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次失败,堇子感到有些奇怪。于是她就向一位学习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的朋友请教。这位朋友仔细问了她推销的经过后对她说:“你把他们给镇住了,所以他们不敢买。”堇子是个很敬业的姑娘,她有着较为不错的美术功底,但她说话缺少技巧。每次推销时,她总是很热情地告诉对方:“这一部画册你一定没有见过,它是现代最……图书。”
朋友告诉堇子:“你不妨把书送上门,让他们自己去品评。”堇子意识到过去的方法有错误。于是她又带着几本画册经朋友介绍,去了一位新客户家中。
到了那里后,她并不忙着推销书籍,而是左顾右盼,用心欣赏这位美术家朋友的作品。对一些模糊的地方,她总是及时请教这位美术家。这位美术家来了兴致,不知不觉中,两人已经聊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堇子请教这位美术家道:“以您这么多年的美术设计经验,你能否帮我看一下这几本书,看看它们中到底哪一本更实用、更权威?”
因为时间不多了,两人约定第二天再见面。第二天,堇子去取书时,这位美术家已经认认真真地打了一份评价意见。字数不多,但是很中肯。堇子谢过了这位美术家,这位美术家主动告诉堇子:“我自己想订购几本这种画册。另外,我和我的几个朋友都联系了一下,他们也愿意看一看。”
堇子听了很感谢,并在这位美术家的帮助下,连续推销出了好几套大型画册。堇子后来说:“以前我只忙着介绍图书,总认为他们没见过的就一定是他们需要的。现在我才明白,如果虚心请教他们,他们会觉得你是把他们当专家来看待的。他们觉得这些图书是通过他们自己的眼光鉴别出来的。所以用不着我去向他们推销,他们自己也会买。”
合作的技巧其实很简单,就看你是否愿意去掌握它。如果总觉得自己如何了不起,而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不会受到别人欢迎和喜欢的,当然就不会有“人缘儿”。
1.求同存异
强调差异会使人与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远,甚至最终走向冲突。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和自己的共同点上,与人相处就会容易一些。如何减少差异呢?必须运用同化和转向。所谓同化就是以自己的行动来减少彼此之间的差异,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以达到共同的立场。可以用许多方法来同化。脸部的表情、反应的多寡、肢体语言、语言上的音量和速度,以及言辞都可以用来对别人同化。如果我们不能消除彼此之间的差异,那么就很难收到同化的效果,甚至造成差异的扩大。
2.用肢体语言
你付出什么,就收获什么。如果同合作者合作愉快的话,那么他们之间就有着某种默契,或者说有一种感应,他们彼此的动作、表情和神韵自然都会很相似。非语言的同化是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呢?其实不是那样的,那只会让对方觉得在讥讽对方。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不要引起对方的注意。
3.做一个倾听者
学会聆听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倾诉对象,也希望别人了解自己。但是如果两个人都希望倾诉和被了解,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听对方的话,这样,两个人就很难达成共识了。因此,如果你想被别人了解,你先得学会听别人倾诉。只有愿意了解别人的人,别人才愿意了解你。倾听时要保持注意力,随时注意对方谈话的重点,在对方兴致正浓的时候,你要用眼、手或简短的语言来加以反馈,尤其是要表达出你关注的内容正是对方谈话的关键所在。能够以听为主的同时,还不要妄下结论。在知道别人准确意思前,不要急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等别人讲完,让他把意思讲清了,自己再做评价。
4.置身于对方的立场
重视人们喜欢的东西,要教给他们得到所喜欢的东西的方法,没有人喜欢被别人指使。要争取得到对方的合作,就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他考虑,从而调动其积极性。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说不定对方也有几分道理。掌握了这一点,也许你会获得更多的合作。
5.真诚的赞赏
一位狱长曾经说过:“对于罪犯的努力给予适当的称赞,比严厉的批评与惩罚,更能得到他的合作。”如果我们将这个方法应用于人际关系,不过于挑剔别人的行为,而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即使是最微小的优点和进步,我们也要称赞,这比起一味指责和惩罚聪明得多。
6.不可贪功
许多荣誉,往往是经过许多人的共同合作取得的,即使是自己的成绩最为显著,也不要独揽荣誉。
7.诚信
与人合作,守信是第一大原则。守信,会使人对你产生敬意,也因此使人愿意公平地与你合作。当然,有人会说,在商场上,假定我守信用,而别人却不守信用,结果不与我也不守信用一样吗?人们都还是愿意合作的。从理智分析讲,每个人都在算计着自己的利益,最佳的选择是背信弃义,随时见好就走。但是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就合作不成了,这种最佳选择就成了短视。所以人们实际上总是选择信守诺言而不选择背信弃义。理智的算计和生活的实际之间存在着一个差异。这个差异,理性本身不能完全充分地解释。
美国科学家发现,理论上,无论经过多少次博弈,人类行为合作的概率与不合作的概率总是近似相等的。但他们通过实际调查却发现,一旦有了一次或数次进行合作的良好回忆,在后来的博弈过程中,参与合作的双方总会依靠记忆来主动寻找善于合作的伙伴。这一点可以称作路径依赖。
信任与分享是成功合作与团队建设的一个基础,只有大家真诚的交往,那么合作与团队才会良性发展下去。
天才的唯一取代就是团队合作
西点军非常注重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团队精神是达成大目标的最关键因素。
想成为卓越的员工,光靠个人的才华是远远不够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枯竭;一位员工,只有融入整个企业、整个市场,他的才华方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访问美国时,《芝加哥邮报》的一名记者问:“您觉得美国人和日本人哪一个更优秀。”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说美国人优秀,无疑伤害了日本人民的民族感情,说日本人优秀,肯定会惹恼美国人,说差不多,又显得搪塞。
这位深谙员工管理之道的企业家说:“美国人很优秀,他们强壮、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时刻都充满着激情和创造力,如果一个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比试的话,日本人是绝对不如美国人的。”
“谢谢您的夸奖。”正当周围的美国人沾沾自喜的时候,松下幸之助继续说:“但是日本人很坚强,他们富有韧性,就好像山上的松柏,日本人十分注重集体的力量,他们可以为团体,为国家牺牲一切。如果10个日本人和10个美国人比试的话,肯定可以势均力敌,如果100个日本人和100个美国人比试的话,我相信日本人会略胜一筹。”美国记者们听目瞪口呆。
在松下电器公司里,招聘、选拔人才的时候是十分注重团队精神的,那些眼高手低、特立独行的员工,不管他有多大的才能,松下幸之助一概把他们拒之门外。
比尔·盖茨说过:“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庞大,企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任何天才不管他多么优秀,仅仅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伟大成就的。”
微软公司在向世界正式推出windows98产品时,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推广活动,在这个大活动之中,每一位员工都有明确的分工。例如,销售主管负责销售业务的拓展,商务主管负责与分公司协调,客户主管负责完成客户服务方面的工作等。这次活动也整合了营销沟通中的各个层面,包括公共关系、产品行销、广告和零售刺激。所有这些沟通活动体现了微软营销部门和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其他公司的统一团队精神。
SGI视算电脑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曹光荣说:“SGI公司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但世界上有一种仪器比计算机更精密,也更具有创造力,那就是人的身体。团队精神就好比人身体的各个部位一起合作去完成一个动作。对公司来讲,团队精神就是每个人各就各位,通力合作。我们公司的每一个奖励活动或者我们的业绩评估,都是把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作为两个最主要的评估标准。如果一个人的能力非常好,而他却不具备团队精神,那么我们宁可选择后者。”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一则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两个空房间里,每间3只,房子里分别放了一定数量的香蕉,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香蕉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香蕉悬挂在屋顶。
几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两死一伤,而那只受伤的猴子也是奄奄一息。第二间房子的猴子都活了下来。
究其原因,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摆在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死的死,伤的伤。而第二间房间的猴子先是凭着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当发现自己够不到事物的时候,3只猴子选择相互协作取得食物。于是,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它们便很好地活了下来。
希丁克教练“全攻全守”的足球模式充分展示了团队精神的力量,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团队工作是一个整体的工作,只有团队的胜利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胜利。
“唯一能取代天才的就是团队。”团队效应既可以发挥每个人的最佳效能,又可以产生最佳的群体效应。每位员工既是团队的一员,又应是培育、塑造、发挥团队作用的楷模。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个体永远存在缺陷,而团队则可以无限接近完美。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应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发现别人的长处,发现双方存在的共同点,取长补短。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同时,要不断培养作为企业员工的自豪感,让员工深刻体会到在这个集体中凭借着共同的努力可以战胜所有的困难,可以更好地实现员工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天的企业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协作精神,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才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与高质量的服务。特别是团队成员之间,每一个成员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取长补短,互相合作所产生的合力,要大于两个成员之间的力量总和,这就是“1+1>2”的道理。一个重视合作精神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着胜利的纪录。对于今天的企业而言,员工是否具有团队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人,即使个人工作干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因为在这个讲究合作的时代里,真正优秀的员工不仅要有超人的能力、骄人的业绩,更要具备团队精神,为团队整体业绩的提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