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4100000030

第30章 司马迁(8)

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自序》)原始察终,见盛见衰……天人之际承敝通变。(《自序》)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高祖本纪》)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词,不务综其终始。(《十二诸侯年表》)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平准书》)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报任安书》)司马迁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他说的“变”,是指事物的质变;他说的“渐”,是指进化和发展的过程,是量变;他所说的“终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因果之间的关系。在“变”、“渐”、“终始”三者之中,司马迁尤其时时提及的乃是终始。在司马迁看来,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必须具备治史的本领和方法,这就是他常常提到的“谨其终始”、“察其终始”和“综其终始”。“谨其终始”,是指历史学家要客观地遵循历史的演变;“察其终始”,是对这一演变要加以详细观察;而“综其终始”

则是对观察的结果加以科学研究,得出正确结论,发现演变的规律,这就是他所谓的“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是“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自序》)以发展的、变化的眼光观察历史和研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原始察终”是指要找出历史现象的原委和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见盛观衰”是指要在事物发展到极盛之时要看到它的衰象,注意历史的转变。这两句话概括说要从动态上对历史的全部进程进行综合、分析、考察,以把握住历史变化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在司马迁看来,如果后人照搬老子这一套小国寡民的生活模式,就是开历史倒车,势必寸步难行。他反对儒家“不务综其终始”的做法,反对汉儒那种泥古崇古的迂腐态度。他在《六国年表序》中说:“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又在《礼书》中说:

“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损减,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有变改。”司马迁身居汉代,能不避嫌疑地高度评价秦代的历史地位,已经是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他肯定了战国的权变,肯定了秦代的变异,不以“秦在帝位日浅”而小视,却以“察其终始”

的态度,看到了秦的“世异变”的功绩,毫不隐讳汉制“大抵皆袭秦故”的历史事实。

司马迁与他所讽刺的那些和用耳朵吃饭没有两样的汉儒不同,他不是用一成不变的观点去看问题,而是十分重视研究事物的来龙去脉,注意从发展变化中去观察历史,考察和研究历史。如《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崇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

于是谨其终始,表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阔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司马迁这种研究历史是为了给现实做借鉴,而要想总结出正确的经验教训,必须全面地观察分析其“终始”,从其盛衰兴废的发展变化中寻找原因。观点在《史记》中曾反复表述过。其《史记》本身的结构体系之所以如此安排,也正是为了体现这一点。其本纪、世家、年表,讲的是一国、一朝、一段时间、一种人的发展变化;其八书,讲的是各种典章制度、事业的发展变化,如他在《自序》中说:“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说明他作八书是为了“承敝通变”。其列传中的酷吏、游侠、儒林、西南夷等篇,则是穷源究本,分别研究社会上各种派别、各种集团势力的发展变化。他通过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找出其中可供人们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即所谓“得失之林”。

司马迁还十分重视运用“见盛观衰”的辩证方法研究历史。司马迁《平准书》运用这种方法深刻地剖析了汉武帝时期之兴盛和存在的危机,看到了历史的变化。司马迁说:“物盛而衰,固其变也。”他认为,盛极则衰是一条变化规律。他能在汉武帝“外攘夷狄,内兴功业”的“盛世”之下,看到“盗贼多寝”的危险。宋代黄震曾说:“武帝五十年间,因兵革而财用耗,因财用而刑法酷,沸四海而为鼎,生民无所措手足。迨至末年平准之置,则海内萧然,户口减半。阴夺于民之祸,于是为极。迁备著始终相因之变,特以平准名书。”这说明了司马迁运用“见盛观衰”的研究方法,探讨“始终相因之变”的结果。

司马迁还坚持用“变”的观点研究政治制度的变革,他认为,政治制度应该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时代的政治制度都要适应那个时代的特点,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政治制度。他《高祖本纪》中说:“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这里的“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司马迁说明的主要意思是,统治者应该“承敝易变”,而不是照前代的政治制度,搞一成不变的政治。

通过叙述,看出司马迁对“变”的认识是很深刻的,从“变”的观念出发,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史记》的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成败兴坏”的缘由归于天命和神意。“国之将兴,必有须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的天命论说法久盛不衰。司马迁(《楚元王世家》)却独树一帜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

司马迁的这段话只不过是比前面的话多了几个字,其思想高下,便差之千里。司马迁也用了“祯祥”这个词语,他却能反其道而行之,把历史上的一切“成败兴坏”的原因归于人的活动。司马迁把人分成了君子与小人,贤人与乱臣。这是不够科学的。但在神意和天命色彩十分浓重的当时,司马迁能有如此的认识,已属难能可贵。

司马迁在具体论述历史上的“成败兴坏”的史事时,更加注意人的作用。他在《项羽本纪》传后的“太史公曰”

中说: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在人事方面,不同意项羽的天命论观点。他认为项羽的“天亡我”是错误的。

项羽的失败原因是骄傲自大和只知道以武力征服天下。

恰与项羽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刘邦在总结自己战胜项羽的原因时,并没有归于天命,而强调的是他的用人正确。

司马迁对此予以肯定,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镶,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高祖本纪》)如实引述了刘邦的话。

司马迁对天命有时也不够清醒,说出“盖若天所助焉”的话;在具体论述史事时,他却把人作为历史的中心加以详细地记载,把天命论抛到九霄云外。

曾说:“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他把帝王将相视为历史的决定性力量,为帝王写本纪,为将相立世家和列传。司马迁在神、人纠缠在一起的时代。更难得的是,他在突出帝王将相作用的同时,也重视下层人民,并歌颂下层人民的力量,为各种人立传。

厚今薄古是司马迁史学思想又一可贵之处,这反映在《史记》详今略远的体例中。在上古,虽有五帝,也只合为一纪。夏、商、周三朝尽管各有数百年的历史,也只各载以一纪。到了秦汉时期,却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有一纪。这固然与古代传说材料太少而无法详载有关,这鲜明地体现了司马迁厚今薄古的思想,肯定是正确的。

《史记》是从黄帝这个人物开始写起的,这就突出了司马迁继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的大一统思想,是司马迁史学思想又一可贵之处。因为在黄帝以前,中国还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只是到了黄帝时,才讨平诸如炎帝、蚩尤之类各自为政的部落首领,把各部落统一起来,黄帝其人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统一的象征性人物。司马迁就在《五帝本纪》中以赞颂的笔触着力写了黄帝如何使用武力统一黄河流域的经过。司马迁在许多篇章中表现了对秦政残暴的不满,对秦始皇使用武力统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权制则予以肯定。他在《自序》中这样说道:“非兵不强,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使用暴力于统一大业是革命的暴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司马迁能朦胧地意识到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

司马迁这一大一统的思想还特别表现在他的华夏民族皆是黄帝子孙的思想上。在司马迁看来,五帝中除黄帝本人外,其余四人均是黄帝的子孙。夏、商、周三代君王也都是黄帝后代,而以后的各代君臣也无一不是黄帝的后代。总之,中华民族都是黄帝子孙。司马迁这种大一统的历史观,也正是春秋以来由分裂走向统一这一发展趋势在学术界的共同反映,司马迁以《史记》反映了这种时代观念。我们平时常说,中国人都是黄帝子孙,这一传统思想就是奠基于《史记》一书。

司马迁史学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他对历史的发展、变化,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和分析,具有真知灼见。

他和历史上许多进步的史学家一样,还没有完全摆脱唯心主义和神秘思想的影响。他相信气数。如(《天官书》)他说:“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又如当司马迁没有能力全面、客观、用历史本来面貌解释历史时,有时便主观、片面地从地理条件方面说明历史现象,认为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社会风尚的形成,是由地理条件决定的。他说“夫荆楚僄勇轻悍,好作乱,乃自古记之矣”(《淮南衡山列传》)。又说:

“自泰山属之琅玡,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性也。”(《齐太公世家》)又说:“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性也。”(《儒林列传》)这些解释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反映了司马迁在史学思想方面的局限性。

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是古代传记文学的高峰和典范。司马迁的文学观及文学艺术特色,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司马迁的文学观是卓异而深刻的,在文学的一些主要方面都表现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他首先提出了作家的创作动机是“发愤著书”。他在《自序》中说: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玄奘

    名人传记丛书:玄奘

    名人传记丛书——玄奘——十七年,五万里,真经回,佛法扬:“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困兽犹斗,写他的忍辱负重,写他的韬略智慧,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无奈苍凉,写他的内心圆满。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
  • 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精选了马克思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杨凤田传

    杨凤田传

    本书讲述了寒门学子杨凤田从小聪慧好学、积极进取,由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奋斗历程,以及他执着刚毅、爱岗敬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介绍了他始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理念为己任,先后参加、组织研制出歼8系列先进战斗机,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多项空白,大大增加了空、海军作战能力,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事迹。 本书可供航空科研战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学习。
  • 平民建筑师:齐康传

    平民建筑师:齐康传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碑轴线;南京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研究院;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扩建工程…… 建筑大师齐康的设计善于运用中西方建筑传统手法,探索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建筑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建筑设计中重视空间的处理,就是要“留出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强调转化与创新。 《平民建筑师(齐康传)》是齐康先生的传记。本书生动叙述了平民建筑师齐康的人生经历和如何成为建筑大师的经过。
热门推荐
  • 深渊轮回站

    深渊轮回站

    一处神秘空间竟然连接着无数平行宇宙,这里危机重重,不管你愿意与否你都要去和各种各样的太空异生物接触,而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存下去!「书友群:736326433」
  • 机长烈爱,非你莫属

    机长烈爱,非你莫属

    (已完结)一对是青梅竹马,一对是契约情人。请看美丽空姐与酷帅机长之间的千回百转,痴痴缠缠。(慢热文,往后更精彩!)————————我是林筱晓。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冷柏航爱上我。因为他不会,所以这只能是愿望。当某天一不小心圈圈又叉叉后,你老套地来求婚,我别别扭扭又屁颠颠地答应,然后开始一场围墙内的拉力赛。你要低调隐婚,好,隐婚就隐婚。你要充分自由,好,自由就自由。只是,当你说要分手,我真的说不出分手就分手。。。。。。爱上你,只需一秒。忘记你,却要一生。拼尽所有后,我终于学会放弃,开始忘记。背起行囊,我将要开始一场旅程,目的是没有你的地方。你说,你的生命可以没有我。那么,我的生命也将没有你。【我是冷柏航。我把天空拉得很近,却把爱情推得很远。我后悔了。不管她是否喝了孟婆汤,不管她是否有了新的爱,我要寻回她。不择手段,用尽深情。】
  • 凌剑于天

    凌剑于天

    啊,还没想好介绍,先写几章看看情况吧……
  • 霖磐

    霖磐

    鹿隐于雾鲸潜于水你藏于心,林深见鹿容易深海见鲸不难但醒来见你如同深海见鹿林深见鲸一般
  • 电影世界大抽奖

    电影世界大抽奖

    稀里糊涂的,左小右得到了一块手表。这手表不简单,竟然拥有穿梭电影世界的能力。每完成一次电影世界的任务,就可以进行一次大抽奖。抽奖种类是刚刚经历过的电影世界中的一件物品、一种能力、若干现金,以及该世界的人物。《叶问2》中抽到洪震南的武术,《城市猎人》中抽到高达的赌术,《国产凌凌漆》中抽中以气御刀,《赌侠》中抽中周星星的特异功能,《鹿鼎记》中抽中化骨绵掌,《东成西就》中抽中飞毯……**************电影1群:126576945(已满)。电影2群:179811821(将满)电影3群:521875356(刚刚启用,欢迎加入)
  • 包公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包公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再版的《包公案》由《百家公案》、《龙图公案》和《五鼠闹东京》三部我国历史悠久、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公案小说合集成。
  • 汤周山

    汤周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三国定鼎

    网游之三国定鼎

    这是一个世界,一个真实的世界。有人挥洒热血,有人无悔出剑。三国,好大一个世界,好大一场烟雨,花开花落不知几时节。或许,你也曾被雨淋湿过,但不可否认那种酣畅淋漓不可抹却。这场烟花雨,不管夹雪,还是带血,都有人笑着,看着,直到冷冽。
  • 出世记

    出世记

    出世,本来是佛家语,是逃离红尘人间意思。翻译成英语Born,是诞生的意思。小说《出世记》书名的确定,意味着它真正诞生,要由季风之手携带风雨雷霆在世界上澎湃成大水,要给文学界带来一场文学和非文学的惊魂争议。小说主角中的孩子,也就是文本里的“我”,是操控着方向在整条细密宽广航道上运行的轮机长。他在想象的特殊时代里,以成长顺序延续主线,用心灵感应去敏感地阅读一九四九年后创业史的大时代,观察数次时代更替和变迁的国民映像,记录沿途眼见芸芸众生的丰富景象。他心底里的丰富世界,本身也是一道绚丽风景。他追溯理解的生命来由,回顾家族渊源复杂的血统和神秘,转化到生育他生命的父母亲,才让小说叙述在想象云端坐落在地上,回到了人物叙述的社会现实中来。
  • 教学名家谈成长

    教学名家谈成长

    教学名家之所以成功,关键因素不在于工作条件的优劣,不在于环境质量的好坏,也不于其教学经验的多少,工作资历的长短,做事能力的大小,而在于智慧的追求、修炼、丰富与成熟。拥有了思想智慧、人生智慧、教学智慧,教师就可以神清气爽、底蕴深厚地与学生一道,共同走向自我求知、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