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7200000025

第25章 生存的哲学(7)

由此,我们可充分确信: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这是意志内在本质的命运,动物世界的表现虽较微弱且有程度上的差别,然亦无法避免。

为认识所照耀的各阶段中,意志是化为个体而表现。人类个体投进茫茫空间和漫漫时间之中,是以有限之物而存在,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相比,几乎等于无。同时,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个体生存所谓的“何时”“何地”之类的问题,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其场所和时间,只是无穷尽之中的一小点而已。——他真正的生存只有“现在”。“现在”不受阻碍地向“过去”疾驰而去,一步步移向死亡,一个个前仆后继地被死神召去。他“过去”的生命,对于“现在”遗留下什么结果?或者,他的意志在这里表现出什么证据?这些都是另一回事;一切都已消逝、死灭,什么都谈不上了。因此,对于个体而言,其“过去”的内容是痛苦、抑为快乐?这些都是无足轻重的问题。但是,“现在”往往一转眼即成过去,“未来”又茫然不可知,所以,个体的生存从形式方面来看,是不断地被埋葬在死亡的过去中,是一连串的死亡。

但若就身体方面来看,众所周知,人生的路途却崎岖坎坷,充满荆棘和颠簸;肉体生命的死亡经常受到阻滞,受到展缓,使我们的精神苦闷也不断地往后延伸。一次接一次的呼吸不断地侵人、预防了死亡。如此,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和死亡战斗着;除呼吸外,诸如饮食、睡眠、取暖等都在和死亡格斗。当然,最后必是死亡获胜。这一条路径所以呈现得那样迂回,是因为:死亡在未吞噬它战利品之前——就是我们从开始诞生到归于死亡之手前,每一时刻都受它蓄意地摆弄。但我们仍非常热心、非常审慎地冀望尽可能延长自己的生命,那就像吹肥皂泡,我们尽可能把它吹大,但终归会破裂。

没有认识力的自然内在本质,是毫无目标、毫不间断地努力着。若观察动物或人类则更显得清楚。欲望和努力,是人类的全部本质,正如口干欲裂必须解渴一样。欲望又是基于困穷和需求——亦即痛苦。因此,人类在原来本质上,本就难免痛苦。反过来说,若是欲望太容易获得满足,欲望的对象一旦被夺而消失,可怕的空虚和苦闷将立刻来袭。换句话说,就是生存本身和他的本质,将成为人类难以负荷的重担。所以,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摆动;这二者就是人生的究极要素。说起来真是非常奇妙,人类把一切痛苦和苦恼驱进地狱后,残留在天国的,却只有倦怠。

一切意志现象的本质——不断地努力——臻于更高度的客观化后,意志即化为身体而呈现,继之,受到一则铁的命令:必须养育这个身体,由是而获得其主要的最普遍性基础。给予这道命令的,不外就是这个身体客观化后的求生意志。因之,人类是这种意志最完全的客观化,也是宇宙万物中需求最多的生物。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是无数欲求的凝集,人类就这样带着这些欲求,没有借助,并且在穷困缺乏以及对于一切事物都满怀不安的情形下,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以,人类的一生,在推陈出新的严苛要求之外维持自己的生存,通常必是充满忧虑的。同时,为避免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人类的各种危险,还须不断地警戒,不时留神戒备,小心翼翼地踏出每一个步子,因为有无数的灾难、无数的敌人环伺在他四周。从野蛮时代以迄现在的文明生活,人类皆是踏着这样的步伐前进。人,从来没有“安全”的时刻。

大多数人只不过为这种生存而不断战斗着,并且,到最后仍注定会丧失生命。但使我们忍受支撑这一场艰苦战斗的力量,与其说是对生命的热爱,毋宁说是对死亡的恐惧。无可避免的死亡如影随形地站在他们背后,不知何时会逼近身来。——人生有如充满暗礁和漩涡的大海,虽然人类曾小心翼翼地加以回避,然而即使用尽手段和努力,幸能顺利航行,人们也知道他们正一步步地接受遇难失事的时刻和地点。尽管如此,他们的舵仍然朝这方面驶来。那是人生航程的最后目标,是无可避免亦无可挽救的整体性破灭——死亡;对任何人而言,它比从前所回避的一切暗礁都更险恶。

综观人生的一切作为,虽是为从死亡的隙缝逃脱,但苦恼和痛苦仍是很容易增大的。为此,也有人渴望一死,而以自杀方式提早死亡的来临;如若穷困和苦恼稍止,容许人们略事休息,倦怠也将立刻随之而来。如此,人类势必又得要排遣烦闷了。生物活动的动机是为生存而努力,但生存确保之后,下一步又该做些什么呢?人们并不了解。因此,促使他继续活动的是,如何才能免除、才能感觉不出生存的重荷,换句话说,就是努力从倦怠无聊中逃脱出来,亦即平常所谓的“打发时间”。如此,没有困穷或忧虑的人,虽卸下其他一切负担,但现在生存本身就成为负担。倦怠是一种绝不可轻视的灾祸,最后,甚至会使人将绝望之色表现于脸上,而认为:缩短过去花费偌大的努力维持下来的生命,似乎较为有利。人类相互间尽管没有爱心,却能热心相助,即因倦怠之故,这也是社交的起源。

人是必须靠面包和娱乐的,倦怠亦与饥饿相同,常有使人趋于放纵不检之虞,所以常被作为预防灾祸的对象。费拉德弗监狱即以“倦怠”作为惩罚重犯的一种手段,让囚犯处于孤独和无为。仅此就很令人吃不消了,有的甚至因为不堪寂寞而自杀。正如贫穷是人们苦恼的通常原因一样,厌倦是上流社会的祸害,而在中等阶级,星期日则代表厌倦,其他六天代表穷困。

所谓人生,就是欲望和它的成就之间的不断流转。就愿望的性质而言,它是痛苦的;成就则会令人立刻生腻。目标不外是幻想,当你拥有它时,它即失去魅力,愿望和需求必须再重新以更新的姿态出现。没有这些轮替,则人便会产生空虚、厌倦、乏味无聊。这种挣扎,也和跟贫穷格斗同样痛苦。——愿望和满足若能相继产生,其间的间隔又不长不短的话,这时苦恼就最少,也就是所谓幸福的生活。反之,如果我们能够完全摆脱它们,而立于漠不关心的旁观地位,这就是通常所称“人生最美好的部分”、“最纯粹的欢悦”,如纯粹认识、美的享受、对于艺术真正的喜悦等皆属之。但这些都须具备着特殊的才能才行,所以只惠予极少数人,并且拥有的时刻极短暂。唯因他们的智慧特别卓越,对于苦恼的感受自然远较一般人敏锐,个性上亦与常人截然相异,所以他们必难逃孤独的命运。身为天才的人,实是利害参半。一般人则只生存于欲望中,无法享受到纯粹智慧的乐趣,无法感受纯粹认识中所具有的喜悦。若要以某种事物唤起他们的同感,或引发他们的兴趣,亦非先刺激他们的意志不可。因为他们的生存是欲望远多于认识,他们唯一的要素就是作用和反作用。这种素质常表现在日常的琐细事情中,例如,有人在游览名胜古迹时,老爱刻下自己的名字“以资纪念”,就是为了要把“作用”带到这个场地来。又如,有人在参观珍奇的动物时,观看仍嫌不足,还要想尽方法去触怒、逗弄、戏耍它们,这也是为了感觉作用和反作用而已。刺激意志的需求,更表现在赌博游戏的出奇翻新上,凡此具见人类本性的肤浅。

然而,不管自然如何安排,不论幸运是否曾降临你身上,不拘你是王侯将相或贩夫走卒,不管你曾拥有什么,痛苦仍是无法避免的。

人们虽为驱散苦恼而不断地努力着,但苦恼不过只换了一副姿态而已。这种努力不外是为了维持原本缺乏、穷困的生命的一种顾虑。要消除一种痛苦本就十分困难,即使幸获成功,痛苦也会立刻以数千种其他姿态呈现,其内容因年龄、事态之不同而异,如性欲、爱情、嫉妒、憎恨、抱怨、野心、贪婪、病痛等皆是。这些痛苦若不能化成其他姿态而呈现的话,就会穿上厌腻、倦怠的阴郁灰色外衣,那时为了摆脱掉它,势须大费周章了,而纵使倦怠得以驱除,痛苦恐怕也将回复原来的姿态再开始跃跃欲试。

总之,所谓人生就是任凭造物者在痛苦和倦怠之间抛掷。但我们不必为了这种人生观而感到气馁,它也有值得慰藉的一面,从这里也许可以使人提升到像斯多噶派一般对自己现在的苦恼亦漠不关心的境界。对于这些苦恼我们既无法忍受,于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就有许多人把它当做偶然的、由于容易变化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东西。如此,对于某些必然性、一般性的灾祸——例如衰老、死亡或日常生活的不顺等——人们便往往不觉得悲伤,反而能对它持以嘲弄的态度。但痛苦原是人生中固有的、不可避免的东西,而其表现的姿态和形式,皆被偶然所左右,所以,苦恼总在现在中占据一个位置,若移去现在的苦恼,从前被拒在外的其他苦恼必定立刻乘虚而入,占据原来的位置。因之就本质而言,命运对我们并不发生任何影响。——一个人若能有这样的省悟、认识上述道理,他就能获得斯多噶派的恬淡平静,不再为本身的幸福惦念了。然而,事实上究竟有几个人能以这种理智力量来支配直接感受的苦恼呢?也许完全没有。

由上文可知,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旧的痛苦刚去,新的痛苦便来,陆续递嬗不已。由此,我们进而可以引出一个不算不合理的假设:每个人身上固有的痛苦分量是一定的,即使苦恼的形式经常更迭,痛苦的分量从不会有过之与不足的现象,因之,决定一个人苦恼和幸福的因素,绝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其分量和素质的不同。这些纵然由于身体的状态,因时间的不同,而有几分增减,但就全体分量而言并无改变。——此一假设,可由众所周知的下列经验证得:一个人若有巨大的苦恼时,则对比它小的苦恼就几乎毫无所觉;反之,在没有大苦恼时,即使一丁点儿的不愉快,也会使他痛苦不堪。所以,经验告诉我们,一种即使想象起来亦足令人不寒而栗的大不幸,一旦降临于实际的生活,从发生以至克服它的期间,我们的全体气氛并未有任何改变;反之,获得长期间所急切等待的幸福后,亦不会感到有何特别的愉快欣慰。一种深刻的悲伤或强烈扣人心弦的兴奋,只有来自刚产生变化的那一瞬间。但这两者皆以幻想为基础,所以不久后亦将告消失。总之,产生悲哀或欢喜的原因,并非直接为了现存的快乐和痛苦,而是由于我们是在开拓我们预期的新未来而已。痛苦或欢喜之所以会如此高腾,实是由于它们系借自未来而有以致之,故而它们并非永恒性的东西。

根据以上的假设,可知大部分的苦恼和幸福亦与认为力相同,是主观的、由先天所决定的。我们还可另举事实证明;财富并未见能增加人的快乐,穷人露出愉快神色的机会,至少并不比富人少。由此可知,人类的快活、忧郁与否,绝非由财产或地位等外在的事物而决定。进一步言之,我们也不能断言:某人遭遇到偌大的不幸,恐怕会闹自杀吧!或者,这是芝麻小事,大概不致造成自杀吧——话说回来,一个人快活和忧郁的程度,并不是任何时刻都相同的。这种变化,亦非由于外界事象,而应归于内在之状态——即身体状态的变化。这种变化,纵使一时性的,亦常可提高我们的快乐气氛而造成欢喜,但通常那不是由任何外在原因所产生。当然,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痛苦是缘于某种外在关系,因而感到意气消沉,以致认为如能消除它,必可获得最大的满足,其实这是妄想。根据我的假设,我们的痛苦和幸福的分量,是整体性的,任何时刻都由主观所决定,忧郁的外在动机和它的关系,正如分布全身的毒瘤脓疮与身体的关系一般,因为它已在我们的本质中扎根。驱逐不去的痛苦,一旦缺乏某种苦恼的外在原因,就会分散成数百个小点,以数百个细碎烦琐或忧虑的姿态呈现;但当时我们一点也感觉不出来,因为我们的痛苦容量,已经被“集分散的烦恼于一点”的主要灾祸所填满了。如此,一件重大而焦急的忧虑刚从胸中移去,另一个苦恼立刻接替了它的位置,全部痛苦的原料早已准备在那儿,之所以尚未进入意识之中成为忧虑,是因为那儿还没有余地一齐容纳它们,暂时成为假寐的状态,停留在意识界限的末端。然而,现在场所已敞开,这已准备停当的材料就乘虚而入,占据了那支配一天的忧愁王座。虽然实质上它比先前消失的忧虑要轻得多,但它却可以膨胀成如同刚才的一般大,使之恰好占满那王座,成为那一天的主要忧虑。

同类推荐
  • 行为心理学合集:一个伟大心理学家的思想精华(套装共2册)

    行为心理学合集:一个伟大心理学家的思想精华(套装共2册)

    行为心理学合集(套装共2册)包括《行为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2》。在《行为心理学》中,作者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他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美国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行为心理学2》最大的特点是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无论是行为心理学的起源到行为心理学的现代发展,还是行为心理的各种表达方式都涵盖在内。《行为心理学2》还以大量调研、实验数据为素材,对行为心理学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阐述。
  • 微表情心理学(精华版)

    微表情心理学(精华版)

    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机会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假如我们能通过这本书学到那些看懂别人微表情的本领,那么我们对机会的嗅觉就会更加敏锐。与其他人相比,我们也就能相对比较容易地捕捉到机会,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然获得成功。
  • 三天读懂管理学

    三天读懂管理学

    管理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核心是人。任何企业的经营运作都离不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 催眠二十八讲

    催眠二十八讲

    《催眠二十八讲》详尽地介绍了催眠术的发展及其具体的应用情况。在医学及心理学领域,催眠是比较神秘的一个学科。在近现代医学及心理学发展起来之前,催眠一直被蒙上巫术的阴影,为世人所不理解。随着医学及心理学的发展,人们慢慢了解到潜意识的存在,以及它在人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等方面起的巨大能动作用,从而使催眠术慢慢成为心理诱导、心理治疗等方面的一种临床技术。《催眠二十八讲》详细阐述了催眠术及催眠状态的特点、如何进行催眠、如何成为一名实施催眠的心理治疗师,以及催眠的作用及风险,使读者能够对这一心理治疗技术有所了解。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什么每次谈判,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仍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看穿?为什么每次约会,你都无法走进TA的大脑、弄清TA在想什么,最终不欢而散?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回报,而那个比你“懒惰”的人却能步步高升?为什么你总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或者为什么那样?《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要告诉你的,就是关于这些“为什么”的真相,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真相,使事业更成功,使人生更幸福。《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关键词:微表情。全书由七章组成,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咨询经验,从身体和情感的关系角度,全面解析了身体语言背后的微妙心理,让你在商场、职场、情场无往不利!
热门推荐
  • 我家影后可不能那么萌

    我家影后可不能那么萌

    记者发布会现场——“听说叶总为你一掷千金购豪宅?”“不清楚。”“……听说叶总斥巨资为你投拍电影?”“不了解。”“有狗仔都拍到你俩在交往了,还有什么想说的?!”安若素想了想,淡定回答:“我跟他,不熟。”连续三个“不”,彻底让某尊大神脸色黑成包公……“叶总,有同行恶意抹黑,说安小姐背后有奸夫……”“不……”还没等安若素说完,某人整整领带,起身,“谁找我?”两年前,她一夕之间从一线女星,沦为人人痛骂的杀人凶手!两年后,她带着一身摄人傲气,重新回到属于她的“战场”!
  • 当帅气的我不想努力之后

    当帅气的我不想努力之后

    来这个世界这么久了,还从来没有好好的看过这里的景物,每天都在训练,暗杀,训练,暗杀,如此反复,都没有时间做其他事。其实仔细看看的话这里还挺美的,高铁,高楼大厦,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建筑,在这里都能看到,像是未来都市一般。不过不同的是这里用来驱动这些东西的都是魔术,现在抬头远望过去,刚刚经过的一辆高铁周围还缠绕着一圈圈的魔法回路。
  • 浮生一遇十年心

    浮生一遇十年心

    她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就职于某杂志,担任写实文连载作家;他是活跃于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的彪悍男子,原以为毕生将会在草原上策马奔腾,忠于家族事业,孰料一场意外,他英雄救美,从此她和他便被生活的红线牵引着。“冉丁丁,你是我的师妹,可还记得?”“凌逸,我没印象哎……”“那我会帮你好好找回属于我们的那段记忆!”冉丁丁,聪明、有才华、气质出众、样貌出色,可是为人大大咧咧、神经大条,不记仇、崇尚自由,却因为一场意外掉入了凌逸的爱情陷阱里,无法自拔。凌逸,一个专情、有点小腹黑、还有着独属于草原男子的那份潇洒、豪迈、爽快的特质的男子,为了一个多年前的梦,毅然放弃家族使命走上了艰难的求爱之路。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凌逸与冉丁丁的爱情之路,内蒙男子与江南女子的爱情注定命运多孓,他们终将会走向怎样的结局?
  • 每天都在作死一万遍

    每天都在作死一万遍

    德维尔的兴趣是解剖各种各样的东西,被称为“变态医生”。直到有一天,他解剖了一个不正常的人,却不知道这人以后和他的纠葛。在相隔世纪的时光相遇,正巧你爱我我爱你,这样不是最美好的吗?
  • 高维平行线

    高维平行线

    一次求爱的旅途中遭遇意外,在新生物种面前,人类的生命脆弱不堪,在神秘的通道里,不断演义。也许,在每一件小事上,能够再努力一点点,就能够得到你想要的那种结果。
  • 宫古岛

    宫古岛

    小说女主人公高三毕业后离奇失踪,她失踪前给男友留下了一本未完成的小说。男主人公此后多年寻觅女友不得,并且在创作的道路上苦苦挣扎。后来,他为了帮助父亲朋友家的孩子上学,决定写完女友的小说出版。小说出版后不久,男主人公的一个女同学在日本发现了一本与该小说内容雷同的日文小说。而这则成为了破解女主人公失踪的关键线索。
  • 颜倾天下之俏皮王妃(完)

    颜倾天下之俏皮王妃(完)

    “各位老师好!我叫苏幻夜,业余学生。”在苏幻夜说完这句话后,她居然就全校闻名了,还光荣地进了M大百大怪事榜。在一次很诡异的情况后,她居然遇见了小说里才会出现的状况——穿越!咦?咦?这个挂在墙上被无数人猛K的帅男究竟是谁呀?为什么在救了他之后自己居然被他带回了王府?呃!貌似自己掉进了一个可怕的大坑……碧的颜倾天下系列:《【穿越】颜倾天下之神偷皇后》http://m.pgsk.com/a/69923/新文《冷帝的娃娃宠后》http://m.pgsk.com/a/107021/请大家多多支持!花花票票统统都要!
  • 星与海之狼鱼劫恋

    星与海之狼鱼劫恋

    他是天狼星的守护者,在星球上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球人无法想象财富与异能。她处境艰难,为了家人,奔波在人世中,甚至不惧太平间的诡异,去找死人讨账……他为使命,为无意中掉落地球的镇星至宝,与从来未曾见过面的母亲来到地球。也许冥冥中自有注定,他打开了她封存的记忆与身体的本能,她竟身世离奇,往事原来如此锥心,而此时,星球之乱也随之出现,双方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是兄妹相恋,还是另有蹊跷? 欲海中沉沦,绝望处可还有生机?他与她的情感,将何去何从,敬请期待……
  • 五更钟

    五更钟

    《五更钟》九岁时,一只优雅高贵的手给了她生存的机会,她便奉上忠诚与自由。十九岁时,另一只沾满尘污与油腻的手给了她温暖,她于是学会了守护。她以为他一直会在那里,她以为只要他开心,便没有更重要的事。所以,她总是静静地守着他;所以,她为他掳来了他想要的人。直到那一天,他突然不见,她才知道自己想要的不只是如此。
  • outman有点燃

    outman有点燃

    她很是感叹的对他勉强的说道:“就你了!”他觉得这丫有病吧什么就你了?是看上我这个人还是选牲口啊?“就你?”他带着嬉皮笑脸对她玩笑的道:“丫,我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喜欢上你了?”她只当他一时搞笑:“滚边上待着去!”他很认真严肃的对她说道:“我的丫,我一不小心爱上你了,肿么办啊?”她忍不住笑出来,喷了他一脸的奶“能让我好好吃顿早餐吗,小跟班?”他用着最最真诚的态度恳求她道:丫,让我爱你一生一世永不分离她不肯相信的看着他,很无奈的能不能好好说话?我真的好累啊“就你?”他不可置否的坚定的对她发起誓“就你了!”系统女遭遇穿越男,将擦出怎样的情爱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