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6500000019

第19章 网络时代(12)

(2)多媒体存储介质的发展

汹涌澎湃的多媒体浪潮迎面扑来。像海洋一般储存信息的光盘,是多媒体电脑走向实用化的关键器件之一。例如,最常见的只读光盘CD-ROM,单张容量约为650MB,等于540片5英寸软磁盘的容量,而且不与实体接触,永不磨损,能长期保存。追根溯源,这种光盘最初出自于以制造电子消费产品而闻名于世的飞利浦公司发明的播放音乐的CD光盘。

为了提高音像产品质量,早在1968年,飞利浦公司负责人柯伦漠想利用光记录和放映电影。他和研究人员很快制作了一张光盘,并设计了相应的电子设备。柯伦漠亲自点燃一盏明亮的白炽灯,但唯一的效果只是“咝咝”作响的杂音。柯伦漠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光源上,白炽灯不可能在1μm区域内,把光信号传递给感应器,他决定改用激光发射器。当时,飞利浦公司已能制造氦氖激光管,柯伦漠从库房里要来一支做试验,屏幕上果然呈现出棋盘方格黑白图像,光盘研究初战告捷。

董事会从这次光盘试验里感觉到了发展与变革的机遇,立即决定同时上马研制影碟(能存储电影的光盘)和音碟(能存储声音的光盘),并调来音响部门技术高手欧腾斯接手开发工作。1978年,影碟率先投放音像市场,但没有一家电影制片厂愿意为其制作影片,影碟机价格居高不下,飞利浦的投资血本无归。

欧腾斯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音碟上。音碟改用了数字编码技术,录制的音响格外纯净。同时,盘片直径也缩小到12cm,这就是后来光盘被称为CD的缘由——CD全称“CompactDisc”,直译为“致密的盘片”。

经过不懈努力,欧腾斯实际做出了第一张CD光盘。它由纯净的聚碳酸酯塑料制成,重量不过18g,厚度不到1.2mm,表面喷镀了以分子为单位的金属铝反射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光盘表面布满着微小的“信息坑”,一圈圈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总长度可达5km。当然,播放光盘还需要一套复杂的电子设备,经过不断努力,欧腾斯终于把这台设备的体积缩小到约1m3。

为了尽快投入量产,飞利浦公司决定与日本索尼公司合作。在索尼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光盘机的体积逐渐缩小,集成度逐渐提高,电子元件减少到200个,其中,含有超小型激光管的读写头只用了6个组件。CD光盘播放的时间最终被双方确定为74分钟,恰好能够演奏完一曲以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最慢速指挥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据说,这是因为索尼公司副总裁对《命运》情有独钟,从而决定了CD光盘的“命运”。1981年,柏林爱乐交响乐团指挥卡拉扬被请到首次CD光盘展示会,CD播放的声音倾倒了这位全世界最受尊重的古典音乐家。卡拉扬手捧着一张CD盘,激动地表示:“这才叫真正干净清纯的音质,在CD面前,所有的播音产品都变成老式的煤气灯。”

1982年,索尼公司与飞利浦公司为CD光盘共同制定出一套标准。由于标准书的封面采用了红颜色,人们习惯地把它称作“红皮书”。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这种数字音频光盘定名为CD-DA。

1985年,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再度联合发表“黄皮书”标准,即多媒体电脑使用的只读光盘CD-ROM,它也成为电子出版物的最佳载体。如果以单速光盘驱动器读出数据,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的时间也是74分钟。鉴于“黄皮书”标准不够完善,12家CD-ROM生产企业的代表聚集在美国塔霍湖畔并达成新的协议,后来演变为CD-ROM的国际标准ISO9660。

1986年,飞利浦和索尼再次联合推出一种交互式光盘,称为CD-I,想把多媒体电脑像录像机那样普及到家庭,这种光盘的标准叫“绿皮书”。不久后,能够播放74分钟电影的小影碟(VCD)风靡全球,其标准称为“白皮书”。1992年,柯达公司也加入到光盘制作行列,推出一种能保存照片的PhotoCD,最多可储存700张照片;此外,还有所谓可写一次的光盘CD-WO、可反复擦写的磁光盘CD-MO等,它们都遵循“橙皮书”标准。

红黄绿白橙,各种颜色封面的标准都已成书发行,有的标准书甚至厚达1英尺(1英尺=25.4mm)。1995年后,一种新型“数字化视频光盘”——DVD光盘又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当年9月15日,欧、美、日10家最大的制造公司达成协议,DVD光盘将包括视频和音频、只读和可写等全面解决方案。这种新型的海量存储器,单面单层容量即达4.7GB,足以存放135分钟的电影,而双面双层的DVD光盘则可轻松地储存长达4小时以上的电影节目,容量已达到17GB。

(3)多媒体声卡的发展

在多媒体电脑兴起的过程中,多媒体声卡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而它的发明者——创新科技公司董事会主席沈望傅的名字也将永远记录在电脑发展的史册里。

沈望傅是一位华裔,1955年出生于新加坡武吉镇,父亲是工人,母亲是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家境贫寒。3岁时,他就帮妈妈喂鸡养鸭,常常赶着鸭群逗留在邻居窗前,沉醉在收音机播放的旋律里。他从小酷爱音乐,幻想着能拥有一架自己的钢琴。中学时代,沈望傅在学校机房里第一次接触电脑,音乐和电脑同时在脑海中碰撞,在他的幻想里又增加了发明一台像钢琴那样演奏乐曲的计算机。

20世纪70年代末,从义安工艺学院电子系毕业的沈望傅,与儿时的伙伴谢广成、吴启华一同来到一家民办小厂打工,被幸运地分配到电脑室工作。他们如饥似渴地钻研着电脑技术,直到工厂被人兼并。1981年7月,三位年轻人决定创办自己的企业,于是东挪西借地凑集1万元新加坡币,在街头一间仅有10m2的小屋里创建了创新科技公司。

26岁的沈望傅对伙伴们说:“我们公司既然叫创新,就要推出与众不同的电脑产品。”两个月后,他们推出第一台“与众不同”的CT电脑,既能处理中英文文字,又能发出声音和显示图像。那一年,IBMPC机刚刚问世,从未涉足电脑设计的年轻人,研制的这款多媒体产品毛病百出,无法打开销路。

在沈望傅领导下的创新公司,一边总结教训,一边积累经验和资金,寻找新的突破口。1984年,他们研制出会说华语的CUBIC99型电脑,在新加坡市场上大受欢迎;1987年,创新公司第一套初级音乐系统和作曲软件面世,一步步向“电脑加钢琴”的方向逼近。

1988年8月,沈望傅告别了新加坡到美国旧金山发展,他要把创新的事业拓展到高科技的硅谷。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沈望傅决定不涉足强手如林的电脑整机领域,而把创新公司的目标定位于游戏音乐卡,即“声霸卡”的前身。

然而,创新公司的声霸卡并不是第一块PC电脑声卡,1986年,一位加拿大音乐教师与生产电子琴的日本雅马哈乐器公司合作,率先发明了一种叫作“魔奇音效卡”的产品,采用调频法用若干正弦波合成来模拟乐器的声音。调频法是斯坦福大学乔林教授发明的专利,被日本雅马哈乐器公司买断并制成芯片,成为电子琴等乐器发声的心脏部件。“魔奇音效卡”也装备了一片雅马哈OPL2型调频发音芯片。

沈望傅研制的创新声卡,决不能步别人后尘,他在声卡里增加了一组脉冲编码调制回路,使音响效果变得分外逼真。1989年,创新第一款“声霸卡”迅速打进美国电脑市场,顿时声威大振。声霸卡的直译是“声音起爆器”,它的诞生恰好赶上了多媒体大发展的最佳时机,沈望傅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1990年11月27日,微软公司联合坦迪、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个人电脑兼容机厂商,共同召开会议制定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创新公司也参与了。1991年5月,沈望傅乘势推出另一款具有20复音立体声音效的超级声霸卡,被世界多媒体协会接受为多媒体电脑的音响标准。此后,创新的多媒体产品和为多媒体电脑提供的升级套件,如雨后春笋般涌进市场。其中,采用波表合成技术的新一代声霸卡AWE32和AWE64,甚至可以获得与录音棚相媲美的专业级音响效果。

正如沈望傅所说:“创新公司要发展就得创新,我们永远不会步人家后尘,要始终走在市场前头,成为多媒体的领头羊。”1993年10月,创新公司在德国举办的展览会上荣获了十四项奖项中的两项奖,被称作多媒体行业中的头等大事。1994年2月,声霸卡被选为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馆的永久展品。这些殊荣使创新声霸卡成为声卡的代名词,截止1995年8月,全球使用声霸卡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700万。

沈望傅用声霸卡圆了他儿时的梦,圆得那么辉煌。这个时候起,高端声卡市场被创新牢牢占据着,而低端却有AC97等主板集成声卡的兴起,大部分芯片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随着ESS、Aureal、雅马哈这样的厂家相继告别声卡市场,市场显得特别沉寂,很长一段时间都难有大的动作,创新大有寂寞高手的味道。

然而,峰回路转,在创新扫荡声卡高端市场的时候,曾经一个很不起眼的非强制标准——AC97逐渐取代了创新在声卡领域应有的领导地位。这个标准主要由英特尔公司制定,差不多所有PCI(外设部件互联标准)声卡都遵照了这个标准设计。创新Live!系列声卡也深受这个标准影响,在迈向PCI声卡的发展道路上,创新走错了重要的一步,丢掉了行业标准的制定权威。

AC’97在音质上是开倒车的,但在成本控制方面,却是很有竞争力的,因此,所有的芯片组厂商,包括英特尔的竞争对手英伟达、威盛、AMD都站在了统一的阵营当中,主板集成声卡成为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么强悍的阵营,对主板集成声卡产生了可怕的推动作用,主板集成声卡是由CPU模拟声卡的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用途,配合芯片组中集成的I/O(输入/输出)控制器来实现与独立声卡相同的功能。

起初,不值钱的软声卡形不成卖点,创新在低端还可以占有板载硬件声卡的部分声卡市场。曾几何时,主板广告上“集成创新声卡”的字样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但随着芯片组厂家和Codec(编译码器)厂家对AC97驱动的改良,软声卡的音质和功能获得巨大飞跃,大部分主板厂商开始放弃集成硬卡的设计,而推荐使用AC97集成声卡。AC97的兴起并没有直接形成对创新的威胁,但创新本身由于缺乏新品支持,生存空间也越来越狭窄,频频传出亏损的消息。随着创新Live!系列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饱和,且低端市场也难再有作为,创新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境地。

然而,在长时间里,创新却没有发布能够震撼人心的新芯片,而是反反复复地利用Emu10k1来扩充Live!系列,Live!系列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声卡系列,也是生命周期最长的声卡系列,在竞争激烈的IT行业,这是一个绝对的奇迹。坐吃山空,谁也挡不住频繁地吃老本。随着CPU技术的迅猛发展,即便使用CPU来模拟硬件加速,也能获得不错的声音效果。其结果就是,大量的用户放弃购买独立的声卡产品,声卡市场急剧萎缩。最后,创新只能靠对游戏和音乐发烧者的良好支持这个卖点来支撑越来越小的独立声卡市场。创新公司将如何面对多媒体电脑正在逐步淘汰独立声卡的趋势,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4)多媒体的“灵境”

你可能不太相信,多媒体技术再向前跨进一步,就是要把电脑用户领入到一种“灵境”状态,这种说法绝非刻意宣传的封建迷信。

顾名思义,“灵境”指的是某种幻觉空间。一位美国科学家最早描写了这种由电脑制造的“灵境”,他不仅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系统,而且给行将衰败的游戏机制造业注射了一针“强心剂”,游戏机制造厂商纷纷向多媒体电脑平台转移。尼葛洛庞帝教授曾预言说:“以个人电脑为基础的游戏,将会取代我们熟知的专用游戏系统。在短期内,特殊用途的硬件唯一还能施展的空间,就只剩下虚拟现实。”

“虚拟”与“现实”组成的合成词“虚拟现实”表示既是“虚拟”,又是“现实”,这本身就是个可笑的悖论。被称为“虚拟现实之父”的伊凡·苏泽兰对此描写道:“电脑屏幕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人们可以看到一个虚拟世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让那个虚拟世界看起来真实,在其中的行动像真实,听起来像真实,感觉得像真实一样。”

196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苏泽兰,应邀参加了一个由电脑绘图领域高级研究人员发起的会议。苏泽兰向会议提交了他的论文和电脑程序《画板》,几乎令与会者感到了一次“创世大爆炸”。事后有人赞叹说:苏泽兰的《画板》是以往人们“曾经编写过的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个程序”。

同类推荐
  • 不懂PowerPoint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PowerPoint就当不好经理

    经理人如何用PowerPoint,来规划部门的发展,如何用PowerPoint来表达自己的经营主张?本书为各类经理人提供了从入门到提高,从原理到实战的一系列知识,相信本书将让演示文稿为经理人的管理效能加分!
  • 睡鼠说:个人电脑之迷幻往事

    睡鼠说:个人电脑之迷幻往事

    大多数记载个人电脑产业发展史的作品将个人电脑视为一种技术或者商业行为。但本书处处笔酣墨饱,深入探讨了催生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文化环境和思想氛围,即反主流文化和不断拓展的人类意识——有时甚至是在致幻剂作用下完成的。《睡鼠说》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金山湾区社会风貌,当时当地的一些梦想家们开始对计算机进行重新定义。书中既有LSD先锋肯·克西和电话黑客“嘎吱船长”,有《全球目录》和LSD,也有自制电脑俱乐部和“黑客准则”——信息的自由流通才是计算机的存在意义。全书妙趣横生、针砭时弊、发人深省。阅读这部划时代杰作,我们不难看清人本主义与科学技术的碰撞是如何创造历史的。
  • 黑客

    黑客

    本书描述了近代历史上的一个萌芽时期,追述了计算机革命中初期黑客的丰功伟绩,描述了黑客用默默无闻的行动为当今的数字世界照亮了一条道路,描述了那些打破陈规的MIT的学生,也描述了缔造出Altair和Apple Ⅱ电脑这些伟大产品的DIY文化。这些黑客勇于承担风险,勇于挑战规则,发现了计算机工程问题的巧妙解决方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那就是至今仍然长盛不衰的“黑客道德”。
  • 互联网+时代听比尔·盖茨谈软件力

    互联网+时代听比尔·盖茨谈软件力

    微软以软件起家,身处互联网时代的你,也可以听听比尔盖茨是怎么谈软件的。
  • 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并能使各种媒体信息之间建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系统技术。
热门推荐
  • 至尊高校生:恶劣学长

    至尊高校生:恶劣学长

    冷傲的恶劣学长看上了顽皮学妹,听到同学们要去欺负她时,他会站出来狂傲不羁地说:“爷的女人谁敢动!”她伤心哭泣时,他会温柔地把她拉进怀里,霸道又蛮不讲理:“哭什么哭,再哭我就亲你!”与她擦肩而过时,他回头抓住她的手腕,用冰冷的指尖在她的手心里轻轻写下我爱你。
  • 烧脑记

    烧脑记

    桑晓蓉来到我办公室,挤眉弄眼:听说他俩在一起了!我装糊涂:他俩?哪个他俩嘛?你就装吧。桑晓蓉转身而去。我当然知道她指的是谁,只是没想到,咱们所里如今成了多事的春秋。第一眼看到王菲菲时,怎么也想不到,她会引出那么多事儿,让两个男人,战国般你死我活。论起容貌,已经逃离了的曲梅和王菲菲可算是各擅胜场。曲梅窈窕,她丰满。曲梅标准的瓜子脸,她圆形的脸蛋,那面部的肤色,可是腮凝新荔;那面部的神情,是丹唇未启妖媚生的。也就是说,王菲菲的出现,让我们单位又来了个美女。我们单位是人文科学院所属的一个研究所,研究文化艺术。
  • 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甘蒂亚娜大小姐的婚礼

    甘蒂亚娜大小姐的婚礼

    旅行者科塔娜来到了帝国西境最大的城市奥孔多,恰逢城中正要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贵族婚礼。然而城镇的夜晚却充满着杀气,婚礼的双方又互相敌视,齐聚婚礼现场的各路人马又有着各自的想法,这究竟会是一场什么样的婚礼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遮天来的仙帝

    遮天来的仙帝

    叶落在修仙界是仙帝,回到蓝星后还是仙帝。
  • 新红楼梦评论

    新红楼梦评论

    是关于新《红楼梦》电视剧的评论性文章。通过指出新《红楼梦》的不当之处,来对原著作个重新的解读。文中会着重分析一些新《红楼梦》对原著的增删改变的不当之处。
  • 小花仙之安安的身世

    小花仙之安安的身世

    希望支持,谢谢各位。希望这次能坚持吧!对不起,对于之前的抛弃我向各位读者道歉
  • 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

    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

    蔡元培、居里夫人、德彪西、西贝柳斯、托斯卡尼尼、达芬奇、德拉克洛瓦、莫奈、黑格尔、密茨凯维奇、大仲马、乔治·桑、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凡尔纳……《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将带领读者认识25位已故世界文化名人,并参观他们的故居,以便帮助读者熟悉了解他们的生平及思想艺术。《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由胡志翔编写。
  • 合租恋人:恶魔的呆萌女孩

    合租恋人:恶魔的呆萌女孩

    (全文完结,大家放心观看和收藏。)她的身边出现过两个让她记忆尤深的人,同样都拥有天使容颜,却有着不同的命运。一个让她学会了什么是喜欢,他说:“明天过后我会给你一个惊喜。”另一个让她学会了如何去守护一个人,他说:“我会为你活下去。”可是她身边的位置只有一个,那么上天究竟眷念的是谁呢?顾子陌:现在,我找到了我的整个世界,那就是你。夏婕儿:我听到最令自己心疼的一句话是,“我叫顾子陌。”不是顾少,也不是顾子淇,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爱你的顾子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