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1100000013

第13章 党报机制体制创新(4)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第一,赢利性,即只有当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有关群体才会推进制度变迁。第二,自发性。指进行诱致性制度变迁时有关群体(初级行动团体)对制度不均衡的一种自发性反应,自发性反应的诱因就是外在利润的存在。第三,渐进性。诱致性制度变迁是一种自下而上、从局部到整体的制度变迁过程。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在实践中,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是难以完全分割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当诱致性制度变迁满足不了社会对制度的需求的时候,由国家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就可以弥补制度供给的不足。

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历程呈现出诱致性变迁为主,强制性变迁为辅的特点,自下而上的改革始终为主线,一些党报扮演了创新集团的角色。1978年,《人民日报》提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1985年,《洛阳日报》发行机制改革,率先开始自办发行;1996年,《广州日报》成立报业集团;而后2007年广州日报集团又率先国内主板上市……推动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始终是党报的自发实践。但是,也应该看到,党报的自发创新都得到了管理部门的批准,而且在党报机制体制改革遇到瓶颈的时候,管理部门的制度创新又给予了强有力的推动。

可以说,党报机制体制创新是一种渐进性变革。一方面,党报机制体制创新是从浅入深,逐步深化的。党报的机制体制创新从企业化管理起步,最初从改革成本最小的经营制度改革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党报机制体制创新集中在党报内部经营机制层面,例如广告、发行机制的创新,人事财务制度的革新,这些机制创新为党报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作出了一定贡献。随着以受众为本的理念的确立,党报开始从经营方面创新转向编辑部管理创新,并且由一般新闻业务创新转而关注党报内容生产机制的创新,注重采编的效率和内容竞争力。经营机制及采编机制创新之后,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焦点集中于核心内容——产权改革。回头来看,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党报机制体制创新是增量改革模式。党报主报的机制体制创新略滞后于党报子报的机制体制创新。可以这样概括:党报的机制体制创新是增量改革,试验推广,渐进改革。党报的机制体制创新首先在尊重原有利益格局的前提下改革,成本较低,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震荡。例如,党报的机制体制创新最初试验田是其新办子报,在新增部分实行市场机制。而后,子报的成功经验逐步渗透到主报新增部分,如新进人员的人事任用制度等。

(三)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积极回应社会经济政治变革

党报机制体制创新是与社会经济政治变革联动的,可以说,社会政治经济变革是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诱发因素,深刻影响了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进程。而党报机制体制创新也积极回应社会经济政治改革,始终立足于深刻的时代变革背景之下,这使得党报机制体制创新获得了社会最大程度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

这是因为: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使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经济基础的变化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上层建筑仍然维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原理正是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理论基础。新闻事业属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三个阶段与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相呼应。1949年以后,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党报作为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的反映,在产权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形成了参照行政机关体制机制的一套体系。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路线,国家在经济领域实行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党报重新开始刊登广告,并推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创新;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也成为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报业也分享了GDP持续增长的经济果实,规模不断扩大,逐步集团化。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海内外引起瞩目,实质在于在新世纪起点上的十六大解决了21世纪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十六大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给党报机制体制创新指明了方向,成为党报机制体制创新一个新的起点。

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实践并非凭空创造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成果给党报机制体制创新以指导和借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党报机制体制创新借鉴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党报集团治理结构、人事激励机制等很多方面,党报借鉴了国有企业机制体制创新模式。

第三节 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问题分析

30年来,党报机制体制创新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盘点这一历程,也有些问题值得深思。特别是,目前党报仍未完全摆脱生存发展的天花板,对这些问题的审视和梳理,有利于我们寻找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下一个突破口。

一、动力问题——党报机制体制创新自身动力不足

党报机制体制创新启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党报一度陷入经营困境。创新一方面是党报对自身的救赎,一方面也是主管部门为了摆脱党报亏损带来的财政压力对部分权力的主动让渡。

值得反思的是,上下结合的党报机制体制创新虽然带给党报很大变化,但是30年的创新却并未能彻底改变部分党报的窘境。

笔者以为,除了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未能与时俱进的认识问题外,党报主报机制体制创新的动力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一)党报机制体制创新动力不足的表现

党报机制体制创新动力不足至少有两个重要体现:第一,党报机制体制的自主创新采取增量改革模式,但是增量部分的改革表现积极,存量部分的改革相对迟滞。

“增量改革”模式,是指在原有体制框架的存量部分不被触动的情况下,着重发展具有创新性质的增量部分。存量部分的改革采取缓和的渐进式的方式,而增量部分的发展则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新的游戏规则。“存量改革”模式是指通过对旧体制进行实质性改革实现最终的制度创新。党报集团的机制体制创新是“增量改革”模式,在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最初两个阶段,以从边缘向中心突破为特征的党报集团的机制体制创新更多体现在促进新创办子报子刊的机制体制创新及党报主报新增部分的机制体制创新上。例如2002年成立的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1996年报社通过兼并的方式,将《文化报》纳入旗下。1999年起,在充分研究武汉报业市场的基础上,又先后创办了《武汉晨报》和《现代健康报》。在集团化过程中,主报《长江日报》的改革多集中于以改版提升新闻业务,改进微观运行机制上,而把发展重点确立为加快子报刊的发展。时任长江日报社社长的翟玉勋谈当时的改革战略,主要“在促进子报发展的机制方面,在强调树立集团意识、增强集团实力、接受集团管理的前提下,赋予子报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促使其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用人上建立竞争机制,给予一定机构设置和人员使用权,激活队伍,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在分配上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工资、奖金的动态性,扩大活工资的比例,拉开分配差距,奖惩与绩效充分挂钩,在管理上建立约束机制”。其他报业集团的情形也较为相似。这种通过量的增加来实现质的改变的做法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是党报改革减少阻力、实现成功运营的重要经验。但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须从增量部分的改革逐步过渡到存量部分的改革,应该看到,党报存量部分的机制体制创新相对迟滞。例如,党报主报的人事机制创新,在增量部分,党报的子报子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员工能上能下,绩效取酬,公平竞争,并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但是,近20年后,党报主报的用人机制虽有一定程度创新,却并未有实质性突破,很多党报仍存在用人机制僵化的问题,例如人多事少,虽然也推行了激励机制,但是仍存在工作量不饱满,人员能上不能下,行政后勤等综合服务部门人员过剩等问题。

第二,一些党报机制体制创新步伐相对滞后于同一时期的都市报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

例如,在发行机制方面,党报发行创新进度迥然不同,尽管《天津日报》等部分党报发行机制属于行业领先水平,但是一些党报发行还停留在靠红头文件和公费订阅过紧巴日子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报纸发行业逐步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产业链条逐步完备。多数都市报发行公司的业务也走向多元化,日常发行、促销策划、读者调查、便民服务及代理其他报刊发行是最主要的业务内容。例如《北京青年报》的“小红帽”历经两次公司改制和战略转型,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小红帽发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战略转型后,逐步确立了多报刊发行、城市配送、仓储运输和直投广告“四足鼎立”的业务,呈现了经营领域的多元化。

而一些党报还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发行机制,“官办、官订、官看”。下文是《贵州日报》2007年10月19日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反映了部分党报发行的真实状况。

铜仁地区党报党刊发行全面推行“财政划拨、集订分送”制10月12日,铜仁地区召开2008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行“财政划拨、集订分送”制。地委副书记龙德文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政治责任,认真做好发行工作,确保任务全面完成。铜仁地区2007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获得全省一等奖,该地区在各县、市、特区施行“财政划拨、集订分送”制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地区2008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此做法扩大到地直单位。

1985年,《洛阳日报》率先打破单一的邮发渠道,实行自办发行。1988年,《天津日报》也投入了自办发行行列,打破了省级以上报纸难以自办发行的禁锢。应该说,党报发行机制的不断创新给党报发行带来了生机。但是,与都市报的发行机制相比,一些党报发行机制的革新出现了滞后的迹象。虽然党报发行采取了很多新策略,而且因报制宜地选择了合适的发行模式,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党报的发行仍未能脱离行政摊派。从上述这篇报道显然可见,现在仍有一些党报的发行是以行政手段敦促发行的。从长远利益来看,这对于党报整体运营而言,并无益处。

同类推荐
  •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1920年,罗素来到中国作了一年的讲学,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作了大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文明作了深层的分析、透视,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评析了中西文明的特征、优劣和价值。他当时在中国各地的演讲以及回国后不久就出版的有关中国的著作(后来结集为《东西方文明比较》),受到我国进步人士的热情欢迎和赞赏。孙中山先生称他是“唯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在20世纪20年代,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年代,罗素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作了许多天才的预言。本书从这一角度摘选了罗素的众多言论以及同时代中国名家对其的评价。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私人生活的变革

    私人生活的变革

    《私人生活的变革》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冥妃太猖狂

    冥妃太猖狂

    “我恨你,绝对不会原谅你”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北萧一全身一颤,随后笑道“能让你恨我,让你心中有我,就算伤害你我也在所不惜”
  • 专家诊治颈椎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颈椎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旦生了病,就不再满足于“看病拿药”了。病人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是怎么得的?怎么诊断?怎么治疗?怎么防?当然这也和疾病谱的变化有关。过去,患了大叶性肺炎,打几针青霉素,病就好了。患了夜盲症,吃些鱼肝油丸,也就没事了。至于怎么诊断、治疗,怎么预防,人们并不十分关心。因为病好了,没事了,事过境迁,还管它干嘛呢?可是现代的病不同了,许多的病需要长期治疗,有的甚至需要终生治疗。许多病不只需要打针服药,还需饮食治疗、心理调适。这样,人们自然就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相关知识了。
  • 比丘尼受戒录

    比丘尼受戒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豪系统之玩家凶猛

    神豪系统之玩家凶猛

    别人家的神豪系统都是帮助主角一飞冲天,而裴德的系统却让他自己赚钱!别人家的系统能让主角心甘情愿叫爸爸,而裴德的系统却是拉他入坑!好的,系统你放心,这事难不倒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算山

    算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禅门锻炼说

    禅门锻炼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怪案探案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怪案探案

    《怪案探案》为短篇小说集,是系列最后一部。《被阻止的婚礼》叙述老色魔专以欺骗凌辱妇女为能事,遭报复毁容,福尔摩斯智取其历来罪证,摧毁其罪恶灵魂,从而唤醒、挽救最后一个执迷不悟的天仙般的大家闺秀。《吝啬鬼妻子的“私奔”案件》讲述一名老吝啬鬼疑心年轻美妻与棋友勾搭,用煤气将二人毒杀,反告窃去他积蓄私奔,福尔摩斯破案犀利,只一语便中的,凶手无二话立地就擒……匪夷所思的事件、扑朔迷离的案情、心思缜密的推理,描绘了一幕幕惊险迭宕、充满恐怖或传奇气氛的画面,产生出一种较之阅读文字译著更感觉刺激、更扣人心弦的效果。
  •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本书根据对梁漱溟老人的访谈整理而成,书中有少年立志救国参加同盟会,说自己的两次自杀经过……等七篇文章,再现风雨岁月,梁漱溟人生旅程的沧桑和其耿介率直,不同于流俗的人格形象。
  • 江湖情仇之剑道

    江湖情仇之剑道

    情,能使人奋不顾身;仇,将会摧毁整个江湖。江湖中什么最为险恶?是人心。一个人,靠什么才能登上武学之巅,成为武林至尊?是无坚不摧之力,还是快如闪电之速,或是金刚不灭之躯?是高深莫测的招式,还是汹涌澎湃的内力?面对强大的邪教魔头,必须每一样都练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