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7400000055

第55章 面对死亡而活(6)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不得不根据两种人生所包含的幸福量来二选一的话,我们不得不说第二种人生比第一种人生更好。毕竟,第二个四边形的面积是第一个的两倍(30000:15000),也就是说,第二种人生所包含的美好事物的总量是第一种人生的两倍。所以,这个选择告诉我们,尽管知道第一种人生的幸福总量更少,你还是认为事实上第一种人生更优越,那就表示幸福总量并不说明全部问题。稍换一种说法就是,尽管幸福总量将生命质量考虑在内,但这种方式可能是错误的,它没有赋予生命质量足够的权重。

当比较两种生活时,很自然的一个想法是:尽管第一种人生更短暂,但是它达到了生命质量的巅峰水平,而这种水平没有在第二种人生中的任何一个时刻出现过。在评估和选择时,我们也许不能只看美好事物的数量,还必须特别注意其高度和峰值。当考虑人生时,不仅要问从总量上来说,你的人生得到了多少东西,还要问在这一生中你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或得到的最好事物是什么,后两个问题十分重要。简而言之,也许质量可以胜过数量。

要想将这种观点付诸实践,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至少,我们可以给生命质量一个额外的权重,这样,有时候(但不总是)生命质量就可以在重要性上超过数量。这种观点一个比较大胆的版本认为,生命质量总是比数量重要,但这并不是说数量不重要。如果让我们在两个取得同样伟大成就的人生中选择,一个拥有更长的生命,一个更短,我们可能还是会认为更长的人生更好。所以,当我们认可质量最重要时,数量也重要。

还有一个更大胆的理论版本说,事实上,生命质量是唯一重要的。我们只应该关心那些巅峰。不管怎么说,这至少是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歌《献给命运女神们(致命运)》[To the Parcae (to the Fates)]中所表达的立场(译文采用钱春绮译本,特此感谢!——编者注):

万能的女神们!请假我一个夏季,

一个秋季,让我的诗歌成熟,

那么,我的心儿,满足于

这甘美的游戏,就乐愿死去。

这颗心灵,在生时不能获得它那

高贵的权利,死后也不会安宁;

可是,有一天,这神圣的事业,

深藏在我心中的诗歌获得完成,

那么,冥府的沉寂,欢迎你来吧!

我将会满足,即使我的乐器

没有伴我同住;我只要有一天

过着神的生活,我就更无他求。

荷尔德林说的是,他完全不在乎数量。如果他可以取得一些重大的成就,如果他可以写出伟大的诗歌,登上巅峰,那就足够了。只要曾经像诸神一般生活过,就别无他求。

所以,当我们思考该如何生活时,仅仅思考什么是值得拥有的还不够,我们必须解决质量和数量的问题。质量中涵盖了数量,所以数量是重要的,但实际上真正重要的仅仅是质量,是这样吗?还是数量本身就很重要,本身就值得追求,即使那意味着值得拥有的事物其质量更低呢?如果质量很重要,那数量也重要吗?还是说质量是唯一重要的呢?当荷尔德林说“只要有一天过着神的生活,我就更无他求”的时候,他是正确的吗?

我猜想,荷尔德林能够信心满满地说“更无他求”的部分原因是,他认为自己的诗歌可以做出持久的贡献。通常,当我们认为自己完成了一些了不起的事业时,就会感觉自己好像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永生。比如,我们会通过自己的作品活下去。所以,接下来在探讨面对死亡而生活的策略时,我想要问,这类永生是否值得追求。当然,我强调“类”这个字,是因为严格来说,如果你通过自己的作品或通过你的孩子活在世上,诸如此类,那不同于你真正地活着。这最多是半永生(semi-immortality)或者准永生(quasi-immortality)。我想那些不相信这类永生价值的人会称之为伪永生(pseudo-immortality)。(就像伍迪·艾伦所说:“我不想通过我的作品变得不朽,我想要通过不死来活着。”)

在我看来,对“半永生”价值的这种追求一般分为两种主要形式。有时候人们会说,尽管你没有真的继续活着,但是你的一部分还继续活着,这和你自己继续活着非常相似。比如,如果我有孩子,那么我的一部分就在我的孩子体内。我的一个细胞在别人身上延续。如果我的孩子还有孩子,那么,他们的细胞将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延续,他们孩子的细胞将在他们孩子的孩子身上延续,以此类推。请想象一下一只阿米巴虫不停地分裂,分裂,分裂,再分裂,原始的那个阿米巴虫的一部分可以在很多很多代上延续。从字面上讲,我们的一部分会继续存活,有些人从这种说法上找到了安慰。即使我从来没有过孩子,至少我的原子可以循环再利用。最终,我被宇宙吸收回去,但是我并没有完全消失。有一些人从这种想法上得到了慰藉。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这可以减少几分死亡的痛苦。他说:“但是有人还是会问,‘微不足道的尘埃和天然粗糙的原材,怎么能当成我们万物之灵的延续呢?’”他回答说:

哦!那么你了解这尘埃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它可以做什么吗?在你鄙视它之前,请试着了解它。这地上的尘土,当它溶解在水里,很快就会结晶;它像金属一样闪耀;它会释放电火花……它会自然地形成植物和动物;在它那神秘的子宫里,它会孕育出生命。在你那狭隘的思想里,失去这生命让你如此紧张与焦虑。

这的确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文字,但是我不得不说,我不买账。当我想到自己的原子将仍然存在于世,在其他东西里被再次使用时,并不能从这个想法中得到一丝安慰。所以,这第一种类型的半永生,这种从字面上“你的一部分还会继续存在”的想法中找安慰的行为,在我看来,就像绝望地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哦,我就快要死了,但是也没有那么糟糕,至少我的原子还在。”如果叔本华是这么想的,我认为他只是在自欺欺人罢了。无论如何,这对我没用。

如果“你的一部分会在死后延续”这种想法并不怎么能给你安慰的话,那还有第二种获得半永生的方法,就是“你的成就会在死后继续存在”。荷尔德林写的诗,200年后我们还在阅读。你可以写一部小说,被世人传诵20年、50年、100年或者更久;你可以为数学、哲学或者科学做出贡献,50年或100年后,人们可能还会讨论你的那些哲学论点或者数学结论。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持久成就。比如,你参与建造的建筑物,在你过世之后依然还在。我读过关于石匠的采访。他们认为,在自己去世很久以后,那些他们参与建造的建筑物还会矗立世间,这让他们感到骄傲和宽慰。或者你可以试着创立一家公司,在你死后仍继续存在。或者,你可以从养育家庭的成就中得到愉悦和欣慰。这并不是说你的一些细胞在后代体内延续,而是说将另一个正直的人抚养长大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那是生活中值得去做的事,并且这份成就在你死后依然存在。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第二种类型的半永生呢?必须承认,我有些拿不定主意。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组成部分在死后仍然存在是令人欣慰的,我会认为你是在自欺欺人,但这第二种类型的半永生不同于尘埃和原子的说法,我倾向于认为它含有一些真正的价值。创造一些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有意义的东西是很有价值的,这种想法对我来说有说服力。即使我的生命终究是短暂的,但是如果我完成的一些事业得以延续,那么我的人生也就因此更有价值。我估摸着,这就是荷尔德林的想法,这也是一种对我个人来说很有吸引力的想法。这种说法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我也要写哲学书。我希望自己写下的东西,在我死后20年或者50年,或者如果我够幸运的话,100年后,还有人在读。

所以一般情况下,也许是大部分情况下,我认可这种想法,但是我必须承认,在另一些时候,我对它也有质疑。我提醒自己想一想叔本华写的文字,他的“尘埃颂”,接着我就觉得我在欺骗自己,就像叔本华欺骗他自己一样。叔本华太绝望了,以至于他自欺欺人地想:“哦,我就要变成尘埃了,这没有关系。尘埃真的真的很重要。”类似地,当我认为取得能够超越自己而存在的成就是伟大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时候,我会担心,也许我也只是在欺骗自己。至少,当我心情消沉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只是在自欺欺人。

但那只是在特定的情绪下才会有的想法。在大部分时候,我还是认同荷尔德林的观点。不过,我不同意他关于数量完全不重要的说法。荷尔德林认为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就够了,那就意味着再写出其他伟大的作品都是多余的,在我看来,这有点儿太极端了。我认为,数量也是很重要的。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对的:完成一些持续的有意义的事,在我看来,确实可以增加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让我快速阐述一下最后一种面对死亡的方法。我将用很短的篇幅来介绍最后一种策略,但它当然也值得关注。到目前为止,我们提及过的所有策略,都有一个共同的潜在信念:生活是或者可以是美好的,所以让你的人生变得尽可能地有价值,这就说得通了。尽管不同的策略在细节上各有不同,但在有一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于失去生命我们无能为力,所以正确的应对方式是,尽量让我们拥有的生命更有价值。也就是说,在我们还拥有它的时候,去发现(并提升)它的价值。

但是,有人可能会采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面对死亡。持这种观点的人会说:是的,我们将会失去生命,这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只有当失去生命真的是一件坏事的时候,它才是真正可怕的。如果我们认为生命不是一件珍贵的礼物,不值得拥有,没有什么潜在的价值,那么失去生命根本就不能算是一种损失。这种观点其实和我们之前探讨过的一种观点有很紧密的联系。根据剥夺解释理论,死亡的主要坏处在于它剥夺了我们本值得一活的一段生命。当然,这就意味着,如果悲观主义者是对的,即生命并不值得拥有,那么,失去生命根本就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所以,这里的关键就不在于尽量生活得有价值,而在于意识到权衡下来生活是负面的,而不是正面的。

我将要说的简单得像《经典名著漫画》一样,而且非常一概而论,但是也许我们可以笼统地说,第一种基本观点是西方的观点。根据这种观点,生命是美好的,所以失去生命是一件坏事,而应对它的方法就是在我们还拥有生命的时候,充分利用它。类似地,如果笼统地来说,第二种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东方的观点。根据这种观点,生命并不像我们通常以为的那样美好,所以根本不用将失去生命看作是一件坏事。当然,把这种观点叫作“东方的观点”是过分简单化了,但至少这种观点更多地出现在东方思想中,而不是西方思想中。

在一些特定的佛教流派中,我们可以找到第二种观点的典型例子。佛教宣扬“四圣谛”,而第一种圣谛就是“人生是苦”(life is suffering)。佛教徒相信(或者至少是某些佛教徒相信),如果你认真思考生命的内在本质,你便会发现遗失和苦难无处不在。生命中有苦难,有疾病,有死亡,有痛苦。诚然,生命中也有我们希望拥有的东西,如果足够幸运,我们就可以得到它们;但是,随后我们又会失去它们,而这又增加了苦难、痛苦和不幸。两相权衡后,生活不是美好的。基于这种判断,佛教徒试着将你从对这些事物的执着中解脱出来,这样当你失去它们时,损失就能最小化。实际上,佛教徒希望将你从他们所说的自我幻象中解放出来。不存在自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我担心死亡是自我的消亡(dissolution of myself),所以死亡令人恐惧。但是如果没有自我,就没有可以消亡的对象了。

我要说的是,我极为尊敬佛教。假设人生是苦,这很能说得通。但我是在西方文化中长大的,不管这是好还是坏,我都是读着《创世纪》长大的,书中说上帝看着这个世界,并判定这是个美好的世界。至少对我来说,通过承认生活是消极的来使损失最小化,不是我可以接受的方式。那么,对我来说,或许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在我们已经讨论过的几种更为乐观的策略之间做出选择。我们要问的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价值呢?有什么事我们做成之后,可以像荷尔德林那样说,“只要有一天过着神的生活”呢?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相关研究现状,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思路与方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历史演进,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成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等等。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 新反经【上下】

    新反经【上下】

    全书集诸子百家学说,叙历代更迭史实,核心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作者揉合儒、道、兵、法诸家思想,汇集王霸谋略,形成这么一部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原书涉及君臣德行、任人用长,钓情察势、霸略权变等内容,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对那些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现代人来讲,无论奉上御下、结盟御敌,还是公关游说,为人处世等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 正义从哪里来

    正义从哪里来

    熊逸围绕正义话题,分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要幸福还是要公正,何谓正义,自由意志的两难,原罪的两难,康德的失误,伟大的嫉妒心……他以缜密的思辨,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代表哲人的相关思想,比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还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蒙田、斯宾诺莎、卢梭、亚当·斯密、罗素、康德、哈耶克、弗洛姆、罗尔斯等;并列举大量历史案例和文学经典,层层深入,探讨何谓正义、正义从何起源及如何实现正义。这部足以撼动人心的作品,以通俗生动甚至带有文学意味的语言,带我们进入一个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宫,在与各位先哲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思辨的快感与智慧的启迪。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热门推荐
  • 恶魔的完美爱情

    恶魔的完美爱情

    安宁妈妈,只要你觉得你是幸福的,那么,我就会尽一些的力量守护你所谓的幸福。你用你的生命守护他,因为你深深的爱着他。你说即使你的身体不在了,还有你的灵魂。那么我也用我的生命守护他们,因为他们便是你的幸福。我别无选择。妈妈,感谢你给予了我生命,即使从我形成那刻起就从为被人期待过。曾经,你说,“我的小公主在将来的某一天会遇见一位爱她的王子,从此过上最最幸福的生活。”多么美好的憧憬啊。。。。。。只是,你的女儿,好象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如果爱情,注定是不完美的,那么,我宁愿从来就不曾拥有过。妈妈,在天堂的你可一定要幸福啊。因为,我用了自己的一切来交换。。。。。。包括他——冷寒。——————————————————————冷寒女人,只不过是发泄欲望的工具而已;爱情,就是笑话;一见钟情,直接就是笑话中的笑话。可是,当这个笑话中的笑话变成现实时,那世界岂止用风云变色来形容啊。。。。。。——————————————————————美好的如王子般的男人,媚惑的轻笑着信步靠近那几乎苍白了脸色的女人。性感的薄唇微张,及富磁性的嗓音缭绕,“宝贝,这次你真的调皮过头了哦。”让自己的指腹感受着那柔软的红唇,冷寒“好脾气”的问道,“是我对你宠的太过头了吗?该罚。。。。。。”随着话音而来的是布料撕裂声。。。。。。宁儿,既然你不愿接受我的宠爱,那么就陪着我一起下地狱去吧!别怕!
  • 天界人

    天界人

    天空之海落,身着黑大衣,手持双左轮,自称天界人。
  • 快穿反派:我家宿主是精分

    快穿反派:我家宿主是精分

    (注:本文无男主,因为女主辣么帅是不需要男主的。女主是精分,不接受反驳。谢谢。)“叮,恭喜你成功契约宇宙最强最帅最受欢迎的反派系统0号,请问你有什么获奖感言吗(微笑脸)”“蠢货”“…………”“宿主宿主,这些个男人辣么帅你怎么就不动心呢,这不合逻辑呀(疑惑脸)”“噢,你真是个愚蠢又可爱的小白痴”“…………”#论有一个精分宿主的感觉#(悲伤脸)
  • 儒效

    儒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水浒长征路

    水浒长征路

    “我只是个学生啊!为什么这么对我?”林冲感到十亿点暴击。自己按所有正确步骤搭好了框架正准备开始蒸馏,结果发现自己不会烧火。在野外遇着一个人。他报了姓名,似乎挺有名的,然而林冲却不认识,“为什么我不好好的读水浒?”林冲几乎要哭了。若能回家,我觉得还是高考幸福一点,再苦再累至少没有生命危险。嘿,你别说这句话还挺押韵的。
  • 当太阳不再以光头的姿态奔走

    当太阳不再以光头的姿态奔走

    当太阳不再以光头的姿态汗漉漉地奔走在天空,田野的风变得英姿飒爽时,故乡的秋天就豪迈而至了。仿佛一个拨浪鼓声声的货郎,脚步悠扬地行走在乡间大道上。那豪迈的身影,洋溢着谷物成熟的蓬勃色彩,给故乡带来了金色的收获,也带来了人欢马叫的繁忙。耕耘的锄头被悬挂起来,闲置的镰刀开始闪闪发亮。尽管20多年过去了,我站在城市的高楼上,回望故乡的秋天时,仍能感受到那忙碌的生动气息。就像站在一个阳光照耀的码头上,而故乡的秋天是一条嘹亮的大河。在我茂盛的记忆里,故乡之秋到来的繁忙,每次都表现得十分固执,它像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感觉始终是从老屋开始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赠别

    赠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极破天传

    武极破天传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懵懂少年,肩负神圣使命,数次挽狂澜于既倒,虽徘徊于生死边缘亦无悔,只为那心中的守护。一路修道一路行,最终走到武道巅峰。莫言前路无知己,前路迷离知几许,莫道修行苦无尽,修行深处亦有极,功法没有最好的,却有最适合的,且看段云如何在不断的修行中完善自我,完善功法,完成那一个个常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 爱国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爱国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读关天培、邓世昌的故事,感叹他们为抵抗帝国主义侵略而不惜流血牺牲的壮举;读邹容、林觉民的故事,感受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气魄;读杨靖宇、张自忠的故事,重温他们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而英勇献身的军人本色;读钱学森、邓稼先的故事,学习他们为发展新中国科学事业而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