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5500000023

第23章 组织心理和文化造成的决策边界(3)

强调德治。受儒家经典思想影响,中国古代政治领域具有“德治”的传统,注重“官德”,并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公忠”,强调不能将天下视为私家之物,非一人所能治理,凡事皆应出于公心;“廉政”,早在先秦就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将廉洁廉政视为“政之本也”;“诚信”,认为内心有诚,才能言而有信,法令有信,才能保其权威,诚信是国家和社会良性运行的保证;“用贤”,早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就有访贤、察举、征辟、九品中正等选拔方式,主导思想是出于公心,任人唯贤。

追求和谐。天时、地利、人和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和谐思想。历朝历代统治者在维系社会稳定的过程中都意识到对内、对外、对民、对官和谐调和的重要性。孔子强调治国以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明确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应该说明的,中国古代对“和谐”思想的认识,不是一团和气,而是“和而不同”。人们通常只注意到《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提法,而不知道将这一概念最早运用于政治领域的,是春秋时代的晏婴。《晏子春秋》中有“忠臣与君和而不同,谗佞与君同而不和”的论述,按照晏婴的观点,君臣之间应该容忍不同的政治观点,“和”则国兴,“同”则国衰。

2.传统组织文化中的消极面

人治大于法治。中国古代社会强调君权至高无上,虽然人治并不排斥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但始终强调“人”高于“法”。政治的清明不是寄托于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而是寄托于“明君”和“清官”。老百姓遇到难解的冤案,往往更愿意采取“拦轿”“告御状”的方式,而解除民间疾苦最解气的办法就是杀掉一两个贪官。贪官一除,人心大快,皇上还是明君,苛政依旧是苛政。这种人治环境下的全能型政府文化传统延续至今,不仅加大了社会运行的成本,更使得政府角色经常处于一种混乱状态,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甚至连观众也当。

“官本位”意识。“官本位”是贯穿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的一条主线,其实质是“以利为本”,当官就可以拥有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就可以恩泽朋辈亲友,只要吃得十年寒窗苦,就可以“一举成名天下知”,从此打开财富权力之门。这种“官本位”文化造成了“官”和“民”的对立,不仅地位悬殊,更水火不容。“官”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民”则只能唯唯诺诺,期待“官”施以恩惠。这种“官本位”文化与中国古代提倡的“民本”思想形成了一对矛盾,实际上,“民本”的前提是“尊君”,只有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之下,统治者向下俯瞰,才谈得上“重民”。“官本位”思想在今天依旧有着强大的市场,体现在个体上,很多人眼睛向上,使出浑身解数往上爬,当了官就要在短暂的任职期内尽量地捞上一把,“官”与权、财、色联系在一起,滋生贪污腐败、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体现在组织上,政府机构衙门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下,行政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态度蛮横,官民争利,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等。

封闭僵化。长期小农经济的影响,使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封闭保守的特征,决策过程缺乏公开、透明和监督,久而久之,公众的参与意识也日渐淡漠,更愿意出现一两个唐太宗和包青天代理一切事务,而难以迸发出民主的思想火花。封闭僵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形式主义,官员注重自身“政绩”,逐级敷衍塞责,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弄虚作假,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3.塑造社会转型期的组织文化

(1)“人治”向“法治”转变,“德治”并重。1997年,党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

在组织文化领域,“法治”与“德治”是密不可分的,法治追求“惩恶”,德治追求“扬善”,二者内在的统一是公平、正义、合法的组织文化。法治追求采用外在的刚性法律手段界定权力的边界,控制组织及个人心理、情感、价值偏好等不确定因素。德治强调用道德这样一种人们“内心的法”,进一步协调刚性法律难以覆盖的领域。“无论是在何种社会治理模式中,法律都是一种外在性的规范,不能调整所有的社会关系,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模式也因此具有了不完整的性质,因而需要有一种更高的社会治理模式来取代它。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就是法治与德治有机统一起来的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

(2)“官本位”向“服务型政府”的文化转变。以服务为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职责包括,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环境、文体、医疗、交通、社会保障,保护自然资源和共有资源,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竞争和社会公平等。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公务人员等级特权思想,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其次,要优化公共部门职能,强化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最后,要重新树立公共部门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3)封闭保守向开放高效的文化转变。打破传统不计成本的公共行政特点,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重新界定和划分公共部门职能,遵从信息化社会电子政务的要求,节约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促进行政管理模式的革新,努力提高公共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建设高效政府。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国家层面看,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这些我们一度难以接受的西方组织文化观念,而今明确写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这些具有普世性的价值观,正式进入转型期的中国组织文化领域。

案例选读

从“抢盐风波”看重塑政府信任关系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爆炸并引起泄漏。而在中国则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抢盐风波,原因是民间传言:吃盐防辐射。与经历地震、核泄漏等一系列灾难,数以万计的日本人尚能够秩序井然地互相帮助,从容地撤离与避难相比,远离事发地几千公里之外的中国却引发一场抢盐闹剧,不能不令人汗颜。实际上,这已不是中国百姓第一次陷入如此恐慌:2003年SARS来袭时,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2010年以来大豆、蒜、姜、糖、食用油这些生活必需品先后上演“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引发抢购……谣言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劳碌、焦虑、浮躁,很多人评价中国社会进入“高风险运行状态”。

与此相对应的是各级政府和公共组织声音的滞后而苍白。为什么“官言”比不上“谣言”?如何构建官民互信,重新塑造政府和公共组织公信力问题已经急迫地摆在了决策者面前。

同类推荐
  • 世界秩序

    世界秩序

    近一年多来,乌克兰乱局,卢布危机,日元欧元暴跌,美军撤出阿富汗;而同一时间中国也频繁出手——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美洲运河开凿,一带一路高调推进,亚投行创建…… 世界格局迎来大洗牌。在全球事务上,各个地区和国家奉行着各自的秩序规则,结果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混乱和无序。 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问题。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20世纪30年代至今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思想理论和实践运动。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既反对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或机会主义,对各种思想理论资源保持有选择的开放态度,同时又反对把某些思想或理论原则形而上学化的教条主义,逐渐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特点在于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不断融合、相互激发和提升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性、复杂性与正当性。
  •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

    本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为出发点,遵循继承与创新、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做到现实分析与历史分析、逻辑分析与价值分析的统一,从理论考察、现实条件、经验总结、路径选择、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形成了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规律的初步认识。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热门推荐
  • 大汉王朝2

    大汉王朝2

    这个帝国人文灿烂,科技发达。它发明了纸,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完成了农具与兵器的铁器化。中国古代传统的医、农、天、算四大学科,均在这个帝国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 The Player
  • 都市之终极医仙

    都市之终极医仙

    他拥有浩瀚宇宙的原始力量,确因家族争斗,背负弃子之名,打断双腿,弃离华海!在濒临死亡之际,他被一名神秘老者,开启那股原始之力,征战沙场!七年后,他成为执掌一切,万人敬仰的高冷少主!他以冰冷无情的姿态,强势归来!
  • 散文(2017年第2期)

    散文(2017年第2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50个父母常犯的教子错误

    50个父母常犯的教子错误

    您想过您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吗?您知道您的教子方案存在错误吗? 每个孩子都是等待被开发的宝藏,宝藏如何开发,就在于父母使用的教育方法。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方法错误,孩子的潜能与才干不但无法被发现,反而会被误导,影响孩子的一生。 本书一天帮您纠正一个教子错误,50天让您远离教子误区。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甚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的。其实,孩了的成长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过程。孩子如同父母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样本。
  • 别对我笑着说再见

    别对我笑着说再见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重生之步步璀璨

    重生之步步璀璨

    这就是一个女子当自强的爽文。重生一世,她再不做无知娇女,学技能掌企业,虐渣男,踩伪白莲,力得自己的锦绣人生。重生一世,要么忍要么狠。而对于死过一次的陶久久来说,根本不知忍字如何写。顾安北:也许对我来说,这一生只为宠你入肺腑。
  • 007谍海系列(全8册)

    007谍海系列(全8册)

    詹姆斯·邦备驰骋荧屏10年、经典电影原著小说中国大陆首次引进出版、震撼登陆詹姆斯·邦德横空出世——他是《第七情报员》“全世界最有魅力的”著名影星乌苏拉·安德丝被誉为最性感的邦德女士郞。
  • 这个易少太高冷

    这个易少太高冷

    午夜时分,顾惜筠还抱着薯片一边默默地吃着一边看着电视上的韩剧。被冷落的某人不满地说道:“男主角有我帅吗?”顾惜筠依旧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当然有了。”看到电视剧里面开始演起吻戏,某人更生气了,“难道男主角的吻技有我好吗?”“当然……唔……”顾惜筠还没说完嘴唇就被某人封住了。某人:“看来真的有必要让你知道我有多厉害。”
  •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在皇帝的默许和纵容下,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这些特务组织野蛮生长,再加上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特务机构最多、权势最大的时期。在旧式的政体之下,与被统治的人民相比,皇帝的地位非但不孤立,反而是永远处于危险的边缘,尊严的神圣宝座下,时刻酝酿着待爆发的火山。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不得不想尽镇压的法子,公开的刑律、军校、法庭不够用,也不便用,他们还需要造成恐怖空气的特种组织、特种监狱和特种侦探,来监视每一个可疑的人。而在明代,执行这些特殊任务的特种组织就是锦衣卫和东西厂。作为明朝“特务政治”的代言人,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三个机构的历史、职能等认识都比较模糊,本书秉着对历史严谨公正的态度,以真实史料为基础,详细介绍这三大特务机构的发展演变情况,深入挖掘出明代锦衣卫和东西厂的恐怖政治表象下隐藏的真相,深刻揭示了明王朝存在的各种矛盾弊端及其由盛而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