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900000052

第52章 体用一源论(9)

又说:

就人伦日用举凡出于身者,求其不易之则,斯仁至义尽而合于天,人伦日用,其物也;日仁、曰义、日礼,其则也。(《孟子字义疏证》)

人伦日用,是指的日常的事物和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而言。我们为学的目的,就在讲明这种人伦日用,以求做到“尽夫仁、尽夫礼义”的地步。只有在人伦日用里面,才可以看出仁与礼义的关系。人伦日用是物,仁义礼是则,有物必有则,有人伦日用,必有仁义礼。东原更拿饮食和知味做例子,来说明这种关系。他说:

然智愚贤不肖,岂能越人伦日用之外者哉?故日:“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饮食喻人伦日用,知味喻行之无失。使舍人伦日用以为道,是求知味于饮食之外矣。(《疏证》)我们不能在饮食之外求知味,当然我们也不能舍去人伦日用,而另求其所谓道了。所以他说:

极言乎道之大如是,岂出人伦日用之外哉?(《疏证》)东原所说的人伦日用,正是习斋所说的事、所说的物。东原所说的仁、义、礼,正是习斋所说的正德、利用、厚生,以及所谓德、行、艺。

东原所说的“学以讲明人伦日用”,“于人伦日用行之”,与习斋所说的“见理于事,则以彻上彻下矣”,用意正同。东原以为舍人伦日用,则无道之可言,也与习斋所说的“不见诸事,非德非用非生也”,“不征诸物,非德非行非艺也”,是同一的看法。可见东原受习斋的影响很不小。

至于清儒对理和欲的问题,似乎都是取着同一的观点。王船山说:

“天下之公欲,即理也;人人之独得,即公也。”颜习斋说:“气质之性无恶;恶也者,蔽也,习也。”戴东原说,“凡有血气心知,于是乎有欲”,“生养之道,存乎欲者也”。这种看重“欲”的思想,是王、颜、戴诸氏的一致的看法,也正是清儒思想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哲学和宋、明哲学完全立于正反对的地位。

三、戴东原的“生的哲学”

东原全部思想,都在说明一种“动”的现象,他用“生生”两个字表现出来。他说:

气化之于品物,可以一言尽也,生生之谓欤!(《原善(上)》)“生生”这两个字,是东原说明气化与品物的根据,同时也正是东原全部思想的出发点。东原处处在告诉我们:气化流行的关系,生生不息的现象,以及发生万有不齐的品物的所以然。“因气化而有生生,因生生而有品物”,这两句话可看作东原全部思想的缩影。何谓气化?东原以为,充满宇宙间的,只有一种“气”的存在。在宇宙当中,也只有一种变动不已的“化”的作用。一切万物的滋长绵延,都是由于“气化”的作用。关于气化之理,他这样说明:

凡有生即不隔于天地之气化。阴阳五行之运而不已,天地之气化也,人物之生生本乎是。(《疏证(中)》)

气化和阴阳五行的关系,究竟怎样?在这里有说明的必要。气化和阴阳,并不是两件东西,所谓气,就含着阴阳二气,二气相反而相成。当它们相感相遇的时候,就要发生一种运行不已的变化的作用。我们对于阴阳二气感遇而生的变化,就称之为“气化”。可见,气,正是指的阴阳二气而言;化,正是指的阴阳二气相感相遇时所发生的变化而言。气化和阴阳是同一的东西,并不是说,在阴阳二气之外,另有所谓气化的作用存在。

王船山在说明阴阳和动静的关系的时候,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动静者,即此阴阳之动静,动则阴变于阳,静则阳凝于阴……非动而后有阳,静而后有阴,本无二气,由动静而生。(《正蒙注》)船山认为动静即此阴阳之动静,东原认为气化即此阴阳之气化,正是同一的看法。五行的关系,又怎样呢?东原说:

举阴阳则赅五行,阴阳各具五行也;举五行即赅阴阳,五行各有阴阳也。(《疏证(中)》)

五行的相克相生,和阴阳的相感相遇,同样地要发生一种变化的作用。可以说宇宙间一切变化的作用,都不出相感相遇相克相生的关系以外。而且在阴阳二气里面,就含着五行相克相生的关系;在五行里面,也就含着阴阳相感相遇的作用。所以说:“阴阳各具五行,五行各有阴阳”;“举阴阳则赅五行,举五行则赅阴阳”。气化和阴阳五行的关系,既已说明,我们就可以知道东原拿阴阳五行运而不已一点来说明气化的原因。东原说:

阴阳五行以气化言也。(《绪言(上)》)

气化是从阴阳五行运而不已的关系显现出来的,但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却又是从气化里面发生出来的。凡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都不能与天地之气化隔离;一旦隔离,则其生机即将断绝。因为人物的生生,正是本乎天地的气化。东原便把握着这种关键,以建树他的“生的哲学”。

东原所说的“生生”,与“流行”的意义不同。“流行”是单指一种运行不已的变动的现象,“生生”却包括扩大、发展、绵延、滋长的现象而言。所以他在说了一句“流行不已”之后,还要加上一句“生生不息”。

他说:

天地之气化,流行不已,生生不息。(《绪言(上)》)一阴一阳,流行不已,生生不息。(《绪言(上)》)东原把那种扩大、发展、绵延、滋长的“生生不息”的现象称之为“化”。他处处在说明“生生”,也正是他处处在说明“化”。所以他说:

生生者,化之原;生生而条理者,化之流。(《原善(上)》)有了气化,就发生一种变动的现象,这现象是由于一种动力,以使其“运行不已”,东原便称之为“生生”;有了这种动力,就产生万有不齐的品物。各依其类、有条不紊地滋长绵延着,成为一种动向,东原便称之为“条理”。“生生”可以说明发展的过程,“条理”可以显现发展的关系。

假使没有“生生”,根本不能成为“条理”;假使没有“条理”,根本无法显现“生生”。“条理”和“生生”,实际上只是一件事体的两面。就其藏诸体者而言,就称之为“生生”;就其显诸用者而言,就称之为“条理”。

“条理”不仅显现了“生生”的本质,在“条理”本身就潜藏着“生生”的本质。“生生”不仅说明了“条理”的不同,在“生生”的瞬间,就潜伏着“条理”的不同。这便是所谓“化”,所谓“气化”。关于“生生”和“生生而条理”,东原实在说得很透彻。不过说到“孳生”的“类”,东原的思想就有问题了。譬如他说:

气化生人生物以后,各以类孳生久矣。然类之区别,千古如是也,循其故而已矣。在气化分言之曰阴阳,又分之日五行,又分之则阴阳五行,杂糅万变。是以及其流行,不特品类不同,而一类之中,又复不同。(《绪言(上)》)

“气化生人生物以后,各以类孳生”,“杂糅万变……一类之中,又复不同”,这仍是他的“由气化而有生生,由生生而有品物”的看法。不过所谓“类之区别,千古如是,循其故而已矣”,这简直是一种“类”不变的思想,这还谈得上生的哲学吗?不谓以标榜“生生”的东原,却见不及此,可见成见的摆脱是一件颇不容易的事。

东原处处着重“化”的说明,即以“生生”和“生生而条理”说明“化”的两种现象,并建树他的思想体系。他把宇宙当中一切的现象,分为三类:第一,自然的;第二,必然的;第三,本然的。“自然的”关系,他叫做“顺”;“必然的”关系,他叫做“常”;“本然的”关系,他叫做“德”。另外又提出一个“道”字来,叫我们在道里面,明了“天地之顺”;提出一个“善”字来,叫我们在善里面,察知“天地之常”;提出一个“性”字来,叫我们在性里面,通晓“天地之德”。表面上好像在说明“道”和“顺”的关系,“善”和“常”的关系,“性”和“德”的关系,实际上却是处处在说明所谓“自然”、“必然”和“本然”,也即是说明所谓“化”。我们现在就根据这三方面,对东原思想体系,作一番检讨。

第一、道

东原对于“道”之一字的说明,是从他的中心思想的“化”出发。他对于“道”,好像说得非常复杂,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他恐怕我们对这种表面上好像复杂的“道”,不能了解,不能认识,所以处处提出一种“自然”来解释。他认为所谓“道”,就是那种“自然”的现象,任自然的现象自由发展,不加伤害,就可认识这个“道”,把握这个“道”。东原下“道”之一字的定义说:

道,言乎化之不已也。(《原善(上)》)

一阴一阳,盖言天地之化不已也,道也。(《原善(上)》)“道”,指“化”而言,指“化之不已”而言。天地间何以能够发生“化”的作用?“化”的作用又何以能够“不已”?这是由于天地间有阴阳的两种不同的作用的缘故。当这两种不同的作用相接触的时候,就发生一种“动”的作用,在“动”的作用里面,就潜藏着“化”。“动”的作用,永无停止,那么,“化”也当然是“不已”。为什么在“动”的作用里面潜藏着“化”?为什么“动”的作用又永无停止?他曾经提出“生”和“息”两个字来说明。他说:动而输者立天下之博,静而藏者立天下之约。博者其生,约者其息,生者动而时出,息者静而自正。君子之于问学也,如生;存其心,湛然合天地之心,如息。人道举配乎生,性配乎息。生则有息,息则有生,天地所以成化也。(《原善(上)》)

又说:

生生之呈其条理,显诸仁也。惟条理是以生生,藏诸用也。显也者,化之生于是乎见。藏也者,化之息于是乎见。生者至动而条理也,息者至静而用神也。卉木之枝叶华实,可以观夫生。果实之白,全其生之性,可以观夫息。(《原善(上)》)

关于生生和条理,我们已另有说明。这两个名词,对于东原的全部思想,关系颇为重大。讲到后面,我们还要详加阐述,在这里仅连带地说说。东原以为宇宙当中一切的现象,可以用两个字包括净尽,一个是“动”字,一个是“静”字。“动”和“静”就表面看来,好像是相反的,其实不然。“动”,是就显诸外的那种外表的现象而言,“静”,是就藏诸内的那种内部的关系而言。“动”和“静”,实际上是一件事体的两面。更正确地说,所谓静者,实即是动,是动的另一种作用。因为有了动的作用就发生天下的万事万物,这就叫做“立天下之博”,这便是所谓“生”。又因为有了静的作用,就潜藏着那种发生万事万物的原动力,这就叫做“立天下之约”,这便是所谓“息”。“生”即是那种“时出”而“条理”的“动”,“息”即是那种“自正”而“用神”的“静”。“静”既然是一种原动力,我们怎能说“静”不是“动”呢?东原对“生”和“息”的看法,也正相同。他认为:“生”,不是一个单纯的“生”,而是“化之生”;“息”,不是一个单纯的“息”,而是“化之息”。假如我们把生和息仅仅看作一种单纯的作用,那就是一种机械的看法。宇宙问万事万物滋长绵延的现象,是那种“生生”的作用。惟其有了滋长绵延的生生,所以就产出那许多有条不紊的品物的条理来,这就叫做“显诸仁”。但是在那许多有条不紊的品物的条理里面,却又潜藏着那种滋长绵延的生生的新的作用,这就叫做“藏诸用”。由“显诸仁”可以看到“化之生”,由“藏诸用”可以看到“化之息”。“生”是“息”的一种显现,“息”里面正潜藏着“生”,一生一息,形成永无停止的“动”,即形成“不已的化”。东原更恐怕我们对于“生”和“息”的关系,不能了解得十分透彻,于是更举例证明。他以为人伦日用是生,而我们的性却能适合于人伦日用,这便是息。我们日新月异地研究学问,是生,而我们的存心,却能体验所学,见诸实行,这便是息。草木的发芽滋长,株成叶茂,华繁果熟的现象,是生,但是那些发芽滋长、株成叶茂、华繁果熟的现象,无一不包含于果实之白里面,这果实之白便是息。一生一息,相因相倚,相反相成,无有止极,便是天地所以化之不已的原因。东原便是把这种化之不已的现象,叫做“道”。他认为这种现象是自然的现象。于是处处用“自然”以解释“道”兼解释“化”。他说:知其自然,斯通乎天地之化。(《原善(上)》)

所谓“天地之化”,即是自然现象。我们只要认识自然现象,就能通晓天地之化。但是所谓自然现象,究竟是怎样的现象呢?东原仍旧提出“生生”两字。他说:气化之于品物,可以一言尽也,生生之谓欤!(《原善(上)》)所谓“生生”,含有生长、生动、生活、生存的意思,又含有滋长、绵延、继续不断的意思。这两层意思是分不开的。前者名之为“生”,后者名之为“生生”。譬如说,一颗麦,当我们把它种植到泥土里面以后,就慢慢地活动而生长起来,结果成为一种草本的植物,而产出了一个新的麦穗,在这个麦穗里面,却包含着千百颗新的麦粒。一个蚕子,得着了适当的温度的时候,就变成一条蚕,然后成茧、成蛹,一直到成蛾,蛾又产出千百个蚕子。麦粒从种植到泥土以后,长成为草本植物,长出了新的麦穗,都是一种“生”的作用。但是等到从麦穗里面,更产出千百颗新的麦粒来的时候,那就不仅是“生”的作用,而更含有“生生”的作用了。蚕子从成蚕、成茧、成蛹,一直到成蛾,都是一种“生”的作用。但是等到蛾又产出千百个蚕子来的时候,那也不仅是“生”的作用,而更含有“生生”的作用。一定要达到了“生生”的境地,才算完成了“生”的使命。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本书立足于科学实践观,在梳理认识论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认识的本质、特点与功能,认识的系统结构,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与真理的关系,社会认识活动的基本向度,科学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对于探讨人类社会的自我认识之谜、认识论的发展及其革命变革,特别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认识论的本质及其当代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本书是延参法师的静心之作,凭借他多年的人生感悟和智慧沉淀,针对当下人们都会遇到的焦虑、迷茫、浮躁、烦恼等问题,揭示出生命中那种美好的爱、宽容、善良以及不朽的信仰。书中将人生智慧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借助人人都可能经历的人生故事,通过画龙点睛般的心语点拨,使读者有醍醐灌顶之感,使每个人都能在困扰和迷茫中获得平静、智慧与愉悦,让自在诗意充盈每个人的生活,使我们能以一种淡然、放下、开放的姿态从容面对生活,感受美好、纯洁、简单却幸福的人生,心有明月常皎洁。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该书收录C.S.路易斯1939至1956年间的9篇著名演讲稿。这些演讲稿之论题,与现代中国思想密切相关。如,《荣耀之重》谈德性伦理的古今之别:今人以为最高德性乃“无私”,古人以为最高德性乃仁爱;《战时求学》一文谈的则是,保家卫国与大学求学两不相妨;《我为何不是和平主义者》谈和平主义之纰缪;《高下转换》一文则针对现代哲学之主流:还原主义(reductionism),等等。
  • 特别清凉

    特别清凉

    本书从作者雪漠的作品中精选一些具有励志作用的名言警句分类编排,并配以书法和绘画小品,内容包括认识生命、认识自心、了解生命人生的真相,保持心灵的纯洁,不执着于个人得失,超越个人的局限等方面。
热门推荐
  • 穆二少,请对我负责

    穆二少,请对我负责

    唐一柔性格怯懦,被朋友戏称为包子女,她被交往多年的男友穆宇骗婚。新婚当夜,就被小三薛安琪设计。婚后生活并不顺利,婆婆苛责,穆宇视她为隐形人,与真爱打得火热。逆来顺受的唐一柔努力把日子过好,换来的仍旧是婆家的漠视。终于又一天,身心俱疲的唐一柔从那段名不正言不顺的婚姻里逃了出来,为了护住肚中孩子,她发奋图强,性格变得强势,不再任人欺压。
  • 漫长的瞬间(中国好小说)

    漫长的瞬间(中国好小说)

    中国社会的养老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主人公是一位113岁的老女人,她在家庭中的辈分是曾祖母。然而她有6位亲人先她而去:长子8岁时死于脑膜炎,女儿15岁时溺水而亡,老伴在她42岁时从树上失足摔死,最后一个儿子在49岁、儿媳在63岁病亡,重孙在未成家时亦死于工作事故。时下由孙子世雄、孙媳玉容、重孙小伟赡养。世雄等赡养者认为众多亲人先于老人亡故是因为曾祖母夺了他们的阳寿所致,并时时担心自己也遭此厄运,故均盼望曾祖母早离人世以解除潜在威胁……
  • 我家皇妃就是那么菜

    我家皇妃就是那么菜

    咸鱼突然翻身,翻进了宫。什么?什么婚约,什么帝王......我不要待在这里!男人都是大猪蹄子...拖她上战场打仗,下河沟玩泥巴,去山上抓鸡,去山下吃豆腐脑...你可是帝王啊!千万不要跟我纠缠不清,不就是政治联姻吗?我嫁!我嫁!...嫁了之后呢?他一下子对她百般讨好,乖的不像话。你要吃鸡我帮你抓,你要豆腐脑我给你做,但前提是你要给我做桂花羹...... 赠之以白芍,雪夜探红梅....... “若你愿做我一个人的妃子...” 月夜,二人长相厮守,她心无旁骛。 “杀戮是无止境的,只有我能保你安好...” 上战场前,他将她搂之于怀,也许是最后的告诫。 “何为柔肠百转?何为牵肠挂肚?” 阴雨绵绵,他当着别的妃子的面,怒问虞沁。 …… 江绾到后来才明白,她爱他。傻子!他把人给了自己,她为他做一辈子的桂花羹。 不知过了多久,她才知道所有的前因后果。 她不惜为了他再上战场,犯错后,却又不惜将自己送上断头台。 即便犯下再大的错,也不会让你离开。 江绾对他,又爱,又恨。 爱他的撕心裂肺,恨他的痛彻心扉。 下雪了。“绾儿,再给我做一碗桂花羹吧。” 只为爱的女人笑,只为爱的女人敞开怀抱。
  • 快穿攻略:男神花式撩

    快穿攻略:男神花式撩

    余津津绑定了男神攻略系统,被它强制性的传送到各个位面完成任务。病娇哥哥√血族伯爵√禁欲总裁√腹黑丞相√偏执皇帝√冰山校车√狼狗竹马√……男神应有尽有,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每个男神都长着一副壳子。“攻来攻去都是一个模样的人,坑鬼咱们出来单挑!”余津津差点想手撕了系统。一旁的男人阴鸷的笑出了声音,阴测测的开口:"来,先过来好好谈谈每次你不认人这笔账要我怎么算!"余津津:……【日更4000√双c√男猪脚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本书又名坑鬼系统的日常挖坑、系统的嘴骗人的鬼。】
  • 最强BOSS吞噬者

    最强BOSS吞噬者

    陈沐,因患有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高中毕业后便一直足不出户,在不足15平米的小房间内蜗居了整整六年。后来为了治病,也为了给远在天堂的父母一个答复,他终于鼓起勇气买了一个《神迹》的游戏头盔,准备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改善病情。谁料想,他竟成了全游戏中唯一携带【七宗罪·暴食·超凡吞噬】天赋的终极反派......
  • BOSS开道:傲娇萌妻太难缠

    BOSS开道:傲娇萌妻太难缠

    “苏苏,我想吃你做的饭。”微微搂着苏苏的胳膊可怜兮兮的撒娇。“好!”“苏苏,你会陪我一辈子吗?”“笨蛋,一辈子太短,我要的是生生世世。”苏苏霸道宣誓。“苏苏,他们好像不认可我。”微微躲在他身后,探出小脑袋。苏苏柔和的眸子扫过他们,只听震耳欲聋的声音响彻整个房间:“大嫂好!大嫂辛苦了!”“你剩余的时间不多了…”医生的话回荡在他耳边。他说要陪她生生世世,结果,他还是违背了当初的誓言。苏苏消失的第9天,微微找到他时却见一陌生女人挽着他,而他,一脸柔情。
  • 摄政大明

    摄政大明

    穿越了,变成了一个声名狼藉的大贪官。百姓的咒骂、太子的敌视、清流的诋毁、权臣的排挤……还有一心想要卸磨杀驴的皇帝。环境很恶劣,前景很暗淡。本书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或许暗恋本该如此

    或许暗恋本该如此

    再见了,祝我们各自安好吧,那段时间,就当是一场梦好了。致爱。
  • 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李四光

    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李四光

    本书介绍了李四光的生平,内容包括:石头风波、求学经历、心向祖国、崭新的生活、地质力学的萌芽、石油之战、开发地热、“再给我半年时间”、李四光故居与“李四光小道”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