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5800000015

第15章 医学之最(2)

角膜犹如一架照相机的镜头,是眼球表面的一层透明膜。据估计,世界上约有500万人因角膜病变而导致失明。为了使这些失明者重见光明,1906年眼科医生席姆在一个因眼外伤而必须摘除眼球的病人身上取得眼的角膜后,将其移植给一个患角膜溃疡白斑的病人,获得成功。1931年,眼科医生费拉托夫进一步解决了角膜移植术中角膜的来源问题。他从刚死亡人的身上摘取眼球,置适当温度下冷藏保存,以供作移植角膜之用。由于角膜有了来源,通过角膜移植术重见光明的人也就多起来了。目前,在美国每年进行角膜移植手术近万例;在我国每年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已达600—700例。

最早发现的磺胺药

磺胺药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类抗菌消炎药,其品种繁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了。可是,最早的磺胺药却是染料中的一员,从染料变成抗菌消炎的尖兵,其经过是颇耐人寻味的。

在磺胺药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膜炎、肺炎、败血症等,总是棘手得很,因无特效药可施。19世纪后半叶,微生物学家发明细菌染色法后,有人观察到一些染料的杀菌作用,可是后来又发现,不少染料在试管内有杀菌作用,但对人体却有毒性而不能应用。

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Prom-tosil)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了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的用于治疗丹毒等疾患,虽获得一些疗效,但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未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试验偶氮染料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实验,获得成功。此间,杜氏的小女儿正巧因手被刺破引起感染,不久发生了败血症,虽经名医多方医治,均无济于事。杜氏在焦急不安之中决定用“百浪多息”给女儿一试,结果她竟从九死一生中得救。

1935年初,杜马克发表论文报告了他应用“百浪多息”的效果。当时许多学者对这种染料在试管内无杀菌作用,而在动物及人体内竟会有如此大的功效,莫不感到惊讶与迷惑,因此纷纷对这种奇妙的红色染料进行研究。不久,法国特利弗尔等研究认为,上述染料的抗菌消炎作用,是由于它在体内分解为氨苯磺胺(简称磺胺)的缘故。他们将“磺胺”进行动物实验,发现对链球菌的疗效与“百浪多息”相同,于是磺胺的名字迅即在医学界广泛传播。其实,氨苯磺胺早在1908年就被化学家合成了,可惜它的医疗价值当时没有被人们发现,因而默默无闻了20多年。磺胺迄今仍然是消炎杀菌的重要“武器”之一。

最早的叩诊

叩诊,是现代临床医学常用的一种物理诊断方法。医生通过手指叩击人体的一定部位,根据各部位质地、密度及其器官中气体和液体含量不同所产生的各种不同声音,来判断各器官的生理或病理状态。这种方法由于简便易行,因此即使在医学科学日趋发达的今天,仍然被世界各国的医生广泛应用。

叩诊是在18世纪中叶发明的。一位名叫奥恩布路盖的维也纳医生在进行尸体解剖的时候,发现有些死者的胸腔内充满着液体。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为什么胸腔积液在死者生前不能被发现?应该如何发现?一次,他忽然想起他那经营酒业的父亲,经常用手指敲打酒桶,凭其发生的清、浊声音来估计桶内酒量的多少。人体的胸腔不也可以用手指叩击它,听其发出不同的声音而估计胸腔内有无积液。经过不断的摸索,奥恩布路盖终于发明了最早的叩诊方法,即用四只指头直接叩击人体胸部,并对胸部疾病与叩击音的变化关系作了较深刻的研究,于1761年在维也纳发表了题为《用叩诊人体胸廓发现胸腔内部疾病的新方法》的论文。

但是,奥恩布路盖的发明在当时并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相反还遭到了某些名医的冷嘲热讽,甚至被指责为“疯子”。到19世纪初,由于法国医生高尔维沙尔的推荐和法国临诊病院的应用,叩诊才逐渐被人们重视。1818年,在上述直接叩诊法的基础上,创制了叩诊板和叩诊锤,于是就产生了间接叩诊法。1838年,维也纳著名医生斯科达对叩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应用声学原理阐述了出现不同叩击音的原因,为叩诊找到了理论依据。以后,以对上述两种叩诊法作了改进,医生用自己左手中指的背部作为叩诊板,用右手中指进行叩诊。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第一个带金属脊柱的人

一位年仅33岁的美国妇女杰西·托马斯,脊柱上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骨肿瘤。根据治疗的需要,医生将患肿瘤的脊柱切除了。手术后的杰西·托马斯只好日夜呆在特制的架子上,无法自由活动。为了使杰西·托马斯重新恢复行动的能力,于1979年7月17日,医生把人造的金属脊柱植到杰西·托马斯的身上,代替脊柱骨架,使她恢复了站立和行走的功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带金属脊柱的人。

其实,我国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和上海瑞金医院伤骨科早在1970年6月在为一位年仅27岁的患脊椎巨细胞瘤的男病人施行了肿瘤切除术以后,成功地作了脊椎移植手术。这一手术是以医用不锈钢人工椎体替代的手术,术后两个月,病人下肢瘫痪就消失了,6个月后已能起床,迄今已恢复工作多年。

从1970年以来,该研究所和该院已施行了4例这样的手术,均取得了成功。可借这一临床成果未能在国际上及时交流,如按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取得脊椎移植手术成功显然比国外的要早。

对于金属在人体内的应用问题,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研究表明,当人体的某些构造受到破坏时,有些金属能替代人体的这些构造。例如,用金属钽棒可替代骨胳,肌肉能够在钽棒上生长;用金属钛片和钛螺丝可以修复骨折,而且骨头还会生长在钛片的小孔和螺丝的螺纹里。这种可以替代人体某些构造的金属,被称为“亲生物金属”。

第一个听诊器

听诊器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至今还只有160多年的历史。

在听诊器问世之前,西医对胸膜、心肺疾病的听诊,用耳朵直接贴附于病人的胸中来进行的。这种方法在遇到肥胖病人时,就显得无能为力,甚至一无所获。

1816年,法国名医兰尼克的病房中,住进了一个年轻而肥胖的女病人,兰尼克怀疑她患的是心脏病,但无法用耳朵紧贴于病人的胸部进行听诊来证实。

一天,兰尼克由家步行到医院的路上,看到一些儿童在玩别针划刺木头的一端而在另一端听声音的游戏,他得到很大的启发。他迅速地走到医院病房内,临时找了一本纸封面的薄书本,他把它卷成圆筒状,将圆筒的一端放置于病人的心脏部位,另一端贴在自己的耳朵上,结果使他大为惊奇,因此听到的声音竟比以往用耳朵直接听诊更为清晰。兰尼克的这个发明,可以说是听诊器的最初雏型,当时他年仅35岁。

后来,兰尼克继续进行思考与实验后,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木质的听诊器。这个听诊器呈直管状,空心,长30厘米,圆筒直径3厘米,管腔直径5毫米。在圆筒的中部可以分开两节,以便于携带。当时,兰尼克把这种听筒称为“探胸器”,这是取之于希腊文的“胸部”与“检查”两个字的含义而成。但是,由于这种直管状的听筒外观颇象笛子,所以人们曾称之为“医者之笛”。直到现在,类似最初直管状的木质听诊器,在产科还是很受欢迎,因为用它倾听胎音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从这点来说,其作用还是不减当年。

最先在自身施行心脏导管术的人

心脏导管检查术,是将X线不能透过的细软管子,通过一定的途径插入到心脏各部,借以了解心脏畸形与病变,测定心血液含氧量以及血液动力学等的检查方法。这种技术不仅是用于心脏病的诊断,而且还为肝肾的代谢机能研究、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以及内心膜的起搏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心脏导管检查术是本世纪20年代末才发明的,最先在自己身体上施行这项检查技术者,是德国青年医生福斯曼。

1929年,25岁的福斯曼在埃贝斯瓦耳德的一所医院里担任外科助理医生,他一直思考着在紧急的手术情况下,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抢救,能否利用橡皮导管通过静脉管道,将救急的药物直接送到右心房内。

福斯曼起先在尸体上试验,令他感到惊奇的是,导管竟能相当容易地从右臂静脉到达右心房内。随后,他决定在自己身上进行这项实验。他请一位同事为他操作,但是,当导管推进静脉内35厘米时,他的同事胆怯起来,不敢将导管再继续向心脏方向推进,使这次实验半途而废。

一周后,福斯曼再次实验。他在自己的左肘窝施行局部麻醉后,切开了肘前静脉,通过静脉管的切口,他自己把导管插入静脉内,在X线荧光屏透视下,将导管沿着静脉向心脏方向徐徐推进,后终于把导管推入到了右心房。

1929年,福斯曼报导了他在自己身上施行心脏导管术成功的经过,并且论述了这种技术在诊断与治疗上的作用,但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

过了好几年,美国学者柯南德和理查德对福斯曼的心脏导管术加以改进,并应用到血液动力学及循环呼吸生理学的研究上,获得了不少成就,使这项技术的价值被更多的人认识。

福斯曼以自己的勇敢和毅力,发明了心脏导管术,柯南德和理查德则改进这项技术,并使它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因而他们三人于1956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金。

同类推荐
  • 石刻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石刻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古今关于石头的历史。众所周知地球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经走过了46亿年时间,可曾想过,偶然间,你捡起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竟然和我们的地球母亲同岁……
  • 中国环保先锋(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中国环保先锋(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中国环保先锋》介绍了环保领域的演说家、野生动物的保护者、致力于环保技术研究的创新者、为环保呼吁的新闻工作者、投身环保事业的教育家、承担中国绿色希望的环保少年等,他们在环保事业中作出了各自杰出的贡献,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行了宝贵探索,用坚定的信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实现了个人价值。
  • 人类的力量:军事科学知识1(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人类的力量:军事科学知识1(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本套丛书分海洋、航空航天、环境、交通运输、军事、能源、生命、生物、信息、宇宙等十册。收录词条约五千个。涉及知识面广阔且精微。所包含的内容:从超级火山、巨型海啸、深海乌贼、聪明剑鱼……到地核风暴、冰期奥秘、动物情感、植物智慧……;从登陆火星、探访水星,到穿越极地,潜入深海……既有独特的自然奇观,又有奇异的人文现象;既有对人类创造物的神奇记述,又有人类在探索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面对的无奈、局限,以及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伤害,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 生态资源大搜索(趣味科学馆丛书)

    生态资源大搜索(趣味科学馆丛书)

    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问题;而是今天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与未来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的关系问题,只要树立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人类就一定能够达到诗意般地安居。《生态资源大搜索》是趣味科学馆丛书之一。本书内容包括认识生态系统、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的生态系统、认识生态因子的作用、生态的作用。《生态资源大搜索》由刘芳编著。
  • 种植小窍门

    种植小窍门

    本书讲述了一些家庭种植花草的小窍门。盆花浇水要掌握哪些原则花谚说:"活不活在于水,长不长在于肥。
热门推荐
  • 追妻99次:过气前妻很抢手

    追妻99次:过气前妻很抢手

    他是商界人人趋之若鹜的权贵,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更是C市万千少女的梦。分别八年,再相见,他手携新欢,她同样依偎在另外一个男人身边。只是,明明前一秒还和新欢你侬我侬的男人,为何下一秒却死死的攥紧了她的手腕,神情阴鸷:“那个男人,是你现在的口味?”她勾起唇角,淡淡的笑:“除了你,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符合我的……”话未说完,便被他骤然堵住呼吸:“明天早上八点,民政局见。”婚后,失去所有自由的顾小姐在某日终于忍不住爆发:“战琛,我要去上班,你不能剥夺我工作的自由!”“工作?”他冷笑,“你嫌晚上的工作,不够多?”“……”
  • 谜

    三年前的那个秋天,我差不多每天黄昏都会到离我家不远的那个市民广场上去转悠。这种转悠不是说背着手,踱着方步,而是坐在轮椅里。是的,是自己摇着的那种轮椅。当时,我还没有完全从巨大的悲哀中解放出来。那样的打击,换谁都受不了。原本我是一个健全人,在公司里活蹦乱跳的。甚至可以说,我还特别引人注意,尤其是女孩子们。她们喜欢我,首先喜欢的就是我那双活泼高挑的长腿——我是一个瘦高帅气的年轻小伙子。我是个快乐的人,至少我过去是个快乐的人。我在那家医疗器材公司里跑销售,头衔是地区销售经理(当然,实际上只有一个人)。我的业绩相当不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后的黎明纪元

    最后的黎明纪元

    惧怕战争的人不配拥有和平,只有强者才有权力给这个世界制定规则。——布兰特的日记扉页系列小说第二部,前传《侠刀传奇》。
  • 糖尿病食疗药膳

    糖尿病食疗药膳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此病的治疗需要长时间的调理,本书为此在饮食上编写了多篇食谱供患者自治。
  • 曾邀明月

    曾邀明月

    即使前方是荆棘丛生,那又如何,我萧明月如今什么都没有,自是不再贪生怕死。——萧明月
  • 跨世遗情:帝妃别逃

    跨世遗情:帝妃别逃

    一枚散发古老的八音盒将薛阳带到荒无人烟的大漠之中,发生多段情感的纠葛,面对大漠之子的渴求,公主痛彻心扉的诅咒。忠诚的将士与“软弱无能”的亲王世子,交错的时空与错综复杂的命运,到底哪一个才是她的归属?
  • 万妖崛起

    万妖崛起

    死后意外获得新身份,看似普通的城市实则暗藏玄机,各界间和睦的背后是捉摸不透的人心。亲友一个接一个的离开,有人疯了,有人失了魂。前期不虐,后期还可以(自认为)HE。本文纯属虚构。(玻璃心,不易碎)友情客串:爱穿大红袍子的云卿夜鎏火。
  • 奇游系统

    奇游系统

    无限穿梭,无数次死里逃生。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里?在这个游戏里到底有多少人?他们该如何回去呢?死去的人到底有没有真的死去呢?(小白作者,不喜勿喷,作者比较玻璃心哦!不过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大家也可以提提意见。)
  • 我打造的铁器有光

    我打造的铁器有光

    葛小华厌倦了大城市的尔虞我诈,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为了继承发扬传统技艺,回乡打铁,滴血淬火激活了打造光芒系统。“哇,稀有。”蓝光菜刀:锋利+11、厨艺+22“哇,史诗。”紫光铁锅:美味+36、新鲜+45“哇,传说。”橙光锄头:收获+66、土质+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