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6700000023

第23章 国际传播的受众(4)

刻板印象对国际受众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对种族、民族、国家以及组织等的偏见,另一方面,这种偏见亦会影响到他们对他人、群体以及自身的认同,关涉到受众对自己与自身和外界之间关系的认知。能力和热情往往是造成刻板印象的核心维度。人们经常凭借对认知对象能力和热情的判断形成刻板印象,譬如,人们对亚洲人、犹太人等存在刻板印象,认为他们缺乏热情;对非洲人存在刻板印象,认为他们缺乏能力和智慧。因此,刻板印象常常形成一种负面的判断,造成误读、偏见、族群歧视,并最终成为一种固化认知。

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往往倾向于把一些国家和种族想象为友好的、亲善的,或高等的、聪明的,将另一类国家或种族归结为侵略的、敌意的,或低下的、愚蠢的;或者将自己设定为“道德的无辜的自我形象”,在作出判断时,将自己设定为正确的、合理的,对方是错误的,这种倾向几乎存在于每个国际受众意识形态中。美国学者小埃姆斯(Ames)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做到就事论事,它总以某种假定为前提,以某种期待做背景。对传播活动而言,不管是传播者的活动还是受传者的活动,无论是记者采写新闻还是读者阅读报道,都带有某种自以为是的假定成分。因此,传播基本上难以达到客观真实准确的标准。一旦这种假定成为刻板印象,受众就很难客观准确地进行判断,传者也很难真实客观地再现事件,从而造成国际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猜疑、敌对。

在传播过程中,媒介自身既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又不停地强化其影响。由于文化和价值观念往往对某些群体和事物拥有刻板印象,因此身处其中的媒介也会受其影响,在刻板印象的框架中传递异质文化、种族或国别的信息,再现某些偏见;此外,受特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国际传播者也经常从自身需要选择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制造偏见。

很多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都关涉到对异质族类和国家的研究。研究显示,国际受众对民族、种族等的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受国际传播的影响,为国际受众和国际传播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香港学者李少南对香港受众对日本和韩国的刻板印象进行了研究,再次印证了传媒能够形成人们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刻板印象。研究发现,香港人对日本的印象都很正面,包括清洁卫生、风景美丽等,唯一的负面印象是侵略中国。而对韩国人的印象则比较含糊,大约一半人对韩国没有任何印象,其余一半人对韩国的印象则比较分散,包括风景美丽、先进文明、清洁卫生、生活费用低,以及有很多抗议等。作者认为,总体来说,香港人对韩国的印象是正面的。造成这些刻板印象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即电视和亲身经验。在调查中发现,有47%的香港人对日本的印象来自电视,26%的香港人对韩国的印象来自电视。此外,这个研究还证实,人们从包括报纸、杂志、电影以及书籍等媒介中获得的其他族类和人民的印象多于亲身经验。为此,作者特别提醒受众应该知道媒介中的描述往往是片面的,有时甚至存在着偏见。长存这样的意识,才能避免由刻板印象导致的敌对行为。

四、国际受众吸收外来文化和讯息的特征

如果按照亨廷顿的观点来分析,国际传播就是文明的冲突,是处于不同文明和文化形态的传播主体相互交流文化观念的过程。国际传播的效果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受众对所接收的异质文化接受的程度。

美国学者伍兹(Woods)在研究人们对外来异质文化吸收的行为时发现,人们吸收外来文化有10个方面的特征:

(1)吸收借用具有选择性。人们对异质文化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通常不会毫无选择地全盘接收。选择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文化相对于接收者的使用价值大小,使用价值越大越容易被借用,反之,不容易被借用;二是异质文化适应原有文化模式的状况,与原有文化模式相协调或差异不大的就容易被借用,反之则不容易被借用。

(2)物质文化的借用先于和多于精神文化的借用。

(3)吸收借鉴的速度不同。出于不同的动机、价值观念、既得利益,以及对变迁的先天倾向,一些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用更迅速。

(4)对外来文化的借用受到接触的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接触的密切程度的影响。不断直接接触外来文化的族群比偶尔接触的族群更可能吸收和借用异质文化。

(5)人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社会处于“失衡”的状态,对现状不满的人达到一定规模并寻求改变现有生活方式,就会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文化提出挑战。相反,如果社会中大多数的人满足现状的话,社会发生变迁的几率就会小。

(6)借用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范围与速度受两种文化共性大小的影响。两种文化相似程度越大,吸收和借鉴的速度就越快。譬如,清朝中后期中国人曾以日本为中介学习西方文化,这是由于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另一方面,交流者的身份也常常决定其借用异质文化的范围,如商人、艺术家、政府官员相应地会较易吸收外来文化中商人、艺术家、政府官员的文化特质。

(7)对文化中某一方面的吸收引起整个文化环境的连锁变化,特别是某些高效的生产技术的引进会导致社会文化其他部分发生相应的变迁。

(8)文化间的吸收、借用是双向和不平衡的,即使两个族群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吸收、借用一般也是双向进行的。

(9)人们总是对吸收的外来文化进行重新解释,很少毫无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外来文化的形式、功能和意义常常被改变,以适应本地文化的需要。

(10)一种文化的内核不容易变迁。文化中的核心部分较为稳固,不易变迁。

由此可见,国际受众对异质文化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受众自身的心理、社会身份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也包括所处社会文化整体结构、历史环境的影响。因此,考察国际传播中受众的触媒行为,应该将其置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结合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及其对传播的影响进行系统化的分析。

总的来看,国际受众与国际传播者的权力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权力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各种选择性触媒行为之下进行的信息解读既有可能实现传播者的意图,也有可能反抗或扭曲传播者自身的价值观念。如果受众拥有更多的信息渠道,对国际社会了解深刻,就能避免刻板印象的影响,对信息的判断就更加准确,对信息的选择、理解和反馈也就更加客观和有针对性。不过,受众的选择性行为是国际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象,这使得国际传播除了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也深受受众心理和个人价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传播更加复杂。

第四节 受众对国际传播秩序和国际格局的影响

在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传播制度和传播实践生产信息、建构意义,进行传播,并用以影响受众的日常生活,传授技术、技巧,影响其价值观念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受众通过反馈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反应,迫使传播者据此制定或改进传播策略,传播由此成为一种互动和循环的过程。作为传播的主体之一,受众直接影响着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实现,并且能够直接作用于社会现实。

一、受众的反馈及意义

反馈是指受众接收到信息之后的态度和行为反应。这是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受众的反馈行为也是一种传播行为。传受双方角色的相互转换决定了传播的无限循环性,以及意义生产的最终结果。

在分析传播过程的时候,传播学者菲利普·艾略特(Philip Eliot)提出,传播过程和结构并非一个封闭的系统,观众既是“信息来源”又是电视信息的“接收者”,如马克思所讲,流通和接收在电视传播中实际上就是生产过程的一些“环节”,并通过许多歪曲的和结构的“反馈”再次融入信息的生产过程。

作为传播主体之一的受众,既包括个人,也包括主权国家的政府、各种组织机构等,反馈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从传播手段上看,国际受众的反馈形式包括来信、来电、传真、电子邮件和网上跟帖等各种方式。受众的各种反馈形成强大的公众舆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际舆论一边倒的后果。

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能够影响整个传播过程的运作和传播效果的实现。不过,从更宽泛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结构视角分析,他们的反馈不仅仅存在于传播过程本身。传播过程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只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的制作、流通的过程都是社会意识和价值观生产中的一个环节。传播学者霍尔认为,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符号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这些规则不仅包括传播符号的语法规则,即有形的文字、图像等的叙事方法,还包括各种社会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种传播符号的流动仅仅是传播学系统的表面运动,最终总要融入与传播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可见,传播效果的实现或强化实际上是传受双方权力博弈的结果,这一过程再现了现实的社会关系,并最终反作用于所处的社会关系,而传播的这种反作用机制是通过受众的各种反应行为实现的。

二、国际受众的反馈及其影响

在国际传播中,传播过程中流动的信息背后就是各种国际主体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国际传播本身就是国际关系的建构者,它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表现为一种间接的作用。国际传播者与国际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关系、实力的差异,以及是否拥有一致的利益导致了受众的不同反应,这些反应最终又会对国际传播和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传播学中的懊丧—攻击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

懊丧—攻击理论认为,政治不稳定可能来源于公众未能得到缓和的社会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可能与媒介有关。与国际传播相关的挫折感往往来源于公众受外国的信息的影响。在国际传播欠发达时代,公众对世界的认知仅限于个人直接经验或从间接渠道获得的信息;随着国际传播渠道的增加,获得国外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认知也越来越全面。国际受众接收到这些信息之后,往往会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想象国外的社会状况,并且会将自己的想象与身处其中的社会现实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生活状况不及外国,就会感到懊丧,一些人甚至会患上“外国的月亮更圆”的顽症。因此,媒介对国外社会的描述极易引发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引起人们思想上的震荡,并导致对现状的懊丧甚至憎恶。一些学者认为,1979年的伊朗革命1979年2月1日,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从巴黎返回伊朗。2月11日,霍梅尼执掌伊朗大权,这一天被定为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日”。4月12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斯兰共和国。国际上称这一事件为“伊朗革命”。就与该国人民的懊丧心理有很大关系。由于伊朗进口了西方的文化和媒介产品,导致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引发了国内公众对宗教信仰和传统价值观的怀疑。从这个角度看,进口的媒介和文化信息引发的心理反应难以平抚,最终导致暴力革命。

国际受众是一个庞大、匿名的集合体,身份复杂,背景不一。在触媒行为中,他们既接收信息也反馈信息,既参与国际传播过程的完善,也参与国际社会事务的讨论,既参与国际社会的建构也实现自我建构和认同。由于不同的受众对信息的选择、理解和记忆的标准存在差异,尤其是对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其能够超越传统的地理和族群等边界,使其在国际事务的讨论中形成不同意见的碰撞,成为国际传播过程和国际社会建构中的权力结构之一极。

思考题:

1.请结合实例说明刻板印象对国际受众理解信息的影响。

2.如何理解新媒体时代国际受众的角色?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新民”思想研究

    中国近代“新民”思想研究

    “新民”一词,自其出现之日起,就有明确的伦理内涵,它奠定了新民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伦理基调。近代思想家们把新民作为拯救国家的出路,他们以进化论与功利主义为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以批判国民性为其现实选择,开始了着眼于人的重塑的近代伦理精神的重建过程。新民思想经历了由国家之新民到个体之新民的发展,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终于具有了终极价值。研究新民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使社会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社会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管理理论。《社会管理丛书: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系统介绍和吸收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积极成果和先进经验,以部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将其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公共政策等逐一分析比较,展现其管理模式的优劣,并对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进行了系统阐述。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本书是一本讲解如何治愈未来的书,提出了治愈未来的五大工具。作者用理性的语言绘制了一幅地图,帮助我们在网络社会这片陌生土地上行路。为了画出这幅地图,作者行了几十万英里的路——不仅去了几个西欧国家和加州之外的美国许多城市,还从北加州的家飞到遥远的爱沙尼亚、印度、新加坡和俄罗斯。在这些地方作者采访了近百位人士,包括总统、政府部长、技术初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大型媒体公司的掌门人、顶级的反垄断和劳动法律师、欧盟专员、风险投资界的领军人物,还有当今世界最能洞见未来的未来学家。这本书里的智慧都是他们的。安德鲁·基恩把地图上的点连起来,而地图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绘制的。最终安德鲁·基恩提出治愈未来的五大工具:监管、竞争性创新、社会责任、劳动者和社会者选择,以及教育。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阿瑟·史密斯是一位美国公理会教士,中文名字为明恩溥,1845年7月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1872年,偕妻子来华传教。侨居中国54年,完成《中国人的性格》那一年,他已经有了22年的中国生活经验。
热门推荐
  • 妖孽皇太子:独宠下堂妃

    妖孽皇太子:独宠下堂妃

    穿越女守则最重要的便是:踢走渣男,唯我独妻!喂喂喂,堂堂皇太子,要不要非缠着我啊!更不要晃着一张倾国倾城的绝世美男脸,谄媚地道:娘子,夫君我乖乖任你虐!你个妖孽,本小姐不吃你这套!
  •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小说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自己的贞操,后又凭美貌与歌喉成为歌星的故事。
  • 追梦的女孩最美丽

    追梦的女孩最美丽

    穆晓晴是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女孩,积极向上最大的目标就是能够当上世界500强外企的财务总监,从大学开始不断努力向着目标靠近。大四时遇到了赵一廷隐瞒身份的国营药企富二代身份,他本在国外读书后因感情受骗伤害回到上海转学到这个学校,通过打球遇到同学校校队队长吴凯,吴凯大学以来一直追求着晓晴,但是晓晴却无心谈念爱一直未接受,一廷通过吴凯认识了穆晓晴,从认识了解相处的过程感情的萌生三人之间发生了一些误解,毕业后晓晴放开大学时的纠结,单独打斗逆袭职场达到自己的梦想,在这过程中有吴凯的爱而不得最终放手,也有赵一廷的暗暗关注和帮助,最终两人坦诚解开误会互相成长带着美好生活在一起。
  • 神僧传

    神僧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道总裁傻傻妻

    霸道总裁傻傻妻

    她是个并不起眼的女星,而他却是高高在上的s市总裁,却因为他的出现,发生巨大的改变,他欺负她,宠她,她还傻傻的帮他数钱,这样的傻妻,而他偏偏就看上了她,从前并不受人爱戴的她,开始慢慢的受人关注,这样的她他接下来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羽晴殇

    羽晴殇

    写在前面:在断空时代,在追求力量与处理感情的道路上,直到最后,活下来的人聚集在一起,看谁是最后的赢家!
  • 天海幻影

    天海幻影

    本书为奇幻长篇小说,讲述为了人类能够拥有自由穿梭于太空,来往宇宙空间的装备,军事科学家与地外科学家共同研制相关产品,而发生的故事。通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经历,换一种手法来展现现代军人形象。作品曲折动人,传递着正确的价值观。作品入围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
  • 悠久博物馆

    悠久博物馆

    时间对世间万物有两种作用。第一种,沉淀了从容,第二种,堆积了腐朽。只是,我们不够从容,而祂们亦不甘腐朽。这里的展品,来自悠久的岁月,还有或许并不存在的未来、而我,便是这悠久博物馆,唯一指定黑奴,不对,是馆长!
  • 吸血鬼洛伊

    吸血鬼洛伊

    我叫洛伊,人称百年废材,一个靠拍马屁存活的吸血鬼,人生则条:能用嘴巴解决的事情,坚决不用实力哔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