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3600000069

第69章 宦官干政(4)

胡妃所生之子名诩,三岁时立为太子,为防止怀恨在心的高皇后迫害皇子,宣武帝另择乳母抚养、保护。胡贵妃成为高皇后的眼中钉。

此时,高皇后和高肇在朝中专权行事,朝中大臣稍有不遂即被杀害。彭城王元勰乃数朝重臣、皇室至亲,却被其谗言所杀。宣武帝另一叔祖任城王元澄担心高肇加害自己,整日假装痴狂。司徒胡国珍无力保护女儿,胡贵妃不得不求助于给事中刘腾。刘腾为谋进身之路,慨然应允,并拉拢左庶子侯刚及已故于皇后的世兄于忠。

刘腾和于忠献计,让宣武帝下旨令胡贵妃移居别宫,派亲军严加守护,从而防止了高皇后的迫害。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正月,宣武帝元恪病死在皇宫式乾殿。当夜,领军将军于忠及左庶子侯刚至东宫迎太子元诩,趋入内殿,并与中常侍刘腾等加意保护胡贵妃,以防发生意外。詹事王显是高皇后的心腹,建议天亮后请示高皇后然后再讨论太子即位之事。崔光抗辩道:“皇帝驾崩,太子继位,这乃是国家常典,又何须皇后的命令!”众人随即请太子即皇帝位,是为北魏孝明帝。

孝明帝上台次日,即大赦天下。册封高皇后为皇太后,生母胡贵妃为皇太妃,请太尉高阳王元雍、任城王元澄、清河王元怿等有势力的皇族参预内务。高肇此时正领军在外,闻变匆忙回京,元雍与于忠下令卫士潜伏于内,当高肇为亡帝哭丧时将其扼死。然后让皇帝下旨,历数高肇罪恶,称其已畏罪自尽。胡太妃随即迫令大势已去的高皇后出家为尼。胡贵妃被尊为皇太后。当时孝明帝还是个六岁的孩子,胡太后临朝听政,总揽朝务,控制了北魏的大权。志得意满的胡太后时常念及刘腾对其母子的帮助,对刘腾倍加宠信。封刘腾为开国子,食邑三百户,后又任崇训太仆,加侍中,改封长乐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连刘腾所养二子也被封为郡守和尚书郎。不久,刘腾突患重病,胡太后以为其难以救治了,作为安慰再升其为卫将军,仪同三司。但刘腾得此高官后,渐渐康复。胡太后高兴之余,对他更是宠信有加。

洛北永桥、太上公寺、太上君寺及城东三寺,都是太后主政时刘腾主持修建的。这几个寺院都极尽华丽、劳民伤财、靡费无度。刘腾趁机敛财,自幼信佛的胡太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多次奖赏。刘腾因受宠于太后,威福一时。河间王元琛为求复职,屈王爷之尊拜刘腾为义父,刘腾权势之大由此可见。刘腾还卖官鬻爵,并派人到各地搜括财物,八方敛财。朝廷百官因为刘腾受宠,千方百计地讨好刘腾。只有清河王元怿对刘腾以法相责,刘腾与其矛盾日深。清河王元怿是宣武帝之弟。自幼聪敏,长相俊美。胡太后看上元怿的才貌,委其以重任,并时常招元怿夜宿宫中。元怿得太后恩幸后更加以天下事为己任,竭力匡辅,刘腾以及朝中亲贵、百官,但有不法之处以法论处,因此得罪了许多官僚。刘腾即利用朝中权贵对其不满,伺机报复。其中胡太后的妹夫元叉,恃宠而骄,多行不法之事,屡次受到元怿的责难与裁抑,对元怿恨之入骨。刘腾与元叉密谋,指使党羽在皇帝的御食中下毒,栽赃于元怿,诬蔑元怿欲害帝自立,年仅十一岁的小皇帝信以为真,含糊许可,元怿随即被处死,时年仅三十四岁。朝野上下对元怿之死充满了气愤与悲哀。

处死元怿后,刘腾为防太后报复,矫诏称太后身染重疾不能理政,还大政于孝明帝。刘腾将太后囚禁于北宫,宫门昼夜长闭,刘腾亲自掌管钥匙,任何人包括孝明帝也不能与太后见面。所供衣食不足果腹,胡太后常在宫中啼饥号寒,泪水长流。右卫将军奚康生不满刘腾废后的行为,被刘腾处死。百官中再无人敢有异议。刘腾更被进任司空,位列三公。

废后戮相后,刘腾与元叉控制了朝政。两人互为表里,共树党羽,专权擅事。朝中八座九卿,常常一早就去刘腾住宅静候,得到刘腾的训令后,依言而行。一些新上任的大臣,也必先朝拜刘腾。更有一些寡廉鲜耻之徒,甘愿为其义子,以求飞黄腾达。

刘腾政治得势后,在经济上愈加贪得无厌。凡公私之事请托者,只重财物不计其他。到各地搜括财物时,“舟车之利,水陆无遗:山泽之饶,所在固护:剥削六镇,交通互市”,每年利息数以万计。而且身为阉人的刘腾还尽挑美女侍寝。刘腾还广开室宇,营造豪宅,贪暴之状,无以形容。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六十岁的刘腾因病而死,朝廷显贵都去送葬。丧礼之隆重无出其右者。

刘腾死后,大权在握的元叉更为不可一世。元叉耽于酒色、才疏学浅。致使政事懈怠,纲纪不举。被囚禁在北宫的胡太后,认为东山再起的时机已到。她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终于相机解除了元叉的兵权。正光元年(公元535年)四月,胡太后再次临朝摄政,下诏降罪元叉、刘腾,罢元叉为庶人,追削刘腾官爵。有人乘机为清河王元怿鸣冤,要求诛元叉,戮刘腾尸。此议正中胡太后下怀。

她借此下令发掘刘腾墓,将刘腾骸骨撒露于野。刘腾的家产全部被没于官,其四十余位养子也被诛杀殆尽。

把持枢要,逼宫弑帝的唐代宦官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李辅国(公元703—762年)在唐玄宗年间入宫做了太监。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们希望太子留下抗击叛军。李辅国以国家大义劝说太子留下抗敌,太子遂与玄宗兵分两路,北上灵武。李辅国又劝太子迅速称帝,以安民心。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肃宗为人性格懦弱,此刻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

肃宗取玄宗而代之是战时的需要。公元757年,唐玄宗回到了长安。起初过着无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活。肃宗与李辅国都怕玄宗复位,因此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玄宗步步紧逼。初则把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大半,仅留下十匹:继则强令玄宗迁到皇宫内宫,留下几个老弱病残之人伺候玄宗;然后又把对玄宗忠心耿耿的心腹太监高力士流放,强令玄宗的亲信官员陈玄礼致仕。这样,彻底成了孤家寡人的太上皇唐玄宗在寂寞、凄凉中走完自己的一生。肃宗曾数次想看望重病中的玄宗也因李辅国的阻挠而未成行。李辅国权势之大由此可以想见。

李辅国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决定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李辅国还专门派几十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对于不顺从的官员加以严厉打击。

李辅国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的讼案,并以皇意相标榜。地方上的节度使也是李辅国一手委派。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李辅国出行时,气势之大无与伦比。出于对李辅国嚣张权势的敬畏,宗室贵人也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更称李辅国为“五父”。也有一些正直之士不耻李辅国的行为,宗室李岘多次对肃宗陈说李辅国的违例行径。肃宗虽有所警觉,但在李辅国的操纵下,还是把李岘贬官出京。一手遮天的李辅国企图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举遭到了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李辅国之所以为所欲为,还得益于与肃宗皇后张氏的勾结。张皇后与李辅国内外相应,控制政权。他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都是除之而后快。

肃宗的次子建宁王李炎聪明过人,尽心辅佐太子广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欢心。心胸狭窄的张皇后与李辅国多次在皇帝面前中伤建宁王,诬蔑建宁王心怀不满,准备谋害太子。昏庸的皇帝竟然下诏赐死建宁王。

李辅国与张皇后的狼狈为奸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两个都想大权独揽的人是不可能永远和平相处的。在肃宗病重期间,李辅国与张皇后终于在决定由谁继承大宝的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李辅国支持太子李豫登基,而张皇后素与太子有隙,因而暗中策划越王继位,以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张皇后密谋杀掉太子,其阴谋被李辅国的同党发现,李辅国等首先把太子保护起来,然后冲进皇宫,抓获了越王及其支持者百余人。张皇后逃入重病中的肃宗寝宫,被李辅国抓住。肃宗因受到惊吓而当天死亡。李辅国趁此混乱时机,将张皇后、越王及参与者一并斩首。太子李豫在李辅国的拥戴下即位,是为唐代宗。

代宗上台后,因念其拥立之功,册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终于实现了他的宰相梦。李辅国气焰更加嚣张,他曾对代宗皇帝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实际上让代宗把军国大事都托付于他。

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满,但由于李辅国掌握军权,代宗只得忍气吞声。

宦官程元振对唐代宗也有拥立之功,但处处受到李辅国的压制,因而产生了除掉李辅国的念头。此刻他见代宗已有除掉李辅国之心,便不断地暗中向代宗控告其罪状。代宗得程元振之助,陆续解除了李辅国的一些职务,最终把他逐出了朝廷。此后不久,有个身份不明的刺客夜闯李宅杀死了李辅国,并将他的头颅扔到了粪坑里。这个欺压皇帝、无恶不作的“老奴”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李辅国死后,宦官程元振专权,其骄横情状较李辅国竟有过之而无不及。唐德宗贞元年间,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分别就任左、右神策军中尉,从而把持了中央禁军的统帅权。以典掌禁军为基础,唐代后期宦官权焰日炽,并上演了一幕幕逼宫弑帝的丑剧。

俱文珍是唐德宗后期重用的宦官。公元805年德宗去世后,因中风而半身不遂的唐顺宗继位。顺宗不甘心受制于宦官,他内靠嫔妃,外靠翰林学士王叔文及著名的士大夫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试图通过改革克服德宗朝因宦官专权而造成的弊政。改革触及到了宦官的切身利益,当朝权阉俱文珍联合其他宦官坚决反对。

俱文珍先是想法让顺宗取消了王叔文进宫议事的权利,然后密谋把支持王叔文的唐顺宗逼下台。当时太子李纯有意早登帝位,俱文珍等宦官与李纯合谋,日夜聚集在顺宗周围,气势汹汹地逼其让位。身体本来很差的顺宗惧于俱文珍等人的逼迫,只得把军国大政交给太子。俱文珍还不满足,他把翰林学士召到金銮殿,逼迫他们起草诏书,由太子即位,尊唐顺宗为太上皇。只做了七个月皇帝的唐顺宗就这样被俱文珍逼宫退位了。

太子李纯即位后,称唐宪宗,俱文珍因有拥戴大功而备受重用。忘乎所以的俱文珍不仅对百官为所欲为,对手下的宦官也毫不留情。不少宦官因为与其稍有摩擦即被处死。宦官们对俱文珍又恨又怕,宪宗也不满俱文珍的居功擅权。此时正值担任监军的俱文珍因不请示朝廷而擅杀东川节度使李康而引起众怒。朝野上下竞相指责俱文珍专横独断、目无君主,宫中的宦官也群起攻击。

俱文珍渐渐失宠于宪宗,不久死去,大宦官吐突承璀、王守澄继之而起。

唐宪宗统治后期开始追求生活上的奢侈腐化,拒纳忠谏,还诏求方士,奢求长生不老。不断服食丹药的宪宗变得暴怒无常,动辄痛责身边的宦官。宦官们朝不保夕,人心惶惶。以王守澄为首的部分宦官既为了自保,更为了谋求更大的政治资本,密谋杀死宪宗,策立太子李恒继位。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王守澄指使宦官陈弘志将宪宗闷死在中和殿,对外则宣称宪宗因服金丹毒发身亡。然后王守澄拥立太子李恒即位,是为唐穆宗。自王守澄之后,宦官挟制君主乃至弑君立君,一凭于己,故而史曰:“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横,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

唐穆宗是一个昏庸无能、耽于享乐的皇帝,军政大权悉交于王守澄及其亲信。穆宗时的宰相多是投靠王守澄之徒,也无所建树。公元824年,穆宗因病而死,其子李湛即位,是为唐敬宗,王守澄又有拥立之功。敬宗只有十五岁,把政务交给权臣处理,每天与宦官们玩乐。

当时朋党之争甚多,但每一派要取得胜利都必须先争得王守澄的支持。

唐敬宗玩心甚重,除了击球游乐之外,还喜欢在宫中“打夜狐”,即半夜捉狐狸。穆宗年纪轻,精力旺盛,经常连续几昼夜玩耍而无倦意,伺候在旁边的宦官们稍不遂他心意便会受到严惩,弄得这些宦官叫苦不迭。此时,以刘克明为首的一派宦官也嫉妒王守澄的权势,希望用换新君的方式得到皇帝的宠爱,进而取代王守澄的地位。公元826年,敬宗半夜猎狐归来与宦官们喝酒。

酒酣之后,敬宗起身上厕所,突然灯烛全灭,刘克明等人趁黑暗之机把年仅十八岁敬宗杀死,矫诏让绛王即位。

刘克明以为大功告成,开始做专擅朝政的美梦了。

同类推荐
  • 林则徐家书

    林则徐家书

    综观林则徐一生,是典型的宦海人生,与家人聚少离多,然而,林氏之于家的责任心却并未因此少一分半分,此次结集的十多万字的家信,皆依其有据可查的手稿整理而得。细读起来,字里行间,无不催人泪下,其文纵横捭阖,气势磅礴,论述精当,感情真挚;有涉及行政治理难题,军事布局谋略,民族问题剖析,治安暴乱平定,鸦片治理前因后果,其内容之丰富,文笔之精妙,两百多年来,窃以为除后来者梁启超先生稍稍足以并肩,余人皆不可及。
  • 再造唐朝:郭子仪

    再造唐朝:郭子仪

    公元697年,一个可爱健壮的男婴诞生在华州郑县郭家老宅里,谁也没想到,四十年后,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要靠他力挽狂澜!他就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郭子仪。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这是一部文学传记,而非学术性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作者秦九凤,作为周恩来纪念馆研究室主任,掌握大量详实而丰富的一手资料,并在多年的工作中采访了许多曾经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老干部。作者条分缕析,创作了《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本书从四个部分:周恩来与故乡。周恩来也亲属、周恩来与生活小事、周恩来轶事等方面,介绍了周家庞大的家族,周恩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从小事中彰显出伟人的风范,一个伟大而平凡的总理形象跃然纸上。
  • 名人传记丛书:惠特曼

    名人传记丛书:惠特曼

    名人传记丛书——惠特曼——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半城时梦

    半城时梦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守护神,因为不放心自己才把生命托付给你。就像顾珹光是徐乐卿的守护神一样
  • 残坠2号街:误恋酷千金

    残坠2号街:误恋酷千金

    她曾是人人敬仰的千金,现在沦落到卖报纸为生。却在考上格圣利学院后,慢慢露出了她的本性。打架造反成了她的习惯!她的性格令人着迷,她的身世令人难猜。一下子碰上七个帅男,呃……她是不是走桃花运了?这些感情是捉弄人,还是真心真意?当心逐渐沉沦,扯开的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伤疤……
  • 你可知道你是在梦中还是现实

    你可知道你是在梦中还是现实

    无善无恶,至善至恶。虽不至善,但有至恶。善恶相随,不离不弃。可无善,恶终在,善终显,与恶伴。
  • 梅花女皇

    梅花女皇

    梅花党主席白敬斋的二女儿白薇死了,她的人皮不翼而飞,因为她的人皮上绣刻着梅花党大陆潜伏特务骨干人的名单,只要用美国中央情报局研制的一种特殊药水涂抹才能出现。这张人皮目前已落入稻春阿菊之手,她是日本帝国之花桥本阿菊的女儿。梅花党副主席黄飞虎的私生女。她虽然掌握白薇的人皮,可是没有药水,药水已被我公安部门控制。稻春阿菊为此绑架了中共第一神探龙飞的女儿龙晓菲。稻春阿菊女扮男装,骗取了泰国归侨樊小哲的爱情,并把她的人皮顶替白薇的人皮迷惑我公安部门。稻春阿菊以炸寺要挟舅舅,从哈尔滨取出两瓶细菌武器,准备于“五一节”在北京百货大楼实施爆炸,让细菌武器祸害于民,引起世界轰动。
  • 爱的另一面

    爱的另一面

    常琥珀离婚了,对那个霸道的男人,她没有丝毫留恋,不能生孩子又不是她的功劳,凭什么这么多年都让她背着黑锅?背黑锅也就罢了,对她还总是不苟言笑,人前人后两幅面孔示人。“乔天昊,你双重人格,你人格分裂。”她恨恨地说,为他们的婚姻做了临终注解。听说她离了婚,严化石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常琥珀这个名字,折磨他已经太多年。她离开他匆匆嫁人,没有理由没作任何解释,那么多年的感情她竟然说扔就扔,他一直没有结婚,或许等的就是这么一天······
  • 时光韶韶不负卿

    时光韶韶不负卿

    莫芷凡跟同班男同学一起参加教授餐叙,某男:”不准交男朋友。”,打包带走。莫芷凡约了某集团CEO谈采访,某男:”不准跟别的男人有私事。”,打包带走。宴会上,某男介绍:”这是我女朋友,莫芷凡。”Excuse-me?咱们不是传说中的青梅竹马吗?某男:”不,是祈太太。”莫芷凡怒,谁来告诉她,这个一走九年又回归的竹马是咋回事?
  • 木叶通灵战记

    木叶通灵战记

    新书《修仙从做出选择开始》,欢迎来搞^_^携带王者荣耀系统穿越火影忍者……跟王者峡谷签订了通灵契约。打野刀、装备、通灵、仙人buff。浪不浪,看走相。骚不骚,看裤腰。红蓝buff,主宰和暴君……没有通灵?不如来小店选一下,陆海空应有尽有。VIP用户还有机会学习仙人模式!咱们的目标是让木叶众都混上通灵。PS:不玩王者的不要紧,所有技能都已经优化处理,玩过的朋友可以在书里猜一下是谁的技能改的。完全不会写简介,请大家包涵。新人求收藏。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 重生隐形富豪

    重生隐形富豪

    好不容易重生,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人的命运,那是必须的!可除了赚钱,还有更好玩儿的事:投资科研,别人老想往天上飞,可洛宁恐高,不如去开发海底世界如何?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