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0100000024

第24章 内圣外王——懂得隐忍你才会赢得成功(3)

过了不久,东胡又派人来索要单于的一个阏氏(单于的妻子称为阏氏),冒顿又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都义愤填膺,说:“东胡太没有道义了,竟敢索要阏氏,是可忍,孰不可忍,请您下令发兵攻打他。”

冒顿说:“为了一名女子和邻国大动干戈,损失人马牲畜无数,太不值得了,况且和人家邻国友好,何必吝惜一名女子。”便又把东胡索要的阏氏送了出去。

东胡王见所求辄获,意气骄横,根本瞧不起冒顿单于,又派使者见冒顿,说:“你我两国边境之间有块空地,有一千多里,你匈奴也到不了那里,把这块地送给我吧。”

冒顿又问左右大臣该如何。左右大臣们说:“这本来就是块无用的土地,给他也可以,不给也可以。”

冒顿闻言大怒,说道:“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把土地送给别人?”

凡是说可以把地给东胡的大臣都被他斩首,然后下令国中,集中兵马,有敢迟到者一律斩首,便亲率大军袭击东胡。东胡素来轻视匈奴,全然不加防备,冒顿一举消灭了东胡,把东胡的百姓和牲畜占为己有。

冒顿弑父自立,虽属自保,也显露出他凶猛残忍的天性,然而面对东胡的无理要求,却一忍再忍,而且忍常人所不能忍,这是因为他要成就常人所不能成就的事业。

当时东胡最为强大,东胡敢于提出无理至极的要求也是倚仗自己的实力,索要千里马和阏氏不过是想挑起事端,以便自己出师有名,假如此时冒顿不答应请求,正式开战,一定占不到上风。

冒顿偏偏都忍住了,要马给马,要人给人,就是不给你开战的理由。另外也以谦卑懦弱的姿态达到骄敌、愚敌、痹敌的目的,同时用所受到的耻辱来激发国内斗士的血性,“知耻近乎勇”,耻辱常常会增强斗志。

东胡见所求无不获,心满意足,既不把匈奴放在眼里,也不屑出兵攻打了,却不知“骄兵必败”,在表面的胜利中,已经输掉了最关键的战争要素。

冒顿战胜东胡的智慧,正是以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为指导思想才成功的,或者说是一种退一小步而进一大步的胜利。倘若东胡是一块巨石的话,那么冒顿就必须要让自己成为一堆棉花,而不是同样硬的岩石,因为棉花与巨石相碰,则会很轻松地将其包在里面。而如果巨石与巨石相碰,必然会两败俱伤。

至柔治刚的智慧并非让我们在面对强者时一味退缩、忍让,而是让我们适时地避开锋芒,与别人巧妙的周旋,最终达到制胜的目的。历史上最有名的以柔克刚的事例莫过于《将相和》——蔺相如正是善于使用柔术,不但避免了窝里斗,还使廉颇自己认识到错误、主动请罪的。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遇到问题应该以冷静的心态去对待,在某些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上不妨退一步,以一种柔弱的态度转到另一个方向去解决,这就是那些会办事的人通常采取软硬兼施手段的原因了。

听取别人的意见

沅弟左右:

此次洋枪合用,前次解去之百支,果合用否?如有不合之处,一一指出。

盖前次以大价买来,若过于吃亏,不能不一一与之申说也。吾固近日办事名望,关系不浅,以鄂中疑季之言相告,弟则谓我不应述及外间指摘,吾家昆弟过恶,吾有所闻,自当一一告弟,明责婉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岂可秘尔不宣?鄂之于季,自系有意与之为难,名望所在,是非于是乎出,赏罚于是乎人,即饷之有无,亦于是乎判。

去冬金眉生被数人参劾后,至钞没其家,妻孥中夜露立,此岂有万分罪恶哉?亦因名望所在,赏罚随之也。众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止,有才者仇疑谤之无因,因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筏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息。

吾愿弟弟之抑然,不愿弟等之悍然。弟等敬听吾言,手足式好,向御外侮;不愿弟等各逞己见于门内,计较其雌雄,反忘外患。

至阿兄忝窃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吾通阅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权势,能保全善终者极少。深恐吾全盛之时,不克庇荫弟等,吾颠坠之际,或致连累弟等。惟于无事时,常以危词苦语,互相劝诫,庶几免于大戾耳。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日

曾国藩很不愿意见到他的各位弟弟在家中闹矛盾。故而在家书中指出“不愿弟等各逞己见于门内,计较其雌雄”影响偏激与固执对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没有益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就不会成为一个固执的人。别人的意见一句都不听,不管有没有道理,就是不予理会,这就是固执了;如果别人的建议无论好坏一味接受,丝毫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那就毫无气魄、没有主见。

如果能适当的采纳别人的建议无形中就能提高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有利于人际交往。同时,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顺境中,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使自己保持冷静的头脑,无往不胜;在逆境中,善听别人的意见可以使自己鼓起奋进的勇气,知难而进。

我们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的大道理,可现实是,我们谁都不愿意听那些“逆耳忠言”,都喜欢那些“甜言蜜语”。

听听隋炀帝说的话吧,他说,“我天性不喜欢听相反的意见,对所谓敢言直谏的人,都自说其忠诚,但我最不能忍耐。你们如果想升官晋爵一定要听话。”如此露骨的宣称自己就是爱听奉承话,实在是让人汗颜。像他这样的虚荣之人,哪里会长久地统治江山?果真短短的15年后,就众叛亲离,国家易主,他也由此背上了千古骂名。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住在北邙山的一家,主人叫弥子麂。在他家办喜事的时候,笼中的喜鹊在一边婉转鸣唱,槐树上的乌鸦却“呱呱”乱叫,扰乱了喜庆的筵席。这时,一位老人经过说:“乌鸦是天使,它在警示人们洪水要来了!大家赶快逃命去吧!”

而这位弥子麂却不信,认定乌鸦是丧门星,报忧不报喜,会带来灾难,而喜鹊报喜不报忧,唱歌说明根本没有洪水。于是,弥子麂一家三代36口人坚守“家园”。不料洪水果真来了,要逃跑为时已晚,弥子麂一家全都做了水中鱼鳖。

《汉书·霍光传》中也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在他新房盖起来后,宾客人人称赞。但有人却说,这烟囱太直容易喷火星,柴草(薪)堆得太近,容易发生火灾。这些都惹得主人很不高兴。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亏得邻居及时赶来把火扑灭,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事后,主人杀牛摆酒,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他特地请那些被火烧得厉害的人坐在上首,其他的则按照出力大小安排座次,唯独没有请建议他改砌烟囱、搬走柴薪的那位客人。

由于虚荣心在作怪,很多人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过失。如果我们能少一点虚荣心,在事前能不断听取别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事后能虚心地放下架子承认不足或过失,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碰到一些给我们找点刺、挑点小毛病的人,虽然他们有时会让我们不高兴,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却不能缺少这类人,他们可以让我们时时警惕,少犯错误。一个人如果缺少了提醒,缺少了约束,那么他离身败名裂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古今多少腐败案例,探其根源,皆是因缺少了权力的监督,个人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只手遮天,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奉承话虽然听来顺耳,却能害人;有些忠告听来虽然是让人心生不快,但那却是真的在助你。所以,作为人,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虚荣心,不要只听那些悦耳的“歌声”,也要适时地听听那些逆耳的忠言吧。

良药再苦,我们也会捏着鼻子将其咽下,因为不咽下去就要忍受疾病的折磨,良药的目的是治病。同理,忠言虽然听起来不舒服,远没有那些美妙的溢美之词受用,可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为了以后不付出更大的代价,还是耐心一点,宽容一点,听听那些善意的忠告吧。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要学会倾听与分析别人的建议、不固执,不仅对他人而且对自己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藏住自己的锋芒

沅弟左右:

九月初六接弟八月廿七八日信,初十日接初五樊城所发之信,具悉一切。

“顺斋”一事业已奏出,但望内召不甚着迹,换替者不甚掣肘,即为至幸。

弟谓命运作主,余素所深信;谓自强者每胜一筹,则余不甚深信。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同多出贤子弟。此亦关乎天命,不尽由于人谋。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

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奉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贼匪此次东窜,东军小胜二次,大胜一次,刘、潘大胜一次,小胜数次,似已大受惩创,不似上半年之猖獗。但求不陕洛,即窜鄂境,或可收夹击之效。余定于明日请续假一月,十月请开各缺,仍留军营,刻一木戳,会办中路剿匪事宜而已。余详日记中,顺问近好。九月十二日。

曾国藩信奉的“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的观点完全是一种中庸之道。然而,这种中庸之道,在名、权的明证暗斗中不失为一种自保的好手段。

一个人,才识超群或机敏过人,便想在别人面前表露,以图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这样做会带来很多弊端。比如,在某些特殊的环境和场合下施展才能,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还会招来祸端。

语文教材中的《杨修之死》便是很好的例子,后人写诗叹杨修时说:“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杨修之死就在于他的聪明外露。

有才者露才并无不对,唯一要注意的是地点、场合,只有这些对了才不会因妒生祸。

对曾国藩而言,他的做法则是瞒住自己的锋芒、以圆通方式待人。我们知道,锋芒与圆通是做人的两大学问。曾国藩认为:“锋芒露凶气,圆通显和气”。怎样做到圆通呢?必须瞒住锋芒!

自率湘军东征以来,曾国藩有胜有败,四处碰壁,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充分信任而未授予地方实权所致。同时,曾国藩也感悟到自己在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弱点,在为人处事方面固执己见,自命不凡,一味蛮干。后来,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谈到了由于改变了处世的方法而引来的收获:“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迥然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以前,曾国藩对官场的逢迎、谄媚及腐败十分厌恶,不愿为伍,为此所到之处,常与人发生矛盾,从而受到排挤,经常成为舆论讽喻的中心,“国藩从官有年,饱历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气,盖已稔知之。而惯尝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愆尤,丛讥取戾。”经过多年的实践,曾国藩深深地意识到,仅凭他一人的力量,是无法扭转官场这种状况的,如若继续为官,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去学习、去适应。“吾往年在官,与官场中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榛。此次改弦易辙,稍觉相安。”此一改变,说明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日趋成熟与世故了。

然而,认识的转变过程,如同经历炼狱再生一样,需要经历痛苦的自省,每当曾国藩自悟昨日的是与非时,常常为追忆昔日“愧悔”的情绪氛围所笼罩。因此,在家守制的日子里,曾国藩脾气很坏,常常因为小事迁怒诸弟,一年之中和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都有过口角。在三河镇战役中,曾国华遭遇不幸,这使曾国藩陷入深深的自责。在其后的家信中,屡次检讨自己在家其间的所作所为。如,在1858年12月16日的家信中写到,“去年在家,因小事而生嫌衅,实吾度量不宏,辞气不平,有以致之,实有愧于为长兄之道。千愧万悔,夫复何言!去年我兄弟意见不和,今遭温弟之大变。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果有明征。”1859年1月6日,又提到,“吾去年在家,以小事急竟,所言皆锱铢细故。洎今思之,不值一笑。负我温弟,既愧对我祖我父,悔恨何极!当竭力作文数首,以赎余愆,求沅弟写石刻碑。亦足少掳我心中抑郁悔恨之怀。”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自省自悟以后,曾国藩在自我修身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及至复出,为人处事不再锋芒毕露,日益变得圆融通达。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一味讲求含糊厚重,绝不轻易暴露自己,将来修炼得十分成熟,身体也健康,子孙也会受用无穷。如果不习惯于机巧变术,那么时间越久,人越觉得你厚重。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黄帝内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黄帝内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黄帝内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 开心国学800问

    开心国学800问

    本书所选的国学知识难易适中、活泼有趣,犹如身临其境《开心辞典》,让人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开阔视野,提高文化修养。糕点为什么叫“点心”?“五福临门”究竟是哪“五福”?“黄花闺女”的“黄花”到底是什么花?婚礼上为什么一定要放鞭炮?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与其在儒家经典中相同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易经》,曾给出了这样的定位:“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可算是对《易经》全面而重要的评价,甚至无论从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讲,都是世所罕见的,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它那样的重要影响。
  •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确保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的一部关于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一共分成二十篇,涵盖了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颜之推的家教理念,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佛光与教团

    佛光与教团

    《佛光与教团》专门介绍台湾佛光会会员应了解的相关信息,例如佛光会的性格、性质、目标、方向,以及怎样做个佛光人,佛光会员的宗旨,佛光会员四句偈的意义,佛光会员的信条、展望、胸怀、精神、任务等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逆天修途

    逆天修途

    这是一个修真的世界,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且看神医楚子浩如何踏上逆天之途,逆天改命,报血仇,救恋人,名动神龙星域。
  • 七个男人

    七个男人

    小说描写了七个男人的打工生涯,和现代人的生活境况。
  • 月下花开应如是

    月下花开应如是

    action1司机:“老板,前面出车祸了。”符文桦眼神一扫:“你很闲?”司机认真开车不再说话救护车没能及时赶到,陈月见卒全剧终。action2特助:“老板,陈小姐醒了”符文桦抬头:“关我屁事?”全剧终。action3陈月见新人被欺负符文桦看见,新人就该多磨练,姿态纤纤地走了全剧终。—————————后来——————————Dayone月月约人吃饭,文桦尾随月月眼尾一挑:“你很闲?”文桦眼神清冷又真挚地看着她:“闲。”Daytwo月月受伤住院,文桦心急如焚。月月:“关你屁事。”文桦:“屁事也是我的事。”Daythree月月被欺负,大侄子告状,文桦闻之怒发冲冠文桦:“我的人都敢动,是开始飘了还是我符文桦提不动刀了?”月月:“哦。”—————————————————————掐红线小能手重磅上线,这怕是只有钢铁侠才能推动的命运的齿轮,作者表示哭了枯了。两个同样封闭自己与世界的人,两双同样冷眼旁观世界的眼睛,两颗同样永远平缓跳动的心,大概,才能成为彼此的彼此吧。共同被爱,共同成长。终此一生,幸得有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豪门弃妇伤不起

    豪门弃妇伤不起

    帅气的老公心里另有初恋情人,她的心里也藏着一个初见时的身影。出身豪门的苏琳,仍然脱不离弃妇的命运,带着天生缺陷的女儿,艰难生活。无意中获得的异能,让她重新拥有天赋容颜的同时,也获得了强大的自信。金钱、名利、地位,还有那个男人,统统都被苏琳俘获,正能量女主,强势归来!
  • 次元封禁

    次元封禁

    百年前的某天,天空中的一道巨大裂缝,拉开了次元之灾的序幕。名为魔翎的异界兵器肆虐,人类一度在生死存亡间徘徊。直到裂魂者的出现,情况才发生改变。……百余年间,文明间的争端不断上演。裂魂者彻底掰弯了地球的科技树,人类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百年后的一天,名为“关城”的要塞城市,成为故事新的起点……
  • 明末达人秀

    明末达人秀

    贾亦韬,一个年轻有为的历史学者,对于明史极有研究,因缘际会之下,在生与死的挣扎之中,成为了崇祯皇帝。作为一个明史专家,尤其是明末时期,贾亦韬有着极深的研究,他相信,由他当皇帝,无需过多的辛劳,不需像崇祯皇帝那样日夜忙于勤政,更不需要过着艰苦的日子,凭着自己的历史知识,只需将历史上的人物放到合适的位置,当一个甩手掌柜,就能让大明王朝中兴!总之,就是一句话,以他贾亦韬作为主办人和策划人,在明末来一个达人秀,让名臣名将尽情地施展才能,聚拢那个时代最为前沿的科学家。而贾亦韬自信的来源,不仅是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主要还是明末时期,中国的强大,不管是军事,亦或是科技,还是经济方面,都是世界遥遥领先的存在。
  • 普法系列:劳动者权益保障问答

    普法系列:劳动者权益保障问答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公民的财产可以随便被偷、被抢、被骗,公民的人身和生命,可以随便被侵犯和剥夺,人们就无法生活,国家就会因为没有安宁而不会存在。至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更是不可能的。所以,维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法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说,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最紧密,也是应用最频繁,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经营最有用的一门学科。只有学法、懂法、守法,才会确保人生的平安幸福。因此说,法律是护身法宝。我们这套书,是人们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的入门向导,是打开法学大门的钥匙,是人们自我保护的锐利武器。人们通过对这套书的学习,会了解最常见的法律常识,从而会使生活更安宁、更幸福、更美满。
  • 九州伐谋录

    九州伐谋录

    帝朝末年,虎头卫花骁发起兵变,因为诸侯的插手而失败,同时也造成了九大诸侯国并起的一百八十年的乱世。九州史记中记载:九国乱世,始于恶,终于善,恶以成善,善变成恶,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