴“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的北大荒,为饥饿的共和国“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60年代,全国1700多万知青上山下乡,54万知青来到北大荒。到了70年代末,95.5%的知青返城了,80万知青留了下来,其中有两万来人留在北大荒,被称之为“留守北大荒的知青”。今年正值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留守知青年纪大的已年过古稀,年纪小的也将近花甲,作者从采访过的数百位对象中选出19位最有代表性的知青,这19条命运的曲线构成了16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述说着从下乡到坚守的过往岁月。北大荒留守知青用50年的生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的坐标,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我们懂得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什么叫承诺,什么叫人生……
  • 重生之嫡女为妃

    重生之嫡女为妃

    “皇上有令,王妃安氏三年无所出,赐死!”新帝登基,一纸圣旨,一杯毒酒,一场大火,让她用不甘与屈辱的方式结束性命,她无法忘记临死前丈夫的无情,姐妹好友的背叛,情敌的陷害……她用灵魂发誓,要将所承受的一一回赠到他们身上……再次醒来,发现自己竟然重生到了新婚之夜……曾经心爱的男人,他依然丰神俊朗,意气风华,他说:这辈子,你将是我唯一的妻!只是,经历过一世的她,却已不再相信,所谓爱情,也不过是一场华丽的骗局,一场残忍的利用,一次刻骨铭心的背叛。★★★★★★★★★★★安乔,相府嫡女,拥有绝色之姿,倾城之貌,自小聪慧过人,智慧堪比男子,无数男人仰慕,她却独独钟情于这个她嫁的人。她用她的智慧,帮助他一步步的登上皇帝之位,到头来却落得被惨痛背叛的下场!面对同样的人和事,她笑了,既然老天给她重新活一次的机会,这一世,她定要活出另一番滋味,那些前世背叛过她的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凤凰浴火,魅世重生,风华依旧,只是谁人知道,她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她!她不再掩饰自己的风华,翻云覆雨,谈笑风生,她以巾帼之姿大放异彩,那些对她忽略的人,会有怎样的痴迷?洞悉所有的她,那些背叛过伤害过她的人,又会得到怎样的下场?世间男儿,究竟谁才能打动那颗尘封的心?繁华落尽,谁又是她执手终生之人?
  • 穿越后先灭女帝

    穿越后先灭女帝

    地球青年江凌自带一种能力,在他穿越过后,如果对获得的金手指不满意,可以选择重来。第一次穿越,江凌得到一个修炼速度增加十倍的空间,江凌选择重来。第二次穿越,江凌来到一个魔法世界,此时他觉醒了所有魔法系最高修炼天赋,但江凌选择重来。……江凌:尼玛,每次穿越的金手指都很强大啊,我并不想重来,并不想啊!直到第九次穿越,一个绝美无双的女子,自称万界女帝之灵,她说只要江凌和她缔结修侣契约,江凌就可以共享她的修炼成果,躺着无敌!“你答应吗?”绝美女帝问。然而这一次,江凌直接把这个强大的金手指灭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