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0800000024

第24章 事件:“第三者”促成破镜重圆(1)

体验心理门诊

心理医生的角色原是令人尊崇甚而有些肃然起敬的。掩着的门背后,热切地倾诉、静静地倾听,然后就有金玉良言从一张一翕的嘴唇中涌出,直沁入求医者的心灵深处,于是,郁闷得以释怀,紧张得以缓解,前路得到指引,心灵求得安宁……

如雨后春笋般,上海如今也冒出了大大小小的心理门诊,不由令人欢欣鼓舞;我们的心理疾病,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重重心事,终于也求治有门,终于有人愿意倾听了。

然而,笔者第一次求医,便被意外地拒于门外了。瑞金医院嘈杂的挂号厅里,预检处的护士问记者:“什么,看心脏啊?”“不是的,看心理门诊。”“早没有号了,下星期再来。”此刻是上午八点三刻,专家门诊号竞已告罄,这是个意外。

笔者于是转投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中心,静谧宽敞。一扇扇房门紧闭,似乎是有了些想象中心理医生应该有的氛围。有护士迎出,让我们交钱、填表,告诉笔者给我们安排的是一位主任医生。

表格,填的是一些个人资料,还有“既往六个月内生活事件”等内容,让你详细表明你的烦恼的种类,健康类、人际关系类等,果真与其他门诊不同。按号索医,找到主任医生,发现有一位中年妇女正在门外的沙发上静候。

门打开,一位女孩出来,中年妇女进去,把门闭上。门外,一丝声息不闻。只五分钟,中年妇女出来,脸上的表情一如进去前的“空白”。

眼前的女医生,三十多岁年纪,不着白大褂,普通的模样,倒令笔者觉得放心。笔者的朋友生孩子以后,带来甲亢、心脏病等一些身体上的疾病,由此产生了一些病态的焦虑和担心,已到影响工作、生活的程度,整夜噩梦连连,却又不自知,还以为自身心理很健康。笔者只能“越俎代庖”,于是向医生细细叙述。在笔者絮絮叨叨之时,医生始终不发一言,除了几个简单的“唔”,只在病历卡上划下几个简单的文字符号。五分钟不到,医生简单地打断笔者:“你叫病人本人来治疗。她心理上确实有病,是焦虑症,而且很严重。”请教该如何劝慰朋友,“要多和她聊聊,要安慰她。一定要让她本人来,我们可以给她配药,也有仪器辅助治疗。”笔者还想再问下去,医生摆出一副还有下一个病人的架势,让你们可以知趣地退下了。

连外行也说得上来的寥寥数语,这就是来回几个小时的车程,三十元挂号费换来的心理咨询?笔者不禁有此困惑,可再看看医生坦然的态度,又心虚是否是多虑了,也许心理门诊本就是这般过程?

穿过门卫、护士那些若有若无的眼光,笔者走出咨询中心的脚有点隐隐的不自然,似乎心理门诊真是有一层别样的色彩,与其他门诊不同。至少,那几步之遥的精神卫生中心,似乎在提醒着什么。

在瑞金医院心理门诊体验的过程,则有点曲折。

因为首次的失败,笔者特意起了个早,七点三十分赶到医院,可耳朵听到的又是一个“没号了。”“这么热门啊?”看来,笔者对心理门诊的想像与现实距离很远。

幸好,不多久,瘦高个的主任医生匆匆赶到,加了五个号,于是笔者顺利地拿到了加号,是第十六号。耐心的等待是必然的。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三个小时。

真有那么多人看心理门诊吗?笔者好奇地问一同候诊的病人:“你们是来看什么的?”

“我是来看失眠的。看了好多医生,朋友介绍来这里。配些药,吃了一年多,情况好一些了。”原来,来这里的不少是来看失眠的。并不如笔者想像,是纯粹的倾吐心事。

瞌睡矇眬间,听到叫笔者的号。

十一点五十八分,笔者在医生前坐定,照例向他叙述一番。然而这位有着PHD加MD学位的医生(这是在其后的交谈中记者探听到的),似乎也并未高明多少。倒是似乎更“危言耸听”一些:“我跟你说,你的朋友,有精神分裂的可能。当然,现在还不能确诊,你还是把她带过来,我们有仪器辅助诊断。当然了,只是有可能,也有可能不是。”

“一共不就只有两种可能吗,是精神分裂,不是精神分裂。”笔者表示不解。

白大褂上的那张脸一下子板了起来:“你这个人讲话倒是不好听嘛,很冲的嘛,这样子冲医生没什么好处的!”

笔者赶忙解释:“绝没有存心冲医生的意思。对不起,对不起。”

医生面色稍和,才肯继续向我们解释:“精神分裂有五种症状,你朋友已符合两条,我们所以要她本人来,问她话,看她的反应,再看她是不是精神分裂。如果是的话,就不在我这儿看了,要送到那儿。”医生遥指了一下精神病院的方向。

“那我们作为朋友,应该怎样劝慰她呢?”笔者又问。

“你把她带来,我跟她说。你们不要说,我说出来的话如果你们都讲得出,那还是什么心理医生!”医生顾盼间神色颇为自负。

笔者存心探听医生的资质,便问:“那一般什么样的人能做心理医生呢?”

“你们倒问起我来了。告诉你吧,最有档次的是PHD(哲学博士)加MD(医学博士),我就是拿两个的,PHD,你懂吗?”

唬得一愣一愣间,医生已笑着逐客:“你们两小姑娘倒挺能说的,不过,病人实在太多,以后再谈。”

出得门来,笔者看了看表,不过又是五分钟。

三小时的等待,五分钟的接触,依然一头雾水,心理门诊又一次让笔者体验了匆匆又匆匆的感慨,而心情,却似乎分外迷茫与困惑起来。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是笔者最后一个目标,这相比之下比较学院派的去处,笔者听闻,虽说收费略贵一些,专家一百五十元,一般门诊五十元,但他们一般都会给足你一个小时。在笔者心目中,这有点心理门诊的意思了。毕竟人的心理问题,是不大可能在五分钟内解决的。

但是这里首先要预约。国庆节后刚过一天,笔者打电话去,有接待员把笔者所代咨询的朋友的姓名、简况问了个仔细,并留下笔者电话,等候通知。

一周过去,杳无消息。笔者致电去问,得知节后因要求咨询者较多,一时安排不过来。笔者要求能否快点。

事情有的时候进行得很快。当天下午,笔者就接到通知,说会安排一位与笔者的朋友有相似经历,一般也是三十岁出头的女性,一般已有了家庭儿女的咨询师,因为心理咨询讲究一个“体验”,即能够体会求诊者的境况、心情,与求诊者有“同感”。

于是与这位咨询师通话,电话中讲了十多分钟,将朋友的情况详述一遍,让咨询师脑中先有个概念。约好第二天上午十点钟见面。

可过不多久,突然又接到咨询师电话,原来她已问过导师,因为她是在读的研究生,这与她要做的作业有关,导师要求一定要是求治者本人的倾诉,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笔者向她说明,朋友的情况笔者一般都了解,包括她的想法、做法,而朋友本人并未意识到自己的病态,不肯求治,希请咨询师能够通融通融。

“不行,还是不行。一定要本人来。咨询师坚持,不肯改变规则。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她得的是焦虑症。可以多和她谈谈,听她讲,让她都讲出来,不要闷在心里,不要打断她,也不要指责她。另外,可以多带她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到外面走走。你还是劝劝她吧,如果她肯本人来的话,我们明天照旧,要是不来,就算了。”

结果朋友照旧不肯来,而且一提心理门诊则一惊一乍,只好作罢。

几次求医,都没有看出什么名堂。听医生说,自己主观想来看的,看的是心理门诊,要是主观不想来看,去的就是精神病院了。他说的,是已精神分裂丧失逻辑思维能力的那些人,而像我朋友这般有了心理疾病,但又不自知的,难道本人不愿来看,就该任其继续发展下去吗?

应该说,我国的心理门诊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那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大多只是借助一些仪器的帮助,开一些镇定药的“心理医生”。有一些医院还给病人测智商,五分钟测出一个人的智力程度,细想一下,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而一个也许你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却是:患心理疾病的人群却在不断地扩大。

统计数字令我们悚然而惊:目前我国的精神病患者已达一千六百万人,其中重症患者占半数左右。精神病患病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0.27%上升至70年代的0.54%、80年代的1.11%,在90年代更是高达1.347%。而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程度较轻的各种心理障碍的患者,数量更是惊人,高达20%左右。

更令人咋舌的事实是:目前,心理疾病在我国疾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

在社会富庶、科学发展、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心理疾病已悄悄地找上了现代人。

我们对这些现象应该并不陌生:

白天明明已经很累了,简直是又累又困,以为头一粘着枕头就能入睡,可一躺下来,脑子却分外活跃起来,各种纷乱的念头不断变幻,数绵羊、深呼吸等各种手段都用尽了,脑子反而越来越清醒起来;

你出了门,明明记得门已锁好,煤气已关好,还特意推了几把,把开关看了又看,可出去了,一直还在担心,门真的锁好了吗,煤气真的关好了吗,不得不折回去再看一看;

在单位里做事,有时也挺烦恼。看文件,领会其精神,看一遍,是这么理解;看两遍,又那么理解;看第三遍,似乎又是一种理解。想问人,会想:这事都得问人,人家会怎么看我,不问吧,又怕工作失误;

也许你会说:哎呀,自己周围不是就有着这样的人吗,甚至自己有时候,也有着这样的症状呢。对了,你明白了,心理疾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世界卫生组织这样为健康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能说是完全健康。

而科学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据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心理学博士桑标介绍说,首先,要认识和悦纳自我;其次,有良好的人际适应;第三,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挫折,要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按此科学的标准,有多少人拥有完全的心理健康呢?

而一旦有了心理疾病,又有多少人会选择去看心理医生呢?笔者作了一个小型调查。

刚从学校跨进单位,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时时有一种逃进象牙塔中的欲望的小周,最近心情一直“灰灰的”。可“看心理医生,没想过,我又没心理变态,没到那一步吧。有烦恼,和朋友说说就可以了。”

夫妻关系一直不好,吵吵闹闹几十年的老妈妈,和丈夫吵了架有时只能暗暗哭泣。问她会不会想到看心理医生,老妈妈反问:“心理医生是什么?他能改善我们夫妻关系吗?算啦,家丑不可外扬,又不是什么好事儿。”

一位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严重毛病的小杨,水喝多了几杯就想会不会得了糖尿病,心跳快了几下就怀疑会不会引起猝死,问起他,小杨回报以陌生的眼光:“有没有搞错?得病了应该看专科医生。心理医生?我心理又没病!”

只有一位长期失眠的白领表示会去看心理门诊,因为她觉得“心理压力太重,虽然钱赚得多,付出的也多。去看一看减轻点压力,顺便再配点药。”

虽然心理疾病已离我们不远,但是心理门诊,在大多数上海人的眼光里,虽不是洪水猛兽,到底还是事不关己的玩意儿。去看心理门诊,似乎总还得有那么点躲躲闪闪,避开熟人的眼光,也避开那些陌生的戒备的眼光,总也脱不了那么点“神经病”的心虚。

于是,社会变得富庶,生活日益富足,幸福却反而越来越远了。

于是,在医院里,就有了那样的病人,跟医生说心跳过速,经常有早搏,心电图做出来却一切正常;经常拉肚子,有时还便秘,可检查下来,肠胃也完全健康。越是查不出来越是担心,越担心越是要查,循环往复,医生头痛自己也头痛……

一声警钟。

为什么会这样?

勿庸置疑,在个人的身上,有遗传的因素,有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早期经验的刺激,也有个性、承受力的因素。从性格特点上来看,一般说来,A型行为的人(不同于A型血型,它是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人类性格或行为分型)性格急躁、争强好胜;或内向、敏感、胆小、暗示性强、心理可塑性差、依赖性重的人,遇到长期无法摆脱的不良心理刺激容易产生强烈或持续的情绪障碍,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明显的疲乏感、焦虑不安,同时由于植物神经的失调可以产生多系统不同程度的身体症状,那些医生查不出源头的疾病就此产生了。

而另一方面,心理疾病覆盖了如此广泛的人群,也有其深层的社会的原因。

专家们的说法是,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速度越快、程度越高,竞争越是激烈,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也就越高。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原有以传统家庭为基础的社会支持网络削弱,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精神支柱的丧失或许比竞争的压力更具杀伤力,尽管这种伤害往往比较隐蔽。金钱至上,短时期内可能会带来物质生活的富足,有一种虚假的幸福的感觉;但从长期来看,丧失了精神支柱,只懂得拜金,必将只剩下一颗空虚的心灵,在风里飘来飘去。

形势是严峻的,而我们的准备却远远不够充分。

且不说大大小小的心理门诊,多的是大大小小的“浆糊”,就是许多综合性医院,缺乏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许多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身体疾病找不出病因所在。

同类推荐
  • 大江东去(欢乐颂作者阿耐代表作)

    大江东去(欢乐颂作者阿耐代表作)

    正午阳光2018年新剧,王凯、杨烁、董子健主演!《欢乐颂》作者阿耐代表作,豆瓣9.2分神作,媲美《平凡的世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力荐!它被誉为“描写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奇书”,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部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网络长篇小说。在这部书中,有人看到权谋,有人看到商略,有人看到国策,有人看到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浮沉。雷东宝、宋运辉、杨巡、梁思申,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年代中国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成长就是中国的进步,他们的失败也正是中国走过的弯路。他们的故事并不能反映中国人的全貌,但作为经济舞台上的精英份子,他们的所思所为已经能帮助我们理解改革之路的全景和细节。
  • 无底洞的底

    无底洞的底

    本书的8篇中篇小说,既囊括了“混沌的前青春期和情爱的酸涩与美好”,也讲述了“哀乐中年”的日常与世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个苏北小城的世态人情风貌在社会转型、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中所发生的多元变化,在一个个故事里丰满立体起来。作者用其传神的笔触,展示了在图像时代的今天,文字仍有其独特的、不可取代的表现力。
  • 凉性热性

    凉性热性

    一本描写人生百态的故事集,涉及社会各个社会阶层,带来读者一种心灵体验,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 City Woman⑤:无敌情人来按铃

    City Woman⑤:无敌情人来按铃

    他这怪胎是打哪冒出来的?哪有人三更半夜不睡觉跑来应征工作,只不过是征工读生,他有必要这么积极吗?“人不可貌相”这话用来形容他恰恰好,大熊般的身材却有颗玲珑心和一双巧手,修水电、换地板、煮饭打扫他样样行,一副无所不知的模样更是让人把他当神崇拜。为抵挡长辈的相亲攻势,她情商与他假扮情人,谁知她演得太入戏,假戏真做的爱上他。但在好友眼中,她对他的感情很“盲目”,只因她压根不知亲密爱人究竟是何来历……
  • 有关大舅的话题

    有关大舅的话题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热门推荐
  • 我有三千道藏

    我有三千道藏

    岁月苍茫,有盖世大妖吞吐日月,有无敌生灵手握星辰,有慈悲真佛传颂世间,有真龙仙脉横击天地。天地复苏,有无上天骄追逐帝路,人族圣子遮苍穹,妖族神子破万法。封禁的源中上古人氏存活,但求证道,蜕成浩渺仙。有葬棺之主,混沌为基,熔炼万千神体,《道经》为本,纳万千古经,横推一世。
  • 镜界凡生

    镜界凡生

    大千世界,万物生;镜花水月,映万物。
  • Wives and Daughters(VI) 妻子与女儿/锦绣佳人(英文版)

    Wives and Daughters(VI) 妻子与女儿/锦绣佳人(英文版)

    Wives and Daughters is an emotional novel by Elizabeth Gaskell, first published in the Cornhill Magazine as a serial from August 1864 to January 1866. When Mrs Gaskell died suddenly in 1867, it was not quite complete, and the last section was written by Frederick Greenwood. The heroine of the novel is Molly, an attractive and rather unworldly young woman. Her father sends her to stay with the Hamleys of Hamley Hall, a gentry family. Molly forms a close attachment with Mrs. Hamley, who embraces her almost as a daughter. Molly also befriends the younger son, Roger. Molly is aware that she would not be considered a suitable match for the sons of Squire Hamley because of her status. However, she has always preferred Roger's good sense and honourable character and soon falls in love with him. Unfortunately, Roger falls in love with other girl. Molly is heartbroken, and struggles with her sorrow and her knowledge that the girl lacks affection for Roger.
  • 恋上冰山女总裁

    恋上冰山女总裁

    我的单身女总裁,人称灭绝小师太,美丽高冷,冷血无情,苛刻无比,最喜欢养狗。但我没想到,她竟然还有另一面,让我无法逃脱,不可自拔……
  • 天国野史

    天国野史

    某天夜里,一位皇子诞生,而这个夜里星辰大变、扫把星掠过,星见预知天下即将大变,于是说这是不祥之子,应当驱出皇族,而大家只看到了这位落魄为平民的皇子,不曾注意到他手里常握着一块黑曜石。
  • 王小波全集(第八卷)

    王小波全集(第八卷)

    王小波无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然而,他的作品蕴含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显现。他创造的文学美,他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像透过时间阻隔的强光,给无数有思想、爱智慧的青年入带来光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回忆陈光甫与上海银行

    回忆陈光甫与上海银行

    陈光甫(1881—1976),民国时期著名民族金融家。1915年创办上海银行,并历任该行的总经理、董事长。上海银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私营银行,存款额曾居全国商业银行之首,1951年实现公私合营。本书收录了吴经砚、资耀华等许多业内老人的回忆文章,记述了陈光甫创新性地开拓业务,使“小小银行”成长为金融巨头的经过,是研究上海银行和民国金融史的重要资料。
  • 道念行

    道念行

    我的新书《三忘妖乡》希望支持!主要讲赤县!
  • 人寰路远

    人寰路远

    《人寰路远》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换。文中通过对主人公朱鹏飞的描述,见证了这一光辉时代的变迁。用欢快诙谐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位懵懂少年随着社会的变迁,心怀梦想,满怀豪情,不畏艰难,拼搏上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