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800000020

第20章 生如夏花之白衣卿相柳三变(4)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则将人带进了一幅笔意苍劲、构图精美的山水画卷里,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意境变得高远雄浑。凄寒的霜风渐渐迫近,那些重重关隘、千山万水顿时显得冷清萧条,一轮落日余晖斜照在高楼上。面对如此凄凉惨景,客旅之人怎能不生起归乡之思?

一个“渐”字,表明秋天的凄清、寒冷、萧瑟、肃杀的程度在不断弥漫,由远及近,日渐加深。霜风既寒且急,行人渐渐稀少,只留下空寂的关山、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这一切强烈地激射出词人流落他乡的伤楚,孤单和愈益黯淡的情怀。“残照当楼”四个字,凄怆苍凉的境界全出,如同宇宙间悲秋之气一起袭来。这番意境让人不禁想起李太白《忆秦娥》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景象。宋人赵令畤《侯鲭录》卷七载:“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可见,连曾经一度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不能不承认柳永的笔力才情。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眼底所及处处是一片红凋翠落的残败景象,美好的时光已渐渐逝去,盛日春景已然衰残,只有那长江之水静静地向东流去。天地间的万物都笼罩着悲凉秋意,触动着词人的归思。“是处”言处处,反映视野之开阔。“红衰翠减”引用了李商隐诗:“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红衰翠减”表现远望的感受,真切而又鲜明。在夕阳的映照下,站在楼头看那红花衰谢、绿叶凋残的景象。这种强烈的视觉感受与暮雨、霜风、残照相联,让人深深感受到一种沉重的现实:“苒苒物华休”。自然界如此,人世间又岂能例外?那美好的故乡,深情的佳人和自己蹉跎的青春年华,无一不正在苒苒逝去。一念及此,自然是悲从中来。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化江水无情为有情,寓人生悲慨于江流变化之中,蕴含了诗人怀乡思人的情怀。子曰:“逝者如斯夫。”江水常常是大自然对时间、对人生、对宇宙万物的一种无语的象征和暗示。它就是上苍对人间的一种暗示:人生是短暂的,一切生命都将衰亡,只有长江水仍旧日日夜夜奔流不止。短暂与永恒,无常与恒久,自我与物象,人生与宇宙,那些哲理思辨意味尽在画面之中。

那“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清秋暮雨,繁花落尽,关河冷落,斜阳残照,一派深秋萧瑟寥廓的景象都化入这无语东流的滔滔江水中。

词人写出了一种天地无言、人生局促的禅意。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登高临远,暮雨、霜风、关河、残照均一一收入眼底,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言“不忍”。还以居高之势,顺着东流的江水,望到了渺茫的前方,意在寻找故乡,将悲秋之慨引向伤离意绪。万物衰竭固然有所不忍,不见故乡引动归思,心情益发悲凉。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春风得意之人大概不会这样伤怀。只有穷困潦倒、流落不偶、漂泊异乡的游子,才会在这一刻如此地思念自己的家乡。“淹流”是久留之意。这两句实是一种对自己孤旅人生的反省自问,吐露了其内心世界交织的矛盾与怅惘。故乡渺茫,归思难收,年年漂泊,所为何事?自己这数年如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浪迹天涯的生活得到了什么?人生究竟何事值得自己如此漂泊天涯滞留他乡苦苦寻求?这是词人的自省,自责,也是他羁旅一生的悲剧命运所在。

陶渊明说:“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柳永流落江湖,萍踪浪迹,多是出于科举应考、谋职宦游等原因,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何又生懊悔之心?原来,他的种种努力并未达到目的,只是“客里光阴虚掷”罢了。而此生之潦倒、行踪之无际,内心酸楚又岂是语言能形容的?柳永这一问真是“欲说还休”。想到自己不过是为了一点口腹生活就为人所驱役,情感无限悲慨。不想停留却又不得不停留,经历无数的过往才发现时刻思归的故乡已是永远回不去的远方。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读到这几句,常让我想起温庭筠的那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是柳永词中常用的一种“从对面写起”的笔法,世称“柳七家数”,或“屯田家法”。“颙望”指抬头凝望。

想象中,那闺阁佳人急切盼望情郎归来。她梳洗打扮,在楼头极目眺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游子的归船,等到近前方知是误认。如此再三再四,仍站在楼头凝神观望,可谓是“望穿秋水”,这是何等的深情!让人想起诗人郑愁予的那首《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关山远隔,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一种相思,两幅幻景叠加,虚实相应,极大地增强了艺术张力。梁启超将这种写法称之为“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如当年杜甫写月夜思妻,又反过来写妻子思念自己,有“香雾云鬓里,清辉玉臂寒”(《月夜》)之句。韦庄词“夜叶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浣溪沙》)也是由己及人。不过柳词有更多层次和曲折。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那妆楼中的佳人苦苦思念游子时,不免产生“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的猜测,她哪里知道此时这游子正和她一样倚阑远望,满腹乡愁!此句与首句呼应,是全词的注脚,使整首词都笼罩在浓浓的愁绪中。恁(nèn)意为“这样”,常用于口语。“正恁凝愁”收束全词情意,意谓凭栏观景思乡,无非凝聚着如此这般的愁苦。

这首词从一个“望”字入手,“对”潇潇暮雨,登高临远,望那清秋里的江天,望那渺远的故乡,生起归思,进而又“叹”自身孤旅,“想”妆楼佳人,最后是一个“倚”栏凝愁的动作定格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孤独形象。作者的羁旅之愁,漂泊之恨,尽从“对”、“望”、“叹”、“想”、“倚”一连串动作中透出。

读这首词,总会让我想起金庸笔下的令狐冲、古龙笔下的萧十一郎。他们也是一生在漂泊,行走在路上。他们行走在风中的身影和神情,也是这样孤独、寂寞,内心深处总怀念着远方的某个粉红色的美丽身影。那是他们生命热力和激情的来源。爱情成为他们生命中一轮孤独的太阳,照亮他们生命的所有风景。

传统文化的内在神韵,总是不经意地在各种门类的文学作品中一代代传承下来。

读过古代诗词文章,那些官员士人给人的感觉总是在路上。

年轻时读书人为了应试科举,往往抛家别子远赴京城。中举后为官时,也常常要披星戴月到各地去赴任,时称“宦游”。柳永辗转宦游到过很多地方,从汴京出发到江淮一带,又向南到过镇江、苏州、杭州,也曾到过西蜀。足迹所至,便有些落寞伤怀。羁旅宦游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这一路上,宦游羁旅之于柳永,已经成为一种诗意的漫游。

在他的笔下,除了这首《八声甘州》,还有一首《安公子》如是道来:

长川波潋滟。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

驱驱携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

望处旷野沉沉,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

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怀乡恋土情结就十分浓重。故乡是如此的令人牵挂,令人断肠,很多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人生历程中都有这种怀乡的羁旅体验。多少风尘仆仆的身影,行走在他乡遥远的路上,千山万水间,留下了多少疲倦寂寞的足印,又写下了多少隽永却沉重的诗行。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第》、崔颢的《黄鹤楼》等都蕴含了浓郁乡情。多情如柳永自然不会例外。

二十五、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凤栖梧》

这首词将那种刻骨的思念写到了极致。

一首词读罢,仿佛见那位衣带渐宽、默然凝眸的书生正独自伫立在高楼之上,清瘦的面容,修长的身影如一尊雕像、一幅剪影。春天的轻风细细柔柔,拂动着这位多情书生的额发和衣襟。他凝眸极目一望,只见天高地远,空旷无极,顿时触动了某种平日里沉睡已久的心绪。一种莫名的春愁渐渐充溢他的内心。残阳里,春草萋萋,一望无际。那碧绿草色、迷离寒烟尽在夕光里变幻着光影,斑驳着某种明朗与灰暗交织的色调。春愁如烟如雾,一如那年轻公子心头的迷惘与思念。

然而谁又知道这书生心底在思念什么呢?谁又知道他危楼凭栏的一番心意呢?危楼栏杆前,草色烟光里,落落寡欢的柳三变感到了深深的孤独,感到了无人理解无人相知的寂寞。

此时此际,他内心忽然升起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拟把疏狂图一醉!真想凭栏把酒,不管不顾地率性而为,痛快淋漓地来他个酣然一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时哪里又有听歌观舞,慨然高歌的心绪和兴致?如果勉强作乐最后倒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全无意趣。唉,如今他已是衣带渐宽、身形消瘦却始终不悔,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位伊人而变得如此憔悴。

这首词里,我最喜欢“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一句,绘景颇有色泽鲜丽、迷离变幻的美感,抒情则有四顾茫然、无人相知的寂寞。这种寂寞春光里的相思,大有“春光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之感。

而结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提高了这首词的品质和深度。

有道是:“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词末二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深隽之笔写缠绵柔情,誓愿为思念伊人而寝食难安,日渐消瘦与憔悴。深切表现了词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难以自拔的缠绵情思。“终不悔”三字更是折射出柳永对爱情的忠贞与专注,感情真挚而强烈。

“衣带”二字,这是词人将一己之愁绪影射于客观物象中,使外物皆著我之主观色彩,此“衣带”作为烘托感情的借代物,早在敦煌写本的唐诗《奉答》已经出现:“红妆夜夜不曹干,衣带朝朝渐觉宽。形容只今消瘦尽,君来笑作去时看”,后化用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南朝乐府《读曲歌》中亦有:“欲知相忆时,但看裙带缓几许。”

灯火黄昏,柳永在汴京城里的烟花深处,邂逅了美丽的她。在这个书生眼里,她盈盈浅笑,宛若仙人。多年后,同样是一个黄昏,草色山光,危楼凭栏,那远方的暮色如墨浸染,愁意氤氲。于是,那些年少轻狂、夜夜笙歌的京师往事都溶在了月色里,又变成一滴清泪滴落在酒杯。这些年的流离漂泊里,寂寞如影随形。只有那远方深闺的温暖小窗,是他一生的牵挂与宿命。为了思念那小窗里的佳人,他的衣带都渐渐宽缓起来,而面容却一天天消瘦憔悴下去。

男人细腻而深刻的悲伤常常是海边礁石上一道道被风浪咬伤的痕迹。岁月的波涛流走了,不经意间一触摸才惊觉遍体鳞伤。那伤口冰凉得令指尖疼痛。

宋人蒋津在《苇航纪谈》中这样论述:“作者名流多用冤家为事,初未知何等语,亦不知所云。后阅《烟花记》有云:冤家之说有六。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废,所谓冤家者二。长亭短亭,临歧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者三。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怜新弃旧,孤思负义,恨切惆怅,怨深刻骨,所谓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角易悲伤,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此语虽鄙俚,亦余之乐闻耳。”

“冤家”这个称呼中的六重含义,包容着男女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又疼又怨、缠绵悱恻的复杂情感,那种生死相许、灵肉交融,纠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的深刻情愫。

这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仕途的坎坷,令柳永“沉溺”于红粉朱楼、青娥画船之中,他却从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和生命的真谛,获取了某种人生的自由,并坚持不懈地固守自己的情感世界,发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叹。

生命取决于自己的理念与节操,柳永是如此。而他创作这两句词的初衷,即表达对女子的无怨深情,对爱情的执著无悔亦是如此。同时,这两句词决绝而情深,与屈原“虽九死其犹无悔”,冯延巳的“不辞镜里朱颜瘦”之语相类,写出了人类执著追求的精神。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称赏:“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

同类推荐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
  • 浮尘漂流记

    浮尘漂流记

    本书是作者季红真八十年代至今部分散文的结集,写作年度跨度大,属于学者散文中的游记散文的结集。每到一地,必考据风物,重历史掌故,知识信息丰富,理性、知性胜于感性;虽是女学者,而风格厚重大气。但不如张中行、余秋雨散文有知名度。
  •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大约创作于1598-1600年间。《皆大欢喜》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罗奇散文体的牧歌传奇《罗瑟琳》,这种世外桃源式的吟咏牧羊人纯洁无限爱情的牧歌文学是欧洲一个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牧歌传奇在中世纪中断之后,文艺复兴时代重又兴盛。
  • 世界最好的杂文

    世界最好的杂文

    本书从世界各国浩如烟海的杂文作品中精选出70余篇经典之作,代表着杂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它们,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同时,在体例编排上,通过“作者简介”、“佳作赏析”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让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理性思考,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审美水准和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 魏晋南北朝诗选评

    魏晋南北朝诗选评

    本书选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作品,也选录了一些有主名的拟乐府、三国诗等,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
热门推荐
  • 世界经典探案故事全集:侦探出动的故事

    世界经典探案故事全集:侦探出动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探案故事全集》包括《侦探出动的故事》、《高超推理的故事》、《蛛丝马迹的故事》、《扑朔迷离的故事》、《缉捕追踪的故事》、《原形毕露的故事》、《斗智斗勇的故事》、《智破奇案的故事》、《真相大白的故事》和《插翅难逃的故事》等10册,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疑案、迷案、奇案、悬案、冤案等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探案英雄大智大勇,阅读这些侦破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还可以学到自我保卫、推理破案的常识,防范日常生活的不测。
  • 钞能力玩家

    钞能力玩家

    2115年,全球最强虚拟现实游戏【宇宙起源】诞生。“介是你没玩过的船新版本,只需体验三分钟,你就会爱上介款游戏……”“什么?为什么到处都是充值活动?你不好好想想,不充钱能变强吗?”
  • 仙三代的日常生活

    仙三代的日常生活

    新文《北方有二哈》已经上线! 【日常】【非逆袭】【剧情】【有男主】这是一个双商普通,偶尔有些迟钝别扭的女草根儿穿越异世的修仙日常……冷悠然,一个现代宅女,被出生在风云大陆第一宗门之中……外公是一宗之主,爹妈俱全,还有个便宜哥哥,妥妥的仙三代啊~其实冷悠然想说,长大还是挺不容易的。出生第一天就状况频发,被无良爹妈选择性遗忘。从此有了一个狐狸奶妈。K.O.掉的第一朵小白花是自己保姆。身边还有一打喜好奇葩,气场强大的宗门长辈。冷悠然表示,其实她只是想安静的宅着修修仙而已呀。作者起名废+简介无能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我找羊的那些年

    我找羊的那些年

    只见他们来到起源尽头,李七夜一跺脚,十二仙体之术爆发阵阵金光,大吼道:“贼老天,三千万年未见了,今天我来找你要头羊,你给是不给?”只见天地暗淡混沌丛生,三道身影矗立在上苍之上。一道是沐浴玄黄之气天道蚕茧,一道浑身布满赤色始序法则的身影,最后一个则是亿万星辰环绕的光团浮现在起源净土上。天道蚕茧一晃,玄黄母气流淌,准备镇压李七夜。李七夜浑身金光灿灿大喝道:“天蚕你敢掺和我的事情,你的黑冥土豆还想不想要了?”天蚕闻言,大道之音响起:“还吾的土豆,此事吾不拦你!”李七夜随即打开十三命宫,衍化古虚真文,天道始序,命秘起源,纪元之页。一颗拥有无尽黑暗的土豆衍化而出。黑冥土豆现世带起缕缕黑雾,大道宇宙在黑雾里沉浮,点点乾坤奥妙在黑冥土豆上起源破灭。这时起源尽头那道一身赤色始序法则的身影透过无尽虚空,抓住了这颗黑冥土豆,一把塞进了口中疯狂咀嚼起来,起源混沌从嘴角溢出,却被这赤色身影如同面条般吞进腹中。李七夜十三命宫照亮整个起源净土,喝到:“辰家老贼,没想到你也晚年不祥成这般模样,偷了我的羊,你拿命来还吧!”
  • 轮回的颂歌

    轮回的颂歌

    假如人死后存在灵魂,那他的灵魂该去往何处,轮回六界之神,掌管世界之平衡,当有一天这种平衡被打破了,该由谁去纠正,究竟会付出怎样的代价,于是名为轮回者的一行人,背负着这一切......
  • 魔妃归来:帝君请恭候

    魔妃归来:帝君请恭候

    她原是叱咤风云、名震四方的魔域之主,却因一次蓄谋已久的围剿,最终画上了句号。当时隔一年,帝都某处别墅里,一双合上的双眼再度悄无声息地睁开之时,逝去的王者,终将重临于世势必手刃仇敌!她生在帝都风氏战神家族,身份尊贵,本该受到世人尊重却不幸遭人算计,终成众叛亲离、名声败坏彻底沦为帝国笑话!当两个八竿子打不着一块的人变成同一个人时……也许正常情况应该是重复一下生前秒天秒地秒空气的人设。但现实却是——风宛云的奔溃日常:现在她很茫然,甚至有点绝望……谁来救救她,这里到底都是些什么鬼啊啊啊啊!霸气凛然、主宰全场?过去式,不存在的。假装无辜,做朵娇滴滴的小白莲?嗯,这个可以考虑考虑。什么?你说我怂?!这不屁话吗!人不怂点还能健康茁壮成长活了这么久吗!来自风氏家族第一怂的悲痛呐喊。然而,当风宛云以为,只要不沾是非便可剧终全身而退。却不知从何时起伪装变得不堪一击,更是不知,那本该一别过后两相忘的身影,竟会一朝不由分说地强势闯入她的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梦仙途

    大梦仙途

    此生缺憾,老骥伏枥,功名利禄,到头成空。黄粱一梦,魂归乡兮……一事无成的老书生杨舟,大梦一场,重回年少,他会怎样选择,让自己的人生不留缺憾?大梦春秋,梦仙大道,道途茫茫,以身渡之。睡神仙,睡神仙,大梦如真是神仙!
  • Leaves From Australian Forests

    Leaves From Australian Fores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