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6600000013

第13章 师林闲话(4)

后来离开讲台做教育行政,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成了每天必修的要务。但是,那些印到B5或A4纸上的仿宋文字,常常都是过眼云烟,看后就忘。记得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参与组织起草一个地级市教育工作会议的文字材料,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精神,并将其贯彻到地方政策措施之中是所必须。但拿着总书记的讲话与总理的报告,一遍又一遍地看,总是不得要领。万般无奈之际,我想起了教书时候的本事,将这两篇文献当成我要给学生们讲解的文本,进行了认认真真的备课式剖析。这样一来,眼前豁然开朗了,原本模糊一片的文字,越来越清晰。哪些是观点,哪些是目标,哪些是工作措施,哪些是保障方法,哪些是在务虚,哪些是在务实,哪些是泛泛号召,哪些需要重点突破,等等等等,一清二楚了。由于是按照备课的方式做的,所以不仅让这些东西皎然于纸,而且已经让它们了然于心。从此之后,对于重要文献的研读,我基本上采取这种方法,同事朋友每当遇到此类问题,我也常常给他们推荐这样的方法。教书时候形成的研读方法到了机关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回想起来,感慨良多。

因为有这样的感受,所以无论在家要求孩子,还是在学校引导学生,都特别强调学生之间要养成帮教的习惯。当有些学生以怕耽误自己的学习为借口、掩盖其内心的偏狭自私与企图保持优势的小聪明的时候,我便把这样的体会告诉他们,提醒他们给别人讲一遍,要比自己复习五遍、学习十遍效果都好。这还不仅仅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问题,而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验证与升华。自己是不是真正会了,不光要看你的作业是否正确,关键看你能不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出来。

近年山东茌平出了个杜郎口,杜郎口中学的校长崔其升先生八年磨一剑,刮起了一股旋风。仔细研究崔其升校长的成功之道,除了他敬业与执著、忠诚与奉献、严格管理与恩威并施之外,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他抓住了“百学不如一教”这个牛鼻子。当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到杜郎口中学,听到老师讲还不如学生讲的时候,他大胆撤掉讲台,让老师和学生在共同的等高线上开展学习与交流。在杜郎口,师道尊严不是靠那20公分的台阶垫起来的,他们真正做到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遍布教室四周的黑板让更多的学生有了“教”的机会,在教的状态下完成学业的学生们,还有什么难题能够难倒他们呢!

孔夫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然而目前的学生们在应试的压力之下基本上被剥夺了“习”的时间与机会,终日里除了学还是学,练习册与模拟试题早已经失去了“习”的功能,异化成了“学”的另一种形式。这既是学生们厌学情绪突出,“悦”不起来的根源,也是学生远离社会实践,无法真正习得能力,高分低能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当然,回天无力时必须有顺天之变。没有真正的实践锻炼,如果能把道理参悟透彻,打心眼儿里弄明白也行。不能得乎其上,退而求其次也不是不可以,办法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讲出来。他们要讲出来就必须自己先弄明白,以自己的“昏昏”绝对不可能“使人昭昭”。而要弄明白他们所学的东西,单纯看看书做几道题怕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把片断的知识放进知识系统之中;必须把孤立的知识与周边知识的联系建立起来;必须能够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它们放进更多的场合进行应用;还必须能够让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来,从自己所要讲的知识出发,联系到本学科甚至更多学科的知识结点。做到了这些,哪怕是一个十足的健忘证患者,也不可能轻易地把讲过的东西从大脑中清除,使之“荡然无存”。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唐代乡贤韩文公在他的《师说》里讲的。但是,除了部分顶着老师的帽子混日子的那部分败类,也除了那些无师自通绝顶聪明的学生,大多数老师都要比学生强一些――至少在他所教授的学科,这就是“教”这个职位这项职能起的作用。如果我们的老师们能够大胆地让学生们走上讲台,代替自己的工作,只要引导得法,不仅不会误人子弟,你所成就的很可能就是你将要崇拜的人,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一位法国人曾经不无极端地表达过一种观点,当前最重要也是最难落实的事情,就是让老师们闭上他的嘴!看似冒天下之大不韪,认真揣摩,含蕴颇深,不可不察。

听说读写中的“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一再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并进一步阐释: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用应用引导学习与教学,把那些被所谓“教育理论家”整得波诡云谲、扑朔迷离的教学关系一语道破,字字千钧。

人道是“误尽苍生是语文”,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学费时费力收效模糊的挞伐之声越来越高。一次我到一个学校听课,校领导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他们学校一名本科毕业的教师(没说是否语文老师)要结婚了,向学校递交了一份结婚申请,结果16开的稿纸写了三分之一的面积,竟然三处病句,且有多处错别字。无独有偶,在和另一所学校校长座谈时,谈到专升本的毕业生素质不大过硬,他也给我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说他们学校有一个语文教师,读了三年中文专科,再加两年中文本科,上课时板书,居然连鲁迅的“鲁”字都写不全,硬是要把中间的一横给抽掉;恢复的“恢”字,也写成了四不象。当时我和那个老校长讲,如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常常不给学生纠正错别字,故而写错别字可能是当今学生的通病,即使非常优秀的年轻教师,也时常有错别字的。如果他讲课还行,错别字的问题日后慢慢纠正也来得及。结果那位老校长苦笑了一下,顺势幽了一默,说他还很“全面”,既不会写,也不会讲。

我愕然。

之后,我认真算了一笔账:一个孩子从小学(幼儿园教育可以忽略不计)起,上到高中毕业,已经学了12年的语文课。然后上大学,如果是中文专业,则要再学三到四年,即便不是专业,也要再学两年的大学语文。至少14年的语文课学完之后,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吧!何况还是母语,除了正常的课堂之外,耳闻目睹的都是语言文字,触手可及的尽是语文、文学!然而,现实中,在高中、大学毕业生中的确有一部分人提笔不能成章、张口不能成言。前段有一个地方招教师,起点是大学本科,面试时就有一个考生,面对考官张口结舌,无所措其手足。看到那些情况,我们几个评委都担心她会在考场休克!

语文教学的失误导致学生语言能力的低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的低下直接导致了学生形象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间接的,就更多了去了——语言是承载人类文明的工具,语言能力低下的学生人文精神必然缺失;语言是传达美与表达美的工具,语言能力的低下,必然导致审美的低能;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必需工具,语言能力的低下必然影响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提高;语文又是我们的母语,连母语都学不好,我还能做什么——这种失败的心理阴影将跟随他们一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在任何领域的发展……这样的账不能再算了,再算下去连我们都会窒息的。

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不难看出问题的所在。的确,我们的不少语文老师教得很是辛苦,且由于他的辛苦,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也很疲惫。对于任何一篇文字,都是字词句段篇,分析时甚至能深入到文字的笔画缝儿里头,或汩汩滔滔,或洋洋洒洒,老师讲得口沫横飞,学生听得歪七扭八。一节课下来问学生收获几何,能力提高几多,竟都如坠五里云雾,不知所云。当然,这还只是微观的表现。

从宏观上看,大凡语文界的同仁都能讲出,语文教学不过是“听说读写”。但是,我们如果再深入看一步,便不难看出,听读只是手段,说写才是目的。如果把人比做一台计算机,听读为输入,说写为输出,输入是输出的基础,输出反过来检验输入的效果。既然学生说与写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就应该放置到重要的位置。然而语文教学的现实恰恰相反,单从时间分配上就可以看出问题的所在,我们的教师让学生听与读的时间要远远大于让学生说与写的时间。你整天让学生听呀听、读呀读的,把学生本来用于练习的时间全占了去,让他根本没有或者极少有表达与体验成功兴奋的机会,怎么会对你这个学科有兴趣?能力提不上去,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其实,语言能力都是在模仿中提高的,婴幼儿呀呀学语,兴趣是何等高涨;婴幼儿语言能力提高得那么快,全在于对父母成人的模仿和父母对之语言练习的鼓励。婴幼儿学语的阶段,真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父母在孩子的“说”上教,孩子在自己的“说”上学;父母教孩子说话,完全是依据孩子说话的“法子”;孩子学说话,完全是按照自己要说的“法子”。“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为了,保护乖乖”——儿歌好听又好记,更好模仿,且能寓教于乐。以孩子提高说话能力为目的的语言教育,爸爸妈妈教得高高兴兴,孩子学得快快乐乐,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处得和和谐谐,孩子的成长也是健健康康。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什么不能够“照此办理”呢?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能够根据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需要,把听说读写的关键与要害给学生点透,让学生明白怎么听才能把握关键,怎么说才能表达清楚,怎么读才能吃透文章,怎么写才能文从字顺,然后给学生大量的模仿与练习时间,让学生在模仿中积累,在模仿中熟练,在模仿中提高,在模仿中创造;如果我们的老师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在“做”上“教”,“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不是只让学生写作文,而是自己也下水去做;不是高高在上地给学生“讲评”作文,而是与学生一起研究一个题目下写作的得与失;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学生进行繁琐分析,而是与学生一起交流阅读体验;不是学生七嘴八舌老师一锤定音搞“课堂民主集中制”,而是师生互动共同评判表达的优劣,共同查漏补缺使表达臻于完善——如果真正实现了这样的语文教学,学生们不就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了吗?

这样的语文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体验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老师来说,是在撒网垂钓中实现了“授人以渔”。我不相信在这样的课堂里出来的学生,还会闹出上边那两位老师的笑话。

一节精彩的数学课

开学第三天,我到七年级三班听课。那是一节数学课,讲课的是教务处主任卢亚珍老师。

本来,这节课应该由数学晁老师上,可是晁老师因病请假,暂由教务处卢主任代上。

所以我要到七年级三班听课,是因为这是个问题很多的班。上个学期,已经有多名任课教师感到这个班难以上课。说学生们不懂规矩,上课时随意发言,根本不管老师的存在与否,而且我在听课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情况。当时我的感觉,最好不要给学生们下定论。因为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大多可以从教师身上或学校管理上找到问题的根源。如果一味埋怨学生,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事情。

这节课卢老师讲的是平方差公式。

她先从多项式乘法入手,在黑板上列出了算式,然后给学生出示了四道课堂练习题,然后,她请了四位同学到讲台上演示做题。我注意到,她在选择了前边、中间的三位同学之后,又选择了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学。最后的那一位同学叫张帅龙,我对他印象很深。因为有一次他上课时间在校园内玩耍,被体育老师抓住,当时我也在场。我问他父母是做什么的,他回答说是卖水果的。我问他知不知道父母卖的苹果批发时多少钱一斤,零售时多少钱一斤,一斤能挣多少钱。他说,大概一斤能挣一毛钱。我当时就给他出了一道计算题,就是把他一年的吃喝花费,连学费算在一起,相当于他的父母卖多少苹果赚的钱。这道题他始终没有给我答案,我以为他或许因为思谋这个问题会认真学习,谁成想他根本没有把我的任务当回事儿。当卢主任把他叫上台后,他写的答案一塌胡涂。

卢老师让他做的是第2道题,他第一次写出的答案是12-3a2。卢老师看到之后,没有批评,也没有给他改正,而是请他自己上来纠正,他第二次上来写出的答案竟是123a。在这种情况下,卢老师还是没有亲自给他纠正错误,而是耐心地再次请他上来,让他再改一次。结果这一次,他的答案成了1-9a2。

张帅龙,一个不想学习的学生,终于在课堂上做对了一道数学题!

同类推荐
  • 中国小学生作文年选(2017版)

    中国小学生作文年选(2017版)

    本书为“为学杯”作文大赛组委会编选的2016年小学生作文年选,所选作文体现了“为学杯”大赛选拔宗旨,重作品的纯真表达和对爱心情操的养成。纵观全书,欢快的笑声、天真的童趣、成长的思考让人印象深刻,语言鲜活,不做作,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学的希望。
  • 我与百年廊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与百年廊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是金山区廊下小学校长朱保良所写的从教经历,以及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思考。全书不仅展示了百年“廊小”的发展历史,也让人们了解到百年“廊小”近二十年来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变革。
  • 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

    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

    《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是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多篇文章入选语文课本的作家梁衡为中学生打造的阅读与写作之书。第一部分“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旨在分享阅读经验,示范多种实用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第二部分“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作品解读”深度剖析写作心理与背后的故事。第三部分“新作与经典”提供多篇美文范例,拓展阅读面。梁衡老师通过本书,生动示范了如何通过阅读经典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帮助中学生轻松提高语文成绩。
  • 谜语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谜语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七个小故事带你轻松玩转单词

    七个小故事带你轻松玩转单词

    作者精心编写了七个有趣的小故事,内含1500个生活和学习中的高频词汇。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你会发现原来单词记忆可以如此简单!
热门推荐
  • 华娱小明星

    华娱小明星

    一纸价值1000万的中奖彩票直接将群众演员岳华捧上人生巅峰!究竟是福还是祸!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打造你的黄金人脉

    打造你的黄金人脉

    常言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是人脉之道,掌握了人脉之道就好比掌握了扭转命运的黄金罗盘。
  • 访客(卫斯理珍藏版)

    访客(卫斯理珍藏版)

    一位年迈的名人因心脏病猝死,在事发的书房中竟又发现另一名死者。据管家和男僕仆的口供,他们在半小时前才领这名「活生生」的神秘访客面见主人!更不可思议的是,法医骇然发现这名访客至少死了三天以上!江文涛爱上在海市蜃楼中出现的美人,要求好友卫斯理协助寻找伊人芳踪。凭藉一张疑幻似真的照片,卫斯理在沙漠中广发寻人消息,此举却令他身陷险境。面对死神的挑战,卫斯理表现出最人性的一面……《访客》这个故事,在卫斯理故事之中,最早以巫术来作为一种设想。这个故事的推理意味十分浓,相当引人入胜。
  • 君上霸宠之妃卿莫属

    君上霸宠之妃卿莫属

    李品夕,一的个平凡而懵懂女孩,一朝穿越,沦为凤凰王朝一名小小的庶女。凤凰王朝,繁华强盛,只为有一位铁血手腕的王爷。传闻,相府五小姐无才无德,空有一张绝世容颜。传言,洛潇王爷生性冷酷无情,不近女色,王府内连一名妾侍都没有。当如此懵懂的她遇到无情无心的他时,当他被她的一颦一笑所吸引时,当彼此都有那么一刻的心动时,究竟是他喜欢上了她,还是她赖上了他……在她以为彼此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终能成真时,却发现,他当真无心无情,尽管她如此掏心掏肺,终是暖不了他的心!当海誓山盟不再,当彼此擦肩只剩陌路。一滴清泪,一念痴情,皆随风而散……再次穿越,再次睁眼,忘却前尘,无情无爱,自强自立,她,成为了江湖上的一大传奇。从那以后,她奉承的是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若欺我,我必百倍奉还。精彩语录:他,算是什么东西?切,老娘早把那些破事给忘光了。你说,这天下美男尽是,我何必在这一棵歪脖子树上吊着呢?
  • 我家大佬是神偷

    我家大佬是神偷

    在一个不能感知别人实力的异魔大陆,三人开启强者之路!在只能从颜色上辨别强弱的大陆,身为穿越者的她们拥有着一定特殊,别人扮猪吃老虎,她们扮大佬吓老虎!穿越前,她们是劫富济贫神偷三人组,穿越后,她们是天赋异禀搞事小能手!【本文1v1身心干净,三对cp】
  • 带着手机闯大明

    带着手机闯大明

    一个资深宅男,带着手机穿越明末成了一个马贼二代。为了在乱世活下去,他带领山寨人抗雪灾,入川蜀努力打拼。只是乱世岂能让他安隅一方。无奈之下他杀贪官,护一州人民。为了不让历史重演,领兵拒张献忠入川,联手李闯王抵抗青狗,用自己的热血去完成汉人祖先们的梦想!
  • 中国钢琴艺术文化认知与音乐风格研究

    中国钢琴艺术文化认知与音乐风格研究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结果。作为在西方已经辉煌发展200年的艺术形式,钢琴随着西方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引入而逐渐被中国民众认识并接受,并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成为各类音乐院校中音乐学生学习的重要乐器,从而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得到广泛流传和运用。最终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和教育手段,使西方钢琴音乐在中国得到很好的传播。
  • 也许我还会爱你三年

    也许我还会爱你三年

    一个悲哀的故事却被人笑着看过,为什么悲剧后还是笑话是我们的麻木还是结局还不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