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7700000047

第47章 金朝定鼎中都述略(1)

王岗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一个王朝的都城,有些是自其政权建立之初就设定的,一直到其王朝的灭亡都没有再迁移过;有些则是继承了前代王朝的都城,而加以扩展一新的;还有一些,则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了重大的变故,而将其都城迁移的。金王朝的都城发展历程,就是后者的体现,但是,如果没有发生重大的变故,金朝的都城也将会向中原地区迁移,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金海陵王迁移到金中都的举措,正是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因此,应该给以充分的肯定。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以就教各位方家。

一、金朝迁都的政治原因

金朝统治者自立国之初,因为连年征伐,攻占辽地,当金太祖阿骨打在位之时,并没有确立正式的都城制度。[1]到金太宗吴乞买即位之后,继续对外进行军事扩张,先后攻灭了辽朝和北宋,使其疆域有了空前的拓展。在这时,金朝的政治中心得以确立,即是会宁府,时称京师,其所攻占原来辽朝的诸京城,如辽上京、辽中京、辽西京等,皆沿用旧称,只是辽东京改称南京,把辽南京改称燕京。

金熙宗即位之后,开始进一步完善国家政治制度,遂于天眷元年(1138)八月下令,“以京师为上京,府曰会宁,旧上京为北京”[2]。金朝统治者之所以把这里确定为政治中心,主要乃是出于“龙兴之地”的原因。除了这一个主要原因之外,出于政治上的安全考虑也是必要的。虽然这时金朝政权的势力已经向南扩张到了江淮一线,但是,由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时间还较短,南宋政权在中原地区的潜在影响还很大,故而定都上京会宁府,这在当时也是较为明智的举措。

然而,随着历史发展进程的不断变化,许多原来潜在的矛盾开始一天天暴露出来,并且日渐激化。就政治方面而言,首先,是出于政治管理的需要。随着金朝官僚制度的逐步完善,政府官员的考核、升降、调动等机制运行工作走向正轨,于是,在幅员如此辽阔的疆域中,大量官员的考核、升降、调动等工作,都要集中到上京来运行。由于上京偏在一隅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这项工作的运行,难度极大。为此,金熙宗在皇统八年(1148)不得不下令,将其工作运行地点,改到了燕京。[3]其次,是军事扩张的需要。金朝自立国之后,对外战争连年不绝,而一旦出现重大的军事决策需要快速确定时,要想及时汇报到居于都城的最高统治者那里,就变得十分困难。早在金太宗在位时期,这个矛盾就已经无法解决[4],于是,金朝统治者不得不在中原地区设置军事中心[5]。然而,这种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相隔数千里的状况,如果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还勉强过得去,设若长期如此,则显然是不正常的现象。

再次,是疆域变化的需要。金朝在崛起之初,为了击败辽朝,曾与宋朝联合,订立有“海上之盟”,其疆域的界定,太致是在燕山以北的长城沿线。如果就这个疆域范围而言,金上京的位置还是比较合适的。及至灭辽以后,金、宋接壤,金朝在攻伐宋朝的时候,其疆域不断向南延伸。先是与宋朝议定以黄河为界,而燕京等地区已占为己有;再议占有黄河以南地区,而其军锋已经南下至长江沿岸地区。在这种情况下,金上京作为金国的政治中心,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疆域变化的需要,而必须加以变更。

第四,是出于女真族政治斗争的需要。金熙宗皇统末年,由于女真贵族矛盾斗争日益激化,直接出现了相互残杀的局面,海陵王完颜亮正是利用了这种混乱的局面,发动宫廷政变,弑杀金熙宗,篡夺大权。当海陵王得手之后,其一,是要远离金上京皇宫的腥杀之地,以避其不祥;其二,是要削弱女真贵族中的反对势力;其三,则是要开创一片新的政治天地。在这种局势下,迁到新的政治中心,乃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正是由于有了以上诸项重要原因,金海陵王在天德三年(1151)发布了一道诏书,宣称:“眷惟全燕,实为要会,将因宫庙而分创官府之署,广阡陌以展西南之城。所贵两京一体,保宗社于万年。四海一家,安黎元于九府。”[6]当时的口号,是要两京并重,但是,当海陵迁到金中都以后,却把金上京的宫殿等建筑拆毁,并且削去了上京的称号[7]。

其实,在金海陵王发布诏书之前,燕京已经具备了政治中心的地位。如上所述,在政府官员的管理方面,燕京已经成为了管理中心;在军事指挥方面,燕京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东朝廷”。此外,由于前代的契丹统治者在这里修建有陪都的宫殿和园囿,又为金中都的宫殿等建筑重新修造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此,海陵王的迁都举措,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政治总趋势。

二、金朝迁都的经济原因

作为一个封建政权的都城的设立,政治因素固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性方面,而经济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自然环境是否良好、当地物产是多是少、交通运输状况是否畅通无阻等等,皆直接影响到都城的设立、发展和变迁。这些经济因素的优劣,无形中决定了都城的命运。

就自然环境而言,金上京与金中都相比,差异是很大的。据《大金国志》记载,金上京地区“地饶山林,田宜麻谷,土产人参、蜜蜡、北珠、生金、细布、松实、白附子”。“土产无桑蚕,惟多织布,贵贱以布之粗细为别”。由于这种自然环境的条件所限,其地民众皆“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8]。如果人口繁殖不多,其物产是能够供给居民日常生活的。

与之相比,金中都地区的自然环境要优越得多。宋朝使臣许亢宗曾在《奉使行程录》一书中对此有所描述曰:“东自碣石,西接五台,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峦中有五关。山之南,地则五谷百果、良材美木,无所不有。出关未数十里,则山童水浊,皆瘠卤,弥望黄茅、白草,莫知其极。”[9]在金上京地区生活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只是其整体社会生产中的一部分,而渔猎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因此,其劳动产品用来自给自足是可以的,一旦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供应起来就很困难了。而随着金朝的崛起,从各地集中到这里来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非自然的人口增长速度,给这一地区的经济供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首先,是金朝统治者在东北地区扩张时虏掠的民众,并将其强行安置在上京地区[10]。这批人的数量占了上京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其次,是金朝统治者在中原地区扩张时虏掠的民众,在这批人当中,被迁移到金上京地区来的,绝大多数都是具有各种技艺的人士[11]。再次,则是金朝统治者调集的各地人才[12]。

为了供给这些迅速增加人口的日常生活物品,而当地的自然环境又不能够生产充足的产品,于是,金朝统治者只得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从遥远的中原地区运输各种物资到金上京来。根据当时的运输能力,有人进行过大略的估算,其消耗的费用是十分惊人的,大约运送一份物品的量,就要耗费三份物品的量[13]。对于这项耗费,给金朝政府的经济压力是巨大的。

与金上京相比,金中都在经济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不仅在物产方面,金中都地区要比金上京丰厚的多,而且金中都的地理位置也极为优越,除了可以免去大量运输物资的耗费之外,还有一条前人开凿的大运河,能够既廉价,又快速地把大批物资从中原各地运送到都城来。而那些现有的陆路交通线,也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

三、金朝迁都的文化原因

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除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要素之外,还应该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金朝建立前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也就是辽宋金元时期的几百年间,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始终是贯穿历史全过程的一个主题。如果说,大金朝统治者崛起于东北地区之时,这种融合有了一个新的开始,那么,到了金、宋对峙的时期,这种融合才真正全面展开,又是在强烈对抗环境下的融合。

除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之外,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也有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从金上京向金中都的迁移,充分体现了这个众多民族、各种文化不断融合的复杂过程。也正是在这个复杂的融合过程中,金中都才得以确立其在整个北方地区的文化中心的地位。

从女真族的崛起,到攻灭辽朝,可以说是金代民族融合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中,主要表现的乃是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这时的民族融合的中心,就是金上京。从东北地区的小范围来看,以上京为中心,“东濒海,南邻高丽,西接渤海、铁离,北近室韦”[14]。其位置与东北地区的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皆有联系。

在这种环境当中,女真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阶段尚处于较为蒙昧的时期[15]。“自灭辽侵宋,渐有文饰。”[16]这一时期,因为是先攻灭的辽朝,故而金朝统治者在文化方面所受到的影响,主要亦源自辽朝[17]。其中,在辽朝的诸多归降大臣中,有些汉族谋臣受到特别重用,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金朝统治者和大多数女真贵族对于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还抱有一种戒备态度,因此,在政治行动中往往采取抵触的措施。[18]然而,在日常生活当中,汉文化的影响却在潜移默化地产生着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融合之后,也就是金朝的势力越来越多进入中原地区之后,汉族的高度文明对女真统治者的影响越来越大。[19]这时不仅女真统治者个人对汉族文化的喜爱日甚一日,而且女真统治集团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文化制度等许多重要方面,都采用了汉族封建王朝的一贯作法。在政治制度方面,金熙宗对中央及地方官制的进一步完善;在经济制度方面,核定户籍、田亩,征收赋税等制度的确立;在文化制度方面,礼仪之制定、太庙及陵寝的修建等制度的施行,皆是如此。

从金熙宗开始的这种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到海陵王时期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再到金世宗和金章宗时期,这种融合的范围不断扩大,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彻底。即以文化方面的融合而言,金朝统治者最初尊行的女真少数民族风俗,对于祖先的祭祀并不重视,“金虏本无宗庙,祭祀亦不修”[20]。直到灭辽伐宋之后,才开始采纳宗庙之礼仪,其制度却较为简陋。及金海陵王迁到金中都以后,才将宗庙和陵寝制度加以完善。

当然,在从金熙宗到金章宗这八十年左右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并不只是女真等少数民族全盘向汉族民众效仿,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被带入到中原地区来,受到汉族民众的效仿。但是,如果从民族融合的整体状况来看,当时汉族文化的文明程度是要高于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因此,是各少数民族民众向汉族民众学习的东西更居多。

同类推荐
  • 毓老师说易经(第2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2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菜根谭(全集)

    菜根谭(全集)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辞优美,对仗工整,短小精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该书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远播海外。本书按内容分为修身励志篇、求学悟道篇、交际处世篇、克己警示篇四个部分,对难解的字词进行了注释,并参考大量文献配注了相应译文,还有精彩点评来阐释精辟的道理,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读者更容易理解几百年前的古人的思想精髓。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中原地区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史

    中原地区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史

    本书从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梳理了史前时代晚期中原地区大量的考古发现资料,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记载、民族学资料等,从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中原地区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进而探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既是史前时代晚期考古发现和研究的“史学化”成果,也是中原地区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考古学论著,对理解和认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黑化女神巨有毒

    重生之黑化女神巨有毒

    [1v1宠文,男强女强甜宠不虐,男女主身心干净]渣男渣女欺她?那就让他们尝尝她的365招花式虐渣法,一天一虐,不带重样。同族同胞辱她?那就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开的那么红?学校师生看不起她?那就让他们明白什么叫打脸的至高境界。你的女神已黑化,尔等蝼蚁,不服来战!!最后,全世界女人都想嫁的阎大总裁疯狂将她缠上。他说:“女人,强了我,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凤天泠一脸警惕地看着男人,准备随时杀人灭口。他以不容置喙的语气命令道:“跟我走!”“去哪?”“领证。”
  • 护命法门神咒经

    护命法门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就想追到你

    就想追到你

    这是一场相声的角儿和三流网文小作家的甜蜜邂逅!(可代入呦~) 谁家姑娘和男朋友一天,不是腻腻歪歪的,是老想着和对方打架,摔跤啊?我家的呀!谁家姑娘和男朋友一天,不是老狗子就是大胖墩的称呼对方啊?我家的呀!谁家姑娘和男朋友一天,两个人一个开车开的比一个猛,要做对方爸爸?我家的呀!我家姑娘就这样,就这么可爱,这么怪!爱,不该流于表面,而是种在心里,谁都不说,但都知道,只要回头,对方一定在!
  • 诸天幕后魔王

    诸天幕后魔王

    王尚魂穿异界,发现自己成了游戏、动漫、影视作品里众多反派的王。为了过上罪域那只骨的好日子,他必须先找回走失的反派宝宝们。随着王尚扯了几个多线,卖了点骚操作,却发现改变的不只是小世界,还有现实!
  • 毕业小传

    毕业小传

    2013年的6月,我毕业了。作为纪念我的青春,还有过去青涩的时光,我将生活记录如下。青春没有什么遗憾和留恋,现在有的只是一种态度。青春是成长,是疼痛,是孤岛。我在岛上郁郁独行,还有路人,我的反省和期望。毕业五年,我做过记者开过公司,发生许多事,仅以我些许经历以此书献给处在人生档口,初涉社会的年轻人们,共鸣,共勉。也献给那些即将毕业的孩纸们,珍惜青春,宝贵的大学时光,愿你们在今后的人生可以做一个勇敢、谦逊、有责任的人。我不会给你们什么成功的诀窍,只会传授一些吃亏和失败的经验。希望明年在到了这个时候,每当你觉得累了,伤心委屈的时候就来看一看,多理解别人,爱你们的家人——因为没有谁的青春没有痛,有痛才成长。
  • 重生章鱼有系统

    重生章鱼有系统

    进食电鳐,获得【用爱发电】+【大碗宽面】吸收鸡心螺,获得【毒奶】吞吃海黾,获得【斗气化马】消化鲨鱼,获得【奸如磐石】……重生一只蛸,技能全靠吃。管他是凶残狡猾的反派还是不可名状的怪物,发起恨来,连自己都啃?项林重生异世,带领一群海鲜在邪神将临的世界里左右横跳,靠着吞噬进化走上崛起之路。【异兽流+修仙+一丢丢克苏鲁元素】PS:不化人、无女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暴君,臣妾做不到!

    暴君,臣妾做不到!

    前世的李容楚明明是个暴君,重生一世怎么变成她的忠犬,走哪儿跟哪儿了?姜玥道:暴君,你能不能离我远一点?暴君道:爱妃,朕的金大腿上可登天揽月下可入海捉鳖,求抱求抱。姜玥道:暴君,臣妾做不到!众人眼中软弱可欺的姜玥实际是只披着美人皮的老虎,她躲在暗处,时刻准备扑杀猎物。作为后宫战场上的一员,姜玥的猎物除了恶毒后妃,还有李容楚。
  • 黎家俏女甜又暖

    黎家俏女甜又暖

    天生毁灵,一朝重生。坐拥三千厉鬼手下,黎兆儿开启复仇之路。男主竹芒被叔父催婚摧生小孩,并盯上了十分柔弱且无辜的黎兆儿。遇上能生气能打怪还能怒怼第三者的全能叔父,整日被百般讨好及摧见家长,黎兆儿不禁感叹:这日子,还不如做鬼来得痛快!【治愈,轻甜,温暖……总有人会将你视若珍宝,总有一段时光能融化你的千年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