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500000047

第47章 立身处世观其妙(8)

在他看来,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做好人,也不是有意行慈善,而是遵循大道的自然规律办事。这样做,人世自然会好,个人也自然会好。这就是上面讲到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在他看来,报怨以德也不会放纵坏人,更不会让坏人占便宜。为什么?老子自有他的道理。这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说: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缂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其意是说:天所体现出来的大道法则是,不争夺就自然能够取胜,不言语就自然会有响应,不召唤就自然能够到来,舒缓平稳而自然会有谋略。大道的法则就像天上的大网一样,看上去灰灰朦朦,广大稀疏,什么东西也网不住,然而却什么东西都漏不了,是善是恶,各自都会得到自己应有的结果。

在老子看来,天地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它们都是从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都是宇宙大道的一个部分;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都在遵循着大道的规律运行,这就是自然而然地反向转化。正因为这样,所以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个人做了一件事,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其他的人;其他人对这件事的反应,反过来又要影响到做事人自己。既然这样,一个人的行为,就不可能是绝对自由的,就不可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要受到他人和社会机构的限制。而这种限制最后的结果,可以用一句古话来概括,那就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汉代著名道家学者严君平对此作了阐述:他说:

天地人物,皆同原始,共一宗祖;六合之内,宇宙之表,连属一体;气化分离,纵横上下,剖而为二,判而为五;或为白黑,或为水火,或为酸成,或为徵羽,人物同类或为牝牡。凡此数者,亲为兄弟,殊形别乡,利害相背,万物不同,不可胜道;合于喜怒,反于生死,情性同生,心意同理。

何以言之?庄子日:一人之身,俱生父母,四肢九窍,其职不同,五脏六腑,各有所受。上下不相知,中外不相睹;头足为天地,肘膝为四海,肝胆为胡越,眉目为齐楚;若不同生,异躯殊体,动不相因,静不相待,九天之上,黄泉之下,未足以喻之。然而头有疾则足不能行,胸中有病则口不能言,心得所安则耳目聪明、屈伸调利、百节轻便者,以同形也。人主动于迩,则人物应于远;人物动于此,则天地应于彼。彼我相应,出入无门,往来无户。天地之间,虚廓之中,辽远广大,物类相应不失毫厘者,同体故也。

老子的这一名言和严君平的阐述都显得直观和简朴,没有更多的科学依据,也没有严密的科学理论。用社会实在的事例来证明,倒是说“天网恢恢,疏而有失”更为确切,因为善人不得好}艮者有之,恶人寿终正寝者有之。然而这并不影响这一名言的社会价值,也难以遮蔽这一名言的智慧光芒。

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老子的这一名言不仅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促人向善的社会功用,而且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着眼,道出了人生善恶的必然后果。

社会要发展,需要成员之间的友爱和互助;发扬友爱和:互助,首要的前提是成员内心的真情。不管人世上到底有多少坏人,老子发出这样的警诫,起码是一种呼唤。它呼唤原本心善的人发扬光大,呼唤原本心恶的人悬崖勒马。

这种警诫虽然并不严密,但也并非悚听危言,它揭示出了善恶后果的必然趋势。善人受诬、恶人荣耀的情况是会有的,但就社会存在的内在机制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言,不管这种情况有多少,它反映出来的也是必然性中的偶然性;善人得善、恶人受惩却不然,它反映的是社会自我生存的内在机制,社会自我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这样的机制,没有这样的趋势,社会就会自我瓦解,自我销蚀。

换个角度讲,一个人危害了他人,危害了社会,也就等于将自己放置在了他人和社会的对立面,也就成了他人和社会存在、发展的破坏因素。他人要安全地生活下去,社会要健康地发展下去,自然而然地就要清除这种因素,就像一个人有了病肯定会医治一样。这样一来,等待着恶人的,也就只能是可悲的下场。即使最后的审判暂时还未到来,恶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在他们作恶之后,不管他们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了什么,但有一点是共有的,那就是作恶之后的惶恐心理。这种心理压力,将会使他们终日惶惶不安,没有一天好日子过。某家报上曾经有过一幅漫画,画一个人贪污了几十万元,有一天他的孩子扮演电影中的公安人员,做了一只假手枪,拿着一张自己写的“逮捕证”,对他大喝一声:“不许动,你被逮捕了!”这一声不要紧,却把他吓得晕了过去。他的妻子训斥儿子说:“这也是闹着玩的吗!你爸得的就是这种病!”可见这人处在怎样的精神折磨之下。与其如此,倒不如牢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警诫,做个好人。

2.圣人无心顺百姓心

这句话与“百姓”对言,显然是向做官人说的。

在老子看来,产生天地万物的大道是没有主观意识的,它顺着自己的自然本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天地万物,也JIl页着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让天地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发育。正因为如此所以天地万物才有可能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有可能各自保自己的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天地万物也才有可能自然而地相辅相成,和谐相处。圣人将大道的这种法则运用于人世,天下百姓也采取顺随自然的方法,不用自己的主观要求代替天百姓的客观要求,不以自己主观臆想代替天下百姓的心愿,顺应着天下百姓的要求办事,以天下百姓的意愿为意愿。

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其意是说:圣人自己没有固定不变的心愿,以百姓的心愿心愿。善人,圣人以对待善人的态度对待;不善的人,圣人也以对待善人的态度对待。这就是善的品德。具有这种善的品德,能引导百姓趋向行善。守信的入,圣人以对待守信人的态度对待;不守信的人,圣人也以对待守信人的态度对待。这就是信的品德。有了这种信的品德,就能引导百姓趋向守信。圣人立于天下,和颜悦色,将天下的心融合在一起;百姓都注视着圣人,而圣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诱导他们。

将其中的蕴义解析开来,大体分三个层次:

其一是说,圣人没有私心,不是要百姓为自己服务,而是自己要为百姓服务。

其二是说,圣人不以自己的主观臆想代替百姓自己的心愿,而是以百姓自己的心愿为心愿。

其三是说,以为百姓服务为出发点,以顺随百姓心愿为思想方法,就能够起到表率的作用,引导百姓无私守信,就能使天下浑然一体,和谐共处。

对此,魏晋时期的著名道家学者王弼从反面作过论述。

他说:

殊其己而有其心,则一体不能自全,肌骨不能相容。

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获具存。

其意是说:天下的东西,如果都想要把自己突出出来,凌驾于他物之上,以己之意代物行事,不要说天地万物,即使是同一个身体中的肌骨之间,也会互相争执,各不相容,使一个整体难以自全。如果万物之中以某物的要求来要求成物,只能是合此物者存,不合此物者亡,这样一来,天下万物就难以并存了。

老子和17:弼之言告诉人们,作为一个决策者、领导者,且不说私心的问题,就是出于公心,凭主观臆断行事也会给属下造成无可估量的危害。要想避免这种危害,那就要按照老子的警诫,顺从百姓的意愿,消除一己臆断。

这样的经验教训在现实社会之中,并不少见。且不说有的领导不一定完全出于公心,也不说领导的想法并不一定代表百姓的利益,只说领导完全出于公心,想法完全代表百姓利益,但却不想百姓之所想,不行百姓之所愿,那也会事与愿违。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儒家的处世之术早已成为世人可循的经验,千百年来,《论语》《孟子》更成为世人的必读经典。本书概括了儒学中众多精华的内容,分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贫而乐,富而好礼”“德不孤,必有邻”等章节。这些穿越时空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都有着极其实用的指导意义。若能认真阅读,仔细参悟,当可为自己的修身立命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途径。
  • 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你曾经思考过人生中的“大问题”吗?比如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之外还有什么吗?我在宇宙里是怎样的存在呢?为什么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本书从《阿维斯陀》(the Avesta)、《薄迦梵歌》(the Bhagavad Gita)、《圣经》(the Bible)、《古兰经》(the Qur'an)、《旧约塔纳赫》(the Tanakh)以及《三藏》(The Tipitaka)等书中摘录了100多句经典名言解答这些问题,不但发人深省,而且信息量十足,带你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与道德经

    本书重在对《道德经》文本的译注与解析,同时对老子生平事迹、著作进行评价。全书内容各章独立,又具内在的逻辑联系。先从宏观视角阐述老子生平行迹和对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总体看法。继而分章对译,注释和解析,将老子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注释与解析中,注文严谨,分析独到,令人耳目一新。将老子淳厚、和蔼、睿智、大气的形象展示给世人。本书为《道德经》普及读本,内容上对老子生平行迹勾勒清晰,注文严谨独到,解析自然流畅。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你为所在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发愁过吗?参加工作几年了,你对自己的职位和薪水满意吗?当初离开家乡或是走出校园时,你梦想着要干一番事业,现在成功了吗?你曾经心仪的对象,跟随于你,还是成了别人的眷属?你想要结束单身生活,可又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怎么办?……生存难、发展累、梦想远,有时候忽然心灰意冷,自己看似像哲学家一样解答着人生的重要课题,可你却是一个很累的哲学家。面对锋利的生活场,是听天任命、得过且过,还是想方设法走出困境。其实,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热门推荐
  • 萌宝来袭:爹地,你好坏

    萌宝来袭:爹地,你好坏

    一次留学,天降萌宝,鬼知道发生了什么?他身负多重身份,扑朔迷离,集颜值、才华和权势于一身,人人趋之若鹜。补办婚礼上,牧师让双方用一个词来形容对方在彼此心里的印象。杜希夏:能干。凌皓辰:我的。婚后生活,他将她捧在手心,宠到心尖。多年后,萌宝再次来袭,却指着鼻子命令他。“爹地!放开我妈咪,你睡地板我睡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沙雕少女看这里

    沙雕少女看这里

    高分精分师小小同学,外闷内骚乙尔老师。虽然你是祖国的花朵但我也是祖国的栋梁,花朵需要浇水施肥但是栋梁也需要有自己的时间默默奉献。
  • 奇幻钟表匠

    奇幻钟表匠

    玛丽·奥康纳面临的问题远比手表停在下午3点57分要严重得多。她将表送到一位和蔼可亲的钟表匠那里维修,竟得到了个特殊奖励——有机会重新回到过去生命里的一小时。然而命运要求穿越回过去的人遵守严格的规定,一定不能做出任何可能造成时间悖论的举动。玛丽究竟能否弥补她在这世上犯下的最为遗憾的错误呢?
  • 诸天绝境王者

    诸天绝境王者

    唐临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绝境,历史的、电影的、神话的……他绝望、挣扎、反抗、斗争、力挽狂澜。当突破绝境后,他惊喜地发现,他因此获得了那些英雄的超能力……
  • 仙天下之忧而忧

    仙天下之忧而忧

    在华境想改变华境,到浮海大陆想改变浮海,当她成为浮海传奇后,众人问她如何成道,她只说一句,“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众生是佛。”自成一道,所向披靡。他说,“佛家有大乘和小乘,大乘,是普渡众生,小乘是渡己。我这个人很自私,只想渡己,但没有她,我渡不了己。”披荆斩棘,视你如命。
  • 哑女与真心话

    哑女与真心话

    在开庭前,站在墙角的哑女看到他们聚集在了大厅中央那张方桌的四周。七岁的男孩豆豆被他的姨娘小鹤搂着,他皱着眉头。仿佛心头正压着一块从未有过的沉重石块,他不知道今天过后,将如何面对此刻作为原告和被告的这些亲人。他正逐一地将目光望向亲人们,似乎像是在乞求和挽留什么。他正对面是一脸疲惫的爸爸,爸爸的右侧是瞎子周阿炳和他的姐姐周颖,左侧是一位陌生人。开庭还有段时间,哑女看到豆豆摸了摸眼角,又摇着小鹤的胳膊说:“小鹤姨娘,你能不能和爸爸、叔叔、阿姨陪我一起再玩一次‘真心话大冒险’,我们已经好久不玩了。
  • 陆西星四篇

    陆西星四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构世记

    构世记

    吴暝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失忆了,精妙绝伦的剑法、鬼魅灵动的身法、抬手驯兽、随手制毒、炼丹开药……各种能力一个接一个觉醒,无敌了?无敌了!开始即结束?这也太快了……为了故事能继续下去,构世者设下了封禁、更改了规则……嘿嘿,老老实实收集元素本源吧少年!这是一个失忆少年为前往上界,收集七大元素本源的故事。你问上界在哪里?为什么要去上界?吴暝:不知道啊,就是想去,你管我?
  • 绝宠妖妃:蛇蝎三小姐

    绝宠妖妃:蛇蝎三小姐

    她琪兰香云曾是千年九命猫妖,速度一流,头脑一流,在现代吸血只为修行!她是玄云大陆琪兰家,人人耻笑的三小姐,懦弱无知,没大脑也就罢了,还被人陷害致死。双眼再次睁开,妖异的眸子露出冷冽的绿色光芒,从此,懦弱的她锋芒尽显,横行天下!懦弱无能,没大脑?大可以试试,她一定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妖才,鬼才!魔兽,她不用契约,只需要召唤。武士,一团暖气而已,她不用时间不花精力,功力自涨,一天升两级。灵丹,那是她家灵宠的零食。前世,爱人为她而死,今生,她要为他好好而活。她指天立誓,要将一切讨回。陷害她,死!
  • 第五级病毒

    第五级病毒

    为了探明小行星RT偏离轨道向地球撞来的原因,天文学家欧柏只身前往中美洲的热带雨林观测星空。他在途中遇到野生动物学家艾薇和大猩猩雷朋,他们在无意中发现了一座玛雅古城。欧柏的前妻、病毒学家戴蕾在与欧柏前上司贺利斯的婚礼上失踪,负责调查此案的警探雷蒙将怀疑的目光投在欧柏身上。艾薇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欧柏和奈维尔医生为了追查病毒的感染源来到中美洲的热带雨林,竟然在玛雅古城中遇到戴蕾。疑团重重,谁在酝酿阴谋?欧柏最后能找出真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