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5500000022

第22章 组织心理和文化造成的决策边界(2)

在公共决策的过程中,最终的决策结果常常既不是右翼势力所期望的结果,也不是左翼势力所期望的结果,而是“中间力量”影响决策的最终结果。这种通过中间人投票导致公共物品最终被通过的现象称之为“中间投票人定理”,只有获得中间人投票偏好的方案,才能够获得“过半数”票。因此,组织内部在利益重组时的关键是拉拢中间力量。而这样的选择常常是理性程度较低的选择。正如布坎南所指出的,过半数票通过的投票结果并不代表整体的价值取向,因为它仅仅产生于择案规则的制度规定,而不是组织实际的价值取向。

案例选读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背后的多元利益平衡

2012年3月22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中国的不锈钢拉制水槽发起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这是三天之内美国针对中国输美产品发起的第五起贸易救济案。此前,美国先后4次作出对华反倾销或反补贴裁决,认定中国输美钢制车轮、太阳能电池、镀锌钢丝及荧光增白剂存在倾销或补贴行为。2009年4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认为由于从中国进口乘用车轮胎的大量增加导致美国数千名工人失业及一些工厂关闭。9月,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中间之所以间隔两年,是因为2010年奥巴马总统访华,2011年胡锦涛主席访美。虽然大的冲突没有,但小的摩擦不断。不论摩擦多么剧烈,都没有达到对待前苏联一样“动真格”的全面经济惩罚。是什么指挥棒左右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像钟摆一样周期动荡呢?

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外在原因,有两国贸易需求结构不同,顺逆差不平衡等多重原因,但从美国自身来看,利益集团的多元化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美国政府外交政策长期受商业主导影响,但近年来,除传统的利益集团外,公众利益集团、宗教团体、退伍军人等团体也日益涉足政治。在对华问题上,主张自由贸易的商界要求保持对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包括波音、戴尔、微软等一批跨国集团。而主张贸易保护的劳工界则反对保持对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前述“轮胎特保案”的始作俑者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就是典型代表。

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工会组织有两万多个,这些组织彼此相互独立、相互竞争,形成利益多元化的特点。但作为一支参与政治的力量,工会组织对选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会组织的政治献金、会员及其家属的选票都是美国国会和总统选举必须争取的力量。追溯到轮胎特保案,奥巴马为何刚一上任就迅速地做出对华贸易的一个“冒险”决定?一方面,工会组织是奥巴马参选期间坚定的支持基础,上任之际便是他兑现其政治承诺的时候。另一方面,面临金融危机下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奥巴马承受很大的舆论压力,必须快速找到对华贸易作“替罪羊”。此外,奥巴马的医疗改革受到巨大阻力,民意支持率大幅下降,也急需工会的大力支持。为此,他毅然决定对中国实施制裁。但长期来看,亲中国的贸易政策是符合美国自身利益的,因此,在真正关系中美重大利益的问题上,政府决策的天平又会立即倒向利益的另外一边。

二、组织文化是相对稳定、作用持久的因素

组织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组织文化包括组织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前面所提到的各种组织结构、制度等内容从广义来讲都属于组织文化的范畴。而狭义的组织文化则是指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诸如组织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等因素。

社会科学领域中“文化”的概念往往被使用得过于宽泛,一切与精神活动有关的内容都可以被纳入到文化的范畴中来,这显然与本书的研究视角不相符合。本书讨论“文化”概念是与组织目标、价值等内容相关,但又区别于组织结构、规范等显性、刚性的规范,具有软性的约束力。组织文化与组织心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因素通常具有相对持久性,而心理因素则具有易变性。同时,组织内部文化与公共组织外部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里主要讨论公共组织的内部文化,外部文化将在后文讨论。

(一)组织文化有点类似“潜规则”

马奇(1994)提出,决策中存在一种“合乎情理的逻辑”的决策模式。其中心思想是:在很多情形下,人们的决策过程受一种“合乎情理的逻辑”支配。这种“合乎情理的逻辑”既包括了各种组织的刚性制度、规范,也包括了各种组织文化的软性约束力。在这种决策模式中,人们的行为并不像理性模式所规定的那样追求最大化目标,而是确保决策在当时、当地环境条件下达到最大限度的“满意”。

马奇指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通常面对这样三个问题:

这是什么样的情形?

我在扮演什么角色?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的角色应该如何行为?

很多情况下,“角色”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当教师走上讲台时,没有人会强制性地规定他的衣着、言行,然而,如果有人违背了教师这一角色的“行为世范”的准则,就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对于公共组织而言,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法律、规则,但“公平”、“正义”、“合法”这六个字永远不可能完全涵盖在任何一部法典之中。不论组织利益取向如何多元,为了保证决策的公共性,组织成员都会不自觉地通过自我调整,协调冲突,形成相对一致的价值判断。如果说:组织结构划分决定了什么人参与决策过程,从而影响决策权力和利益的分配;组织规章制度决定了信息收集、加工和解释,从而影响了决策发展的过程的话,那么,各种非正式的,非成文规范形式表现出来的组织传统、习惯、道德往往在更深层次上影响了组织的基本行为方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组织文化的基本特点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理解:

第一,组织文化是一种关于决策方案选择的文化。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决策主体运用价值观念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论证、选择的过程。组织文化与组织结构、组织制度一样,从根本上服务于组织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组织文化实质上是一种选择文化。

第二,组织文化是一种直接体现公共服务性的文化。虽然不能把公共组织内部各种利益集团的所有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简单地与公共利益画等号,但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决定了其最基本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以服务公众为指向的。虽然组织文化既存在正向、积极的文化,也有负面、消极的文化,不同历史阶段评价积极、消极的标准会发生改变,但总体来看,只有符合公共利益价值观、伦理道德标准的文化,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三,组织文化是通过影响决策主体的精神来影响决策行为的。组织文化就其核心来说首先包含价值、观念、意识等精神形态。组织文化对决策的影响首先也从影响决策主体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观念开始的。文化决定了主体的政治信仰、决策态度、伦理道德,从而影响了决策目标和价值取向的确立。

第四,组织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社会环境基础上,在决策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既不是决策与文化的简单耦合,也不是文化在公共组织中的直接表现和作用。组织文化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又受公共决策实践的制约。不同的社会体制、政治、文化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组织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标准;不同的组织结构也影响了文化的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形态各异的组织文化。这一特点,是组织文化与组织心理的最大差别所在。组织文化的产生渊源决定了它的生命力要比组织心理长久,变化速度要比组织心理缓慢。

第五,组织文化影响决策的全过程。从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到总体设计,到公共决策的实施与修正,决策全过程都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组织文化不仅对决策行为本身具有持久顽固的影响,而且对决策的执行者、评估者都有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下一轮公共决策,始终影响着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

下图表述了组织文化与组织心理、制度、结构三者的关系。三者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组织文化在决策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文化层面的内容与心理层面的内容相互影响,精神层面的内容与物质层面的内容相互渗透,彼此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无明显的分界。但另一方面,由于各层次间存在着自身特征及功能的差异,加之每一层次都会与外界环境发生极为广泛的联系,尤其在社会制度环境、技术环境的作用下,各个层次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反映,从而产生了三个层次变化的不同步性:最外在层面的制度、规章、结构最容易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内核层面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最难以发生改变。这种差异,使得决策在价值追求和事实结果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也使得决策结果往往与人们的预期追求存在很大偏差,只能做到相对“满意”,而不能做到绝对“最优”。如果说决策边界的话,组织文化这道边界最为隐形,也最难以从技术上改变。

(二)组织文化对决策的影响

1.对决策目标起到调整作用

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决策主体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选择。人们确定或取舍目标,往往与价值判断直接相关,尤其是决策主体对客体利益关系的认识。虽然决策的最终目标都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然而具体到目标的分解过程中,主体的取舍还是有差别,甚至改变。这种取舍和改变很多是组织结构或规范本身没有明确表述,或者难以全面涵盖的。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文化往往发挥着巨大的调整作用。正是这种调整,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或者降低了决策的理性程度。

2.对组织结构和制度的影响可以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

(1)结构与制度对文化的依赖。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是适应一定文化需要的产物。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帕金森(Parkinson)通过长期调查研究,提出了“帕金森定律”,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辞职,让位给能干的人;二是找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很显然,第一种选择会丧失权力;第二种选择,会形成一个日后的对手,最终导致跟第一种选择一样的结果;于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如此类推,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组织结构体系。在这个机构里,每个人都很忙碌,但效率却越来越低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武大郎开店”。这种消极的文化心态最终导致了组织结构的恶性膨胀。另一方面,组织文化也影响着公共决策的运行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办公和信息处理技术在公共决策领域广泛运用,逐步形成了开放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的文化,进而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的决策制度,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公共组织的决策方式。

(2)结构与制度对组织文化的影响。前面提到,与结构和制度的改革相比,组织文化的变革速度较为缓慢。组织结构设计和制度调整不可能全盘接受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取舍。例如,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吸收了古代行政文化中逐级增薪养廉的成分,而将层级隶属压制的内容淘汰。组织结构、制度的设计不仅选择性地吸收文化,更要设法改善、引导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其按照有利于提高决策理性,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发展。例如科学决策要求决策主体的范围适当扩大,必然要求在组织文化领域破除封建家长制的首长管理观念,引进专家咨询的观念、技术手段现代化的观念、程序法制化的观念等。

3.对决策过程发挥着无形之手的作用

决策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开放式过程。组织文化对于信息的搜集、转换、输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决策执行、评价反馈过程中,组织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都远远超过了组织制度等刚性因素。

组织文化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是深层次的,有刚性制度性规范的领域,文化的直接成效相对不明显,甚至如果与刚性规范相悖还会导致负效果;而在制度规范不及的领域,文化的调节作用相对突出。

(三)我国传统文化对决策的影响

1.传统文化中的积极面

注重民本。如何对待“民”的问题,始终是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核心内容。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思想包含了重民、爱民、利民的观念。民本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对权力来源和合法化的基本认识,虽然历朝历代都宣扬“皇权天授”,但从本质上都认识到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民众安家立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同类推荐
  •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研究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研究

    本研究的对象是政治思潮,意在从整体上把握政治思潮的共性问题,探索政治思潮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政治思潮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是时代精神变动、社会矛盾、社会主题及社会发展走势的“感应器”。通过把握政治思潮的基本情况可感受时代脉搏,探寻社会热点,丰富和发展社会精神生活。当代中国诸多政治思潮起伏跌宕,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意识领域的重要现象。把握政治思潮的总体状况和运行规律,有助于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 底线思维:守住底线 开拓新局面

    底线思维:守住底线 开拓新局面

    底线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改革思维方法,是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党90多年来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对各级党政干部的执政思维提出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持续前进的重要思维方式。本书以底线思维为主题,详尽阐释了底线思维的理论内涵、现实意义和践行抓手,对于如何运用底线思维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落实“两学一做”进行了研究,是各级党政干部提高水平必须学习运用的思维方式。
  • 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

    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

    《美国宪法》——划时代的宣告,美国大选——万众瞩目,“杨照公民课”系列新作,带你一览无余!从2004年起,杨照持续开设“现代经典细读”课程,希望经由这些现代经典,让活在当下社会的人,有机会摆脱许多理所当然产生的麻木,重新思考、认知。《打造新世界》是系列课程的第二种。本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美国宪法的条款,讲解了以这套宪法为依据的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如何运作,并讲述美国宪法制定背后的思想渊源、历史情境、现实利益考量和斗争妥协,宛如讲故事一般。讲故事的同时,作者也分析了这套背景下诞生的美国宪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和传统欧洲民主思想的差异,以及美国宪法和美国的现代民主精神如何互相成就。
  • 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张哲所著的《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及党群关系理论出发,立足于利益多元化格局的背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剖析党群关系背后的利益关系,直面利益多元格局中党群关系出现的新问题,求证利益多元格局中党群关系嬗变的原因和时空边界,提出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党群关系新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群关系理论支撑范式。旨在使读者正确认识利益多元化格局中党群关系的变化,为我党更好地履行利益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 西方政治传统:近代自由主义之发展

    西方政治传统:近代自由主义之发展

    以简驭繁,厚积薄发,取诸大势,探源溯流,接引与赓续西方自由政治传统。在本书中,沃特金斯梳理了自由主义的生发过程,把自由主义的历史渊源从近代延伸到了古代,进而全面展示了这一政治传统两千年来的发展历程。本书写于二战时期,自由社会面临深重危机,如何捍卫自由传统成为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沃特金斯通过他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自由主义是从西方源远流长的政治思想和实践中生长起来的,西方的政治传统已深深地和现代自由主义嵌合在一起,自由主义如果无法生存下去,实不啻是说西方的政治传统也宣告结束。沃特金斯力图通过本书找到自由主义的根系,并讲述历史上自由主义怎样战胜它的敌人一次次扭转劣势取得成功。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娱乐至上

    英雄联盟之娱乐至上

    精彩的职业联赛千篇一律,有趣的恶心套路万里挑一。莫甘娜+拉克丝:军训姐妹花。兰博+火男:夏日烧烤二人组。努努+瑞兹:空降核爆。蛇女+机器人:有去无回。不正规的打法,制造出最恶心的体验。辅助不光是用来保护c位的,更是可以carry全场的存在。
  • 玄魂立道

    玄魂立道

    座座仙山杀机列,层层尸骨殇琼天。山内宗门世外桃源,山外千派龙潭虎穴。且看少年卫誓如何从渺小微末成长为一代巨擘。“凭你们?也想要我背弃宗门?”“唯有宗门弃我之日,无我背弃宗门之时!”这是一个宗门从不背我,故我不弃宗门的故事。
  • 寻苍天

    寻苍天

    讲述一个少年,为了寻找他父亲得以全家团圆,一步步揭开自己身世,然后将十二界面全部统一成为最新一代天主,看柏生如何势如破竹达到巅峰。PS:每日两更,签约后每日四更,推荐收藏给力,天天爆发。
  • 崩坏世界的守望

    崩坏世界的守望

    “遥望星空见守望,幽樱浮曲在蕾雅。暗影之中少女梦,俯首逐火有倾羽。”不管你是神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敢与我为敌者,我必将你屠戮殆尽!我们自称战士,却闭上自己的双眼,在末日到来之时踏入血色的黎明,守望着这个世界……
  • 快穿男神你有点眼熟

    快穿男神你有点眼熟

    新手作者在线更文,文笔有所欠缺,请多多提建议,我会一一采纳的。
  • 呆萌蠢丫头:腹黑校草很爱你

    呆萌蠢丫头:腹黑校草很爱你

    三年前,她是寄人篱下的灰姑娘,被亲生父母抛弃,被养父虐待。三年后,她以国际著名小作家强势回归,不就是被抢了男朋友吗?不就是被人冒名顶替吗?这些她通通都要全部要一点点拿回来!厉昊宸讽刺道:“白颜玥,三年了,蛇蝎心肠的你终于回来了?”白颜玥冷笑一下回答道:“托你的福!”厉昊宸威胁道:“那你把你三年来欠我的通通还给我,不然我会让你生不如死!”
  • 潮声

    潮声

    《潮声》讲述了在冬天,听潮楼盛满了萧瑟和寂寥,假如你不嫌海风的凌厉和午夜涛声的激荡,又忍受得了那份寂寞,就不妨迁去小住……黑眸、一颗星、木偶、谜、潮声、深山里……篇篇都娓述着一个浪漫、细腻的故事!
  • 优雅女性的自我提升课

    优雅女性的自我提升课

    “她力量”正在逐渐崛起,终有一天,“她”会改变世界。或许,你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她力量系列”就是这样一套女性自修、励志图书,书名分别为《财智女性的人生经营课》《魅力女性的气质修炼课》《优雅女性的自我提升课》。本书中,为我们呈现了16位令人羡慕的优雅女性,包括绽放在央视舞台的主持人董卿、中国“网坛一姐”李娜、像花儿一样幸福的“国民娘娘”孙俪、“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等。
  • 狱中记

    狱中记

    余心清(1898—1966)是一位从民主革命时期就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爱国民主战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了许多有益于革命和人民的工作,后因策动国民党将领孙连仲起义,被捕入狱,坚贞不屈。书中真实感人地记述了余心清被捕前的政治活动以及被捕后在北平、南京两地的狱中经历。
  • 拿不动剑只能靠画笔闯荡异世界

    拿不动剑只能靠画笔闯荡异世界

    穿越到异世界的我拿不动剑只能靠画笔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