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3600000031

第31章 “结纳私党 招贿敛财 作威作福 专权恶劣”的明代宦官 王振(1)

王振(?—1449)明代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人,幼年时就聪明伶俐,读书用功,求学读书,满腹经纶,却是儒士之流。王振想的就是有了学问,做官发财。王振起初做了九年教官,但他的心思却不在教书上,而且有时议论朝政国事,结果让人告发,被发配到长城一带服劳役。这时期,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取得“靖难之役”胜利,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皇权。

燕王即位称帝(史称明成祖)之后,扩大皇宫中的宦官队伍。已经二十多岁的王振,横下一条心,投托于宦官门下,自愿做了阉割手术,进入皇宫当差。王振自愿净身入宫,不是穷迫无奈,而是受荣华富贵欲望,寻求进身阶梯。

明代的开国之君皇帝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他从文臣们口中知道历代宦官干政专权的危害,便为自己开创的大明帝国作长远打算。他立下法令,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不许兼外臣文武职衔,官位品级不得超过四品。他命令在宫门前树起铁牌,上刻“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个规定在洪武时期,基本得到执行,没有发生宦官干政的弊端。

明成祖当政的永乐时期,宦官的情形发生了变化。

成祖为燕王时,多次收买建文帝宫中的太监传递朝中情报,后来“靖难之役”爆发,城中一些太监又逃入燕王军中,密报城里的军情虚实。在燕王争取皇权的战争中,他身边的宦官也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

朱棣称帝后,认为太监对他忠诚,视为心腹,先皇老子寇下的“祖制”便被破坏了。宦官出使外国,到各地征税,担任监军,坐镇边防等,都是从永乐朝开始。

宦官不许读书识字的禁令也被突破,被诏令禁止的锦衣卫监狱得到恢复,后来又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宦官统领,专门缉查官民中的谋逆、妖言等活动。

宦官制度有比较明显变化。一方面是设置镇守太监,监视牵制武臣;二方面是宣德四年(1429)特设内书堂,由一些有学问的官员负责教小太监学习文化,形成定制。

宦官地位由此而逐渐提高。

对于王振来说自他入宫后,他有文化。相比之下,那些不识字的太监们就逊色多了。入宫不久,王振就被派任教小太监识字读书,成了小太监们的先生。再加王振入宫前见识过官场上的人物事情,头脑灵活,胸有城府,能说会道,善于见机行事能力,这份差事,一直干了二十多年,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宫内教书先生。

宣宗皇帝朱瞻基的孙贵妃于宣德二年(1427)生下儿子朱祁镇,四个月后,朱祁镇被立为皇太子。孙贵妃诞育有功,进封为皇后。朱祁镇长到该学习文化时,宣宗皇帝看王振一直在宫内教书,办事殷勤,便让他担任东宫局郎,侍奉太子。东宫局郎没有多大权力,教导太子学习是件要尽心尽责的差事。太监们对王振的地位非常羡慕。王振虽说是皇太子的先生,他的身份却是皇家的奴仆,他不像民间私塾和地方官学的先生那样严厉刻板。每日除了识字读书外,讲些民间的故事,陪太子玩乐,很快就相处得亲近起来。皇太子对这位“王先生”很喜欢,由于年龄小,太子对先生既尊敬又有几分害怕。

宣宗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正月病死于乾清宫,年仅38岁。皇宫中出现一片忙乱和谣言,传说要立襄王朱瞻普为新帝。襄王是仁宗皇帝的第五子,宣宗皇帝的弟弟。在仁宗皇帝的儿子中,襄王以贤德著称。

太皇太后张氏是位具有政治头脑的人物,听到谣传后,她立即召集王公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朱祁镇说:

“这就是新天子。”群臣立刻三呼“万岁”。宫中再也不传此谣言。

只有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按照祖制继位称帝,改年号为正统,来年为正统元年,史称英宗。宣宗朱瞻基驾崩之后,朱祁镇哭过几阵,没有多么伤心。他还不懂得军国政事是怎么回事,整天只知道贪玩开心。朝中政事由太皇太后处理。太皇太后有理政才能,深得朝臣敬重。大臣们进言张氏垂帘听政,张氏以为不妥,便请三位办事稳重又享有威望的内阁大臣杨荣、杨士奇、杨溥来主持朝政事务。

杨荣(1371—1441)是福建建安人,进士出身,明成祖时为文渊阁大学士,多谋善断,多次随成祖北巡,仁宗和宣宗时在朝辅政。

内阁大臣杨士奇(1365—1444)江西泰和人,曾在湖广各地做过多年塾师,建文帝时被荐入翰林院任编修官,成祖时为左谕德,仁宗时担任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宣宗朝为辅政大臣。他知人善任,所荐于谦、周忱、况锺等人,皆博学多才,为官清廉。

杨溥(1372—1446)是湖广石首人,进士出身,永乐年间任过皇太子洗马之职,仁宗时任翰林学士,宣宗时任礼部尚书。

“三杨”到英宗时,已都是四朝元老大臣,人们称赞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皆是常人所不能及。《明史》中也赞扬“三杨”是贤相,并说他们能以儒学通达事理,齐心协力,共辅朝纲。这就是史书所称的“三杨辅政”。

王振在宣宗朱瞻基驾崩,太子一夜之间承继大统为帝,心中暗喜。小皇帝在宫中长大,与一班宦官相处得十分熟悉,尤其是与王振最亲近。王振对小皇帝表现出恭顺谦卑的态度,事事细心,不敢有半点马虎。英宗朱祁镇即位八个月后,便任命他的“先生”王振执掌司礼监,代替不识字的刘宁。

司礼监在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地位最高,掌管皇宫中的一切礼仪、刑事、当差杂役等事务。司礼监统领着所有宦官,执掌司礼监就成为具有权力野心的宦官们争夺的首要职位。刘宁在宣宗时为司礼监,只因他不识字,宣宗才让王振代笔。司礼监的大权在宣宗朱瞻基后期就被王振所掌握。

王振执掌司礼监后,心里按捺已久的权力欲望。他利用朝廷在京城朝阳门外阅兵比武之机,假冒比武成绩,矫旨将指挥佥事纪广攉升为都督佥事。纪广原是居庸关武将,见王振在宫中地位显要,便附会投靠。朝中官员知道其中底细的,对此议论纷纷。此事不久也被太皇太后知道了。太皇太后在正统二年(1437)正月的一天,传召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尚书胡荧等元老重臣到皇宫便殿,对小皇帝英宗朱祁镇说:“这五位元老重臣,都是先朝选拔出来的,今后有什么事,你要和他们商量。他们同意的事,你才可以去做,他们不赞成的事,你切不可随便去做。”

英宗朱祁镇不理解祖母的一片苦心,心中虽然不明白,口里只是承诺遵命。太皇太后望着五位须发苍然的老臣,心情显得沉重而忧虑。她又命传召玉振。

太皇太后对进殿后拜跪在面前的王振,来历斥责说:

“王振,你在宫中伺奉皇上,多行不法之事,不守本分,罪在不赦,今日我赐你死!”站在殿旁的女官一拥而上,将刀架在了王振的脖子上。王振吓得面无人色,浑身发抖,伏在地上顿时说不出话来。英宗朱祁镇见祖母发怒,吓得赶忙跪下替王振求情。五位元老一看小皇帝跪下来,也都下跪,乞请太皇太后开恩。

太皇太后怒气稍有消解,指着孙儿英宗朱祁镇说:

“皇帝尚还年少,哪里知道这小人会祸国殃民,危害社稷。看在众位老臣面上,我今日暂且饶你不死,但以后决不许再干预国政大事。”从此之后,太皇太后每隔一段时日就派人到内阁查问,看王振是否安分行事,发现王振不付阁议自作主张的事,立即传召责斥。

王振经过几番教训后,对太皇太后既恨又怕。心中明白小皇帝虽然年幼无知,但太皇太后和元老大臣执掌朝政,他还不能太明目张胆地放手弄权。他便采取以屈求伸的策略。每次到内阁传旨时,他总是恭敬地站在大堂门外,非请不入。一次,朱祁镇与小太监玩球,王振瞧见后,他便到内阁当着皇帝面跪奏进谏,羞得朱祁镇无地自容。“三杨”听了感叹道:“太监中居然有这等人物!”王振处处注意察言观色,以讨好太皇太后和元老辅臣。正统四年(1439)10月,福建按察佥事廖谟因故杖死驿丞。死者是杨溥的乡亲,他要为驿丞报仇,判廖谟死罪。而廖谟又是杨士奇的故里,他庇护廖谟,说是“因公杀人”。双方争执不下,请太皇太后裁决。王振深知此事对太皇太后也是件棘手的事,便找了个机会向太皇太后献计道:“廖谟和死者两个人,与阁老都有故里关系。让廖谟抵命,处分似乎太重;但如果说是因公杀人,也未免太轻不足以服众。依奴才的看法,如果将廖谟降级调离,这样双方都可以说得过去。”太皇太后觉得如此处理甚好,就采纳了,将廖谟降为同知。这种处理本是个圆滑之策,对二杨阁老两不得罪,双方也都能接受。

王振表面上虽然以恭敬顺从态度对付太皇太后和辅政阁老,不敢随便造次生非,但由于司礼监太监替皇帝管理各种奏章和文件,并传达谕旨,是大权在握的显要职位,朝中百官都不敢轻易得罪王振,而那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人,则争相巴结投靠王振。

太皇太后信任的是“三杨”阁老。正统五年(1440)的一天,王振对杨士奇和杨荣说:“二位元老为朝廷效力已久,如今年事已高,也该休息了。”杨士奇说:“老臣尽瘁报国,死而后已。”杨荣顺着王振的话意说:“吾辈衰残,无以效力,当选择后生可任者报效圣恩。”王振听了之后高兴地走了。杨士奇责怪杨荣失言。杨荣说:

“他讨厌我们,一旦从内廷传出片纸,令某人入阁,我们也无可奈何。不如趁此机会,推荐一些贤良进阁,同心协力,还可有所作为。”杨士奇同意杨荣的想法,随后推荐曹鼐、陈循等人入阁。王振公然提出要杨士奇他们“退休”,是干涉阁臣的进退的开始。

王振在不久,抓住杨荣接受宗室靖江王朱祜敬贿赂的把柄,极力排挤,虽然杨士奇努力解救,杨荣终因年迈,受不住刺激,竟忧愤而卒。杨溥已是年高多病之身,对国事也无能为力了。这就使得杨士奇顿感孤掌难鸣。随后,杨士奇的儿子杨稷犯法论死,受到王振要挟,他忧心如焚,卧床不起。而新就任的阁臣马愉、陈循、曹鼐等人资历较浅,左有不了朝中局势。英宗朱祁镇虽然15岁,但无主见,诸事依赖王振处理。

正统六年(1441)9月,在明成祖时因大火而烧毁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重修完工,英宗朱祁镇在宫中大宴群臣,以示庆祝。这种外廷的宴会,宦官无论职位高低,按惯例是无资格参加的。宴会上臣子敬酒,气氛热闹。英宗朱祁镇却想念他的“先生”王振,派人去看望。王振见了来人,大发牢骚说:“周公辅成王,我为什么就不能到宴会上坐坐?”英宗朱祁镇听了回报,传令打开东华门,让王振参加宴会。王振刚来到门外,参加宴会的百官一齐向他罗拜。

王佑见王振权势上升,极尽谄媚以求赏识,王振便矫旨让做了工部侍郎。有一天,王振问王佑:“你怎么没有胡子?”王佑竟无耻地回答说:“老爷你没有胡子,儿子我怎么敢有。”

临朝理政的太皇太后张氏正统七年(1442)病故,王振心想弄权的最大障碍去掉了。第二年,杨士奇也去世了。王振大胆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宫门口那块三尺高,铸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拆掉了。

英宗朱祁镇以严刑对待臣下,以防大臣欺君。王振独揽大权,凡是不愿巴结屈从他的官吏,王振就指使他的同党诬构罪状,横施迫害打击。正统八年(1443)5月,英宗让大臣上书陈言时政。翰林侍讲刘球上疏劝谏英宗“勤圣学以正心德,亲政务以总乾纲,别贤否以清政事,选礼臣以隆祀典,严考核以笃吏治,慎刑罚以清宪典,罢营作以苏民劳,定守法以杜下移,息兵威以重民典,修武备以防外患。”钦天监正彭德清是刘球的同乡,却又是王振的心腹。他忌恨刘球不与他往来,便摘出刘球上疏中语刺王振揽权的话,向王振挑拨是非。刘球早在几年前,因反对兴师麓川已开罪于王振。那时王振耿耿于怀,经过彭德清火上浇油,羞恼发怒,下令将刘球逮捕入狱,之后指使锦衣卫指挥马顺在狱中残酷地肢解将刘球杀害。

王振碰见御史李俨没有给他下跪行礼,王振便让手下爪牙把李俨抓起来关进监牢,贬官到辽东铁岭去服兵役。驸马都尉石球在家中责斥太监员宝,王振知道后以石璟伤其同类,无中生有地将石璟逮捕入狱。

王振与大理寺少卿薛瑄是同乡,薛瑄恨王振之奸邪,不与他交往,见到王振也不俯首揖拜。王振因此忌恨薛瑄。没过多久,有个武官病死,其妾岳氏相貌漂亮,王振的侄子王山想将岳氏占为己有,但武官的妻子不同意。

王山诬告武官之妻投毒杀夫,将其交都察院审讯。都御史王文按王振之意,逼武官之妻招供。薛瑄审理此案时,发现与事实不符,主持公道,驳回原判。王振让党羽指控薛瑄受贿,将他问成死罪,投入大牢。薛瑄临刑前,几个儿子争着要代父受死,侍郎王伟也为薛瑄申辩鸣冤。

王振将他罢官削职,赶回乡里。

同类推荐
  • 革命导师写作讲演的故事

    革命导师写作讲演的故事

    《革命导师写作讲演的故事》在长夜难明、万马齐喑的年代,在“狂风卷集着乌云”之时,许多人都在抗争、在拼搏,愤世嫉俗、激昂奋起者有之,披荆斩棘、上下求索者有之——但是,只有成为民众领路人的革命导师才真正指出了奔向光明的解放大道。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洞察社会变革规律的真理,而且也在于他们能将这些真理化为启迪革命觉悟的谆谆教导,用深入人心的语言“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投身到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之中。认真领悟革命导师深邃思想内涵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习他们把革命真理精彩地表达出来的方式。这种精彩的方式通过精彩的语言体现在革命导师的写作和讲演之中,使人们在拜读和聆听中如沐春风,如遇明灯,使道理的阐述迅速地成为广大民众的共识。
  •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4月1日,逝世于1898年7月30日,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图说世界名人: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记叙了俾斯麦为个人事业和国家前途不畏艰险,鞠躬尽瘁的事迹,让读者看到一部不一样的、真实的“铁血宰相”奋斗史。
  • 中国古代高僧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高僧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历史上的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能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良田千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的甘于淡泊,他们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断地升华、滋长。《中国古代高僧传》这本书中讲述了大约10位高僧的故事,主要介绍了“法显、鸠摩罗什、真谛、智顗”等等高僧的故事。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 世有一人,如美景良辰:婉约词女李清照传

    世有一人,如美景良辰:婉约词女李清照传

    陌上拾得旧花钿,千年前在此经过的人,定是临水照花的易安。李清照,一位风华绝代的漱玉才人。她的《漱玉词》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有“误入藕花深处”的清媚娇憨,有“此花不与群花比”的孤傲才情,有“人比黄花瘦”的凄楚落寞,这样的女子,注定被万世的光阴铭记与怀想。若有一天,她的流年须要重溯,当必须如此解读。因为,此世间,唯女子最懂得女子。阅读是最盛大的静默,能无限趋近与契合内心。
热门推荐
  • 励志人生·阳光卷

    励志人生·阳光卷

    励志改变人生轨迹,科学睿智的创业思路,让您的人生从此告别平庸。励志令人脱颖而出,成功人士的终南捷径,让您把握每一个成功机遇。励志让人事半功倍,前贤圣哲的教子结晶,让励志引爆您的成功潜能。
  • 情定三世:前夫别来无恙

    情定三世:前夫别来无恙

    本以为不过平凡少女,谁知本命年里记忆破除封印,前尘往事汹涌而来一朝离婚,只身而去,本以为彼此不会再有瓜葛,却谁曾想与前夫一次次相遇古人灵魂,莫名穿越,离奇事件背后,究竟隐藏怎样的阴谋?一次次相互扶持中,两人是否可以正视真心?再续前缘?
  •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如果那个夜晚,杨昭没有接到那个电话,大概她这辈子都遇不到陈铭生。如果没有陈铭生,她或许就这样平淡地过一生,只是,她遇到了陈铭生,那“或许”也就不会出现了。她与他都庆幸,那个夜晚的相遇,让他们成了彼此最无法割舍的安息之地。只是这样的时光太短暂,就像是一个故事刚有了开篇就戛然而止。她开始尝试开启新的故事。
  • 我有一个无敌修仙系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放下,就是幸福

    放下,就是幸福

    唐佳艺编著的《放下就是幸福》讲述了:放下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者的胸怀。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放不下,其实是和自己过不去。面对挫折时,用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遭遇坎坷时,用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博爱去坦然面对;无法拥有时,要轻松地挥手告别。不完美才是人生,有缺憾才值得珍惜。只有该放下时放下,你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 快穿反派之拯救黑化boss

    快穿反派之拯救黑化boss

    系统:宿主,你在干什么?初夏一脸无辜:揍人啊..系统:.....这是我们要感化的反派boss!初夏:嗷嗷傲,好吧,我换个人。系统:这是男主,那个是女主,我们也不能.....然而系统的话还没说完,就见男女主顶着猪头脸哭的死去活来:窝再也不要当男/女主了。某系统表示自己很心累,他们的任务明明是来感化boss,顺便帮助男主走上剧情,结果变成了欺负boss,拆男女主cp,真心累!
  • 穿到王妃大婚之日

    穿到王妃大婚之日

    白悠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在论文完成度99%时,穿越到了——一个俊俏王爷的新婚之夜上!天雷滚滚,她白悠——从没有想过要穿越啊!况且,论文还没写完,还没查重,还没答辩,还没...“王爷,别再缠着我了,我要回去写论文...”
  • 你的人生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你的人生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陈虹羽备受期待的“负能量”专栏首次集结成册,29篇刺痛人心的犀利好文,告诉你什么才是人生的真相!不是毒鸡汤,不是伪励志,不是世界很美好,不是人人都善良,人生需要揭穿,你要戳破它,认清它,然后抢救它,爱它。看清这个世界,做有效的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 英雄联盟之小兵传奇

    英雄联盟之小兵传奇

    十个嘤怪九个坑,还有一个是巨坑,谢德被坑到了嘤熊连萌的世界。“握草,小兵的伤害竟然比我还高”,谢德哭了。不过好在还有系统。谢德能看到所有人物头顶的血条和面板详情信息。“哥也是有系统的人了,不过这些个小兵太凶残,还是先猥琐发育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