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8100000008

第8章 抛砖引玉

杏林山庄命案出现场当晚七时,在刑侦总队一间会议室里,丁一川召集所有出现场的人员,例行公事地召开了一个案情分析会。

李显荣也被丁一川邀请听会,他显得十分兴奋,因为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亲临这么大、这么复杂的现场,而又是第一次听刑警开案例分析会,他也感到很新鲜。

经过一天的现场勘查工作,李鸥由最开始的兴奋高点回到了疲惫的低点,她感觉浑身乏力。没干过刑警的人是很难体会到这一点的。外行人都说这活儿有什么呀,又不动胳膊不动腿,不卖力气,有什么可累的呀!殊不知,干刑警这活儿,不光耗体力、精力,还累脑子、累心呢。

一整天下来,丁一川也觉得有点累。可是今晚这个会必须马上开,这是规矩。

作为重案队的队长,他要及时、准确地了解手下各路人马一天来的侦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拿出下一步的侦查方向和思路。

案情分析会开始后,依次有勘查现场的法医、技术人员、外围调查的刑警汇报调查结果。

因为杏林山庄命案发生后刑警出现场的日期为四月五日,为日后破案记录准确,按刑侦部门的习惯做法,此案被定为“4·05”凶杀案。

参加会议的刑警,除有重案一队队长汪洋、刑警唐继烈、郑家桥外,还有重案二队、三队、四队的主要队领导参加,参加会议的共有二十多人。

在会议室的东墙上,挂着一块显示屏,那是刑侦技术人员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来演示现场情况时用的。

技术人员将现场状况依次演示了一遍之后,画面滚动出现着周永海、张小慧、王淑兰死亡现场时的状况。

女法医王瑾站在显示屏下,用手指了指周永海的两处伤口及张小慧的伤口,向大家介绍说:“根据我们法医现场对以上两名死者伤口勘验及到市法医鉴定中心的检验,检验结论为:死者周永海两处伤口系砍刀类凶器砍扎致死。死者张小慧后脑部伤口,为重物撞击致死,疑为铁锤之类的金属物。经过物理、化学检验分析,证明二死者伤口深度较深,可见凶手体态健壮。由此得出结论:凶手年龄在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另外,我们分析,凶手极有可能是两个人,即一个凶手杀害一个死者。由此可以这样推理:凶手是有预谋的,事先做了明确分工,作案目标非常明确。”

刑警郑家桥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果凶手先用刀砍伤了周永海,发现二楼的张小慧下楼查看动静,凶手迅速扑向二楼,一直追到张小慧的卧室门外,用事先准备的铁锤将张小慧当场砸死,我看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丁一川插话道:“我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凶手是有备而来的,是有预谋的,凶手知道杏林山庄至少住有三四个人。你们想:一个凶手要同时对付三四个人,难度是相当大的。有一个问题,我也没太想好,就是三名死者前后被杀的顺序,比如保姆王淑兰死在她卧室的床上,这怎么解释呢?”

李鸥发言道:“今天我和丁队进了现场,给我的直觉是:凶手进入一层会客大厅后,首先与王淑兰打了个照面,此时的状况应是:周永海在自己的书房内做事,房门是关着的,张小慧在二楼自己的卧室内休息。凶手迅速捂住王淑兰的嘴,将王拖进她的房间,将其掐死后扔在床上。这之后凶手扑向了周永海的书房……”

在座的刑警们听罢,都认为李鸥分析得有道理,不住频频点头。在他们看来这个新来的大学生,头一次参加侦破工作,能对现场死者状况作出如此清晰的判断、推理,实乃不易。

丁一川问技术组的人:“二楼被撬砸的保险柜门,你们分析凶手是怎么打开的?”

技术组的老张介绍说:“这个保险柜看上去像个单门大衣柜,门锁呈暗锁状,锁眼位置在保险柜门居中位置。作案者使用的撬砸保险柜的作案方法很简单:即用电钻将锁四周铁皮打透,大约打了十几个洞,将锁芯打断,然后顺利将柜门打开……”

“电钻钻头的直径有多大?”丁一川问。

“也就1.5厘米左右,这种钻头在民用家庭装修工人施工中经常使用。”老张介绍说。

丁一川又问了一句:“看来凶手进入现场,似乎是提着一个装工具的布兜或帆布包之类的东西,以用来包裹凶器和电钻?”

老张点了点头:“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因为电钻这东西不太好携带,电钻本身要缠绕不少于十米的电源线。”

丁一川说:“你们有这种直觉吗,比如两个凶手,化装成装修工人模样,提着装有作案工具的布兜,谎称是装修的工人,欺骗王淑兰,让她打开了杏林山庄的大门呢?”

汪洋说:“这不太可能。我一直认为:凶手与杏林山庄的三个死者中,至少与其中的一人是认识的,这样他们才能轻易地进入山庄。”

丁一川问:“你们对作案时间怎么看?”

汪洋判断:“我认为从凶手进入现场行凶、撬砸保险柜到离开山庄,前后也就用了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说说你的分析?”

“从我们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四月五日下午三时,据周永海侄子周军证实:他大伯给他打来电话,让他带犬速回杏林山庄。从法医勘验尸体出现尸斑结果看,死者的死亡时间应在四月五日下午四时左右,这样,据此我们可以认定:凶手是案发当日下午四时左右进入现场的,依次行凶杀人。我们分析,前后也就用时十分钟的样子,剩下二十分钟凶手撬砸保险柜,然后装钱乘车离开了现场……”

“乘车逃离现场?”

“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你们想呀,这杏林山庄远离市区,另外凶手还要将两千万元现金盗走,没有车是万万不行的……”

“咱们的警犬搜到了什么没有?”

“杏林山庄外是一条沿河公路,车来车往也不算少,其味是很难提取到的,根本没有追踪的可能。”

丁一川又问技术组的人员:“从现场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了吗?”

技术组的一个刑警说:“凶手是有备而来,反侦查意识极强,凶手将现场地面用布擦了个干干净净,我们没有提取到有价值的足印。至于指纹,我们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指纹。情况就是这样。”

参加案情分析会的刑警,经过认真地分析,得出了一个趋于一致的结论:“4·05”凶杀案系二人以上所为,凶手年龄在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身高一时难以确认。作案时间:用时三十分钟左右。作案动机:图财害命,并不排除雇凶杀人、顺手牵羊盗抢走两千万元现金的可能。作案特点:手段残忍、凶狠,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极大。

丁一川点燃一支烟,问坐在他身边的李显荣道:“李教授,您听了以上对案件的分析,您有什么看法?说说吧,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嘛。这么多年,我们天天搞命案,有些东西我们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都麻木了……”

李显荣往前欠了欠身子,客气道:“丁大队长太客气了。我觉得你们分析得相当准确、到位,你们都可以说是破案专家。我的直觉是:这个案子相当棘手,现场凶手留给我们的东西少之又少。我有一个非常疑惑的问题,说出来请诸位专家不要笑话我,这个问题就是:下一步该如何开展调查呢?反正就目前而言,仅现场看,我是一头雾水,脑子都乱了套!我想仅凭怀疑某某某,也不能认定此人就是凶手不是?不知诸位破案高手能否给我指点迷津?”

在场的刑警听罢都会心地相视一笑。在他们看来,像李显荣这样头一次参与破案工作,说一些外行话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了。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任何一件案件的侦破过程,都是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工作模式的,不同的是,每个刑事案件都又有它自身的特点,那就要求办案人员要因案而异,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即使再高明的大侦探,也要脚踏实地地对案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开展耗时费力的调查,逐步推进,一步步摸到罪犯的蛛丝马迹,最终为破案奠定胜局。那种凭空想象、毫无依据的所谓推理,在实际侦破案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都是纸上谈兵而已。

丁一川问命案现场负责电脑网络勘查技术的人员:“你们从死者生前用过的电脑里,发现了什么嫌疑吗?”

一个技术人员汇报道:“有一条信息,我们认为有一定价值。在死者张小慧的个人电脑邮箱里,发现案发前一天,也就是四月四日,有一个网名叫瘦竹的人,给张小慧发了一个帖子,上写大意是:咱俩的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你说结束就结束了,如若你与别人好上了,届时,我就要采取行动,将你结束了!!!”

丁一川听罢,对汪洋及其他刑警道:“大家议一议吧,先把下一步重点要调查的嫌疑人名单拉一下。我也说说我对这个案子的看法,算是抛砖引玉吧。从我的经验来看,经过全体勘查现场人员的努力工作,我们首先把杏林山庄现场的基本工作做完了,对三名死者只是有了一个基本、大概同时又是很模糊的认识。我认为:下一步,我们在对已掌握的嫌疑人迅速开展调查之外,侦查重点应该放在周永海、张小慧、王淑兰三个死者个人背景资料,特别是接触的关系人上面!请大家听清楚:重点要围绕三名死者接触的关系人身上做文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李显荣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拿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此时,他抬起头问丁一川:“请丁大队长详述一下?”

丁一川顿了顿,喝了口茶,接着说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场三个死者中,并没有迹象表明凶手一定是冲着周永海一个人去的吧?另外,也不能说明凶手的意图主要是奔那两千万元现金去的?所以,目前这一切都可以说是假设,可以合理想象,但这不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从死者身上、死者关系人身上开展调查。只有把这个工作做扎实之后,才能进一步发现知情人,甚至是发现嫌疑人的踪迹!”

在座的刑警们听完丁一川的分析,都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李显荣听罢,顿时显得异常兴奋起来:“丁大队长真是高人呀。这个案子一上来,就给人一种不着边际的感觉。这个案子绝对不同于一般的凶杀案,一是凶手相当狡猾,是有备而来又有备而去。二是反侦查意识、能力极强,造成本案侦破工作异常艰难。经丁大队长这么一点拨,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

丁一川连忙一摆手:“得,得。李教授开始给我戴高帽了。书归正传,下面咱们将重点调查人员、重点调查单位、重点嫌疑人确定一下吧……”

“4·05”办案刑警根据他们掌握的信息,经过认真筛选,初步拉出了一串长长的名单。

一、重点调查人员:

1.周永海之妻赵小凤。

2.周永海之弟周永川。

3.张小慧之男友情况。

二、重点调查单位:

1.周永海的公司——古城新天地房地产有限公司。

2.周刘庄村。

3.司徒平原的房地产公司。

三、重点调查问题:

1.周永海与张小慧的关系?

2.张小慧个人私生活。

3.周永川竞选周刘庄村村长真相。

4.三年前开发商黄振山被车撞死真相。

四、重点调查嫌疑人员:

1.周永海侄子周军案发时的去向。

2.王淑兰丈夫王保军案发时的去向。

丁一川认真将下一步开展调查的工作账单反复看了几遍之后,他正色而又严肃地向每一位在座的刑警叮嘱道:“有一个问题,大家在调查中要百倍警觉、注意——在我们调查过程中,极有可能会有咱们局长周长治的亲戚,周局长已经表态了,希望咱们依法办案。如果咱们谁在调查中的工作对象是周局长的亲戚,你们一定要迅速通知我,大家听清楚没有?”

“明白!”

在场的刑警异口同声答道。

由于“4·05”案工作量极大,在会上,丁一川将重案一队、二队、三队可上案子的近五十名刑警全部上了案子,将所查线索分到了各探组。

他让汪洋、唐继烈、郑家桥、李鸥与自己一组,负责重点线索的查证工作。

李显荣这时有些急了:“丁大队长,我虽然编制不是你们的人,可我已经参与其中了呀?”

丁一川笑了:“我没说甩下你呀。得,您跟着我吧……”

这时,丁一川的手机响了起来。电话是赵小凤打来的,她在电话里约丁一川明天上午在她家面谈,说是有重要线索要向他汇报。

同类推荐
  • 困惑

    困惑

    本书是一部以上世纪80年代部队医院生活为背景的小说,小说主人公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交织的一种特殊时期中面对身为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和现实生活的种种冲突所产生的对爱情、事业的困惑,在一个个迎刃而解的困惑中逐渐提升自我,找到真正的友情、爱情已经事业的发展方向。鼓励现代人戒掉种种浮躁,平心静气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惑。
  • 甩鞭

    甩鞭

    2003年,山西作家葛水平写出了她的小说成名作《甩鞭》,甫一面世,一鸣惊人。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喊山》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本书是葛水平的一个中短篇小说集,选入《甩鞭》和《喊山》两部有代表性的作品。葛水平的心灵一直行走在故乡的山神凹。她的创作更多地源于她对乡村的记忆。“普通人的寻常生活”成为葛水平审美观照的对象。这在哑巴的喊山(《喊山》)、铁孩的甩鞭(《甩鞭》)中都是如此。小说以细致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调描写了晋东南人民的原生态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太行山地区农民的斗争和日常生活,政治、风俗、人性相纠缠;作者着力追求“好看”,善于经营故事,情节性强,语言很有晋东南地方特色。同时,谴词造句又有女性的温婉,古典而清美。作者善于捕捉民间大地和俗世生活的真实与质朴,有尘世的石头般的坚硬的质感与疼痛,又有民俗风情的淡雅与诗意,有超然的水般的柔和与温暖。
  • 看不见的客人

    看不见的客人

    爱斯琳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就是她的末日。她盛装打扮,备妥双人晚餐,开了红酒,点上蜡烛,悉心等待那个人上门。但下一个瞬间,她却倒在壁炉边,眼窝凹陷,双腿内弯,看起来就像一个死掉的芭比娃娃。康韦与她的搭档斯蒂夫奉命接下此案,他们循线追查,却发现许多不寻常之处:爱斯琳在稍早曾收到闺密露西传来的一条“要小心”的信息,爱斯琳当晚的约会对象罗里声称他并未进入她的房子,爱斯琳好像同时与另一名身份不明的男子关系暧昧,她的住宅去年曾有身份不明的男子闯入,她的过去不堪回首……康韦觉得这一切没这么简单,她似乎在哪里见过这个漂亮的乖女孩。这个女孩也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单纯,好像包裹着层层谎言。可是警局的同事却不断明示或暗示他们应该逮捕爱斯琳的男友,速速结案……这究竟是警局同事设下的陷阱,还是另有汹涌的暗潮?
  • 死于威尼斯(译文经典)

    死于威尼斯(译文经典)

    德国作家前往威尼斯度假,他恋上一个少年,又因为某种机缘滞留威尼斯。此时威尼斯开始流行霍乱,而政府则封锁了消息。作家迷恋少年,长时间地追逐使他精疲力尽,同时他又吃了过于成熟而几近腐烂的草莓,染上霍乱,死于当地。
  • 深瞳

    深瞳

    暮色下的似水城如同一只安静的巨兽,偶尔可以听见它微微的喘息。黎斯走入了弄堂,月光已经开始落下了。弄堂深处招摇着一块门匾,用鲜艳的红色涂抹着几个字:“有来客栈”。“捕头,在这里了!这里了!”黎斯刚刚迈入,年轻捕快吴闻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招呼了。两人穿过一条狭窄的走廊,来到尽头的一件客房,吴闻突然停转身望着黎斯,有点兴奋道:“捕头,你一定没见过这样的凶杀案,真的很令人吃惊!”
热门推荐
  • 予你安然悸动

    予你安然悸动

    愿将开始的那份悸动放在保温瓶中,待它悄悄萌芽也不忘最初的美好...他原本是个孤独少年,可是她却总能在他迷茫时化作一缕阳光带给他温暖。从他绝望到希望,从他孤独到阳光...不管怎样,她总是对他不离不弃...她喜欢吃巧克力,因为她信仰先苦后甜,所以她总会在他伤心难过时递上一块巧克力,然后用她的笑容治愈他,所以让他产生一种错觉:她,真的很坚强...直到他看见了她的泪水,他才明白...她只在他一个人面前故作坚强...后来...他打开日记本,在本子的第一面写上:安沫予三个字...因为他发现一直以来,她都是他嘴角上扬的理由,是他温柔的归宿...时光荏苒,岁月翩跹,我愿牵着你的手看遍世间的花起花落,享尽人间繁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我真是疾风剑豪

    我真是疾风剑豪

    你可以张开五指,仔细感受风的力量…你可以竖起耳朵,用心聆听自然的轻语...你可以看向远方,未必不能触摸心灵的脉动........可这和我成了疾风剑豪有什么关系?陈陌对着空气,一脸的不相信。
  • 也许你也爱过我

    也许你也爱过我

    因为宫外孕,江渺渺差点被心机婊害的终生无法生育,她的控诉,换来聂逸风的一巴掌。当爱远去,她死心离开,他却发现,她是他,唯一爱过的女人……
  • 彼颜策

    彼颜策

    【甜宠!软萌吃货+腹黑殿下】七万年前,同日而生。七万年后,初次相遇,便一见钟情。女主=吃货+软萌+超皮+可爱兔男主=腹黑+霸气+独宠+大灰狼遇见之后,再难分离。她要的他都给,她喜欢的他都给。教她笔墨纸砚,琴棋书画,人情世故。相守了多少个日夜,甜了多少个季节。春,他陪她踏春寻芳,日里放纸鸢。夏,他陪她池中摘莲,夜里赏繁星。秋,他陪她枫林漫步,晚间看落霞。冬,他陪她雪地徜徉,午间画暖阳。一朝阴谋,害得他被万千魔军围攻,身死神灭。一瞬消逝,怀中的空虚让她痛不欲生,心痛难已。擦掉眼泪,优雅站起,她要让三界为今日之事后悔!一双金眸,是爱人的情意执念。一双血瞳,是爱人的泯灭别离。她一双血瞳,让三界为之动摇!敢动我男人,让你们灰飞烟灭!最后……彼岸花海里,她跪在那里大哭嘶喊:“魄...你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啊!”
  • 我在抖音上关注的神仙妖怪

    我在抖音上关注的神仙妖怪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一群神秘的修士,他们能够剑破虚空、上天入地,同样喜欢上网、爱玩抖音,会分享自己的日常修炼VLOG、炼宝心得小秘诀。普通人被障眼法所遮蔽,看不见他们的作品,张大路却因为神奇的破妄咒而一一尽揽。吞星拿日的心诀、喝令四方的符咒、蕴藏山海的丹药、一破万法的飞剑……从此成为张大路日常学生生活的另一面。
  • 吉教授放猪记

    吉教授放猪记

    你们来了?好好好,坐坐坐!孩他娘,上壶茶,上次咱从福建带回的金骏眉,你给我沏一壶招待客人。啥?不认识那三个字?那好说,你就看标签上面的价格,哪个贵你泡哪个,用那套最造作的小茶壶,这样讲究,他们文化人喜欢这个。别用咱山东老家那大茶壶,叫人一看咱就是梁山泊的后代,眼睛小肚子大,穷吃海喝没文化。这位女记者,你要采访我,成,但我有两个条件:一、上你们杂志,让我拿钱我不干,不是我没钱,是我跌不起这个份儿,丢不起这个人。我现在好歹也是著名画家和教授,找我买画的人都排到明年三月了,用不着你们做广告宣传。
  • 重生甜妻:傅先森,mua一个

    重生甜妻:傅先森,mua一个

    重生前,年娆娆为了逃离傅先森可谓是把身边人都给作了个彻底。傅先森临死之言:再见了,我的爱而不得。那一刻她泪眼婆娑双眼泛红,她一直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初恋情人,殊不知傅先森早已在心底扎了根驻了足。重来一世,年娆娆瞧了瞧躺在床上的傅先森的盛世美颜,她决定要宠他!宠他!宠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年娆娆:“傅先森,你的皮肤真好!嘤嘤嘤……我有个请求,可以么?”傅先森一挑眉:“你说,我看情况答应不答应。”年娆娆一脸娇羞:“可……可不可以……我mua一个?”傅先森什么也没说,直接亲了年娆娆一口“乖”【内含耽美,不喜勿入了】
  • 忆网情深:冷面总裁的幸运妻

    忆网情深:冷面总裁的幸运妻

    她将近三十,却遭逢巨变。父亲车祸,母亲失踪,未婚夫退婚。她默默隐忍,却不妨流言蜚语满天飞。他是高富帅的集团总裁,花红柳绿都想上前靠。只可惜,他心扉紧闭,只求有缘人!偶然的机会,她与他在网络相遇。虚拟的聊天展现最真的性情,一个晚上,他心沦陷!当再一次的逼婚上演……“不嫁他你想嫁给谁?你觉得谁还愿意娶你?”陈家大院中,奶奶怒气冲冲的指着她的鼻子。“我愿意娶她!”铿锵有力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仿若是救世主一般拯救了她的心灵,也拯救了她的人生!“你说我是鱼子,那我便是一条鱼吧!鱼儿离不开水,你给点水喝呗!它渴了……”冷面总裁变身温柔小绵羊靠在她身上。
  • 盛年白狐传

    盛年白狐传

    一只笨笨狐仙的终极人7养成史,本是天宫无所事事一散仙,被贬下凡之后,竟要顾虑那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此乃姑娘下凡头一遭历练,办砸了怎生了得?不理那没了心的倒霉星君,且看我如何大展身手、持家有道!……咦,月圆之夜出了岔子,怎地尾巴还露在外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广告是怎样产生的

    广告是怎样产生的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