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7700000048

第48章 金朝定鼎中都述略(2)

我们如果以金上京与金中都加以比较,两个都城虽然都是进行民族融合的重要场所,但是,在金中都地区的民族融合的速度显然要比金上京更快一些。例如,女真少数民族极为喜爱狩猎活动,在金上京地区,因为山谷和丛林很多,人烟却很少,十分适宜狩猎,而到了金中都以后,就失去了这种狩猎场所,其活动也因此受到限制[21],久而久之,狩猎的习惯也就会有所改变。

四、金朝迁都对后世的影响

综上所述,金海陵王从上京迁到金中都的重大举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在今天看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一举措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的,有些人,特别是女真贵族们甚至公开提出了反对意见[22]。

对于这些人的反对,海陵王采取了严厉的针对措施,在迁都的同时,将一大批女真贵族也强行迁移到了金中都地区。

在金海陵王南伐宋朝兵败被杀之后,金世宗再次论及了海陵王迁都的问题,他指出:“海陵自以失道,恐上京宗室起而图之,故不问疏近,并徙之南。岂非以汉光武、宋康王之疏庶得继大统,故有是心。过虑若此,何其谬也。”[23]这一言论,固然不无道理,却仍然带有个人主观意向,有欠公允。

那些站在金朝敌对立场的南宋人士,对于金海陵王的迁都举措也提出了一些观点。其中的一种观点,认为金海陵王的迁都,是受到宋朝降臣梁汉臣的影响,而梁汉臣的目的却是要借迁都之举来削弱金朝政府的实力,引发民众的反叛[24]。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是十分可笑的,但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必须具备许多重要的客观条件。

有些过去的都城因其客观条件已经改变,故而失去了都城的地位;而另一些城市,则因为这些重要的条件逐渐具备而取代了前朝都城的地位,变为新的都城。这种客观条件的产生与消失,是不以统治者或是其他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金世宗虽然对海陵王的迁都举措提出非议,但是他却无法改变这种既定的局面,也仍然不得不以金中都作为首都。

金海陵王在定鼎中都之后,又曾决定把都城进一步南迁到宋朝旧都汴京,并且调动了大批人力物力重新修建了汴京的宫殿,在南伐的同时,也将朝中百官一起带到了汴京。但是,随着南伐的失败,他迁都汴京的做法也随之而失败了。在金海陵王南伐的时候,金世宗占据金东京发动政变,原来打算以东京作为都城,后来听从手下谋臣的建议,还是很快占据了金中都,并仍然以之作为政治中心。

通过这两件事情,不难看出,金代中期的中都城、汴京(即金南京)城、东京城,甚至原来的金上京,都有成为都城(包括陪都)的历史,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客观条件。但是,历史最终仍然选择了金中都作为政治中心,显然,其在一些主要方面的综合条件,其优势是远远超过了另外几座城市的。这种优势是在金代中期形成的,并且一直保留到了今天。只要我们对这种优势有了足够的认识,也就不会对此后的元、明、清三代都把这里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而感到奇怪了。

虽然北京这座古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具有建立都城的十分优越的客观条件,但是,我们也必须指出,自金海陵王定鼎中都之后,到金宣宗南迁的几十年时间里,金朝统治者为此后这里都城地位的确立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其在城市基本设施的建设方面,在都市人口的汇聚和都市经济的发展繁荣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给后世带来了极大影响。在北京从边关重镇到割据政权的陪都,从北方地区的政治中心发展到全国的政治中心的漫长历程中,金中都时期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1]据南宋人宇文懋昭所撰《大金国志》卷三十三《燕京制度》曰:“国初无城郭,星散而居,呼曰‘皇帝寨’、‘国相寨’、‘太子庄’,后升‘皇帝寨’曰会宁府,建为上京。”此处所云“国初”,即指金太祖崛起之时期。“建为上京”,则是指金熙宗时候的事情。

[2]《金史》卷四《熙宗纪》。

[3]《金史》卷五十四《选举志》曰:“凡省选之制,自熙宗皇统八年以上京僻远,始命诣燕京拟注,岁以为常。”

[4]如在金太宗时,金军大将完颜宗望即曾上奏,“凡攻取之计,乞与知枢密院事刘彦宗裁决之。”(见《金史》卷三《太宗纪》)也就是说,遇有重大军事行动,不必请示最高统治者,随即裁决,便宜行事。

[5]金朝统治者在中原地区设置的军事中心有两处,一处是在燕京,另一处是在西京。据南宋人张汇《金节要》曰:“东路之军,斡离不主之;西路之军,粘罕主之。虏人呼作‘东军’、‘西军’。东路斡离不建枢密院于燕山,以刘彦宗主院事;西路粘罕建枢密院于云中,以时立爱主院事。虏人呼为‘东朝廷’、‘西朝廷’。”此处所云“虏人”,乃是宋人对女真人之蔑称。

[6]《金文最》卷四《议迁都燕京诏》(转录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7]据《金史》卷二十四《地理志》所载“上京路”云:“国初称为内地,天眷元年号上京。海陵贞元元年迁都于燕,削上京之号,止称会宁府,称为国中者以违制论。”又云:“正隆二年,命吏部郎中萧彦良尽毁宫殿、宗庙、诸大族邸第及储庆寺,夷其趾,耕垦之。”

[8]《大金国志》卷三十九《初兴风土》及《男女冠服》。

[9]宋人许亢宗之《奉使行程录》,载于《大金国志》卷四十。在东北的有些地区,自然环境也不是很差,如许亢宗描述咸州至同州之间的环境时曰:“离咸州即北行,州平地壤,居民所在成聚落,新稼殆遍,地宜穄黍。”而有的地区,环境却很差,如在来流河一带,“行终日,山无寸木,地不产泉,人携水行”。虽然差异较大,但是,就其整体环境而言,显然比不上华北平原的优越条件。

[10]这些被虏掠的人口,其数量没有完整的统计,但是在文献中是有反映的。如《金史·太宗纪》记载,天会元年(1123)九月,金太宗下令,“发春州粟,赈降人之徙于上京者”。翌年四月,金太宗又下令,“诏赎上京路新迁宁江州户口卖身者六百余人”。

[11]被强行迁移到金上京地区来的民众,其数量也没有完整的统计。

据《三朝北盟汇编》所载,金朝军队占领北宋都城汴京之后,“金人来索御前祗候方脉医人、教坊乐人、内侍官四十五人,露台祗候妓女千人,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等家歌舞及宫女数百人。”“又要御前后苑作文思院、上下界明堂所、修内司、军器监工匠,广固搭材岳三千余人;做腰带、帽子,打造金银,系笔和墨,雕刻图画工匠三百余家。杂剧、说话、弄影戏、小说、嘌唱、弄傀儡、打筋斗、弹筝、琵琶、吹笙等艺人一百五十余家”。其后,“又取画工百人,医官二百人,诸般百戏一百人,教坊四百人,木匠五十人,竹、瓦、泥匠、石匠各三十人,走马打球弟子七人,鞍作十人,玉匠一百人,内臣五十人,街市弟子五十人,学士院待诏五人,筑球供奉五人,金银匠八十人,八作务五十人,后苑作五十人,司天台官吏五十人,弟子帘前小唱二十人,杂戏一百五十人,舞旋弟子五十人”,等等。这一大批人中,有些是留在了燕京,但是更多的,则被押到了金上京。

[12]如金朝初年,女真统治者曾大力推广女真文字,并将全国的优秀学生调集到金上京来。据《金史》卷八十三《纳合椿年传》记载,“初置女直字,立学官于西京,椿年与诸部儿童俱入学,最号警悟。久之,选诸学生送京师,俾上京教授耶鲁教之,椿处在选中”。又据《金史》卷八十八《纥石烈良弼传》记载,“天会中,选诸路女直字学生送京师,良弼与纳合椿年皆童,俱在选中”。

[13]据金世宗大定年间任户部尚书的张亨估算,“上京距都四千里,若挽钱而行,是率三而致一也,不独枉费国用,无乃重劳民力乎”(见《金史》卷九十七《张亨传》)。这里是指运钱,运送其他物品的费用,可能会更高。

[14]《三朝北盟汇编》。

[15]据佚名所撰《女真传》所载金代初年女真民众的生活状况曰:“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其疾病则无医药,尚巫祝。

病,则巫者杀猪狗以禳之,或车载病人至深山大谷以避之。”“其市易则惟以物博易,无钱,无蚕桑,无工匠,舍屋车帐往往自能为之。”其他相邻的少数民族,其文明状况也大致如此。与之相比,契丹少数民族由于受到汉族文化的长期影响,故而处于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16]《大金国志》卷三十九《男女冠服》。

[17]据宋人马扩所撰《茅斋自叙》记载,马扩出使金朝之时,女真统治者为了表示对宋朝使臣的尊敬,“当时已将上京掠到大辽乐工,列于屋外,奏曲荐觞于左右”。是时,女真统治者正与宋朝联手攻灭辽朝,双方尚未反目成仇。

[18]例如,在服装和头发样式等方面,金朝统治者皆严禁民众使用汉族的习俗。据南宋人张汇所撰《金节要》记载,金朝统治者“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刘陶知代州,执一军人于市验之,顶必稍长,大小不如式,斩之,后贼将韩常知庆源,耿守忠知解梁,见小民有衣旧犊鼻者,亦贵以汉服,斩之。

生灵无辜被害,不可胜记”。

[19]女真统治者受到的汉化影响,到了第三位皇帝(即金熙宗完颜亶)就开始显现出来。据《大金国志》卷九《熙宗纪》记载:“亶幼而聪达,贯综经业。喜文辞……所与游处,尽文墨之士,有未居赤位者,咸被荐擢,执射赋诗,各尽其所长以为娱。”到了第四位皇帝(即金海陵王)时,其受到的汉化影响越来越大,据同书卷十三《海陵王纪》记载,完颜亮“好读书,学奕象戏、点茶,延接儒生,谈论有成人器”。

[20]南宋人张棣所撰《金图经·宗庙》。

[21]据《金国经·田猎》记载,“虏人无他技,所喜者莫于田猎。昔都会宁之际,四时皆猎焉。至亮徙燕,以都城之外皆民田,三时无地可猎,候冬月则出,一出必逾月,后妃、亲王、近臣皆随焉”。这种农耕与田猎之间的矛盾,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显现出来。

[22]《金史》卷七十三《按荅海传》记载:“海陵将迁都,按荅海谏曰:‘弃祖宗兴王之地而他徙,非义也。’海陵不悦,留之上京。”按荅海的观点,代表了一大批女真贵族的想法。还有一些金朝大臣反对迁都到中原地区,则是出于政治上的安全考虑。如当时的大臣萧玉即上奏曰:“陛下移都燕山,去白沟百里之余,皆南宋故土。孔彦舟、郦琼、靳赛、王善、徐文、孟燮之徒,项背宋臣,皆握大军,尽屯中原,万一有变,非国之福。”这种看法,在当时也很普遍。

见佚名所撰《炀王江上录》。

[23]《金史》卷八《世宗纪》。此处所去海陵王“失道”,即是指其弑杀金熙宗之事。所云汉光武、宋康王之事,即是指海陵王为庶出,非嫡传子孙,以喻其即位之不合于正统。

[24]佚名《炀王江上录》录文曰:“内侍梁汉臣,本宋内侍,陷虏,每思报仇。乃进曰‘燕京自古霸国,虎视中原,为万世之基。陛下可修燕京大内,时复巡幸。使中原之民望帝都近矣。’遂纳其言。”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游击队员:王愿坚经典作品集

    小游击队员:王愿坚经典作品集

    本书是王愿坚先生的作品集,收录文章均为其经典之作,包括《珍贵的纪念品》《党费》《小游击队员》等。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生活的艰辛,反映了他们对于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机智、勇敢、乐观的精神。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将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真切感人。全书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令人回味无穷。
  • 北有珠穆南有南湖

    北有珠穆南有南湖

    被众人孤立的她,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他相遇,并让他闯进了自己的世界。从此,她便不自觉地靠近他,只有她自己浑然不觉。当她终于明白了对他的喜欢时,他却突然消失了。再见时,他的身边却多了一道身影......剧场一:路人A:“他喜欢你吧?”单沐音:“他有喜欢的人了。”路人B:“他是不是想追你啊?”单沐音:”他有女朋友。”沈瑞梵看着单沐音,哭笑不得:“我不是,我没有。”
  • 英雄赞歌

    英雄赞歌

    吴迪是一名油田子女,1995年从部队转业后回到油田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2003年3月5日,因奋不顾身抓获3名违法犯罪分子,协助公安机关破获一个特大盗窃团伙,他和他的工友们被勘探局授予“见义勇为先进集体”,2006年他个人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辽宁省见义勇为英雄”、“勘探局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殊荣,2006年初他参加了省公安厅、宣传部等6部委组织的“辽宁省见义勇为英雄事迹报告团”,在全省各高校、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地方驻军作多场巡回报告。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他深深感到,是部队的大熔炉锻炼了他,是辽河油田这片沃土培养了他,是老一代石油人的优良传统和坚韧品格影响熏陶了他,才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自强不息,坚守正义,迎难而上,不惧邪恶。
  • 安武林的阅读成长书:一座颠倒的医院

    安武林的阅读成长书:一座颠倒的医院

    《安武林的阅读成长书》之《一座颠倒的医院》童话集收录了近30篇短篇童话,《星期八的超级大觉》《小蟋蟀古丽》《蚂蚁士兵》《一座颠倒的医院》等知名童话都在里面,这些童话给7—12岁的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引导他们进入一个精彩的童话世界。汤素兰评价说:安武林的作品喜欢写细小的事物与细小的对象,写童话的他像是一个手持显微镜的孩子,将世界一寸一寸地看过去,于是,充满了惊奇与赞叹。
  • 重生八零小美好

    重生八零小美好

    农村出身的女主凌晓薇上一辈子活的很窝囊,重生之后她左手拿系统,右手拿针线,立志要成为有颜有文化有钱又有闲的城里人……某城里人来了村里,看着凌晓薇的露肩装道:“你真土!”城里人,你是认真的嘛!村里一枝花,爱护靠大家,你怎么可以说我土!口嫌一时爽,追妻火葬场……重回八零年,争取幸福美好的生活…………………来追呀,机长带你一起飞……??***********************有完结文《在萌兽世界的日子》《生仙纪》,欢迎来坑里坐……
  • 拾疑

    拾疑

    2002年,道远县一处别墅发生了命案,一名少女遇害,凶手身份不明,直至成为悬案。2012年,杂志社编辑何凉,用父亲的相机拍下了一张诡秘的相片。案件扑朔迷离,真相存于何处?拾起疑问,便可知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珞霞真仙之龙凤双剑

    珞霞真仙之龙凤双剑

    一个北有鞑靼,南有倭患,中有王侯造反的动荡王朝,武林中一场场腥风血雨的背后,竟是一个神秘组织的大阴谋,身怀高超武艺的师兄弟,挥起绝世兵刃,谱写一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热血传说!所谓:阴阳二气存天地,道法无为自为尊,白龙黑凤顺天意,化作双剑救凡尘。
  • 送王书记归邠州

    送王书记归邠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