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5400000001

第1章 商亦有道(1)

1.形而上者谓之道

《周易·系辞上》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对“道”与“器”的关系进行了解读,以“形”为中介,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逻辑中的“道—器”关系。所谓“形”,是对天象地形、宇宙万物的总体概括。“形而上”指的是在“形”上的抽象原理,也就是“道”;“形而下”指的是在“形”下的具体事物以及它们的存在状态,也就是“器”。

唐代的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言:

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凡有从无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后形,是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故自形外已上者谓之道也;自形内而下者谓之器也。

(元)赵孟頫《行书三段》卷,此为首段。

节录《周易·系辞》,署款:“大德九年十月十一日谒介真馆,为南谷尊师书此章。弟子赵孟頫。”钤“赵氏子昂”印。书于元大德九年(1305),作者时年52岁。

这是说,“道”是天地之间最恒久的存在,也是无限无穷的过程,因为它没有具体的形态,才能生出无穷的可能性;在“道”的基础上生出了“形”,是可见可感的物质与能量;有了“形”之后有“器”,才是可以让我们感知到的万事万物。

道家的观念与《周易》对“道”的解读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子》中曾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

这是道家对“道”和宇宙万物关系的描述。“道生一”,是说“道”孕育出了最原初的物质,然后分化为“二”,即阴、阳;再继续分化为“三”,即天、地、人。

西汉刘安编撰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是这样解释的:

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

这里的“一”可理解为太极,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存在,也就是“有”和“无”的合体;“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和合,冲和为人。在天、地、人三者之间,继而有万物的发生,由此构成了万事万物。

以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说法。这一观点听起来好像很玄秘,其实现代科学中的宇宙论也是这么回事。现代物理学界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大约发生在137亿年前。在这过去的有限时间内,宇宙是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初始状态演变而来的。这是“一”的阶段,此时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温度不断下降,经过持续的膨胀,能量和物质被释放出来,构成了质量,方能形成万物。

在这样的过程中,“道”可以被视为贯穿始终、无所不在的内在规定性,存在于万事万物的规律之中,决定着万事万物的发展状态,它并不是后天或人为的力量形成的,而是在宇宙的起点便存在,永远不会变更。

“道”的外延可以无限广大,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只要能说出来的“道”,都不是“道”的本身。我们基于日常生活经验所感知的“道”,不过是此时、此情、此景的概括,并非可以放之于天下皆准的“道”。换句话说,凡是能说明白的“道”,都是局部的小道,大道是不能言传的。

2.形而下者谓之器

如果我们思考问题,都是从较高境界、较远视角入手,那我们就会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向前走,最后到达更遥远的成功之地。反之,如果思考的都是琐碎的小问题,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或者说技术性的层面,那我们就会被此所束缚,在这个有形的圈子里兜兜转转,只能做很普通的事情,成为再普通不过的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始至终都在提倡“形而上”和“道”,有关于它们的思考要比西方的管理学早得多,也透彻深入得多。我们不妨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政府机关或公司,一般称管理人员的部门为人力部,而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一般称为人事部。“人力”与“人事”,看似差别不大,可显示出的是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

西方的思维多是归纳性的,重视网络化、扁平化的模式,故而把人整合为人力,认为众多的人与人力,是整个社会管理或生活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每个人做出的人力,相互之间可以叠加;而中国传统的思维多是演绎性的,重视金字塔式的模式,故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事,个人与个人不尽相同,人事自然要分而视之。例如,我们的《二十四史》皆是以人为中心编撰的,基本上是一人一个传记,再结合每一个人的事来记载。所以说,西方文化提倡的理念是,人是生产的要素;而中国传统提倡的管理,则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要把人与事结合起来考虑。

再具体点说,尽管两者的对象都是人,许多管理内容与管理方法也是近似或相同的,但区别在于:

所谓人力资源,是把人或员工视为一种资源,将他们贯穿于公司的整个运转周期中,可以对其工作进行细致的设计和量化的分析。比如竞争上岗,重视能力选拔,而其更高的目的是开发潜能,将人的资源在最大程度上优化,在为公司服务、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发展个人,这其实是一种战术思维。

所谓人事,是把人与事捆绑起来,事与事之间有关系,人与人之间也要得到良好的协调,人不是开发主体,而是管理对象。比如晋升,多重资历,而其更高的目的,是把人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去,实现对人事的更好控制,这可以视为一种战略思维。

无论如何,要做大事业的企业者,必不能纠缠于细节,要站得高,看得远,抓住主干问题、主干矛盾。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教导他的弟子子贡,要牢记“君子不器”的信条,君子不要只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方面的用途。这句话放在《为政》中,也是说明了孔子教导自己的众多弟子,无论谋求官职还是从政为官,都要“为政以德”,修君子之为,为天下之事,而不要仅求得自己的温饱无忧。

子贡,本姓端木,名赐。他是孔门弟子中最会做生意的人,同时也是做官做得位置相对较高的人,一度官拜鲁、卫二国之相。他的经历恰好与他的同门颜回形成鲜明的对比。《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孔子心知肚明,德行出众的颜回不善经营,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而子贡不安本分,对行商之事颇感兴趣,可能是他在此事上颇有些天赋,用心猜测商品涨落行情,每每都能猜得对。

子贡将赴任,向孔子辞行,孔子勉励他要勤俭、公正、廉政,处世要谨慎。

但孔子仍认为子贡停留在“器”的层面。《论语》里记载了孔子对子贡的一段评价: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

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

曰:“瑚琏也。”

子贡在与孔子学习的时候,曾请教过孔子:“先生,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称他为“器”。子贡反应得很快,马上就又问了,我是什么样的器呢?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什么?瑚琏是宗庙盛黍稷即小米、黄米的盛食器,用来祭祀天地和鬼神的器具,是非常珍贵的大宝礼器。

孔子的评价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肯定了子贡是难得之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有夸赞褒扬之意;另一层意思,也是在教导子贡不要执着于具体而烦琐的行政事务,不要只顾着赚钱,同时也要观天下之事。

子贡听从了孔子的教导,他后来许多的商业活动,都与孔子的政治理想密切相关。子贡先后在卫国和鲁国担任过重要职务,政绩不凡,还曾凭其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诸侯,在史书上留下了一笔“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外交成就。可以说,子贡是孔子周游列国、实现儒家理想最有利、最实际的支持者。也正是因为他的政治识见与才学、能力,子贡被后世推崇为儒商的始祖。

3.管理以诛心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讲道和器,同时也讲心和性。以思孟学派为始,孟子在《孟子·尽心》、《孟子·告子》、《孟子·公孙丑》中多讨论“尽心知性”的思想,“礼、义、仁、智”皆根于心性;《大学》强调“明”,而“明明德”正在于正心,在于明自本心,《中庸》则说“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尽在一心之中。宋明理学的程颢、程颐兄弟、朱熹、王阳明,更是将“心有体用”、“心统性情”、“良知”等视为基本观点。以上这些,足以说明中国人,或者说中华文明上下几千年,都在努力思考人之性、人之心,也就是人的性情如何,人心在想什么,进而考虑怎样修炼自己的性情,如何透视他人的心性。

我们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式的管理,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对方,熟悉人的心性,直接洞穿人的内心,这样方才能够抓住人性的好恶、人心的向背以及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在此基础上进行心性管理,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的中和殿,其宫殿之名“中和”二字即出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提倡儒家的中和之美。而“中和”的观念,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的“允执厥中”,全句为: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帮。

释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钤印:有德司契、咸丰之宝、养心殿宝、经纬阴阳。

题识:咸丰元年孟春月,御书。

其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被称为“十六字心传”,相传最早出自尧、舜、禹禅让之时,提醒接任的帝王,人心才是治理天下的关键,只有明心,才能担负起天下与百姓的重任。宋明理学更是将此视为圣人心性的精义相传。

所谓“人心惟危”,指的是人心险恶,人心叵测,尤其是从事商业活动,大多时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一个人都有分别心、是非心,还有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或在声色,或在名高,或在货利,充满了各种欲望的沟壑,无一不需要我们去警惕。而真正跳出私欲的“道心”,则是最为精微的规律。“人心”与“道心”的对比,正如程颢所言的“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道心即天理,是天命之性,是天地自然之心与万物的融为一体,彼此不分你我。

唯有用天下之心去修养人心,才能达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最高境地。这个“中”字,是核心,更是精髓。《中庸》中说,“中”是天下之正道。在现实生活中,这个“中”,可以是天地之中的天人合一,也可以是人与人之中、事与事之中,不偏不倚、不远不近。而这种“中”,还要处在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下,方可大成。

我们集中讨论的“商”,正有商量的意思,何谓商量?就是要协商到双方或多方都能接受的、都能认同的、理解的、支持的、中间的状态,用最大公约数来维系一个团队的运转。

2010年我去台湾,到过很多当年迁台学者的故居,听了不少让人唏嘘的往事。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阎锡山。

阎锡山当年在山西割据千里,叱咤风云,统治山西长达三十余年。在此间,他耳濡目染了山西晋商的习惯,有了钱财便置备不动产,买房子、买地、建院子。当然,阎锡山的产业财富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比拟的,山西的好多山林、煤矿,包括铁路都属于他的个人资产。却不料在1949年迁台的时候,这些东西一时间无法迅速出手,也没办法随身带走。结果阎锡山辛辛苦苦置下的产业,大部分都留在了大陆。

到了台湾之后,阎锡山最初上任为行政院院长,后来又当了总统府顾问。尽管这听起来名头很响亮,其实不过是个虚衔空职罢了。蒋介石又颇为忌惮阎锡山之前的兵权和实力,更是不敢把重要的政务给他,只是象征性地咨询些不痛不痒的意见。一时间,阎锡山的生活出现了巨大的转折,不仅清闲起来,而且生活水平也跟着降了下来。他在台北的零星收入,怎比得上在山西时的割据一方?

聪明者如阎锡山,他透彻地看清了局势,在台湾这弹丸之地,自己已经很难东山再起。与其招来蒋介石的猜忌,莫不如过平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平平淡淡才是最大的幸福。于是,他在阳明山上盖了个小院子,几间草房,几亩耕地,平日里读读书,写写字,消遣悠长的时光。后来,宋美龄实在看不过去,给阎锡山捐了点钱,让他把草房修缮成了瓦房。这几间房子现在还在阳明山上,但早已人去屋空。

故事就是从盖草房开始的。

阎锡山当年去台湾,颇有避难的性质,不可能浩浩荡荡,前呼后拥。他的大军都留在了大陆,随身只有7名侍卫,这些侍卫多从小就跟着阎锡山,算得上半个家里人,他们的衣食用度都需要阎锡山来支付。所以说,到了台湾阳明山之后,他们8个人亲如一家,同甘苦、共患难了。

同类推荐
  • 学会走商路

    学会走商路

    本书《学会走商路》,说到底也是念生意经的学问。书中再现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商家和各有千秋的奇招。以精湛的故事,列举并评析了商人在创业、经营、招揽人才、搜集情报、新产品开发、销售、广告、公关等不同战场上的决胜过程,俾使今天的经商者在对“前度刘郎”们的经验有所参照和参悟。从而运用商战的技巧,在攻与防、进与退、新与旧、苦与乐、胜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得心应手地趋吉避凶。历史上的商人千千万万,限于“商家典要”之故,仅精选出些许学习之楷模。
  • 7-11教你开便利店

    7-11教你开便利店

    “总有一间在你身边”。除非不食人间烟火,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人,不可避免地会与便利店打交道。从针头线脑,到柴米油盐,给生活以便利,就是便利店存在的意义。世界上的小便利店不计其数,而做成国际知名品牌的也不乏其人。7-11(7-Eleven)就是世界上做得最为成功的便利店之一,《7-11教你开便利店》借鉴了7-11的成功经验,从开店筹备、管理营销等方面为读者展示出便利店成功的经营之道,是便利店经营者走向成功的有益借鉴。
  • 创业,从一个简单的创意开始

    创业,从一个简单的创意开始

    本书讲述的不是空泛的长篇大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技巧、步骤。既有方法,又有实例。使用这些方法,作者成功授权的20多个创意为企业带来几十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自己也因此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数以千计的学生也通过这一方法,成功地将创意转化为丰厚的收入。避免漫长、复杂而耗费资金的艰难过程,将简单的创意推入市场,并获得收益。创业,只需从一个简单的创意开始。
  • 每天读点管理学和领导学

    每天读点管理学和领导学

    管理学和领导学,都是研究如何管人管事的学问,即通过优化整合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人、财、物充分发挥作用,朝着组织的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并实现目标价值最大化的学问。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把管理和领导等同起来,认为管理就是领导,领导就是管理。其实,管理和领导虽然是紧密联系的,但二者在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绝不能混为一谈。
  • 被夸大的使命

    被夸大的使命

    企业家为什么会陷入一个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都紊乱的处境?双重认知的紊乱,在很大程度上是公众对企业家,以及企业家对自我的使命认识上的错位所造成的。企业家被“不自觉”地赋予了他们不应当承担的责任,其使命因而被放大。在这一情形中,有的人不堪其重,有的人迷失了职业化的方向,也社会有的人以使命为旗而行不义之私,进而让整个企业家阶层遭遇质疑, 我们需要梳理一个现代商业社会最基本的价值,需要梳理各个阶层在商业伦理秩序中的角色扮演,需要梳理所有对国家和社会进步有贡献的人们应得的权益分配。任何价值都不应该被低估,任何使命也不应该被夸大。而梳理,必须从现在开始。
热门推荐
  • 重生相府三小姐

    重生相府三小姐

    她,穿越成青菱国相府嫡三小姐,不受宰相父亲待见,府里姐妹也欺负她。本和清河王爷有婚约在先,庶出妹妹却抢了她的未婚夫,夺夫之仇不共戴天……对她好的人她会好好珍惜,对她不好的人她要以十倍百倍还回来,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纠葛!
  • 总裁别太坏

    总裁别太坏

    未婚夫私会闺蜜,她来不及伤心便被别的男人推到……一段他们的JQ视频流出,她成了未婚夫和闺蜜口中没有节操的女人。一夜之间她身败名裂,父亲横死,弟弟消失……而那个男人,作为C市最年轻的总裁,搂着他的未婚妻郑重的对外宣布——他即将和未婚妻大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毒修传

    绝世毒修传

    我本纨绔,我本恶少,哪管你是千年厉鬼,万年雪狐,亦或神女仙姝,我沈冲绝不放过。凭着七尺不灭毒体,三尺圣冰玄剑,笑傲六界,建得三宫六院,引妙女娇娘无数,逍遥快活。以韦爵爷的名义保证:绝不让任何一个美女逃过猪脚的毒爪。莫羡鸳鸯莫羡仙,我即鸳鸯我即仙。
  • 凰仪圣后

    凰仪圣后

    *苏染染是个傻子,她爱了苏晨祎二十年,直到家破人亡,被扫地出门灌了落子汤,她才看到爱了自己二十年的云希尧,可云希尧死了,被她害死的,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她也死了,苏晨祎后悔了,他爱她,爱而不自知罢了。*不染尘世埃,来世修得羽,重活一世,她是凤修羽,一只不受待见的小乌鸦,遇见了夜玮宸,遇见了红琮,两世记忆,几辈恩怨,谁是谁的劫,谁又是谁的缘,命运的十字路口,她又该何去何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白虎通义

    白虎通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寻真志奇录

    寻真志奇录

    一个随着天火而来的神秘少年。无人知其来历,便是他本人对此也一片茫然。知道的,只有他的名字——乐无明。“我是谁?”成了一直萦绕在他心中的终极一问。为了这个答案,他开始了游历天下的“寻真”之旅!而太垣大陆从此便又多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皇上你要休妻吗

    皇上你要休妻吗

    房间内传来了某皇后暴怒的声音“该死的南宫熠你丫的快点把老娘给休了,l老娘还忙着去看帅哥呢!”南宫熠痞痞的一笑自动忽略的前面一句话“朕的皇后娘娘你现在不就是在看帅哥吗?你还要去看哪个帅哥放眼整个南冥还有比朕还俊美的男子吗?”南宫熠的回答气的某皇后差点跳脚大吼道“南宫熠你不把老娘休了,老娘掐死你”“朕的皇后你舍得掐死朕吗?掐死朕你就看不到帅哥了。”南宫熠说完这句话后就头也不回的走了,没有理会被气的差点要杀了他的上官欣洛。
  • 村情

    村情

    小村里的爱与恨,情与仇的感情纠葛,廉洁与腐败,正义与邪恶的斗智斗勇。谱写了一曲新农村进程中,丑与美,善与恶,生与死的情感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