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300000054

第54章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的理论实质——“情境诠释演播”(6)

7)Another way of showing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is to briefly offer incidents in which you had similar experiences.….Be cautious,though,in sharing your experiences during the interview.Make sure your example does not minimise the interviewee's suffering by presenting a false analogy.Keep your comments brief enough so that your experiences do not become the center of the discussion.Keep in mind that expressing emotional support is better done through suggestion or brief empathetic utterances.

8)It is not too difficult for most interviewers to convey a level of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when they really feel it.But what about those situations in which you do not empathise with the interviewee?On one hand,you should not communicate disgust and reject out of hand what people are doing.On the other hand,you should not pretend to accept behaviours that are shocking to you,because your pretence may come across as hypocrisy.What you want to communicate is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what they are saying and trying to learn from them.

9)Showing understanding does not require becoming a member of the group you are concerned.You can be understanding and still be yourself in an interview relationship,agreeing with some things and disagreeing with other things.

总之,对于体现在主持人职业素质上的“善问”的形成,抑或可以说是“锻造”,也是要经历不断积累和超越的过程的。而且,这一过程并不是“时段式”的,而是“职业式”的。因此,以上笔者列出的具体方法或操作时需注意到的点—自然氛围、适时鼓励、体现理解,也只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引导。毕竟,每位主持人还须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总结和积累更符合自己的方法和经验。

3“善问”的定位——节目风格类型的视角

在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里,由于节目以类型化的形式被设计和制作,所以,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掌控方法,也就随之而形成风格化的体现。但是,在这些看似主持特点鲜明的掌控方式上,其实也是因为主持人在遵循着新闻传播特点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个性化”的处理而已。

这里提到的“新闻传播特点”,是指所有的广播电视节目,都是以“新闻化”的“事实”传送方式,通过“播报”、“讲述”、“议论”和“直播”来完成的。而这些传送的完成,都是以“问”和“答”的原理为出发点的。所以,尽管不同的节目风格定位使得主持人的掌控方式有了不同,但是,对于具有“善问”能力的体现,还是在节目中一览无余的。

在这一部分里,笔者根据节目的最基本类型“谈话类”(Talk-show或Chat-show)节目中对“善问”的要求和把握方式,进行探讨和分析。

以“谈话类”节目原理而衍生出的不同风格节目,使得节目主持人的掌控方式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了,从“一对一”的“访谈”,到“小组式”的“议论”,再到“多维空间”的“连线式”的“互动”等等。但是,不论形式如何翻新,掌控节目的主持人所用于运作节目的原理,还是“善问”而形成节目的“色彩”。

在为广播电视节目而建立的“对话”、“谈话”、“问答”关系,看似存在于主持人和所邀嘉宾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短暂”而又“清晰”的关系,即:所邀嘉宾的到来,就是对主持人的“提问”是“有备而来”。于是,形成的是“配合”的关系,而非“同事”或“朋友”的关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双方建立的是一种工作合作基础上的“友好”关系。

如此的局面,是因为主持人没有任何工作过程中以外的机会,去和受邀嘉宾建立距离更近的“友好”式“个人关系”。这也就是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具有的一个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节目主持人所处的“客观”位置得以建立。

那么,这种支撑“谈话类”节目的“善问”所具有的理论解释原理是什么呢?

根据Rubin的理论研究和总结,主要是以“人际化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原理在所“聚焦团体”(Focused Groups)里进行运用的结果。Rubin(1995, 第139页)这样解释道:

An increasingly common use of focused groups is to bring together a group of people who have experienced the same problem.The interviewer becomes a group leader who facilitates the discussion,asking questions and listening to the answers of the whole group.

这里形成的主持人与受邀嘉宾间的“互动”,是我们所熟悉的新闻人获得相应素材的基本方式。但是,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需要获得的素材从量到质,都不是“硬新闻”的条目化形式,这就需要“谈话类”主持人的“善问”同新闻现场记者的“抢新闻”有一个质的变化。Rubin(同上,第140页)对“谈话类”主持人形成“善问”的背景,有这样的解释:

The purpose is to obtain depth and detail from individuals.In focused group,the goal is to let people spark off one another,suggesting dimensions and nuances of the original problem that any one individual might not have thought of.Sometimes a totally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a problem emerges from the group discussion.

因为要获得具有“深度”的“回答”,所以,主持人的问题覆盖面是眼前所有参与节目的嘉宾,因而必须具有激发所有人灵感的问题。更何况,节目的时间是严格限定的,主持人不可能提出“不关痛痒”的“聊家常”式的问题,尽管面对嘉宾还需要有“亲和力”和“聊天儿”的状态。

因此,为了既兼顾以上的状态,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善问”的效果,主持人的“控场”能力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就这一点,Rubin的建议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1995,第140页):

During the conversation,the moderator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mbers of the group to ensure that people don't step over each other.Some people are frightened to speak before strangers and are willing to let others talk,so the moderator may have to take special measures to get their opinions.“Thanks,Bob!That was interesting.Now Mary,you haven't spoken yet,have you had any experience with the drug pushers?Are they on your block?”The moderator thus gently moves the focus away from an overly talkative person and highlights the experiences,and hence competence,of the person whose opinion he or she is soliciting.

由“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控场过程中引起的“善问”效果,使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了“提问”和“善问”对从事节目掌控的主持人来说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区别。这样,使节目主持人能够秉持的一个理念就是:“善问”是一个永远需要努力达到的“提问”境界,不论节目类型是怎样的定位。

第四节英语节目主持人的“会议论”——对Rubin及Kvale的观点探讨后带来的启示

纵观对外广播节目中涉及主持人进行“会议论”能力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一是节目本身是“议论型”的节目。这类节目的主持人是“一个人”支撑节目,也就是受众熟悉的电视画面上只有主持人一个人,在对所聚焦的议题进行“头头是道”的评说和议论;收音机里传出的只是主持人一个人的“引经据典”的论说和评点。二是受众看到的电视画面上主持人在与少则四至五位嘉宾,多则达到二三十人的大讨论场面;收音机里传出的是主持人与很多嘉宾,在就一个议题进行近乎辩论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般的议论。

但是,这两种节目类型的主持人掌控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与我们熟悉的“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的掌控有本质区别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对节目谈话现场的掌控出发点,是对受邀节目嘉宾“提出问题”,目的是得到受邀嘉宾的“回答答案”。而“议论类”节目的主持人对节目掌控的出发点,是进行担任讨论的群体中的一位“调解者”,也就是主持人不仅向受邀节目嘉宾提出问题,而且还要不断激发持不同观点的嘉宾持续地参与讨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是尽量以“提问”的方式,使“问”与“答”间形成的聊天“气场”顺畅,是主导嘉宾的话语走向的角色。而“议论类”节目的主持人,是在讨论群体中的成员间进行“斡旋”和“调节”,通过综合来自各方的不同观点,激发受邀嘉宾的观点及言论。

因为这样的区别,节目主持人的“会议论”素质和体现方式,就主要表现在“议论类”节目当中。当然,“一个人”支撑的“议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议论”,是与“斡旋者”烘托的“议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议论”不同的,这也就形成了笔者在此要展开探讨的两个方面。

1“单口”情境释义-Situating Interpretation

这一标题是为直观地形容“一个人”支撑的“议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议论”而设定的。触及“议论”这一术语,就涉及了“评论+叙述”的含义。而如此的含义的唯一本质就是“解读”,即:我们熟悉的“理解体”,这个涉及到“诠释”、“释义”或“反响”的术语。

可以想象得到,当一位主持人在单独掌控一档“议论类”的节目时,其所拥有的面对受众的“话语权”具有的引导视听的力量和意义了。但是,先撇开这一点不谈,单就如何用既符合节目定位,又具有引导视听作用的话语来“填满”节目时长形成的播出时间,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了。这时,节目主持人的“会议论”能力就显得最为重要了。

事实上,主持人的“会议论”能力与其具有的“能说”、“善问”等能力一样,都是经过训练和学习后,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而形成的。那么,是怎样的理论解释使得“单口”评述每天花样翻新地与苛刻而又聪明的受众见面,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接受呢?

经过笔者对自身从业经历的总结以及有关传播理论的研究,提炼出了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提高“会议论”的相关研究总结。

同类推荐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 新媒体时代党报创新与社会发展

    新媒体时代党报创新与社会发展

    作者以长期的新闻实践为基础,详细描述了新媒体时代党报生存与发展境况,全面观察了新媒体对党报采编方式、广告运营方式、发行方式、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党报理论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党报的发展策略。本书选题紧扣现实,论述角度新颖,案例详略得当,语言通俗流畅,不仅适合新闻传播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之用,也可以作为新闻管理者、从业者的业务参考之需,还可以作为新闻传播研究者案头阅读之备。
  • 00后“熊娃”逆袭:巧妙应对班级管理新问题

    00后“熊娃”逆袭:巧妙应对班级管理新问题

    00后、“独二代”、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群对“规范”二字熟视无睹的“熊孩子”。该如何管理这种“熊娃”横行的班级呢?本书就是一位班主任亲身实践的案例,既有面对面的直接“斗法”,让这些“熊孩子”的行为慢慢走上正轨;又有班级管理中的巧妙出招,让闹腾的教室里日渐有序;还有和家长们的联手“使计”,从家庭教育寻找根源,让孩子真正逐步转变。
  •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主要介绍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成功之路在自己脚下、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朋友的人将一无所有等内容。《哲言智语》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泛在环境下高师院校网络课程的构建研究与教学实践

    泛在环境下高师院校网络课程的构建研究与教学实践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泛在环境下高师院校网络课程的构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研究专著,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高等院校网络课程理论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强调了学科建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原则,其目的是力求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教学与学习模式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热门推荐
  • 无尽传说之玲珑

    无尽传说之玲珑

    一颗玲珑玉,引发人魔妖三族大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身负魔族血脉的人类少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男友来自明朝

    我的男友来自明朝

    拥有特殊能力的“警局一枝花”VS活了五百十三年却一心求死的“明朝大少爷”。一对相差500多岁的超萌年龄差,一场跨越百年的绝世之恋。我活了五百多年,很可怕,可我更怕,红颜枯骨,而我依然还是旧模样。我活了几百年,确切点说五百一十三年。当我活到快二百多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厌倦活着这件事。我尝试过几种死法,但都不成,直到现在,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死亡药方,我想我大概就能死了……
  • 神总裁契约小仙妻

    神总裁契约小仙妻

    正在考试的白玉枝一觉醒来竟然和好朋友组团穿越了穿越后本以为自己是个黑户,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强大的背景,还有个处处替自己铺路的姐姐……
  •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结果显示,3%的人25年后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社会精英。10%的人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不错主管,等等。而占60%的人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是几乎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从离开校园到职场人生,25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太子还朝

    太子还朝

    此书又名《坑人专家回古代》,专讲坑人与反坑:王夜被师父坑到了古代,结果碰上后周逃亡皇子柴宗让。对方挖下一个坑,想让王夜做替死鬼:李代桃僵。王夜反过来挖了一个坑,弄死了这货,占用了对方身份:鸠占鹊巢。嘚瑟间,宋国兵马来袭。被俘入汴梁,赵光义一路挖坑,想坑死王夜。王夜一路填坑与反坑,扶持赵德昭进位太子。眼见着败局已定,赵光义背水一战,挖下一个大坑:烛影斧声。两人坑来坑去忙的不亦乐乎,没想到死鬼赵匡胤早已经挖下一个天大的坑,将众人都坑了进去。
  • 旧日再现

    旧日再现

    当你命令我歌唱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要因着骄傲而炸裂,我仰望着你的脸,眼泪涌上我的眶里。我生命中一切的凝涩与矛盾融化成一片甜柔的谐音——我的赞颂像一只欢乐的鸟,振翼飞越海洋。我知道你欢喜我的歌唱。我知道只因为我是个歌者,才能走到你的面前。我用我的歌曲的远伸的翅梢,触到了你的双脚,那是我从来不敢想望触到的。在歌唱中的陶醉,我忘了自己,你本是我的主人,我却称你为朋友。——泰戈尔……【这是一个神与人纠缠的遥远故事】
  • 四分戒本疏食

    四分戒本疏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