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5300000004

第4章 梁漱溟传(3)

梁上述论教育的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山东教育界的一些人士,如王鸣一等人便约他到山东去办学。因此,1924年夏天,他和一些朋友到山东曹州办学,希望在那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办学主张。此行原定计划是想以曹州中学(初级中学)为基地创办高中,收新生100名,为将来办曲阜大学的预科做准备。其次,新生入学后,学费与膳宿费,可以自选择“纳费或不纳费,纳费或多或少,一视学生家境如何而自己乐输”。对于教师的要求,他说:要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自起居游息,以讫工作读书,常常都是大家同在一起的”,如果说只凑合几个东西方留学回国的先生便算教,殊嫌无聊。梁的上述计划,虽说是好,但由于当时曹州地方军阀(直系)内部纷争,一派支持冯玉祥国民军,一派支持曹锟、吴佩孚而起了战争。而此事又牵涉到梁的友人,因此不到半年的时间,学校停办,梁的这个美好梦想破灭了。

1925年春,梁不得已又回到了北京,住在西郊清华园时,深有所悔,于是作三年不出之计,谢绝各方来聘,在家闭门读书并整理其父遗稿。后来将此稿编印成《桂林梁先生遗书》公诸于世,并作《思亲记》一文记其成书之经过。同年,因有几位曹州高中学生来到,故又从乡下搬进城,在什刹海赁房而居。师生在一起互勉共学,每天清晨即起,举行朝会,坐而论道,生活倒也十分愉快。他在《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一文里说:“在北平师生共约10人,我们在什刹海租了一所小房子共同居住,朝会自那时就很认真去做,大家共勉互进,讲求策励,在冬天尤为认真,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悬空际,山河大地,皆在静默,唯闻更鸡喔喔作啼。此情此景,最易令人兴起,特别地感觉心地清明兴奋静寂,觉得世人都在睡梦中,我独清醒,若益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在我们团坐时,都静默着,一点声息皆无,静默真是如何有意思啊!这样静默有时很长,最后亦不一定要讲话,即讲话也讲得很少,无论说话与否,都觉得很有意义,我们就是在这时候反省自己,只要能兴奋反省,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可宝贵的一刹那。”梁运用“朝会”这种形式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朝气,同时也锻炼自己,使之能达到儒家对人生乐观向上的追求与理想。这套办法,梁认为很有效果,后来他在办乡村教育过程中,把它列为学则一直坚持着,并有所改进。由他来进行讲话,其内容多是有关治学、养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今天这些问题及当时的情境,我们还可从其《朝会》一书中看到。

1926年春,梁漱溟率其学生在京拜访了刚从外地来京的美国学者卫中(西琴)。数年前梁在太原曾会晤过他,对其学术思想及教育主张十分钦佩,这次重逢,甚为欢快。后来他们同住在颐和园附近的大有庄,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梁曾在《燕京社会学界杂志》发表《介绍卫中先生的学说》一文,阐述他对卫氏学术思想的认识。他说:“据我所知卫先生原是德国人,后改入美国籍,1913年到中国来,至今已有十几年工夫,其精力皆用在他的教育理想的企图上。他的事业除在山西太原办过六七年的教育外,多是向社会抒发他的学说,其他未做旁的事。”并称:我从不肯随便乱恭维人,但我可以郑重地说,卫先生是他自己书里常说的“大人物”。所谓大人物便是特别富有力量、爱自己有活动的人(即罗素所谓有创造冲动)。他的脾气举止是有些为社会一般平常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有人说他是骗子,又有人说他是疯子。卫先生常说大人物每每是生前为众人所摈弃,而在死后又被推崇,乃至为之立铜像建庙宇的人物。接着他又从心理、教育、文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卫氏的学说。

第一,卫氏的心理与一般心理学不一样。他看人类心理只是一种力量,而这个力量便是指人类接受外界物质的刺激而达之于内(他称之为“感觉力”);又自内里精神发出活动以施于外的能力而言(此精神力亦叫做“心”)。他还认为“心理学应当是研究人力量的一种科学,寻出力量活动程度之间种种定律,而使人有他应有的”程度(如高、下、粗、细等)之活动。至于普通所讲的心理学,是不合乎卫氏之见解的。卫氏的心理学特别强调主观的能动性,即精神的力量。

第二,在教育学方面,他是以其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宣称“其根本道理就是感觉应当上通于心,心应当下通于感觉,往复相通不要隔离”。所以他在山西太原所办的学校名称就叫做“大通学校”。他认为,感觉不离心,其活动可以进于顺的细的软的,即粗野暴乱的反面,而举止态度温文尔雅;心不离感觉,其活动不离实际,而清楚明白确切,自能发现真理而有真正学问。卫氏常说,中国此刻办教育最要紧的是求“一个常常与感觉有关系的心,常常不昏的心,常常往实用方面走的心”。讲到这里,梁着重介绍说,这实用二字是应当注意的。卫先生常自名其教育为“实用教育”,但他的实用主张,却与一般论者不同,他特别强调心的作用,称“有力量的人自己卖力气而对于世界一无所取;没有力量的人常常想要东西而不爱做事”。这些便是卫氏的教育理论及其办学主张。

第三,关于文化问题,卫氏虽是西方人,但他对西方文化并不感兴趣,相反对中国文化却非常有感情,因此来到中国。他到中国后所见到的,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好,于是感到失望。他新到上海时,看见中国人用的西洋风琴和住的洋楼房,是他顶大的仇人,他真是恨极了,所以在那时发的议论多是叹息、痛恨中国人轻弃固有文明,而盲目模仿粗野的西洋。这是他学初未曾想象到的。在卫氏看来,出现这种状况,就是自己完全空虚之证明。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得从头做起,把衰败的身体调养好,振作精神,积蓄力量,培养创造活力,即科学头脑,这样才能向科学及工业生产方面去努力。为达此目的,应该赶紧想个办法,挽救这种危局。于是,他提出办教育是个很好的办法。他说:“中国今日一切事没有办法,都是从唯一的原因来的——中国人力量衰败。只有认定养起中国人的活力之一途而急起图之,庶乎一切事业才有希望。”要复兴中国文化,得从教育着手。卫西琴上述的理想与实践,后来对梁漱溟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6年,梁写了《人心与人生自序》一文,于次年1月8日在北平《晨报》发表。在这篇文章里,他阐述了研究孔子的心得:应该从心理学去下工夫,方能得其真义。他说:“我们应当知道,凡是一个伦理学派或一个伦理思想家,都有他的一种心理学为基础。……儒家是一个大的伦理学派,孔子所说的许多话都是伦理学上的话,这是很明显的。那么,孔子必有他的人类心理观,而所有他说的许多话都是或隐或显地指着那个而说,或远或近地根据着那个而说,这是一定的。如果我们不能寻得出孔子的这套心理学来,则我们去讲孔子,即是无头无脑地讲空话。”上述这种见解,显然是受卫氏(西琴)心理学之影响所致。其次,在这篇文章里梁还宣布了他的讲学计划。略谓:他已接受北京学术讲演会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学会的邀请,准备在这个寒假里作系统的讲演,题目就是上述“人心与人生”。准备讲20次,讲稿将来编订。该书《序言》先刊布出来,其目的是“使人略知道讲题的来由而已”。

这时,梁的生活很困难,已经到了长年坐食,有债无粮,不好再向下延拖的时候了。因此,梁与邀请单位提出征收听讲费一事,以资贴补。后来对方经过会商,表示同意。(此事,在笔者与他谈到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些单位在举行学术报告时有征收听讲费的情况,并以此为新闻告诉他。他说这些事不新鲜。过去他在北京作学术讲演时,就实行过了。说此话时,其神情显得很得意似的。)关于这次学术演讲,因故未能坚持下去,大约讲了一个来月便结束了,然而却积累了一部分讲义。后来它经过梁不断扩充整理,到1984年才公开出版,书名为《人心与人生》。

救国必须走“乡村自治”的道路

梁漱溟虽然在京郊闭门读书,但对国家时局还是很关注的,而且还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和主张。正因为如此,李济深、陈铭枢、张难先等人于1925年邀请他南下广州共商国是。然而,他对当时的局势还未有意见,故未能成行。到了1927年,根据他的观察,对多年来困扰他的民族前途问题,悟出了一些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呢?简而言之,便是要“否认一切西洋把戏,相信我们自有立国之道”。这便是他的文化观念在政治上的表现。由于他有了定见,因此,同年5月他应李济深等人前年之约到了广州。李济深时任国民革命军的总参谋长,兼后方留守总司令及第四军军长。他与梁漱溟过去在北京早已认识,而且交往甚密。所以两人见面时,梁便问道:“你看现在中国顶要紧的事是什么?”李很持重地回答说:“现在最要紧的是统一,建立一个有力的政府。”梁又问:“怎样才能统一呢?”李说:“我是军人,在我们军人而言,其实就是要军人都拥护政府。这所谓政府自然是党的政府,非个人的。”梁听了冷然地说:“国家是不能统一的,党是没有前途的,凡你所希望的都是做不到的。”李听了以后,感到出乎意外,无言以对。后来梁回忆说:“当时我南游之意,实没有想去发表自己的政见和主张,因为那时正是中国国民党处在兴旺发达的时期,岂能容得别人有异样的言论。我在广州只住了一周便去乡间歇暑去了。”

梁、李二人这次见面,关于时局的谈话,彼此没有达成共识,但李对梁的学识与为人,还是敬重的,故电请南方国民政府发表他为广东省政府委员。梁则认为既不合时宜,又无轻就之理,于是坚辞不去上任。这年年底,李济深再次请梁出山,向他请教政治方略。梁到广州后与李进行彻夜长谈。梁很坦率地对李说:“中国在最近的将来,不能不是一些分裂的小局面,而在每个小局面中,大权仍然是集中在个人手里。我期望你能替中国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开出一条路来。”李听后不甚了然,便问如何开这条路。梁坚定不移地回答说:“这条路就是我所谓的‘乡治’”。紧接着梁对自己的上述主张作了一番讲解,大意是:宪政应以地方自治为基础,而地方自治又应由基层乡村自治入手,即从乡村自治入手,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李济深听了讲解后表示同意,便请他在广东试办“乡治”,并委任他为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委员,兼省立一中校长等职。

1928年,他在广州开办乡治讲习所,分10个题目讲述,听众千余人。是时梁的思想,仍不出英国式的宪政范围,但有鉴于英国式宪政在中国往往流于一纸空文,于是他便竭力主张从地方自治入手,将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结合起来,搞成一个自治体,即上述的所谓“乡治”是也。但如何把理想变为现实,这时他心中还没有什么底细。为了办好“乡治”,这年春天他到南京,参观了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乡下创办的“晓庄乡村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是陶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创造的,校址在南京北郊劳山脚下的一个小乡村,原名晓庄。该校初建时一无所有,全校师生不过数十人,在校长陶行知的带领下,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地上盖起教室、图书馆、办公室、大礼堂等等,应有尽有,显示出“自立更生”的高贵精神。学校的办学方针是“教学做合一”: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其目标是要培养乡村儿童和民众教师。一方面是能够教导儿童,办一所良好的乡村小学校;另一方面是能够辅导民众,将他们自己所办的学校成为改造乡村社会的中心。上述这些办法和精神,对梁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返回广州后,即在省立一中向全校师生作报告,介绍他参观的印象与感想。他说:“晓庄学校有三点很合于我的意思的:(一)有合于教育道理;(二)有合于人生道理;(三)注重农村问题。”接着他分别作了解释,并介绍了晓庄学校的教学与生活情形。他说:“该校在开办时,没有房子住,就在山下立起三五顶帐幕,几个人对着帐幕升起旗子来,就举行开学典礼。后来人渐多才分投到附近农家去住。现在因为校舍不够,还有住在农家的。他的用意在使学生能和农民一般吃苦,并且深知农民问题,所以他们的生活都很平民化,穿短衣服,时常光着脚如同农夫一般。校长常说他们要有三种打破:一是打破课程与生活的分离隔阂;二是打破教师与学生的分离隔阂;三是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分离隔阂。”上述这些,梁认为至少有两种好处:一是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得到真学问,改变城市教育的那种师生分作两级,治者与被治者,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病。二是有合理的生活。生活平民化,改变城市教育中那种无能力又不平民化,不能做事又要享受贵族生活的坏习惯。基于这种认识,他想在广东省立一中推行晓庄学校的办学原则和方法,改造学校,并为理想中的“乡治”寻找门径。

同类推荐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
  • 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造出来的伟大发明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爱迪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发明大王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
  •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 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
  • 日本近代美人传

    日本近代美人传

    所谓美人者,不单外表艳丽,更兼高远的精神境界。此书为日本女性剧作家长谷川时雨为日本近代的著名女性所写的传记。说是传记,但行文风格更似随笔,并有作者本人的观点与评论于其中,读来轻松,是研究日本女性文化的佳作。本次选择其中五篇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日本著名女作家樋口一叶,尾崎红叶《金色夜叉》的原型大桥须磨子等等。
热门推荐
  • 此山诗集

    此山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气(中篇小说)

    灵气(中篇小说)

    起初,美丽的仓北草原,阳光普照,鸟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顷刻间,太阳落山,黑云覆盖了整个仓北草原的天空,紧接着,雷鸣电闪,狂风大作。突然,一条巨大的虫草,随着一声巨响,从草原的地平线,一节一节地破土而出。它疯狂地成长,不断地变大,矗立在仓北草原的中央。它愤怒的双眼,像电光般闪闪;它发怒的咆哮,像雷声般隆隆。在半空中,它的躯体一蠕动,大地震撼,山峦摇晃;它再一蠕动,整个仓北草原,天崩地裂,昏天暗地。此时,牛羊、帐篷、山河,被愤怒的巨大虫草一张口就吞噬得无影无踪。最后,草长莺飞,溪水流淌的仓北草原,就变得哀鸿遍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画龙骨

    画龙骨

    民间有言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叫张长生,会一种民间失传千年的巫族秘术——画龙骨,这一切还要从十多年前,王家灭门案说起…
  • 一本书读懂金融常识

    一本书读懂金融常识

    金融理论并非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需要用到金融理论。想成为有钱人?那么这里就是你必须知道的秘密。以中国人的视角去看金融,去理解金融,去应用金融,也许下一个巴菲特,下一个索罗斯就是你。
  • 风火纤纤

    风火纤纤

    她是一个聪明独立的女孩,他是一个聪明且是个神秘的男孩。不同命运的两个人再九州一中做起了欢喜冤家的同学。青春而又美丽的校园故事有许许多多的悲欢离合。
  • 碎银祭之噬血诅咒

    碎银祭之噬血诅咒

    一桩桩离奇的命案,揭开了许久以前的一段往事,为了发展事业不择手段,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身为驱魔世家的传人,是否能解开这段迷离的悬案?
  • 霸道继承者:呆萌娇妻宠上天

    霸道继承者:呆萌娇妻宠上天

    他骑着车哼着歌,穿梭在校园里,她坐在后座环抱着他的腰,风将他的白衬衫吹的飞起,划过了她的脸庞,带着他身上淡淡的味道。。。。。。“你好,我叫陆小萌,是大三工商管理的学生。”“你好,我叫龙天野,大四机械设计专业的。”。。。“小萌,我爱你,哪怕只是看着你笑,看着你闹,哪怕知道你心里依旧爱的是他。可是只要你开心,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只是,抱歉,暗恋真的很累,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所以一定要告诉你我李俊恩这辈子只爱你一个人!”。。。“你是我赵魁的妹妹,那我就可以为你去堕落成魔鬼!哥哥已经弄丢你29年了,这一次,哥哥再也不会让人带走你,哪怕是死神也不行!”。。。“陆轩、陆茗,我的两个乖宝儿,就算爸爸求你们了行不行,去妈妈那里给爸爸说说情啊,老爹的膝盖快跪稀碎了。”“不行啊,老爹,上次我被鸡毛掸子揍的时候,你没少在旁边添油加醋啊。”“爸比,你会跪着唱“小星星”么,唱一个我就去。”一个大男人跪着唱起了“小星星”。。。。
  • 我在新疆挖金子那些年

    我在新疆挖金子那些年

    祖辈留下的手艺,到底也是宿命:说说我在新疆挖金子那些年遇到的各种邪门诡异事件……
  • 网游之复仇宝典

    网游之复仇宝典

    传说江湖中最神秘的的门派是红颜门,此门只收女弟子,且只收一人。传说红颜门拥有江湖第一武功秘籍——红颜宝典,得红颜宝典者得江湖天下。江湖是什么?江湖是2330年华夏国推出的一款全息仿真网络游戏,虽然只是游戏,但却无比真实地演绎着亲情、爱情、友情,背叛、阴谋和仇杀。种种网游热血与狗血,都在一个女人复生后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