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0800000023

第23章 主题:上海新十字街头(22)

说起踏进中央电视台的第一脚,和晶是这样说的:“先做着,总要有个收入。”

和晶在中央电视台一亮相,引起了不少节目组的注意。一年之后,《实话实说》找上门来。因为主持人崔永元生病,需要有人代做几期节目。替代小崔的候选人找了好几位,和晶是崔永元推荐的。他们两人相识,还是在五年前的1998年。那年,上海电视台要上谈话节目《有话大家说》北上《实话实说》取经。在《有话大家说》开播后,两个节目组仍然经常往来。经过新闻评论部的一番考核调查,决定聘用和晶。

2002年9月15日。一个来自地方台的女主持人,出现在了央视1套——崔永元做了六年的《实话实说》节目里。

从上视到央视,自然是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和晶作客新浪网与网友们对话时,就有网友问:“听说您在上海很火,为什么从上海到北京来?”

和晶答道:“因为北京的秋天很凉快嘛!”

不管是爱北京的秋天还是天凉好个秋,今天的和晶仍然是快人快语:“这里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你只要想做就能够做,就能用心做。我不想过温吞水那样的生活,没有激情、没有冲动、没有原创力、没有什么来撞击你的心灵。我想换个环境,找个进步的阶梯。”

话音未落,和晶又补上了一句:“节目就是自己的作品,哪怕是自己贴钱也要做好。”

在上海,和晶以主持《智力大冲浪》而获得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因《有话大家说》而得到金话筒奖的提名。她说自己是上海台培养起来的,现在自己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目光能够看得到先进节目发展的方向,并从中得到快乐。

和晶提到了她的父亲,“我爸爸到了54岁,事业才真正开始。”

“文革”期间,和晶的父亲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石河子五中教书。后来去了南疆,一去就是九个年头。拍砖、拉架子车、挖菜窖……直到“文革”结束,才回到石河子农学院。前些年被浙江农业大学聘为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过去的耽误,虽说已经是过去了,要紧的是再也不要造成新的耽误。

本来是说好替崔永元做几期节目,但和晶做完五期《实话实说》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说小崔的病需要慢养,那和晶就需要长做。

“就好像先说,这孩子你替我看几天。后来说,这孩子就归你了。”和晶的这个比喻,确实是形象生动。

和晶坦言:“刚开始是没有什么压力。现在说这孩子归你了,这就来了压力。”她摆出的主要压力是:“第一,《实话实说》是名牌节目,小崔是中国主持人里的一号。第二,收视率要继续保证没有大变化。还有不变的是节目的难度。”很显然,除了和晶这个节目主持人是新的,节目组基本上都是原来的老班底,这就需要相互的磨合。对于和晶来说,就要了解节目的表达特色和语言风格,就要掌握新的观察角度和态度。

正是因为人们过于喜爱和关注这个节目的缘故,在和晶主持的第一档《实话实说》播出之后,京城内外的不少大小媒体对《实话实说》的新主持,好不热闹,一番实话实说。尽管崔永元早就提醒过和晶要做好准备,有股大浪向你扑来。

比较是个主题。评和晶与小崔共同点:有说服装的延续性的,说崔永元从来不穿西服,和晶也不着职业装而是一袭米黄色的长裙。也有说崔永元爱抢话,和晶在做第一档时,据有心人不完全统计抢话不下十次。居然还有称“女崔永元”的。而说到不同处,比较集中的一点就是和晶需要加强幽默和机智,不少人的眼前,老是晃荡着小崔夹着妙语的一脸坏笑。可比这比那比来比去,多是限于表象的范围和外在的东西。

“我和小崔当然不一样,他是男的,我是女的。”和晶的话里也闪烁着机智和幽默,支撑着的,还有理智,“女性和男性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对人对事都不一样。女性是比较委婉和善良的。不少观众喜欢提问是直接剥离,直接到残酷,不然就觉得不过瘾。这种提问是比较适合一对一的访谈,就像法拉奇那样。我们不是一对一的谈话,要保证谈话能够进行下去,不能让对方因有防范的心理而不放松不敞开。我想,能够让他感受到态度就可以了。”

端起白色的小瓷杯,和晶喝了口红茶:“我与小崔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判断接近,对待人和事的态度接近。我想,方向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小崔相信我的一个前提。这样的介入才不会破坏节目的神韵。”

在《实话实说》的录制现场。和晶对现场观众说:“你们不要紧张不要有什么不适应。没了小崔,更不适应的应该是我。”

观众们说:

——没事的。你说实话,我们还会不说么。

——这个丫头很实在。

实在很好。那一个“实”字,与实话实说是一脉相传。

让和晶备感欣慰的是,自从去年接手崔永元做《实话实说》以来,节目的收视率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在,小崔每周来个一两次。他还是《实话实说》的制片人,做些管理方面的工作。

“我就像坐在快速运转的列车上,被带着向前跑。”

想瞧瞧和晶央视的名片。和晶:不无歉意地说,这次是出差大连再转道上海,带出来的四张名片早已用掉了。

在上视在央视,和晶主持的都是新闻类的谈话节目。相比之下。《有话大家说》要比《实话实说》来得稍为长些,前者是每档四十五分钟,后者是三十分钟。

一说到南北两地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就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说法:这就是北京人比上海人爱谈善侃,因而在北京做谈话节目就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等一百样顺风顺水的条件;而在上海,做谈话节目就成了难事,里头就有点南橘北枳的意思。

有了两地谈话节目制作切身感受的和晶,谈了自己的一点想法:“实际上,能侃的北京人也是少数,有事说事是不分地域的,是可以让上海人说起来的。问题是不要让他们有表达的障碍,让他们用原汁原味的语言表达,现在反正可以上字幕。如果一定要他们用普通话,他们就要想这个用普通话怎样讲那个又怎样,那就会影响谈话。”

不管怎样,语言毕竟还是一个思想的载体和工具。说起要办好谈话节目,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的投入。《实话实说》节目组有二三十人,其中策划人员就占了三分之二,人强马壮,尤其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用和晶的话来说是“让我汗颜”。

为制作节目需要大量的阅读。相关的书是节目策划拿来的,有的是必读的,另外还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资料,这些文字是一直要读到进演播室的前一天。

和晶说这一切都是她的子弹、她的弹药,便于回答嘉宾的提问,也可以把嘉宾的术语转化为交流的语言。

和晶感慨道:“这是常年培养起来的一种氛围。相比之下,自己显得不是很用功。我就像坐在快速运转的列车上,被带着向前跑。”

说到《实话实说》的特点,和晶是这样概括的:“《实话实说》是一个听取不同声音和表达不同声音的一个舞台,节目的包容性大。原来只是做民间题材,现在也做国际题材,譬如做过唐金。它倾向新闻性,强调时效性,这样的题材,从过去的三分之一比例扩大到了三分之二。”

小时候,和晶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当导演;另一个就是做记者,像法拉奇那样……

她开玩笑说,这两个行当都是做控制别人的领导者。

“希望别人给你一个现成的舞台,是不现实的;也没有人会给你搭台。你只有给自己搭一个舞台,自己去寻找一个舞台。”和晶的话,被茶几上手机响起的铃声打断。

从新疆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从没有舞台到有舞台,从拥有小舞台到登上大舞台。和晶说,自己是一路考过来的,也算是考试的一生。

十七岁那年,和晶独自一人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赶到成都考场,报考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虽说是经人介绍托了一个列车员照应,但一个女孩子坐三天三夜的硬席确实不易。可和晶说,从新疆出来,上哪不要个三天三夜?这三天三夜的火车,已经成了她人生中一碗垫底的酒。

考试一共进行了五天,考生从上千到百到几十,最后只剩下六人。在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之后,最后只有三个人走进了美丽的上海戏剧学院的大门,和晶在上海度过了她的十八岁生日。从新疆到上海,也是一个人独行,坐的也是火车,五天五夜。这回不是硬座是卧铺。

1993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和晶,参加了上海广播电视局的招聘考试,进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成为上广的音乐节目《流行音乐排行榜》的主持人。努力奋斗,使她获得了走上社会的第一个舞台。有了在这个舞台上的出色表演,和晶被上海电视台的《欢乐大世界》节目组看中,旋而又被《智力大冲浪》挑去。

和晶说:“我的父母都是教师,家里没有什么背景。你说我不容易,其实也很简单。这就是把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做好,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得最完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对于儿时的两个理想,和晶都实现了。和晶说她的大学同学都在做电视剧和电影的导演,只有她这个导演从幕后跳到了前台。毕业的作品是参加黑色幽默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导演组的工作,指导老师也是她的班主任,就是当年执导《于无声处》成名的苏乐慈。她还是感谢导演专业对她今天工作的帮助:“培养了思维能力,对于现场和节目节奏感的把握,还有人与人关系的构造。”

学的是导演,做的是节目的主持人。对于怎样做一个优秀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和晶谈了自己的体会:“首先要敏感,对人对事都要敏感。要更多地注意细节,寻找新的表达。第二是无论在台上还是在台下,都要倾听、都要注意观察。第三要搞好合作,不然是出不了好作品的。”

和晶举了一个例子

一次在饭店吃饭时,看见一个女孩合着店堂里的音乐,在走廊里跳舞。和晶一问,方知这个女孩不是饭店里的人,但每个星期都会来这里跳上一次,都说她是神经不太正常。敏感的她对此做了进一步了解,她了解到这个酷爱舞蹈的二十五岁的女孩,有个在四十岁成为一个舞蹈家的梦想。于是,坐在电视机前的万千观众,在《实话实说》里看到了一档节目:《女人的梦想》……

透过眼前的落地玻璃窗,看得到冬夜的天幕上挂着一弯纤细的月亮。和晶说,北京的不少朋友都爱冬天的上海,说是能看见绿色,而北京几乎都是黄乎乎的一片。

“我现在像一条自由的鱼。”

听得出来,和晶对她的北京生活是满意的。还真有点像学生生活。

和晶说自己是个北方人,在北京生活很适应:“生活简单,天天上班,开车到台里是三四十分钟。下班后自己烧些东西,现在超市里的半成品菜很多,很方便。烧一桌子菜不行,把自己喂饱是没有问题。”

喂饱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读书。在北京,向她推荐书的朋友不少,前些日子是读了海蒂的《性学报告》和汪丁丁的书。和晶认为跨领域的读点哲学、经济学等书籍是很有帮助的。组里的报纸是每天一大摞,从她比划的手势来看是足有半尺左右。每到星期四,楼下卖报的阿姨会给她留一份《南方周末》;还会买本《读书》和《时尚健康》。

再有闲余就上上网,看看带来的国外新的电视节目。最喜欢的是上北大去听讲座,开拓思路接触民间有收益不说,而且是听得自在,好就听下去,没意思就开溜。现在的应酬少了,与朋友聊天也是想能得到些信息、获得点知识。

“我们的生活不闭塞。一天下来,需要的是静下心来感受、回味。”和晶如是说。

在上海的时候,和晶就不喜欢逛街兜马路。羊年春节回上海,见面时身上穿的这身行头,还是过去在上海置的,一件有着长长的皮毛领子的中长大衣。出镜的服装反正是厂家赞助的,挑选搭配对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和晶说,对于她这样的生活,现在也有人称之为“新双城记”。她在北京,先生和公婆都在上海,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却在杭州。不少的收入是贡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还有就是中国的通讯业。

“现在是交通便利,北京到上海的飞机是十五分钟一班。不需要提前买票,到了机场再买就行。”和晶说。倒是她先生经常来北京。先生比她要自由,这个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生物专业的先生,现在自己打理着一家公司。

最后说起了她的姓氏。和晶说她也不是最清楚,正在查寻。一种说法是来自云南丽江的纳西族,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东北的满族。天南海北,跨度很大。和晶说自己在黑龙江漠河还要过去一点的一个民俗博物馆里见到过一些相关的材料。

离开上海也有些日子了。走在上海街头,有观众问她:和晶,你在上海蛮好的,为啥要到北京去?坐上飞机,有空姐说:这是阿拉上海的和晶,现在到中央台去了。

和晶听了,很感动。

(中年灵动)

同类推荐
  • 是枝裕和人间三部曲

    是枝裕和人间三部曲

    1.是枝裕和三部高口碑、高人气作品原著小说。是枝裕和亲撰,以细腻如水之笔,抒写家族之歌与人间情味。2.是枝裕和说,《步履不停》是他必须要写出来的故事,久违的家庭聚会,欢笑背后是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3.《比海更深》是他有了孩子之后,以父亲为视角创作的作品,与《步履不停》相比,人生不同阶段的创作,抒发了不一样的感悟。4.《小偷家族》惊世骇俗的情节,发人省醒的主题,上映后引发大范围讨论。十年来,是枝裕和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所有思考,都在这个故事里。在很多意义上,它超越了以往的作品,聚焦弱者的生存法则和跨越血缘的至亲至爱,彻底地刺穿每个读者的心。
  • 去拉萨离婚

    去拉萨离婚

    这次原本到拉萨离婚的李小西和文杰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收获。第二天就要离开拉萨了,按照西藏礼仪布琼叔叔一家给他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并一再叮嘱他们说,把这当成自己的家,有时间常回来看看。李小西和文杰也都激动地表示,一定要来,下次要坐火车来。回到宾馆文杰说,这次拉萨之行收获还真不小呵。李小西没有理会文杰的这番话。她在八廓街的画廊接到文杰电话时,她就知道文杰又回到了她的身边。文杰说,等铁路修好了我们再坐火车来吧。李小西还是没有回答文杰的话,她一直傻傻的不知在想什么。文杰以为不知哪一句话让李小西不开心了又轻声地问,你怎么了?李小西好半天才说,我想明天到机场改签去四川看看爸爸。文杰知道李小西刚才傻傻的原因后笑着说,我们一起去好吧。
  • 离经叛道二重奏

    离经叛道二重奏

    他强调说:“在我的教育观念中,十八岁是一个独立生存的倒计时转折刻度,教育如果完不成这个使命,我有足够理由另辟蹊径。这就是我这些年行为的终极理由。”老周说他将在这本书里重申他的教育理念和他对为人父母应尽义务和责任的理解,还有对终身教育的思考,对国人“早衰晚熟”现象的忧虑。他将这本书定名为——《拒绝教育绑架》。
  • 少年安逸

    少年安逸

    退休后,我们几个“毛根朋友”,就是北京人说的“发小”,不约而同回到了老家,分别多年后,大家又跟儿时一样聚在一起了。还在穿衩衩裤的时候,我们就天天在一起,各自玩各自的卵蛋。稍稍长大一些,就一起躬在地上獗着小屁股蛋打弹子,打得昏天黑地。到了不再打弹子的年龄,就在一起打克朗球、打乒乓球,打篮球,打排球……玩种种变相的“弹子”。如今老了,退休金只够维持粗茶淡饭的日子。老还童的我们,弹子当然是不会再打了,想打高尔夫球又欠缺“三资”,一无资本、二无资格、三无资历,只好约在一起打打门球消磨老暮时光。
  • 古龙:楚留香新传(全4册)

    古龙:楚留香新传(全4册)

    读古龙长大的人,都活得很酷!在《楚留香新传》里,酷就是绝不做自己不屑做的事。 读了楚留香,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理想人生! 113部电影、104部电视剧、32个游戏、14部漫画不是真正的古龙,刀一样、诗一样、风一样、酒一样的文字才是真正的古龙!《楚留香新传》系列全四册,囊括《楚留香新传:借尸还魂》《楚留香新传2:蝙蝠传奇》《楚留香新传3:桃花传奇》《楚留香新传4:新月传奇·午夜兰花》四部经典 。楚留香是古龙笔下一个不像人的人, 因为他完美得像神。 但是他终究是人, 他懂得人间悲苦, 享得人间喜乐。 他风流倜傥,人去留香。 他受人喜爱,蜂蝶簇拥。 他来去自由,绝不做自己不屑做的事。 他就是理想人生的化身。
热门推荐
  • 法界宗莲花章

    法界宗莲花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佳咸鱼翻身系统

    最佳咸鱼翻身系统

    蔺箫来自末世,濒临生命死亡,幸运被地府如愿系统选中,承担咸鱼翻身大任,为屈死,被冤枉,被害者雪耻复仇挽救生命。用任务的代价换取生命的价值,达到延长寿命长寿的目的。
  • 司少你太太有点毒

    司少你太太有点毒

    顶着张帅气俊美的脸的少女,一身黑白相间的校服…俊美少年团…今生前世再续前缘。长的的睫毛,纯纯又刻骨铭心的恋爱。最喜欢与青梅竹马…
  • 和宝贝一起成长

    和宝贝一起成长

    《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分两册,集合新浪育儿名博主的育儿文章精华,给爸爸妈妈提供丰富的育儿经验。本册主要关注3~6岁孩子的常见问题,包括生活篇、教育篇、话题篇三部分内容,生活篇主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护理、卫生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方面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亲子关系、亲子阅读等方面;热点话题讨论,关注父母该不该打孩子、幼儿该不该学英语、我们该如何做父母等困扰家长的问题。
  • 盛宠凉薄爱妻

    盛宠凉薄爱妻

    她生性冷淡,纵然身处逆境亦活得潇洒自在。隐匿三年归来,简云裳只想讨回原本属于她的东西。顺便让那些曾欺辱过她的人知道,作恶就要付出应有的代价!蒋牧尘,京都街闻巷议的豪门阔少。俊帅无韬、杀伐果决,却从未有女人能入他法眼。一场始于她有预谋的利用,令他失了理智,强硬娶她入门。只是被迫嫁给蒋牧尘后,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控制……这个男人似乎与传闻中的不一样!木讷?不解风情?那是谁,会因为她说饿了,半夜亲自下厨?又是谁,甚至甘愿成为她手中的剑,斩平荆棘?----“姐姐?”简云裳皱眉,“我记得DNA鉴定书上,咱们的相似度也不过百分之一,认错人了吧。”简薇薇一脸的难堪,“你不过是因为薛立珩选择了我,心有不甘所以故意抹黑我,是不是?”“云裳,我跟薇薇是真心相爱的,你不要这样。”薛立珩一脸的深情凝视。“呵,你们爱咋咋,我一点儿也不在乎。”简云裳笑得云淡风轻。边上优雅气质的男人揽过简云裳的腰,“宝贝,我们回家吧,有我在,你还看得上其他的男人?”渣男渣女当场石化。----简云裳看着正在给宝宝换尿不湿,脸上俱是温柔的男人,扶额哀叹:“蒋牧尘,就算你做的这么好,我也还是不爱你!”“都生下了我的种,还说这样自欺欺人的话,老婆,你真是口是心非。”男人一脸宠溺的走过来,对着简云裳吧唧一口。
  • 恶婆皇后

    恶婆皇后

    她是摄政王长女,她是京城的恶婆娘,他不要的破鞋那又怎样?四年之后,卷土重来,她站在皇上的身边,笑看天地动,一揽风云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她笑,右贤王,别来无恙?这是一部恶毒腹黑女的彪悍成长史,也是一部虐恋情深的选择题集。
  • 如意娘子碗里来

    如意娘子碗里来

    嗜血如麻,杀人杀牲口都不眨眼的屠夫大人迎娶了东村一支花!两头肥猪做聘礼,可美坏了丈母娘~小娘子娇娇嫩嫩水水灵灵真真成了屠夫大人的心头肉~,要星星摘星星要月亮摘月亮~,可是这美娘子,似乎哪里不对劲?“王屠户,你家娘子烧了县太爷的房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男神的软萌同桌

    男神的软萌同桌

    顾简就是只小乌龟,稍微一碰就缩进龟壳翻滚而逃,直到遇见林景深。年少的我们总是多情敏感,不妨大胆一些,去爱想爱的人,写想写的故事,就像顾简和林景深。本文轻松,甜宠无虐,欢迎广大小伙伴入坑呀!
  • 倾城凰后:帝尊,宠上天

    倾城凰后:帝尊,宠上天

    此为【陌华书】系列的续缘篇,本系列共有二篇,续缘为第一篇。 华家嫡女,真心错付,付出所有,得来的却是自己的灭亡。 带着无限的恨意,在这个充斥着阴谋诡计的盛世之中,她踏着无尽枯骨重生,冷眼瞧着前世仇人一步步陷入深渊,灵魂随着一起迷失在了无尽的仇恨之中……他,被神诅咒的黑暗之王,暴戾恣睢,冰冷嗜血,却为了一个根本等不回的人,被钉在镇魔塔万年,日日夜夜饱受着锥心之痛……“这世间,唯有她才能让我喜乐。”“宿命轮回又如何,她的生生世世必定属于我!”…… 曾有一人,为了她敢散尽元神,失去所有,只为了与她一起轮回。 他发誓过,不论她到了哪里,他都会找到她。 即使世界毁灭。
  • 今晚十点,不见不散

    今晚十点,不见不散

    “当我寂寞时,你是否会成为我的哪一站地铁?当我的身边充满黑暗时,你是否愿意成为我回家路上那个街口的路灯?也许最幸福的不是我在看着你,而是我们都在看着彼此,你眼里有我,我眼里有你,就够了。”舒缓温柔的女声慢慢的吐出一个个跳跃的字符,优雅的声线通过电波传向每一位听众的内心深处。“好了,今天《今晚十点,不见不散》的最后一趟列车读者来信环节到这里就结束了,夜已深了,亲爱的你是否还在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