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900000046

第46章 体用一源论(3)

而就一物言之,则不善者多矣。唯人则全具健顺五常之理;善者,人之独也。(《正蒙注》)

神化者,气之聚散不测之妙,然而有迹可见;性命者,气之健顺有常之理,主持神化而寓于神化之中,无迹可见。若其实,则理在气中,气无非理;气在空中,空无非气。通一而无二者也。(《正蒙注》)人之有性,函之于心,而感物以通,象著而数陈,名立而义起,习其故而心喻之。形也,神也,物也,三者相遇而知觉乃发。故由性生知,以知知性,交涵于聚而有间之中,统于一心。由此言之,则谓之心。顺而言之,则惟天有道,以道成性,性发知道。逆而推之,则以心尽性,以性合道,以道事天。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而尽心知性,则存顺没宁。(《正蒙注》)

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正蒙注》)

物与我皆气之所聚,理之所行,受命于一阴一阳之道,而道为其体。不但夫妇鸢鱼为道之所昭著,而我之心思耳目,何莫非道之所凝承,而为道效其用者乎!唯体道者,能以道体物我则大,以道而不以我。(《正蒙注》)

又说:

未生则此理在太虚,为天之体性;已生则此理聚于形中,为人之性;死则此理气仍返于太虚。形有凝释,气不损益,理亦不杂,此所谓通极于道也。(《正蒙注》)

性、命、理、气,这许多名称,看起来似乎是并不相同,各有各的含义,各有各的范围。但是我们要知道这许多含义不同、范围各异的名称,实际上均是那个大自然的体所发生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用。所以说“物与我皆气之所聚,理之所行”。气虽然是有聚散变化的关系存在,虽然有时是有迹可见,有时是无迹可寻,然而它总离开不了那种体和用的关系。所以说:“理在气中,气无非理,气在空中,空无非气。”我们知道:当我们未生的时候,所谓理,是寄存在太虚的当中,我们称它做天的体性;等到已生之后,在我们的本身,也有一个形体存在,于是理聚于我们的形体之中,我们称它做人之性;及至于我们死亡以后,形体又归于消灭了,那么理气就仍然返之于太虚之中。所以我们说,形体虽然有凝聚和散释的变迁,然而气和理则永存于宇宙之间,没有所谓损益和杂乱的现象。所以称“性命为气之健顺有常之理”。因此,船山说,“其理本一原”,“通一而无二者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理气一源”。船山又说:

名者,言道者分析而名言之,各有所指,故一理而多为之名,其实一也。(《正蒙注》)

这一段话,正是说明理气一源的关系。名之发生,是由于说道者为了便利起见,于是分析为各种不同的名称,以便于指示各种不同的关系,我们就表面上看来,虽然是名目繁多,然而按之实际,还是不能离开那个根本的道理。我们知道,天之名,是由太虚而生;道之名,是由气化而生;性之名,是合虚与气而生;心之名,是合性与知觉而生。所谓天、道、性、心这许多名称,当然是各有各的来源。但是,它们那些生成变化的关系,又怎能离开体和用的范围?所以船山认为名虽多而理则一,理气同是一源。船山说性,不是一种唯心的空洞的说法,他认为性和形和气,都有连贯的关系,尤其是他说性的产生,是有一种客观的关系存在,他说:

天气入乎地气之中,而无不浃,犹火之暖气入水中也。性,阳之静也,气,阴阳之动也,形,阴之静也。气浃形中,性浃气中,气入形则性亦入形矣。形之撰气也,形之理则亦性也。形无非气之凝,形亦无非性之合也。故人之性虽随习迁,而好恶静躁,多如其父母,则精气之与性,不相离矣。由此念之,耳目口体发肤,皆为性之所藏,日用而不知者,不能显耳。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道之察上下,于吾身求之自见矣。(《思问录》)

性、气、形,这三种东西,虽然是各自有其不同的关系存在,但是实际上都是脱离不了阴阳动静的作用。气周匝于形体中,性又周匝于气中,在气的凝聚而成的形体里面,已经含有性的存在。无怪说:形,无非是气之所凝,形,亦无非是性之所合了。不过我们要知道,一个已经成形了的人,他的性,往往跟随着环境的关系而有所变迁,但是各个人的好恶静躁的本性,却又各自不同。因为我们各个人的形体,都是从我们父母的形体所分化出来的,在我们未成形之前,我们的好恶静躁的本性,大体上早已由父母的形体代为决定了。所以船山认为,“人之性虽随习迁,而好恶静躁,多如其父母”。这是何等客观而唯物的至理名言呀!因此船山认为性和精气,是不能离开的,他更进一步地要我们知道:在我们本身上的耳目口体发肤各方面,都是性之所藏的地方,不过我们终日用之而不能察觉而已。船山认为性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人类和禽兽草木的分别,就在一个性字上面。他说:

动物皆出地上,而受五行未成形之气以生。气之往来在呼吸,自稚至壮,呼吸盛而日聚;自壮至老,呼吸衰而日散,形以神而成,故各含其性。(《正蒙注》)

植物根于地而受五行已成形之气以长。阳降而阴升,则聚而荣;阳升而阴降,则散而槁。以形而受气,故但有质而无性。(《正蒙注》)禽兽无道者也,草木无性者也,唯命则天无心无择之良能,因.材而笃物,得与人而共者也。(《正蒙注》)

又说:

夫人之于禽兽,无所不异,而其异皆几希也。禽兽有命而无性,或谓之为性者,其情才耳。即谓禽兽有性,而固无道,其所谓道者,人之利用耳。若以立人之道,较而辨之,其几甚微,其防固甚大矣。(《经义》)

草木的生长,因为“受五行已成形之气”,所以是“但有质而无性”。

动物的生存,因为“受五行未成形之气”,所以是“各含其性”。人和禽兽虽然同是动物,然而却有一种很大的不同的关系在里面。禽兽仅有情才,而无所谓性。即或我们对于禽兽的情才,也称之为性,而禽兽和人,依旧还有一个很大的分别。这分别就是因为禽兽是无道的,人类是有道的。禽兽何以无道而人类何以独能有道呢?这是因为“人则全具健顺五常之理”的缘故。所以说:“禽兽无道者也,草木无性者也。”所以说:“就一物言之,则不善者多矣……善者,人之独也。”我们既经知道:性和形是同时发生的。那么,在未有形体以先,我们的性,大体上已经由那种决定形体的环境所决定了。我们又知道:人和禽兽草木的分别,是在于性,因为性是人类所独有的。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来讨论性的各方面的关系。

船山在谈性的时候,往往说到“才”和“情”这两字。才和情对于性的关系,究竟怎样?才和情的相互之间,又有怎样的不同?我们应当先弄明白这许多关系,才能明了船山谈性的真意。船山对于才和性的关系,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性者善之藏,才者善之用。用皆因体而得,而用不足以尽体。故才有或穷,而诚无不察于才之穷,不废其诚,则性尽矣。多闻阙疑,多见阙殆,有马者借人乘之,皆不诎诚,以就才也。充其类,则知尽性者之不穷于诚矣。(《思问录》)

程子谓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为二。其所谓气质之性,才也,非性也。张子以耳目口体之必资物而安者,为气质之性,合于孟子,而别刚柔缓急之殊质者为才。性之为性,乃独立而不为人所乱。盖命于天之谓性,成于人之谓才,静而为之谓性,动而有之谓才,性不易见,而才则著。是以言性者,但言其才而性隐。张子辨性之功大矣哉!(《正蒙注》)

在这两段话里面,船山告诉我们:才不是性。“性者善之藏,才者善之用。”“静而为之谓性,动而有之谓才。”我们再看船山对于情和性的关系,是怎样的说法。他说:

或谓声有哀乐,而作者必导以和;或谓声无哀乐,而惟人之所感。之二说者之相持久矣。谓声有哀乐者,性之则,天之动也;谓声无哀乐者,情之变,人之欲也。虽然,情亦岂尽然哉。(《经义》)圣人之哀,发乎性而止乎情也。盖情无有不足者,当其哭而哀足,于发为生之情,理所不发,而抑奚暇及之。此孟子体尧、舜之微而极言之。日,德纯乎性者,情亦适如其性,如其性者之情,不容已之情也。夫人之于情,无有非其不容已者矣。而不知不容已者之固可已也,则不已者意以移而已焉矣。其惟圣人乎。(《经义》)又说:

天欣合于地,地欣合于天,以生万汇,而欣合之际,感而情动,情动而性成。(《经义》)

我们从“声有哀乐者,性之则,天之动;声无哀乐者,情之变,人之欲”,“发乎性而止乎情”和“情动而性成”,这几句话里面,可以看出船山对于情和性的看法。船山虽然有时是情才并举,如他说:“禽兽有命而无性,或谓之为性者,其情才耳。”但是船山认为情和才并非一物。他说:

才之可竭,竭以诚而不匮;情之可推,推以理而不穷。(《经义》)船山对于“才”,则提出了一个“竭”字,而济之以诚;船山对于“情”,则提出了一个“推”字,而济之以理。这又是船山对于情和才的一种看法。船山认为性是体的关系,情和才是用的关系。有了性的体,然后始有情和才的用。当静的时候,情才之用不显,而性之体,则藏之于耳目口体发肤之间;当动的时候,则由性之体而发生情才之用,更由情才之用,而显现出性之存在。所以船山在说情和性的时候,一则日“情动而性成”;再则日“发乎性而止乎情”。船山在说才和性的时候,一则日“静而为之谓性,动而有之谓才”;再则日“性者善之藏,才者善之用”。这就是因为情和才对于性的关系,正是用对于体的关系。船山对于情和才,虽同认为是性之用,但是认为情和才的相互之间,却又不同。他以为情是由内而发的,才是由外而成的。他说明情之生,则谓:“感于物乃发为欲,情之所自生也。”(《正蒙注》)他说明才之成,则谓:“命于天之谓性,成于人之谓才。”(《正蒙注》)惟其说情是发之于内的,所以看重一个“推”字。这种发于心而推于外的情,是始于理而终于理的,所以说“推以理而不穷”。因此他说:“情贞而性自凝也,此所谓本立而道生也。”(《经义》)惟其说才是成之于外的,所以认才有匮竭的时候。他提出一个“诚”字,便是补救的办法。所以说,“竭以诚而不匮”。因此更补充说:“居移气,养移体,气体移则才化,若性则不待移者也。”(《正蒙注》)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情,是发之于内的,是“无有不足者”,所以是尽善;才,是成之于外的,是有时可竭,所以未必是尽善,这其中有全和偏的分别。才不但未必尽善,有时且足为性之累。船山说:

性借才以成用,才有不善,遂累其性,而不知者,遂咎性之恶。

此古今言性者,皆不知才性各有从来,而以才为性尔。(《正蒙注》)船山在一方面虽然告诉我们说:“才有不善,遂累其性。”但在另一方面,却又告诉我们,才不过是性之役,全固不足以为善,偏亦不足以为害。他说:

陷溺深则习气重,而并屈其才,陷溺未深而不知存养,则才伸而屈其性。故孟子……言为不善非才之罪,则为善亦非才之功。可见是才者性之役,全者不足以为善,偏者不足以为害,故困勉之成功,均于生安。学者当专于尽性,勿恃才之有余,勿诿才之不足也。(《正蒙注》)

然而才若与习相狎,则性不可得而复见,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情。

我们假如要想矫习复性,则必先矫正其才,使之不偏而后可,不然,则虽善而隘。他说:

才既偏矣,不矫而欲宏,则穷大失居,宏非其宏矣。盖才与习相狎,则性不可得而见。习之所以溺人者,皆乘其才之相近而遂相得,故矫习以复性者,必矫其才之所利。不然,陷于一曲之知能,虽善而隘,不但人欲之局促也。(《正蒙注》)

所以船山要说:

变,谓变其才质之偏;化,则宏大而无滞也。(《正蒙注》)于此,我们可以知道船山是怎样地说明才和性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可以明了才和情所以不相同的地方。以后我们要讨论船山对理和欲的看法。

四、船山对理和欲的看法

船山的思想,是立足于由体生用、即用显体的基础上面。所以他认为一切的关系,都是建筑在实物之上,离开了实物,则无一切关系之可言。

他对于理和欲的看法,也正是如此。他这样说明理:

尽物之性者,尽物之理而已。(《正蒙注》)

理在气中,气无非理。(《正蒙注》)

天之所以叙万物者无方,而约之曰理。(《经义》)又谓:

在天而为象,在物而有数,在人心而为理。(《思问录》)他对于欲的说明,则谓:

爱恶之情,同出于太虚,而卒归于物欲。(《正蒙注》)感于物乃发为欲,情之所自生也。(《正蒙注》)又谓:

欲日人欲,犹人之欲也。积金园粟,则非人之欲,而初不可欲者也。(《俟解》)

我们知道他所谓理,即指物理,舍物则无理之可言;所谓欲,即指物欲,舍物亦无欲之可言。物由于气之凝聚而成形,形成则形显于外而性含于中,初无所谓理和欲的关系。所谓理者,是因为“叙万物者无方”,然后才“约之日理”,因而认为“尽物之理”,就是“尽物之性”。所谓欲者,“犹人之欲也”,因为“爱恶之情”,必感于物而后乃能发生,此种因感而生的情,虽“同出于太虚”,但“卒归于物欲”。所以船山说:

理与欲皆自然,而非由人为。(《正蒙注》)

这就是说明有物然后有性,有性然后理和欲的关系才能发生。假使没有物,则性无所存,当然更谈不到理和欲了。所以我们在说理的时候,则称之为物理;在说欲的时候,则称之为物欲。这正是船山的理气一源的看法。船山对于理和欲的说明,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谈理而不谈欲,谈公而不谈私。他认为要天理流行,必须私欲净尽。第二个步骤,是说明理在欲中,舍欲无理;欲即是理,理欲一元。这两个步骤,本有冲突矛盾的地方,但在他看来,实在不然。船山在第一个步骤里面所说的欲,是指“私”和“蔽”而言。他恐怕我们对于“私”、“蔽”和“欲”的分别,不能看得清楚。误认一己之私,为天下之大公;一已之蔽,为天下之至理。若果如此,则将发生最不幸的恶果。所以他尽力地说明“私”和“蔽”的害处,要我们知道去“私”去“蔽”的重要。这就是他所认为要得天理流行,必须私欲净尽的缘故。船山在第二个步骤里面所说的欲,是指物欲之欲而言,他所说的理,也是指物理之理而言。理和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名词,但是它们的产生,是出于同一个对象的物的关系。所以我们要知道,所谓理和欲,实际上是同一物的两面。譬如说,我们有了目,就有看美色的欲望,如果要我们除去了这种看美色的欲望,只有使目不见物,然后可能,但是当我们目不见物的时候,又怎能有分辨出各色不同的至理?有了耳就有听好音的欲望,如果要我们除去了这种听好音的欲望,只有使耳不闻声,然后可能,但是当我们耳不闻声的时候,又怎能有分辨出声音高下的至理?所以船山认为欲即是理,舍欲无理,理在欲中,理欲一元。我们且看船山对于这两个步骤,曾经有过何等样的说明,船山说:

以理烛物,则顺逆美恶,皆容光必照,好而知恶,恶而知美,无所私也,如日月之明矣。(《正蒙注》)

大其心,非故扩之使游于荒远也。天下之物相感而可通者,吾心皆有其理,唯意欲蔽之则小尔。由其法象,推其神化,达之于万物一源之本,则所以知明处当者,条理无不见矣。天下之物皆用也,吾心之理其体也,尽心以循之,则体立而用自无穷。(《正蒙注》)意欲之私,限于所知而不恒,非天理之自然也。(《正蒙注》)心之初动,善恶分趣之几,辨之于早,缓则私意起而惑之矣。(《正蒙注》)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 孟子旁通

    孟子旁通

    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在前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以人物和重大事件为纲,作为切入点予以介绍;第二、三部分则是以《孟子》梁惠王篇为核心,详解文字,对文字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贯通式专题性地分析与讲解,使得全书内容不拘泥于《孟子》原文,使读者获得大量通识性的知识,体现了南先生独特的历史观与哲学观。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凯勒在书中剖析了行义就是惩罚罪恶、行义会带来纯正教义和灵性活力的亏损等错误观念,指出施行正义就是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这是圣经的重要教导,与正统教义和福音使命不相矛盾。凯勒借着对圣经经文的分析和生动实例,让人感受到上帝对于穷人和弱势群体深切的爱,同时让人看到今日信徒和教会在行义上深深的亏欠。更重要的是,凯勒指出,上帝的恩典是行义的动力;正如信心必然带来行为,蒙恩必然使人行义。本书读来让人心里火热,想要将信仰付诸实践,以爱的行动去关心困苦的人群,并建设充满慷慨正义的社区。
热门推荐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夫人,贱下留情!

    夫人,贱下留情!

    凤阁首任阁主建地下铸剑宫,欲铸血剑,百年未成。她身为凤阁阁主,凭着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善行天下,一朝失足被未婚夫背叛和同父异母的姐姐设计,担上叛徒的罪名,作为祭品被扔进了血池中祭剑。三年后,女扮男装的她带着隐忍的恨意归来,参加姐姐和曾经未婚夫的婚礼。彼时她觉得,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遭到至亲至信之人的背叛,而是仇人就在面前,不能杀掉反而要微笑着祝福。而后,她叛离龙门,在武林盟大会上,众目睽睽之下高调祭出至邪之剑--血剑,一举拿下盟主之位将自己推上浪尖,乱了天下,却又傲然转身离开。她是本该死去的未亡人,是龙门所不齿的叛徒,是世人所恐惧的魔女。亦是,他所爱之人......他是名动天下的不夜城城主,一袭黑色衣袍挥洒风华,流光潋滟的诅咒之瞳淡看江湖纷乱。天下没有他得不到的东西,唯有她,是他得到之后最想守住的。若,世人容不下你,我便为你颠覆了这天下;若,你无可归之处,我愿随你策马四海为家;若,先离开的是你,我的怀抱便是你的坟冢。◇凤阁阁主大婚前夕,满地鲜血尸骸的巷子里。女扮男装的她笑道:“呐,在下救了你一命,你是不是考虑一下以身相许?”他淡淡道:“我是正常人。”她笑得更欢了:“没事,在下也没觉得自己不正常。”他:“......”◇琉璃幻境的沙漠之地中,他眯着眼:“本座倒是想知道,你究竟丑到了何种程度。”她一听这话,顿时就不乐意了,“在下丑到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俊美无俦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他默了默,“......别乱用词语。”她:“在下怎么就乱用词语了在下觉得这些词简直就是为我而生的你难道不觉得是这个样子的吗......(省了N个字)”他嘴角轻抽:从未见过如此聒噪的男子。◇充斥着药味儿的屋子里,他负伤倚在床头,奄奄一息。她端着药:“来,快喝完早些上路。”他无力的瞪着她:“你这个......你没有良心。”她面色不改,“我有没有良心与你喝不喝药有关系?”他气得苍白的脸都红了,“我......我要休了你。”她冷笑涟涟,“抱歉,老子和你本就半个铜钱的关系都没有。”他:“......”两眼一翻,晕了。
  • 滹南遗老集引

    滹南遗老集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总裁别乱来:前夫,咱俩不熟

    总裁别乱来:前夫,咱俩不熟

    初识,她是大小姐,他只是个卑微的保镖,她追他逃,却一直纠缠不清。杀母之恨,新仇旧怨,他本以为自己怎么都不会放下,谁知道最后是怎么也无法对她放手!“吴晋寒,你到底爱不爱我?”她彻夜守在民政局的门口,结果第二天他带来登记的人却不是她。依旧是一身黑衣,依旧是俊脸冷酷,却不再是那个只对她笑过的男人。“嫁给我——你,不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送李侍御贬鄱阳

    送李侍御贬鄱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临世界

    魔临世界

    谈杰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了,震惊之余带给他的是奇遇还是危险,一次次的突破中,他又能否回到原来的世界。至强的火龙,一次吐息焚灭城池,万年冰皇,挥手可封万里,朋友,敌人,下一次谈杰遇到的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