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4300000017

第17章 衣食住行篇(1)

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

天津位于九河下梢,上有白洋淀,下有渤海湾,水产十分丰富,靠水吃水,天津人向来有吃水产鱼虾的习惯。老俗话“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意思是为了吃海货可以当东西。我曾读过清代天津文人于扬献写的《津门食品诗序》,文章开宗明义地写道:“津邑濒海,号鱼米之乡。鳞爪鲜肥,四时继美充足,脍炙人口。凡海盐河淡应时而登者,素封家必争购先尝,不惜资费。虽贫窭士,亦多竭锦尤效,相率成风。”就是说,海货一上市,不管是富人穷人都争先购买品尝,就是再穷也不放过这一良机而亏了肚子。天津人对海货的追求,始终为外地人特别是远离大海的内地居民所不能理解。

天津现存最早一部志书《天津卫志》中,在“土产”门中,所记“鲜类”有:鲤鱼、银鱼(十一月有)、鲫鱼、鳝鱼、鲇鱼、白鱼、羊鱼、鲭鱼、鲈鱼、鲂鱼、鳗鱼、鲞鱼、鲦鱼、燕鱼、鳢鱼(通称黑鱼)、梭鱼、草鱼、比目鱼、鱽鱼、虾、青虾、线虾、河豚(三月有,血有毒)、对虾、西施乳(即河豚鱼白)。“介类”有:蟹(秋间肥美,味甲天下)、蛏、鳖、蛤蜊。《天津卫志》大体沿明志体例而修,其所记鱼虾类虽并不精确与科学,但可以看出明清之际天津一地的河海产品种类与当时人的认识。

多种多样的河海两鲜为天津卫讲吃爱吃提供了便利,尤其是海鲜,对天津人的吸引力太大了。天津人吃海鲜讲究季节性,抢早抢鲜吃,“吃上一顿鲜,死了也不冤”。海螃蟹下来了,争着买海螃蟹,鳎目鱼下来了,争着吃鳎目鱼,对虾下来了,争着烹对虾……吃不起没面子,借钱、当物吃海货却不算丢份子。当年天津有多家大型海货庄,生意都很兴隆,其中以隆昌号最有名。“七七”事变前隆昌号极盛,职工250余人,流动资金在百万元以上,多时达200万元,1936年终结算纯利达30万元,由此也能看出海货在天津销售之广。海货行还有祖师,这在全国来说大概也是“蝎子尾巴尾巴独一份”。《沽水旧闻》里说:“天津之鱼虾业,当年谓之鱼虾行,后乃扩大为海货行。该行所供之祖师,无名,姓张,群呼为拉踏张。其人之历史,有如神话。”

“吃鱼吃虾,天津是家。”天津人对海鱼海蟹最有研究,早有“一鲙二平三鳎目”之说,什么最好吃,心里最清楚。天津人爱吃一种叫“皮皮虾”的海产品(琵琶虾的俗称),这种东西并不贵,却具有虾的鲜美兼蟹黄的嚼头。天津卫对皮皮虾真可用“海吃”来形容。街头巷尾菜店、水产店的皮皮虾论簸箕“一收儿”卖,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大盆大盆煮熟的皮皮虾,鲜美的虾黄虾肉佐以醋、酱油和姜末、蒜末,尽管花钱不多,却也算吃了荤腥,解了大馋。老天津人到内地有时吃不上海货,短时间倒还凑合,日子一长就觉得馋——想吃海货,这可能也是天津人的“怪癖”。天津人真像是猫,专爱鱼腥味儿。笔者是老天津人,对海货情有独钟,看到外地人对海货不屑一顾,我真的不理解:这么好的味道你们怎么就吃不出来呢?我甚至认为,任何好吃的东西也没有海货美味可口,你们讨厌海鲜是没有这种口福。

海鲜还是津沽饭馆的必备。旧时具有浓厚乡土色彩的十锦斋常包办“八大碗”酒席。每桌坐八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八碗前的凉碟酒肴,是六个或十二个干、鲜冷荤盘。“八大碗”分粗细两种,做法用料不同。细“八大碗”里有溜鱼片,粗“八大碗”里鱼片改为滑鱼。粗“八大碗”里的“海杂拌”只是海参、鱼肚、鱼唇等,而细“八大碗”里则另加虾仁、玉兰片,改名“全家福”。这“八大碗”常有的菜是清蒸鸡或拆烩鸡,元宝肉,海杂拌或全家福,溜鱼片或滑鱼,独面筋,烩虾仁,四喜丸子等等;随着季节的变化,春天有“玛瑙野鸭”,秋天有“蛋羹蟹黄”等等。“八大碗”虽属大宗生意,却也离不开海货,在天津人看来,没有海货,怎能成席?

“吃尽穿绝天津卫”,说这话时老天津人是带着一种地域人的自豪和无不自诩的心态而言。有人说,天津人不仅可以把自己的钱全部吃掉,而且就是借钱吃,也不为过。天津人嘴馋么!人生在世,就是要吃好东西的。什么好,吃什么,吃一辈子好东西,这是天津人的福气。

天津卫三宗宝,银鱼、紫蟹、大红袄

银鱼作为天津特产的珍稀佳品,素来被视为津门一宝。银鱼一二寸长,色白如银,通体呈透明状,两只小黑眼比芝麻还小,白体黑眼,煞是好看,当年卖银鱼的人都是把三五条银鱼托在白菜叶上,向顾客兜售。这样的珍品点缀在豪商巨富的春节宴席上,自是增色。最常见的吃法是做“银鱼托儿”,即是用银鱼蘸蛋清,置油中炸熟,吃到嘴里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道。还有,用银鱼做汤,也很鲜美。不过,银鱼肉嫩,不能火大,过火就失去鲜味儿了。

据说天津的银鱼只生长在三岔河口一带。清代庆云人崔旭在《津门百咏》中,对银鱼倍加赞叹,并对它们的生长环境也作了生动描述。其《银鱼》一诗说:“一湾卫水好家居,出网冰鲜玉不如。正是雪寒霜冻候,晶盘新味荐银鱼。”据老辈子人讲,当年在金钢桥旁、三岔河口,常见有渔人凿冰捕捉银鱼的情景。他们冒寒风,顶白雪,须发结霜,好不容易捕捉到几条银鱼,作为珍贵食品成双出售。

紫蟹是蟹的一种,体小如铜钱,也是天津冬季佳品之一。紫蟹到冬季聚栖河堤泥窝中,捕紫蟹须破冰从窝中把它掏出来。紫蟹虽小,但蟹饱满且肥,在吃火锅时汤中如添了紫蟹,就增加香味,身价十倍了。

近年紫蟹、银鱼均已罕见。目前,有关单位正大力研究,计划恢复开发这一传统水产品。希望不久的将来,在津沽能再有“银鱼如玉紫蟹肥,秋风欲老芦花飞”的景观。

银鱼和紫蟹均为水产品,也可以说是入口的食品,将它们相提并论自然合情合理,可是为嘛天津人又把“大红袄”与它们放在一起呢?我个人认为“大红袄”也应是天津一宝。“大红袄”有它特有的地域特征和珍贵的民俗价值。天津的“大红袄”着实有一番讲头。

据民俗学家称,天津民间妇女的服饰,无论内衣还是外衣,礼服还是普通服装,大人还是孩子,大都以红色为时尚,尤其是逢年过节,妇女的服装更是以红颜色为主,这种习惯传承至今也无太大的改变。这绝不是简单的个人喜好问题,它表现了天津人心理和信念上的企盼。首先,红色代表着热烈,这与天津人热情、豪爽的性格相吻合,符合天津人的心态和审美需求;其次,红色历来被人们认为可以避邪,能满足心理上祈求吉祥的要求;再次,天津民间普遍崇拜海神天后(俗称“娘娘”),相传其在海上救难的时候就是经常着一身红色装束,或以红灯引导人们安全上岸,这在人们的心理上极易产生一种共鸣。因而这种习俗惯例的传承更表现得异常稳定和平衡,且独具天津特色。天津还有一句话,“红灯照,穿得俏,红裤子红鞋大红袄”,不也是对大红袄的推崇与称颂吗?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津种植的大白菜,以青麻叶核桃纹大白菜最为著名。据称,早在元代就有在天津种植“菘”的记载,“菘”即是现在所称的白菜。生长在天津的大白菜经过多少年、多少代的选择、培育,逐渐形成天津本地特有的类型。这种菜形状呈直筒状,结球紧实,叶绿色,叶面皱缩呈核桃纹状,包心紧,帮薄,纤维少,叶肉柔嫩,烹调易熟,味道清鲜。天津人俗称“下锅就烂”的“青麻叶”尤以品质好、抗病强、产量高耐贮存而驰名全国,居天津地区四大名菜之首。

同青麻叶大白菜一样,青萝卜也是深受天津人喜爱的农产品。天津人把青萝卜当成消食开胃的佳品,把青萝卜比做梨,其实很多天津人更爱吃青萝卜,在他们看来,多好的梨也代替不了物美价廉的青萝卜。当然这种萝卜必须生长在天津这方水土,离开天津它就长不好,也就不再受欢迎。

青即绿色,天津人所称的青萝卜实为绿萝卜。在天津,青萝卜不仅烧菜佐餐,更主要的是当水果吃。有人说天津萝卜是“穷人”的水果,其实不然,富人同样也喜欢吃,真可谓穷富同享,老少皆宜。天津人认为青萝卜能“顺气”,能消食开胃,冬春秋三季,

青麻叶的大白菜,赛梨不辣的青萝卜每当晚饭之后,一家人切开几个青萝卜,每人吃上几角,咬在嘴里,酥脆之声悦耳,甜辣之味格外舒心。过一会儿,打几个嗝儿,顿觉胃开心畅,浑身舒适,这种享受,令人回味无穷。故而,天津还流传一句话:“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

据说天津种萝卜以今天的西青区沙窝村为最早。沙窝是宋代的地名,在宋代是防辽的军事寨堡之一,与直沽寨、当城寨等齐名。元代已有关于种植青萝卜的记载,可见其历史之悠久。在天津,小刘庄、葛沽等地的青萝卜也格外受青睐。传说明代嘉靖皇帝的一位妃子喜食荔枝,为保鲜乃将整棵荔枝树自南海连根带土向北京船运,到直沽海河后,就在刘庄敲下土块,整理后再运往京城。这些荔枝土壤肥沃,当地人种上萝卜后,甜脆异常。小刘庄萝卜在当时天津卫名重一时,被称为“卫青萝卜”。这段传说,或系小说家言,但普通萝卜而冠以“卫”字,却能说明其不平凡的历史。

深秋时节,萝卜上市,直到第二年春天,不但街头小摊上摆满了翠绿的萝卜,而且晚间有很多小贩沿街叫卖:“萝卜赛梨味,嘎嘣脆!”这叫声用地道的天津方言喊出,一听就感到萝卜酥脆的味道。旧时天津卖萝卜不光是整个的,还卖切成角片的萝卜。切萝卜的技艺也可谓绝活儿,卖萝卜的人一手竖拿着萝卜,一手执刀,手中的萝卜随着刀子的快速砍切而转动,整个萝卜切完后,不仅不散开,而且大小、薄厚一模一样,手亦毫发无损,其功力非一般人所能。北京距天津120多公里,北京人也喜欢吃萝卜,但北京萝卜与天津萝卜不同,北京萝卜青皮紫心,俗称“心里美”。天津人吃“心里美”,往往摇头说:“没萝卜味!”这话诚然,“心里美”只甜不辣,水分又少,比不上天津萝卜酥脆有后味儿。

全国各地一提到天津,往往会想到狗不理包子。天津俗话“狗不理包子独一份”、“狗不理包子一屉顶一屉”,也都与“狗不理”挂上了钩。

狗不理包子因其创始人而得名。作为“中华老字号”,“狗不理”已流传百年。据传,约在120年前,今天津武清区杨村镇一名叫高贵友的13岁男孩,只身来到天津,在侯家后一家卖馒头、蒸饼的刘氏蒸食铺里学徒。高贵友的乳名叫狗不理,人们说叫这类小名可以长寿,大家都称呼他这个小名。时间久了,狗不理这个名字反而比大名响亮。狗不理四年期满出师后,也在侯家后租了一间门脸,搭上两个伙计,开了个包子铺,起个字号叫“德聚号”。由于他的包子选料严格,制作仔细,再加上当时漕运繁盛,船工上街买点儿包子吃着方便,而且饭菜合一,经济实惠,大受欢迎。因人们都以“狗不理”呼之,时间长了,人名代替了店名,“德聚号”包子铺便变为“狗不理”包子铺。

光绪末年,袁世凯当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府就在离侯家后不远的北运河畔。一次狗不理包子独一份,贴饽饽熬鱼一锅熟袁世凯进京,左思右想,给圣上进献点儿什么贡品呢?太贵重了显得为官不廉,分量轻了又怕圣上怪罪他轻慢,他灵机一动,带去天津风味的狗不理包子献给慈禧太后。太后吃惯了珍馐美味,哪尝过天津包子?老佛爷果然很高兴。一时间“西太后爱吃狗不理包子”的传说轰动京津一带,狗不理包子于是更加出名。

狗不理包子的最大特点是,馅儿里富含汤汁,而且皮是半发面的。梁实秋先生《雅舍谈吃》中有一篇是谈包子的,文中一半篇幅讲的是天津。其中谈到关于狗不理包子的笑话:咬开刚出笼的包子,里面的热汤溢到手上,一举手顺着胳臂流到后背。作者幽默地说:“天津包子确实是汤汁多,不烫到自己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雅舍谈吃》问世于1985年,吃包子是50年前的事,作者远在台湾还念念不忘、津津乐道,也反映了天津狗不理包子的知名度。

狗不理包子属于饭馆里的吃食,贴饽饽熬鱼则是天津人的家常饭。

“贴饽饽熬鱼”是昔日天津渔家的遗风。“熬”,老天津人大多念做nāo。九河下梢的天津卫,以打鱼为生的人吃住在船上,把打来的鱼煎后熬在锅底处,放上各种烧鱼的作料,鱼的四周再贴上几个玉米面的饽饽,盖好锅盖,大灶里烧柴火,烧熟后,饽饽里带着鱼味儿,鱼里面还有一点儿饽饽味儿,这种吃法被天津人广泛接受,成为最具“天津特色”的天津家乡饭。同时又出现了“贴饽饽熬鱼一锅熟”这句老俗话。后来,市面也有一些专卖“贴饽饽熬鱼”的小馆摊档,其中以南市“杨奶奶熬鱼”最佳,名气不亚于北京宣外穆家寨的炒疙瘩。

同类推荐
  • 公安文化通论

    公安文化通论

    阐释公安文化基本概念,研究公安文化主要元素,分析公安文化载体,规划设计公安文化的发展路径。公安文化,是广大公安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体现整体公安人的信仰和追求,包括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业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因素,其核心为公安精神。公安文化聚合警察的思想,产生警察职业自豪感和对警察集体的归属感,激发起他们的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民警队伍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书十二章,由概念板块、公安核心价值观板块、公安文化效用板块和公安文化形态板块组合而成。
  • 我读: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全7册)

    我读: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全7册)

    《我读系列》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 魂牵梦绕新西兰

    魂牵梦绕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一些基本的人情风俗就产生了。我们今天虽然知道见面握手是一种礼貌,结婚时要遵守种种礼仪,以及全国各地的风俗迥然有别,不懂地方风俗的人甚至还会闹出笑话来,人情风俗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才逐渐形成的,那么谁又是这些风俗的创始者呢?不要着急,谜底就将在本书中一一为你揭晓。
  •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传统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固原”,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西岸、有着“贫瘠甲天下”之称的大片黄土丘陵地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固原地区”或“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回族人口,使“西海固”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念闻名于世。
热门推荐
  • 龙飞凤仵

    龙飞凤仵

    悬疑推理+轻松言情+双洁这是间谍的励志文、这是流氓的追妻文、这是法医的推理文、这是王爷的权谋文……人生篇:宋宁穿越后,生活很不易。白天要验尸,晚上抓逃犯。谈恋爱?不存在的。她两世为人,那都是事业型女性!做王妃?不存在的。听说过朝廷命官挺着孕肚审案的?印象篇:宋宁眼中的齐王:呸,有病!齐王眼中的宋宁:哼,奸佞!别人眼中的他们:狼狈为奸!插刀篇:奸细宋大人写信:“尊敬的圣上,齐王十天杀了九个人,进了三十个美人,花用了四十万两白银,微臣肯定他有谋反之心,请您立刻出兵砍他!”齐王截住她的信,给她回了一封:“杀了你,凑个整。”当日,衙门被齐王兵马团团围困,杀气腾腾。齐王冷笑:“砍她!”宋宁捧着信蹬蹬迎出去,以蹲代跪,仰头望他情真意切:“杀人费神喝酒伤身,不如给您添个美人儿?”齐王捏着她笑的像朵花的脸:“美人,哪呢?”“美人在骨不在皮。”宋宁托出一副白骨骨架,“您品,您细品!”齐王:“?!”本文又名《十五个男人一条狗》又或《十五个男人一条狗开创新纪元》又或《十五个男人一条狗各自娶媳妇》……的故事。
  • 共度

    共度

    老爸咳嗽,据说已经有两个星期了。早上起床的时候听见母亲对妹妹说,“你爸总是咳,我让他去看他也不去。你下班再给他买瓶止咳糖浆。”妹妹肯定在镜子前化妆,她的声音随化妆动作的快慢时断时续。我们从十几岁起就不再认真听母亲说话,她说什么不说什么,对我们影响不大。“光喝糖浆没用,得打针。”这是妹妹不耐烦的声音。“也不发烧,干咳,我看主要是肺燥,喝点糖浆就行了。”这是母亲没什么主意下的坚持。“都像你们似的自己用药,还要医院干什么。”妹妹今天肯定又是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不然不会不知道自己是谁,说起话来没大没小。我拉开门。
  • 最美的时光

    最美的时光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17岁的苏蔓捡到了操场上那颗滚到自己脚边的篮球,也遗失了一颗少女初初懵懂的心。“我在清华等你。”多年后这句话已被宋翊遗忘在时间的角落,不复记得。而那个捡篮球的女孩却一直牢记在心里,她追随着他的脚步,出现在他出现的每一个地方,却始终没有勇气走到他的面前对他一句:“宋翊你好,我叫苏蔓,我喜欢你。”11年后,一次意外的重逢,苏蔓不再是当年那个平凡自卑的少女,而宋翊,也不再是笑容阳光的少年。当她鼓起勇气大胆追求爱情的时候,并不知道原来当她凝视远方的时候,也有另一双眼睛在向她凝望,仿佛怀抱着一份浓烈却永远不会说出口的秘密。
  • 我的人偶钢铁侠

    我的人偶钢铁侠

    元气复苏三年之后,一只钢铁侠人偶,活了!那时,幸运者觉醒了异能,修武者练出了真气……无数人掌握了力量,并开始以自己的力量重新打量这个世界。与此同时,动物、植物、微生物、病菌也获得了进化之机。人心维危,人间多灾。徐盛带着自己的钢铁侠人偶,开启了新的道路。从下水道到山林,从大地到深海,从地球到星空,毒虫何足道?敌坏尽在灰!预计直径1600亿光年的浩渺宇宙,可够纵横?
  • 缘起仙魔

    缘起仙魔

    一个是被师傅捡回来的婴儿,因为在一片桃花林中发现了她,当时漫天飘落着桃花的花瓣,漂亮的就如九天之上飘下了桃花雪一样。当时师傅着她一脸欢笑的看着天上飘下的花朵,师傅为了应景就为他取名花落雪,并把她带回门派教她修仙法,教她便是非细心抚养她长大,对她更是慈爱有加,是她为如掌上明珠。一个是魔门魔主之子,在魔门里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魔主为他取名萧莫寒。只是奈何他对权力和修炼跟本不感兴趣,虽有天资之身,整日确不呆在魔门修炼,却出魔门到俗世之中抚琴作画,对外也从来不说自己是魔门少主,以至于除了魔门上下,外界竟无人知道他就是魔门少主。一位是修仙门派资质奇佳的女弟子,一位是喜欢抚琴作画的魔门少主,可是就因为他们二人引起了一场仙魔两派的纷争,到底结果如何,且看缘起仙魔。
  • 心之所向是向阳而生的

    心之所向是向阳而生的

    告别三年初中,转身便又迎来三年高中。在这块新奇神秘的大陆上,有那么一群年轻热血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追寻内心渴望的理想,肆意挥洒额间流淌的汗水;他们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大方恋爱,用心感受爱情里的甜蜜与苦涩;他们趁着正值朝气蓬勃而一往无前,尽情体验人生的万千姿态。作者ps:我将用我手下的键盘敲击出一个个或美好或悲伤的字眼,为我心中的人物量身打造出一个个属于他们的精彩故事,也让我在一个个孤寂的日子里思绪能有所寄托……
  • 走进游戏

    走进游戏

    这是一位被游戏所伤的玩家心中的游戏世界以另外一种方式重温那一款铭刻青春的游戏你好,阿拉德,我来自地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级百宝囊

    超级百宝囊

    无敌的魔法武技?强大的武器装备?逆天的药剂道具?妖娆的美女军团?宝囊在手,天下我有!这其实就是一个目标成为勇者的少年在得到无敌的百宝囊之后,一路上勾搭妹子一起打败魔王的故事。
  • 半生瑟瑟

    半生瑟瑟

    丈夫的背叛,将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王安芮又重新推回职场,从底层做起,直到拼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期间,王安芮经历了友情、背叛、暧昧,和爱情。以为的爱人却另有所爱,以为的朋友却另有所图,以为的永远最终离散,以为的失去是否还能重新拥有?在走向成功的路上,虽然一直有人相伴,但在这残酷的生活里,她的内心也只能孤独地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