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100000015

第15章 老北京的叫卖声(1)

老北京的叫卖声北京是一座充满乐感的城市。在北京你可以听到各种各样有乐感的声音,就连那沉默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也构成了一首天地日月之曲。在北京,除了会听到充满浓厚地方特色的北京话外,还有一种声音曾回荡在城市的胡同深处,同时也留存在老北京人的回忆里,这就是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虽然随着社会的演变和时间的推移,吆喝叫卖声已经渐渐淡出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城市的古韵风情随着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渐渐淡去,但那些京味的声腔、声韵是刻在北京人骨子里的,无法忘怀。

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物品交换和商业,从而逐渐形成了从事商业的工作者队伍,也就是商贩群体。商贩们为了做生意,便有意无意地进行各种宣传工作。而北京作为几百年来有着悠久历史的著名古都,且为多民族杂烩交融之处,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商贩云集,其商业发展则更为蓬勃与兴旺,就是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老北京城的商贩们积累了多种多样的商业宣传形式,包括吆喝、响器、招幌等,其中最简单最直接的形式即为吆喝叫卖。

今天,昔日的吆喝叫卖声已经很难听到了,它不再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声景,而逐渐成为一种口头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时间长河的角度来看,逝去的声音具有了历史文化的价值和信息。因此,今天我们再来看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它已然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来研究。从声景生态史料分析的角度,本章对老北京吆喝叫卖声的历史文化意义、传承、传播现状以及老北京吆喝叫卖声的韵律特点等做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第一节老北京吆喝叫卖声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是老北京人生活的反映、商业的记录、历史的沉淀,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北京人的生活方式与从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崛起的现代化建筑代替了旧时的胡同小巷,而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有了更多的选择,吆喝叫卖声随着行商走贩的消失也逐渐消失。时代在变迁,旧的习俗慢慢从人们生活中淡去,五行八作的吆喝叫卖声也成为过去。但是,作为旧时市井经济活动的标志之一,吆喝叫卖声承载了普通老北京人生存状态的历史,承载着旧时的诸多回忆。其蕴含的京音京调、京腔京韵,渗透着老北京人的生活与风俗,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

提起老北京的吆喝,人们自然就会想起“五行八作”。所谓“五行八作”,是旧时对卖菜的、卖油的、卖酒的、卖花的、剃头的、磨剪子戗菜刀等以走街串巷为主要经营形式的各行各业的总称。旧时,北京城内的大街小巷活跃着的是这些行业的流动商贩、手工修理者、服务业者,他们为了将自己的商品和服务推销出去,也为了让深居老北京胡同四合院里的住户能听见,往往会在经营的过程中大声吆喝所卖的物品及所提供的服务,有些则会以唱的形式来招揽生意。这些吆喝叫卖的行商走贩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还给深居胡同四合院中的人们带来了时节变化的信息。商贩们将贩卖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用曲艺清唱或口技形式吆喝出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改进,使吆喝叫卖本身也逐渐演变为一种技艺。这些声音清脆婉转、抑扬顿挫,语句幽默夸张,经过历史的积淀成为根植于百姓生活中的一种民俗文化形式。

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不仅具有民族性、社会性、变异性、传承性等一般民俗文化的特征,同时还具备其特有的属性,包括宣传性、音乐性、时节性等等。吆喝叫卖首先用词要讲究,形容词、动词、感叹词要用得精准同时还必须合辙押韵;语调的强弱、语句的快慢也要拿捏的恰到好处;声音婉转而有穿透力,该干脆的地方绝不拖泥带水,转折拐弯的地方要圆滑。更重要的是,吆喝词的编写要富有想象力,要口语化,这样才能从中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

比如夏天卖西瓜的吆喝:“吃来呗,弄块尝,冰镇的西瓜脆沙瓤;三角的牙儿,船那么大的块儿,冰糖的瓤儿,月饼的馅儿,芭蕉叶轰不走那蜜蜂儿在这儿错搭了窝,沙得您的口儿那甜那,俩个大嘞,吃了呗,弄块尝……”这段吆喝词中,既有排比又有比喻,并且合辙押韵,既做了适当的夸张,同时又有隐讳的铺垫,整段吆喝围绕西瓜的沙甜做文章,层层烘托。对顾客来讲既了解了所卖之物,在听感上也是一种享受,价格往往也在吆喝最后水落石出:“俩大子儿一牙儿”。

吆喝叫卖按其声音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叫卖调和叫卖歌两种,叫卖调仅有部分旋律甚至没有旋律,基本上是以说、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多短小而精悍,简明扼要地将所卖物品告之在家中的买主,因此叫卖句子不能过长,不能形成一般意义上的歌曲结构;而叫卖歌多是摆摊设点的小贩才使用的叫卖形式,具有完整的曲式结构和旋律,多押韵且对仗工整,一般为两句或四句,也有较长句式的叫卖歌。而叫卖歌中又有“说唱”和“歌唱”之分,说唱型的叫卖歌时说时唱,旋律变化不大,大都与语言中的四声相近,如《卖布头》等,而歌唱型的叫卖歌旋律优美,音韵动人,与歌曲无异,如《卖青菜》等。老北京的吆喝叫卖或悠远绵长或轻快跳跃,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委婉夸张,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音调旋律上,不仅具有招揽生意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鉴赏价值。

叫卖时气也要足,句与句之间断气时间不能长,否则就显得零散,口齿要干净利落,韵味要浓。吆喝的时候有时还要借鉴戏曲演唱中的花腔、滑腔、甩腔等技巧,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句加韵尾,大部分吆喝在最后一个字词的音调转折最富有韵味。在吆喝的高低曲折调中拖出音的渐强渐弱,九曲八回的转折之后最后拉一长韵,将整个音拖满,这是在许多吆喝声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发声特点。

老北京的吆喝叫卖按其内容来讲,可分为售货、回收、加工、修理、服务等数种:

售货吆喝声:多以吃食为主,包括主食、副食、蔬菜、水果、小吃、零食等等,所售吃食一般都有其特定的叫卖时间,如主食类食品像馒头、包子等多在早晨开始吆喝,而零食小吃则会稍晚一些;而一年四季不同的节令也会有不同的食物来销售,如季节水果等。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需要,所以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一年四季都回荡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除了吃食以外,还有人们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商品,如卖大小金鱼:“买大小——哎小金鱼嘞”,卖花:“买花儿嘞哎栽花儿”,以及“送财神爷来啦”等。

回收物品吆喝声:比较多的就是旧时京城里回收废旧物品的吆喝声,包括收各种破烂时的吆喝:“有破烂儿我买”、“有旧木头我买”、“买金银首饰、古玩玉器、钟表字画、皮货家具”……有时回收物品的人家往往是由于家门破败才需要变卖,所以这种吆喝声给人的感觉是辛酸凄凉的联想。

加工物品吆喝声:如:“锯锅锯钢锅”,“磨剪子嘞——戗菜刀”等。

修理物品吆喝声:如:“修理雨伞”,“修理皮鞋”等。

随着早晚时间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商贩所贩卖的商品随之变化,吆喝叫卖声也会随之而不同。比如早晨卖粥和包子,中午卖果子干玫瑰枣,晚上卖炸豆腐。正月卖元宵,二月卖太阳糕,三月卖田螺蛳,四月卖杏儿,五月卖樱桃、桑葚儿,六月卖西瓜,七月卖莲花灯,八月卖各种鲜果,九月卖菊花,十月卖鞋垫、毡垫,十一月卖葡萄干,腊月卖年画等等。有的则是常年性的,如卖烧饼麻花的等等。因此吆喝声有很强的时效特点。有些吆喝叫卖声往往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比如冬夜里卖硬面饽饽的商贩,吆喝声是苍凉而辛酸的,而夏天里卖冰激淋雪花酪的商贩,吆喝起来则欢快明亮,给人的感觉是清凉的。

许多吆喝的叫卖歌有旋律、有节奏,表现力丰富多彩。多数还加有一些衬字衬音,如“啊”、“哎”、“嘞”等用来补足音节,使吆喝声的音乐性更强,听感上韵律感更加明显。

昔日北京城胡同里的吆喝叫卖的确不算少,无论挎篮的、肩挑的、还是推车的,吆喝时总是以一只手捂着耳朵,对吆喝叫卖之物加上不少的形容词,口语化的语句用词颇具韵味,使人听了不觉鼓噪和厌烦。此外,不论一天或是一年之中,沿街串巷的吆喝者总是日分早晚年按时令售卖物品。只要是京城的老住户一般都能知道什么时候卖什么的该吆喝了,吆喝叫卖声中包含着北京城四季的生活习性和风土人情。

如今在北京城内人们仍然可以在结婚、开业、演出、庙会活动等喜庆场合当中,听到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但这些声音仅仅是吆喝、是表演,全然没有了从前叫卖商品的功效,从这些吆喝声中,人们或许还可以在无意间重新勾画老北京贩夫走卒、五行八作的民俗风情,找寻历史上已经远去的声音。

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对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民俗文化的研究都是一种很有用且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一方面,它反映了老北京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大小事物,另一方面,它也折射出旧时老北京人在某段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及聪明才智。同时具有一定的民俗艺术价值,其独特的京味词汇,也为北京地方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记载了北京历史上的商品种类和推销手段,因其中有音乐、词律和民俗等诸多内容,是市井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俗学和商业史学研究中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是进行文艺创作的基础素材。

第二节民间吆喝叫卖声的传承与传播

如今,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已经列入第二批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其中就包括口头传承和表述的形式,而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正符合这样的标准。因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团体以及政府机构对老北京吆喝叫卖进行关注与重视。的确,吆喝叫卖是民间具有创作性、艺术性、如歌如诗的口头表述和信息传达的人类口头声韵艺术形式,将具有深厚传统的吆喝叫卖声认定为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今城市里的声音总是比建筑消失得快,声音所代表的行业、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感情,也随着声音的消失而消失,而声景生态史料的收集意义也在于此。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记录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生活在北京城内人们的生存状态,浓缩了该时期该地区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生活生态,是一种特殊的史料类型。

以往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手工艺谋生者,包括摊贩、商店,无论是行商还是坐商,都会创作出以产品及服务项目为主题的吆喝。这类吆喝,内容主题明确,合辙押韵动听,其所承载的信息直接传播给了寻常百姓家或者过路行人、逛街游客。可惜的是,这类民俗艺术的形式与内容鲜有记录,并且在逐渐消失着。随着技术型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功利和功能的追求,人类口头艺术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地沉淀和湮灭。目前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尚能听到一些吆喝声,但这类吆喝声几乎都是从扩声设备中发出的,重复地播放几句话语,吆喝着所卖东西的内容,但已经完全没有旧时吆喝声的丰富内容与韵味,有的吆喝叫卖干脆播放低俗的音乐歌曲等来招揽生意。

旧时叫卖的唱词虽有叫卖者自己创作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叫卖者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再根据自己所卖货物的实际情况,而在吆喝唱词中添加进自己的风格与特色,从而进一步传播,并为其他人所借鉴,使之代代相传,这是在旧时民间吆喝叫卖声的传承方式。在我们所收集到的有些吆喝中,对同一物品的吆喝内容听上去大体相同,甚至其中所用的字眼都基本一致,但却并不完全一样,而是各有侧重。如各种《卖西瓜》的吆喝叫卖。

今天,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已失去了它本来的功能,也不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听到的叫卖声已不再是商贩招揽生意的方式,而逐渐成为一种表演形式。吆喝叫卖声目前基本上是依托表演的形式在民间传承与传播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在北京民间的胡同中已经很少能听见商贩的吆喝叫卖声了,随着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始进入广大百姓的家庭生活,吆喝叫卖声首先是借助广播中的相声传播的。在一些曲艺中,可以听到艺术家登台表演商贩叫卖吆喝的艺术性“模仿秀”。同时也可以在一些戏剧中欣赏到吆喝叫卖声的再现。短的如:“磨剪子咧,戗菜刀!”长的如:“香菜哎,辣青椒嘞,沟葱来,芹菜嘞,这顶花的黄瓜白花的藕嘞,买扁豆西红柿大海茄呀,搬挂了霜的架冬瓜嘞,饶香菜韭菜嘞,卖栗子味的面老倭瓜嘞,要茴香菜嘞,卖马蔺韭菜嘞,卖萝卜胡萝卜扁萝卜嫩了芽的香椿嘞,蒜来好韭菜!”

同类推荐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与茶说

    与茶说

    关于中国茶的轻读物,通过爱茶人的视角和眼界,用生活化的方式,看待茶、感受茶、懂得茶、享受茶。文笔生动有趣,优美清新,如一杯冲泡得刚刚好的芬芳清幽的茶,清趣怡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建立起对中国茶系统而清晰的认识,感受中国茶文化下的生活情趣与品位。
  • 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

    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

    本书所收论文运用历史、考古、民族等多种学科对炎帝故里、炎帝与中国文明、姜炎文化·周秦文化与和谐社会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探讨。
  • 老子答问录

    老子答问录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仅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就不计其数。《老子答问录》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释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近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热门推荐
  • 礼仪金说7:外事礼仪

    礼仪金说7:外事礼仪

    孔子有道:“礼者,敬人。”所谓外事礼仪,即人们在其涉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尊,并用以尊重其交往对象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依照中国古代典籍《素书》的说法:“礼者,人之所履。不安于理,便多乖违之象,故以安礼结之。治身、治家、治智,舍此不可。”
  • 网游之宠你没道理

    网游之宠你没道理

    他是对外高冷实则话痨的腹黑总裁;他是看似正直实则柔媚的女装大佬;他跟他因食物相识,因工作相知,因共处相爱,但相同的性别让他们的爱情变得艰难,家族的阻止,朋友的不解,外人的鄙视,他们该何去何从?他是外人眼中的完美校草,无所不能;她是外人眼中的高冷校花,可远观不可亵渎;可外人怎会知:他喜欢她却不敢告白;他假装偶遇却被无视;他多次靠近却不敢继续前进;而她,高冷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闷骚的心;封闭的心终于打开却闷不吭声;当‘胆小鬼’遇到‘闷骚怪’,故事的发展该去往何方......忠告:内有高能,不喜勿喷~么么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乱世当屠

    乱世当屠

    崇祯年间,天灾人祸不断,鞑子和乱民又不断地吞噬着大明王朝的最后一点血肉。值此乱世,该当如何?
  • 天仙途

    天仙途

    何为道?无欲仙尊执掌仙界六重天,广招门徒,曾言:此界之法,受淫、情、色、食欲等诸多障碍。入此界者,执“欲”念,悟我欲界三千道法,得证大道。空梦仙尊执掌神界十八重...
  • 世界讽刺微型小说佳作选(精品文学书系)

    世界讽刺微型小说佳作选(精品文学书系)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一滴泉小说、超短篇小说或百字小说等。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世界讽刺微型小说佳作选》是精品文学书系之一。收录了《我是一只实验室老鼠》、《离别赠礼》、《我第一次文学上的冒险》、《竞选州长》、《卫生餐厅》、《爸爸最值钱》、《来自赌城的电话》、《一磅黄油》、《理解》……《世界讽刺微型小说佳作选》由李超编著。
  • 伟大的他们

    伟大的他们

    顾清颜堪称医学界的女神,是医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万人追捧的对象。毕业于美国顶尖学府医学专业,凭借过硬的专业才能,年仅二十三岁就当上了急诊科主任医师,被大家奉为“医学传奇”许墨是顾清颜的守护骑士,名门望族之子,长相英俊,追求者无数,与顾清颜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心喜欢司涵。后来,顾清颜家道中落,生活清贫。许墨为了追随顾清颜,不顾母亲反对,放弃了继承家业的机会,与顾清颜一同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