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600000012

第12章 规则——万科成长有多美(4)

笔者在此则想借用另一段业内人士的文字:

经济学家周其仁说:“我们拥有这个世界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和最便宜的企业家。”在王石身上,这种对比显得尤其强烈。这20年时间里,他花了大部分时间,去争取和创造一个好的制度,以改善生存环境;他几乎是只身创立万科,而他仅仅是一个富裕的中产阶层。可以让人感到安慰的是,2004年5月,《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2004)》公布的数字显示,在“上市公司董事长持股市值”排名中,王石榜上有名,持有万科A股182.543 2万元,远高于该类排名的平均数83.5万元。

人们有理由欣喜“职业经理人”的如此规则,我们也有必要祝福王石!

三、保位——万科股份之战

股改后经历过第一轮扩张后的万科,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拥有55家附属及联营公司,业务遍布数十个行业和全国各地,且正挟资金优势,攻城略地,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从公众和市场中抛来的种种疑问和担心,却使得已是公众企业的万科及王石本人感到了某种巨大的无形压力。用王石的话说:他和万科又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生死路口。另一场体制内的再造似乎不可避免。

好在是一切发展中的问题都可归于“体制”二字,任何单一的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都较不过将两种体制有机结合的企业。万科也许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而王石更有着舍我其谁的某种定力。

1.万科请来的“资本狂人”

1994年的万科迎来了自己的十周岁,本来值得庆祝的事情却无法令王石及其团队高兴起来。

外部方面,深圳在遭遇了“股灾”和高速发展的周期性停顿之后,表面上虽然一切仍旧看似寻常,但每一个涉足经济运营的人都能感受到,一场调整和重新洗牌的巨大潜流已经在暗中涌动;而在内部,除了上文所说的问题之外,一场更深层次的考验正在向王石袭来。十年跋涉后的万科和王石,将不得不再次面对一场生死之争。

这场所谓生死之争的另一主角是张国庆,有必要在此先了解其背景。本书综合王石自己的传记和《证券日报》所登载的相关资料,整理出如下内容。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曾有一家名震一时的证券商——君安,张国庆就是它的主要创始人,被称为“君安教父”。

张国庆原系深圳人行金管处处长、深圳证券领导小组组长,是一位锋芒毕露的少壮派,强硬作风在业界无人不知。深圳1992年“8·10”股灾后,深圳原市长被调离特区,迫于压力,具体操办证券业务的张国庆离开人民银行,下海创建君安证券,很快便声名鹊起。

据说,张国庆个人最辉煌的时期,也正是君安驰骋中国资本市场之时。

当时《证券法》尚未出台,券商可以恣意纵横,将游戏规则玩弄于股掌之间,比如操纵股价。而在深圳股市,张国庆俨然一方独大。

1993年至1998年间,君安共为100多家企业承担A股、B股首发上市及配股业务,筹资总额近300亿人民币。万科就是其中之一。到1997年底,君安的总资产达175亿元,利润7.1亿元,名列全国第一。

王石在自己的文字中还透露过一个细节:君安曾经帮助万科的一个股东出售过一部分的法人股,法人股的销售在当时是明文禁止的,必须经最高证券管理机构批准才可能“例外执行”,张国庆竞能搞定,可见法眼通天。

而一些内部资料显示,君安的经营理念自始至终以“做人”为宗旨,注重培养具备个性的投资管理人才。1996年开始,君安中层以上轮流脱产培训英语。而后陆续被派至华尔街金融机构进修。君安操盘理念也因此出类拔萃,被称为“麾下二千三百员将帅,个个能征善战”,以至于君安一度被称为中国证券业的“黄埔军校”。

君安出事的直接原因是张国庆及君安的几个高层试图通过MBO(Man-agment Buy-out)——经营层股权回购——的方式将君安私营化,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股权操作,将君安“装入自己的口袋”。1998年7月,审计结果查明,张国庆等人“账外违法经营隐瞒转移收入”的总额在12.3亿元左右,张获得君安约77%的权益。

最终有关部门认定,张国庆涉嫌“侵吞国有资产,将国有资产变相转入私人名下”。1998年9月,张因“虚假注资”和“非法逃汇”等罪名获刑四年。

如今,业内人士公认,张国庆已由当年的斗士转身成为资本市场上的“勇士”。

就是这位证券业内的“斗士”,让王石体味到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之味。

王石自己也许都没有想到,他和万科所要面对的众多挑战中,被视为自己体制内的君安张国庆会是最为直接的一个,而且直指他和万科的致命软肋。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君万之争”。不管有多少种“君万之争”的版本,笔者认为,如下的过程还是较为客观可信的。

1994年3月30日,是王石和万科历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君万之争”爆发。

是日下午,君安证券在深圳阳光酒店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代表委托的四家股东——深圳新一代企业有限公司、海南证券公司、香港俊山投资有限公司和创益投资有限公司发起《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这四家公司共持有万科总股份的10.73%。

《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首先概括性地介绍了万科的业务情况、公司结构、股本构成和股票走势,并对万科的五大产业状况逐一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之后,《股东书》着重针对万科经营和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倡议书》,目标直指万科的董事会组成和公司业务结构。

连王石自己后来也不得不承认,君安和张国庆是有备而来,自己“深感不安”。的确,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张国庆击中了王石和万科的软肋。

据万科内部资料显示,1988年~1993年间,尤其是1991年王石管理层为万科确定“综合商社”概念后,万科多元化和跨地域扩张局面迅速形成。

如前所述,1992年是万科实施跨地域经营、“遍地开花”的一年。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国务院随后发布《关于发展房地产业若干问题的通知》,王石带领万科借此加速实施跨地域发展战略,在华南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山东半岛、京津地区和辽东半岛组成的渤海经济圈投资房地产项目和股权投资。到1993年,万科已经神奇的扩张到了55家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遍布全国大城市,业务也扩大到了五大类。

即使是在中央提出了“防止经济过热”的警告,宏观经济面临紧缩的形势下,王石和管理层虽然也感受到了风雨欲来之势,但依然没能阻止万科的北海万科城市花园、成都万兴苑、石家庄银都大厦、深圳海神广场、鞍山东源大厦等项目的形成。1994年则继续上天津城市花园、北京城市花园、武汉万科广场、沈阳城市花园、大连邮电大厦等多个大项目。

更有令人不安的,由于投资过于分散,成都万兴苑、武汉万科广场、天津金桥高级公寓、鞍山东源大厦都因资金短缺而濒临烂尾工程。此时的王石和万科管理层似有某种不祥的预感。

而王石自己后来也说,以万科其时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不适合搞众多“上甘岭”项目,而应该把开发区域集中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尤其是深圳。

1993年1月,万科在上海召开会议,此会议后来被业界认为是万科发展的转折点。会议决定放弃综合商社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城市居民住宅开发为主导业务,产品由酒店、写字楼、住宅、商场收缩到住宅,住宅由别墅、高层、多层收缩到城乡结合部的规模开发,并提出加速资本积累,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方向。

1993年4月,也就是在国家银根紧缩之前,王石和万科再次与幸运之神相遇,万科成功发行B股,筹资4.5亿港元。用王石自己的话说,这对公司渡过银根紧缩的难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谁都不能保证幸运永远都在自己这边。王石领导的万科管理层自不会有如此奢望。

只是,这次幸运并不能解决万科的根本问题,王石和管理层面对的形势依然严峻。

其时已有业内人士指出,当时的万科已经深陷多元化和跨地域经营的沼泽里,王石及其管理团队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运营中的问题和风险,但真要调整起来绝非短期可行。而在经营状况尚可的情况下,王石尚未开始真正的战略调整。

此时的君安因承销万科B股,仍有1000万股压在自己手上。如何既能脱手,又不亏损,则是张国庆重点考虑的。他仿佛意识到了,要是能在体制规则之内找到某种题材,就能实现自己的目的,甚至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君安对万科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万科的竞争实力在哪儿呢?它的贸易没有国优拳头产品,股权投资本身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工业产品中没有全国名牌,文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真正有点优势的是它的物业管理,而物业管理本身是不赚钱的。能够形成行业竞争优势的只有万科的房地产。

目前看来,万科的房地产并不具有竞争优势。”

再看看君安提出的主要问题:业务透明度不足,参股申华没有取得实效,房地产经营业绩欠佳,股权投资利润不稳定等。其中的“业务透明度”问题,明显是暗指王石在万科独断专行,应该为万科缺乏核心竞争力负责。

最后来看君安给出的解决方案:改组万科的产业结构,收缩工业、贸易和股权投资业务,保留已在业内具有较高声誉的文化经营业务,将安华公司和股权投资公司独立出来,全力发展大众城市住宅开发和写字楼出租等房地产业务。同时还宣布,推荐8~10人进人万科董事会,要求在董事会内部设置一个常设的项目审批委员会,对重大决策进行监督,避免和减轻项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不能不说,君安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大都颇有见地”。所以,在君安召集的新闻发布会上,王石也回应《改革倡议书》“具有专业水准”。这也为王石在后来的一系列经营运作中的做法提供了有力的印证。

回头再看君安所联合起来的那几家股东。君安称向其授权的是万科的四大股东:深圳新一代企业有限公司、海南省证券公司、俊山投资有限公司和创益投资有限公司,总持股比例达到10.73%。其中,“新一代”是万科第一大股东,与万科渊源极深,其负责人张西甫更是王石的创业兄长。这些在前文中已有过介绍。然而,正是这个自己一度引以得意的智慧之作,而且是在自己一向视为兄长的主持下,给了王石一个突然袭击。

据王石后来回忆,君安在这次争斗中所使用的手段也十分“狠毒”。1993年担任万科B股发行策划者和发起人的渣打(亚洲)有限公司副董事宁志翔,对万科的战略规划曾提出过不少建设性的建议,但也在这一次中与君安结成同盟,利用对万科内部情况的掌握,起草了《改革倡议书》。也有的内部资料记载,他还和君安暗中购买万科2000万元的股票。

为了制造奇袭效果,身为万科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王石,只是在“3·30”当天上午才接到君安此次举动的通知,而且是在自己主动争取下才获得参会的资格。

王石后来回忆说:“君安的动机非常明显:通过告股东万言书,争取万科股东的支持,达到改组万科董事会,从而操纵股票走势的目的。”而君安对王石也曾有过“安抚”:“改组后的董事会还是由你王石担任老总。”

紧接着,《中国证券报》、《深圳特区报》以最快的速度全文刊登了君安的《告万科全体股东书》和《改革倡议书》。万科股票(“深万科”A股)应声而涨,当天开盘价12.30元,收盘价13.60元,升幅达11%,成交744.5万股。

后来业内人士指出,君安抓住了万科股东分散的软肋,试图通过委托授权形式“革”股份制企业的“命”,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个创举,是一个极好的“题材”。而王石也在自己的回忆里写道:“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题材往往成为刺激股市的灵丹妙药,而股价上涨是市场共同的心声,恰好君安的建议‘书’提供了这种操作题材。”

舆论站在了君安这边,股民们显然指望把事情搞大,好乘机渔利。

天生富有“野”性的王石岂能就此接受摆布?这不是他做人的风格,他要正面回击了。

3.生或死的规则游戏

“倡议”只是表面文章,重组万科、夺王石之位才是内含之意。王石和万科能做的就是:“一,瓦解改组万科的联盟,挫败其发起特别股东大会的动议;二,充分向市场披露信息,不要盲目跟进购买万科股票,以免受损。”可万科的时间并不多。

马上行动。王石决定调动一切资源,展开一场保“位”之战。

就在发布会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内,王石就在30分钟内与在美国、加拿大、北京、青岛等地的13名董事取得联系。但万科十分分散的股权,使任何决策都面临很高的成本,一番番博弈之后,万科的国有股成了关键的一票。

当晚,王石及其管理层通过深交所宣布:3月31日“深万科”股票停牌一天。这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停牌,在当时尚没有对股票涨跌的停牌限制,万科开了—个先河。王石的目的是,通过停牌赢得时间,阻击君安等人的“老鼠仓”。

同类推荐
  •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2009年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股市上涨、楼市热销、车市火暴,这是否说明我国经济已经回暖?郎咸平教授对萧条时期的各种独特现场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市场回暖背后的真相与亮点,指出我国经济的真正危机并非金融危机,而是制造业危机。在此基础上,郎咸平教授指出,萧条时期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通过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各领域的逐一解读,为读者找出投资机会。并最终得出结论,只有“第四驾马车”——产业链高效整合才能真正拉动中国经济。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中国当下经济到底怎么了,大家众说纷纭,官员、企业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书中明确告诉各位读者:中国经济萧条已经到来,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惨状。萧条也意味着希望,如果没有“次货危机”,美国经济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健康。郎咸平教授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认为:政府推动的所谓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其实都是伪命题。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动的“手”,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才该是应该做的。今天的萧条,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萧条,政府也必须束缚自己那只好动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书总结道:只有砸碎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枷锁,中国改革的的新红利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才有走出萧条的希望。
  • 矿业权交易操作实务

    矿业权交易操作实务

    本书从矿业权出让、转让的现场交易和网上交易两方面叙述了整个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交易过程。详细列出了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文本式样。可使初始接触矿业权的人士尽快了解矿业权交易操作,也可供经常接触矿业权的人士参考。
  • 网络时代的副业经济

    网络时代的副业经济

    网络经济,消费主义,斜杠青年,这些词汇是不是都和你多少有些联系呢?利用网络的便利来发展副业除了给你带来额外收入,还能丰富你的业余生活和拓展人脉,不妨来看看这些方法,也许就有你擅长但尚未发现商机的选择。
热门推荐
  • 七计

    七计

    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存在,我们又是为了什么而消失。为解决这个不科学的问题,无论是地球的背叛者还是幸存者,都一齐加入计划。完美计划,为之而存在。——白怙投了个好胎,生在一个权始滔天的世家。他们家族有着一个不可见人的秘密,白怙的唯一弱点。在和夜晞相爱之前,她确实是这样……【排雷:本文男女主都非双洁,这年头双洁的哪有这么多?想看双洁的请移步,如果到时候说什么没看见,就别怪我喷你了。2.非np】如果欣赏,请夸我,谢谢(*°?°)=3
  • 充闾文集:艺文说荟

    充闾文集:艺文说荟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 男主总是不想让我好过

    男主总是不想让我好过

    姜珠好不容易嫁了人,却发现她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宫大人,请手下留情!
  • 反派大佬脑补帝

    反派大佬脑补帝

    时杳穿成大女主文里的恶毒郡主,面对一心复仇顺带搞事业打脸前世仇人的bug女主,时杳方了,且看她如何在古代生存
  • 上仙独宠:绝色炼药师

    上仙独宠:绝色炼药师

    她原是上三界的天才炼药师,却一朝身陨,阴差阳错的借尸还魂在下三界一个快死的倒霉蛋小姐身上。既然上天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么我定然不会辜负。曾经那些欺我辱我的,现在我千倍百倍的奉还。清落的目标始终都是好好活着,努力报仇,却意外的招惹了一个男人,一个让她心动,一辈子都逃不开的男人
  • 中华营养百味:营养早餐,美味晚餐

    中华营养百味:营养早餐,美味晚餐

    阳光明媚的早晨,提前一会儿起床,给家人做好营养美味的饭菜,一家人一起吃完早餐,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美好的一天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始。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到家中,一家人高高兴兴吃着可口的饭菜,聊聊高兴的事情,给这一天画个完美的句号。本书为你介绍了诸多黄金早餐和温馨晚餐的多种做法,让您和您的家人享受完美人生。
  • 强者修魔

    强者修魔

    以身封魔的行走圣者,解开封印令体内诸天万魔之力绽放;上古传奇,再现於世;沉寂了万年的魔道之威,重见天日!
  • 青柠时光不酸凉

    青柠时光不酸凉

    *新书《大佬的戏精夫人》,全文处处反转,沙雕幻言,男女主智商灵力双高,欢迎入坑!*标签:#甜虐文#双洁#高宠#日久生情#久别重逢*文案一:留学一年,米青柠突然被萧云约谈,地点定在了柏教授家。一进家门,才发现柏教授的几个朋友她都认识。朋友忽然八卦:“听说柏教授跟他妻子离婚了。”她反驳:“没有吧。”朋友又确定道:“萧离都被柏教授妈妈内定了。”她又反驳:“他们不熟吧。”朋友不理她,策划道:“等会我们要撮合柏教授跟萧离。”她大惊:“不好吧。”众人终于注意到她,不解道:“这是柏教授家,你一直忙活什么?”她放下手中的端盘:“因为,这也是我家。”*文案二:米青柠的大学里,出了这样一个老师…他二十二岁研究生毕业,二十四岁拿了建筑学最高奖项,二十五岁成了副教授,优秀得一塌糊涂就算了,本人还长在了大众的审美上……在传闻他要代两节课的时候,一半的学生提前一天就在教室占位置,米青柠在浩浩荡荡得加入了抢课行程之中,却被他准确得叫出了名字。米青柠不解:“你认识我?”他说:“我们两家订了亲。所以,你是我未婚妻。”
  • 重生小甜妻:长官宠上隐

    重生小甜妻:长官宠上隐

    前世,她错付了情深,辜负了那个对他一往情深的好男人。因种种缘由而背弃了好友和父母亲人,可是她的错,却千不该万,不该由他们承受这一切啊。她好后悔啊,她好恨啊。她悔的是没有真心,那个对她一往情深的好男人。她恨的是,自己伤心的父母和亲人朋友的心,没有看透了,对贱男狗女,却让他们利用她来伤害如.的家人,和爱人朋友们。既然这一世是老天让她重活,那么她便绝不会再放过那些伤害过她和她家人的人。她一定要让那对狗男女生不如死,身陷地狱之中。还有这一世,她也再不会负他一世深情,他们的未来一定会很好,他们会一直一直在一起,他们还会生很多很多的孩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