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500000046

第46章 立身处世观其妙(7)

无论是两军对垒,还是两人对阵,在双方都未启动之时,各自所蓄的都是自己的力量。这些力量只是蓄而待发,还没有形成一种势,还没有造成杀伤的力量。而一旦有一方主动出击,就会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势,形成一种杀伤力。作为出击的一方,自然是在努力掌握这种势力,力图使用这种势力来杀伤对方,但是这种势力一旦形成,就成了一种客观的势力,不是主动出击的一方完全可以左右的,就像是一个人抡起了大锤向下砸落的时候,想止而不能。而退守待变的一方,只要具有借力的技巧,这种势力很可能成了威胁主动出击一方的力量。太极拳中有借力打力的着数,就是遵循的这种道理。

其三,主动进攻的一方往往容易消散锐气,而退守待变的一方往往容易积蓄锐气。

无论是两军对垒,还是两人对阵,除了其他方面的因素之外,士气是决定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士气旺盛,力量可以成倍增加;士气衰退,力量就会大大衰退。主动进攻的一方,往往在进攻的那一瞬间士气很高,高涨的士气如果没有遇到反抗,就会在心理上引起两种反应:其一是轻敌,这就是骄气;其二是懈怠,这就是惰气。这两种反应就是锐气的化解。退守一方在对方的进攻面前没有迎战,也会在心理上引起两种反应:其一是屈辱;其二是悲愤。这两种反应都是勇力爆发的前奏,是锐气的集聚。一方锐气化解,一方锐气集聚,谁胜谁负,不战已决。老子说“抗兵相加,哀者胜”,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上面说的这几个方面,都是以战事理解老子之言。其实老子的这种策略并不是只适用于战事,其中包含着更深刻更普遍的道理。它在告诫人们,遇事不要只凭勇力,更要凭借智力,不要盲目行事,而要退而三思。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面对着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与动物相比较,优势在于有智能,能够通过头脑的思考,寻求对待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要发挥自己的这一优势,先决条件之一是要冷静。只有冷静下来,头脑才能清醒;只有头脑清醒了,才能辨物明晰,决断正确,行之有效,劳而有果。不冷静,盲目行动,就会适得其反。

不敢盲目行动,也就是所谓的“不敢进寸”;退而冷静思考,也就是所谓的“而却退尺”。

4.功成身退天之大道

在老子看来,从事事业,是人生的需要。事业不成功,那是因为自己没有按照事物的规律办,违背了事物的自然;事业成功了,那是因为按照事物的规律做了,是顺随自然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说不上自己在这上面有什么功劳。正因为如此,所以当一件事情办成之后,自己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自己也就应该转移了,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老是躺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

躺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无非是两种心态:其一是认为自己在这项事业上有功劳,想要借此为自己捞些什么;其二是认为自己在这项事业上有功劳,想要借此得到荣耀。将这两种心态归纳起来,无非是两个字,即“名”和“利”。然而这是最危险的。

之所以说这是最危险的,原因就在于事情发生了转化。你原先在此,是创业者,你之所以老是与事业在一起,那是因为事业需要你,离不开你。而你现在在此,是事业成就的享受者,你之所以老是与事业在一起,那是因为是你想要利用事业的成就为自己谋利,是你不想离开事业。也就是说,此时此刻你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与人分利的人,让人讨厌的人。

中国历史上有个典故,叫做“狡兔死猎狗烹”。说的是一个很灵敏的猎狗,把天下所有的狡兔都猎获了。它自以为很有功劳,从此可以享受了。没有想到,正因为它的使命完成了,从此再没有了用处,所以主人便把它杀掉烹着吃了。

有鉴于此,老子提出了一种保身的策略。他说:

功遂身退,天之道。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其意是说:一项事业成功了,就要抽身退隐,不要居功自傲,也不要享其名声。只有不求其功,才能功不可没;如若求其功名,就会引火烧身。这是一条自然规律,是“天之道”。

老子的这种思想-,虽然不尽其然,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结果,但其中有一点对人生却有指导意义,那就是不要居:功自傲,不要求取名声。

就客观事实而言,任何事情,脱离了众人支持,脱离了社会环境,都是难以成功的。一个人的作用再大,贡献再大,也不过是整个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作为一个螺丝钉,虽然整个机器离不了,但是仅有它也是不行的。

就众人心理而言,一个人在一项事业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人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并且会由衷地钦佩。但是却不能自我炫耀。自我炫耀,众人就会厌恶,就会反感,就不买账,有功也说你没功,有成也说你无成。特别是他的骄傲情绪左右了自己的行动,影响了他人利益时,那就有危险了。虽说这样对待一个有功之人并不公平,但人的心理就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就是如此,难以校正。人们只能作为一个哲理和教训来接受。

5.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在老子看来,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小到大。所以,做事情就要注意两个要点:其一是抓住苗头;其二是注重积累。

抓住苗头,也就是说,在事物还处在幼芽的时候,就要看到它的发展趋势,并且采取相应措施,因为这时候是最容易按照人的意愿办事的。如果错过了机会,事物发展了,变化了,原本很容易做的事情就可能成了很难办的事情。

注重积累,也就是说,想要做成一件大事,就须从小事做起,小事积累起来,才能成为大事。如果不注重小事,只想做大事,那将永远一事无成,因为世界上从来还没有不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大事。用老子自己的话说,那就是: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对此,老子还作了进一步说明。他说: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其意是说:事情在平稳的时候,很容易维持,比如一辆平稳行进的车子,小孩子也能把持得住,因为它自身就很平稳,用不着人去把持;一个东西连幼芽还没有冒出来的时候,很容易处理,比如一条毒蛇还在卵壳中的时候,很容易将它弄死,因为它还处在胚胎之中,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一件东西还在脆弱的时候,很容易掰开,比如一棵幼小的树苗,很容易就能掰断,因为它还柔弱,没有支撑的力量;一个东西还处在微小的时候,很容易粉碎,比如一个新结出的豆子,很容易捏碎,因为它还很嫩。

有鉴于此,问题在还没有露出苗头的时候,就要着手去处理;事情还没有开始混乱的时候,就要着手去治理。

一棵大树,不是一栽上就那么大,是从幼苗一年一年地长大的;一座高楼,不是一下就那么高,是一砖一瓦垒起的;一千里的路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那得从迈第一步开始走。

老子这一策略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就“图难于易”而言,老子已有明示,那就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比如一个人沾染上了某种恶习,那就要趁其还未成性,马上根除;如果不马上根除,等到积习已深,想要去掉,就要花费很大力气。再如农作物有了病虫害,一经发现马上就治;如果不马上就治,等到蔓延开来,成了虫灾,就很难办了。

就“为大于细”而言,主要是告诫人们,量的积累可以造成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小的耗费可以造成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小的积累可以形成大的成果。

比如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件事:

一个单位的领导在本单位的成立大会上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秃头的故事;另一个是谷堆的故事。秃头的故事是说:古希腊有一个人长着丰满的头发,他很骄傲,向人们炫耀说,看我有这么多的头发,永也拔不完,一边说着一边就拔下来几根。他天天这样说,天天这样拔。时日既久,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成了秃子。谷堆的故事是说:古希腊有一位农民,每天从地里捡一粒谷子回家。妻子不屑地说,一粒谷子有什么用。可是他仍然不懈地做他愿意做的事,天天如此。时日既久,不知道哪一天,妻子突然发现丈夫捡回的谷粒变成了谷堆。故事讲完后,这位领导对大家说:积少成多,这是一种规律。今天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希望大家共同往前跑。不要吃老本,吃老本会变得一无所有,就像拔头发的人一样,会变成秃子;不要忽视小成果,小成果积累多了会变成大成果,就像捡谷粒的人一样,时目既久就会变成一个大谷堆。这样的结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显现出来的,不过,十年之后定见分晓。事有凑巧,十年过去了,这个单位的一立老同志去找这位领导,请他帮忙给解决职称问题。眼见这大学毕业比他晚十六七年的后生都有了高级职称,而他却还在为了职称而犯愁。这位领导无能为力,因为在这十年中,别人每天都在奔波和劳作,而他却无所事事,潇洒度日,于是只好叹息说:“十年前你能有今日的想法就好了。”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世上有很多奇妙的事情,其中之一是,几成而败。也就是说,有的事情眼看就要成功了,但却突然失败了。

比如说乓乒球比赛,眼看就要赢了,非常高兴,可是最终却输了。

比如说一个学生高考,觉得数学题很容易,非常高兴,很快答完交了卷。可是出来与同学一对,后悔莫及,最后一题的除号看成了加号,一下就丢了20分。总分出来后,以几分之差没有达到录取线,只好第二年再搏。

比如说下象棋,局势大好,胜利在握,却因一着不慎,引得满盘皆输,后晦得一晚上都睡不着觉。

老子不但揭示了这种现象,而且分析了它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他说: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在老子看来,事情之所以会几成而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做事的人失去了原有的细心和谨慎。

人们的心理变化大概是这样的:做一件事情,一开始的时候总怕做不好,做不成,所以总是认认真真、小心翼翼。可是一旦有了一些经验,取得一些成就,就不是这样了;特别是在成功在望的时候,便不再这样了。或许是由于过分高兴而失去了冷静的思考,或许是由于将要胜利而变得浮飘,或许是因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而产生懈怠,或许是企盼马上胜利而产生了急躁。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理变化,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失去了开始之时所具有的那种认真和谨慎。这就是失败的原因。

有鉴于此,所以老子提出的对策是“慎终如始”,也就是在事情将要成功的时刻,要像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那样,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在即将胜利的时刻出现失败。

老子作出的这种分析,提出的这种对策,具有直接的社会效用。

20世纪60年代,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崛起,继第二十五届锦标赛第一次获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之后,第二十六届获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三项冠军,第二十七届又获男子团体、男子单打、男子双打三项冠军。乒乓主将徐寅生曾为女队作过一次生动的演讲,他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提出以零为起点的思想,即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心中假设比分仍旧是零比零,以保持比赛初始的谨慎态度,防止优胜造成的心态变化。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除男队继续保持三项冠军之外,女队第一次夺得了团体冠军和双打冠军。这一辉煌成绩,除了教练员、运动员的刻苦钻研、刻苦训练之外,不能不说,与慎终如始、以零为起点的思想有相当大的关系。

四安身立命的警世之言

人生在世,首先是要安身,其次就是立命。

所谓安身,也就是要生活下去,享其天年,不要中途出现差错。所谓差错,一是自己走上了斜路,被社会唾弃,一是受人之害,不能防患未然。

所谓立命,也就是要完成人生的使命,不要无所事事,虚度年华。

虽然如此说,但做起来却很难。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人世过于复杂,人心过于复杂。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世和人心,老子提出了很多警世之言,对人们安身立命大有参考价值。

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提倡行善事,做善人,多给人,多与人;主张对善人以善待之,对恶人也以善待之,对守信的人以信待之,对不守信的人也以信待之;劝导人们不要与人结怨,不要图求回报;告诫人们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教诲人们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他人,以对待自己家的态度对待他人之家。对此,他有过一系列的名言。

比如说: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总之一句话,只做好事而不做坏事。

对此,人们既景仰,又担心。景仰,那是因为人们觉得它体现着一种深厚的修养和慈善的心肠;担心,那是因为人们觉得它似乎放纵了坏人,会让坏人占尽便宜。

不过老子却不这样看。

同类推荐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是西塞罗给儿子的长信,语重心长、娓娓道来,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思考结晶和盘托出供其参考,启发其深思人生中的各种选择,教子之道堪称后世典范。《论义务》是西塞罗写给他在雅典学哲学的儿子的书信,阐释“义务源于美德”的主题。书中内容十分丰富,列举了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的许多故事,教导人们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包括了西塞罗对自己实际国务活动的深刻体悟和对数百年罗马历史重大事件的认识。
  •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本书主要以孔子及其《论语》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与当代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通俗易懂,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当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性,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读孔子时,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走进孔子的世界,才能从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提取出对我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智慧。
  •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内容包括:改革开放3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和批判新自由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研究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对话、拓展与深化当代资本主义理论研究等。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热门推荐
  • 大神每天都在刷存在感

    大神每天都在刷存在感

    【毒舌娴雅画师女X偏执腹黑总裁男,甜宠文,从一而终,双强双洁,马甲众多】段先生很早就对明小姐有不健康的关注,非正当的企图,终于在她大学毕业后的几年,他决定动手。段先生:我家夫人柔软不能自理,我得时时看着才不会被欺负。然后明小姐一掌劈开了木桌。围观群众瑟瑟发抖。段先生:我家夫人爱财,我挣的钱都给她花。然后明小姐甩了一叠房本到他面前:先生嫁吗?段先生:好。成年后才进入大众视线的豪门小姐和空降的段家太子爷,两个怎么看也不相关的人,却在多年前就有了交集。当马甲一个一个被揭下,明澜气急败坏地在某人肩头留下一个牙印,“你最好一辈子都别有事瞒着我!”段修研轻笑:“不会。”—众神语录:段修研:你拥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但我不听。卿月:好绝情一画师!莫非心肠都是铁石做的,竟如此决绝!小澜澜,你在看我一眼,吾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苏云川:非要体会被人360度无死角吊打的感觉吗?
  • 暗魔录之西游

    暗魔录之西游

    所谓正果若是让我丧失自我,那么我便是屠佛之魔,吾之身前便是极乐,吾之身后可见九幽。
  • 天之风

    天之风

    “巨石兵”降临。地震、海啸......一切披着毁灭之名的灾难蜂拥而至。危急关头,一个少女像一朵悄然绽放的牡丹花,轻轻的落在了世界的风暴中心,她带着银色月牙,骑着七彩流光,抚平了无数“巨石兵”的狂躁暴戾。战争、火药......又有谁会明白其实一切都是人类自己多行不义。牛鬼蛇神的时代里,为人者必将思考身上肩负的使命。
  • 软卧陈尸案

    软卧陈尸案

    凌晨三点,全速疾行的K7645次旅客列车爬上了一座大桥,车轮与钢轨的轧击声立即起了变化,由在实地上的铿铿锵锵变成了回声空洞的轰隆轰隆站在车门边的叶少阳向漆黑的窗外瞥了一眼,发现一列货车从对面交错飞掠而过,职业的习惯让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手表,大致测算出客车通过大桥约用了两分钟,而客货列车交错掠过的时间约十五秒钟左右叶少阳的身边,略有些发胖的老钱站在那儿直打盹一小时前他们俩从省城车站上车时,向车厢里一看,里边黑压压一片人头,甭说坐,连个插脚站一站的地方都难找初步目测起码有百分之三百超员叶少阳说:“老钱,算了,别往里挤了,将就着站一会儿吧,五六个小时也就到锦城了。
  • 豪门盛婚99天

    豪门盛婚99天

    “权少、小姐被人喜欢了?”黑夜中某男眉头上挑扔出一个字眼:“灭!”“权少、小姐喜欢上别人了!”黑夜中某男眉头紧蹙、怒气缭绕扔出两个字眼:“灭!灭!!”“权少,小姐恋爱了!”黑夜中某男双眸一片怒火腾升,只听他一声怒吼道:“这次、我亲自来灭!!!”
  • 离峰老人集

    离峰老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之暴君吕布

    三国之暴君吕布

    别跟我提仁义,别教我做圣君,我的座右铭是,以暴制暴,杀尽天下不服者!曹操:“要论残暴,我就服吕布。”刘备:“仁义好像没什么用啊?我幸幸苦苦哭来的将领,全被吕布给打死了。”孙权:“你们打吧,我花钱买平安。吕大大,我把人给你送来了,还敬献了好多的金银财宝,可以放过江东吗?”吕布:“当然不行。朕要一统天下!”
  • 神武纪元

    神武纪元

    神武大陆,蛮荒四起地球武警纪昊辰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意外穿越,成为一个部落的少主,虽然身份显赫却被人囚禁,失去自由之身。一次意外中,姜离偶然获得先祖传承,从此开启天脉,一路高歌猛进。“凡是挡我者,杀!”
  • 学渣的异界霸权

    学渣的异界霸权

    哥布林是我的苦力,矮人是我的打铁匠,精灵是我的仆人。魔兽为我拉车,火龙为我烧锅炉,游侠歌颂我的伟大,人类赞扬我的美德。穿越凛曙大陆,除了帅,庄必凡一无所有。从乞讨做起,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帝国。迷雾渐渐散去,新的纪元已然降临。军队,坦克,飞机,舰队......以地球文明为基础的新兴文明才是新纪元最强大的力量。“颤抖吧,世界。钱,是我的;美女,也是我的”庄必凡一世如是说道。(本文主基调:轻松日常向,种田文)......
  • 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中医认为,病是病根,症是症状,有着明确的区分。很多症状是人体自愈现象。抑制症状,可能是多余的关照。发烧和食欲不振是世间的两大名医;疼痛是上帝送给人的礼物。中医讲究以毒攻毒,以病治病。“治风用风,治热用热”,健康需要“大局观”。小病不断,大病不犯。有“病”不一定是坏事。从来不生病,一病就要命。没“病”不一定就健康,也可能是免疫系统不够敏锐。“药不暝眩,其疾不愈”。要区分药物的副作用与瞑眩反应。中医讲究“虚不受补”,小心被补品害惨。免疫力是把“双刃剑”,开非越高越好。 本书以真心的关照,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真真切切地照料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