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7800000003

第3章 十二纪(2)

【注释】

①荆:古代楚国的别称。②老聃(dān):即老子。

【译文】

有个楚国人将弓丢失了,却不肯去寻找,他说:“楚国人丢失了它,反正还被楚国人捡到,又何必寻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说:“他的话中去掉‘楚国’二字就好了。”老子听到后说:“再去掉‘人’字就好了。”像老子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达到公的最高境界了。

【原典】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译文】

天地是多么伟大啊,生育了人民却不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子孙,哺育了万物却不将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它的润泽,得到它的厚恩,然而却没有哪一个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也正是三皇五帝的品德啊。

【原典】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①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②?”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③?”“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④,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注释】

①渍:病。②属(Zhǔ):托付。③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④丑: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译文】

管仲生病了,齐桓公前去探问他的病情,说:“您的病相当严重了。万一病情危急,发生国人无法避讳的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管仲回答说:“以前我竭尽所能尽心尽力思考,都不能知道可以选谁,如今有病而且危在旦夕,又怎么能谈论它呢?”桓公说:“这是大事啊,希望您能教导我。”管仲恭敬地答应了,说:“您打算拜谁为国相?”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管仲回答说:“不行。我非常了解鲍叔牙。鲍叔牙的为人,清白廉正;他看到比不上自己的人,就不跟这些人打交道;一旦听说别人的过失,便终生不忘。”桓公问:“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既能记识上世贤人而效法他们,又能不耻下问。自愧其德不如黄帝,又怜惜不如自己的人。他对于国政,不该管的就不去打听;他对于事务,不需要了解的就不去过问,他对于别人,无关大节的就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还行。”

【原典】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①,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注释】

①豆:古代摆设祭祀用的食器。此处为名词动用。

【译文】

国相,是一种很高的官职。居于高位的人,不要在小处苛求,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技艺高超的木匠不去亲自动手砍削,手艺高超的厨师不去亲自排列食器,大勇之人不去亲自参加格斗,正义之师不去从事寇贼做的事。

【原典】

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①;行私阿所爱,用竖刀而虫出于户③。

【注释】

①五伯(bà):即五霸。通行的说法,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此书《当染》等篇将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称作春秋五霸。②竖刀(díāo):即竖刁,齐桓公的近侍。

【译文】

桓公行事公正,排除私仇,起用管仲而成为五霸之首;后来他行了偏私,庇护所爱,任用竖刀而导致死后国家大乱,尸体不得安葬,尸虫爬满室内外。

【原典】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①,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注释】

①饰:通“饬(Chì)”,整顿。

【译文】

人在年少时愚昧,长大了就变得聪明了。如果聪明而用私,不如愚昧而行公。天天醉醺醺的却要整饬丧纪,有私利之心却要谋取公正,贪婪残暴却要称王天下,即使像虞舜这样的首领也无法做到。

仲春纪第二

贵生

【原典】

二曰: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译文】

第二:

圣人深思熟虑天下的事,认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眼、耳、口、鼻是为生命服务的。耳朵虽然想听乐音,眼睛虽然想看彩色,鼻子虽然想嗅芳香,口舌虽然想品尝滋味,但如果这些危害到生命就应该停止。对于这四种器官来说,即使是本身不想做的,但只要有利于生命就应该去做。这样看来,耳、眼、鼻、口不能任意独行,一定要有所抑制。这就像各种职官,不能擅自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所约束一样。这便是珍爱生命的方式。

【原典】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①,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注释】

①子州支父(fǔ):古代贤人,帝尧的老师,尧、舜都曾想让位给他。

【译文】

尧要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让我作天子还是可以的,虽是这样,但我现在患有忧郁病,正要治疗,没有空暇顾及天下的事。”拥有天下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可是圣人不因它而妨害自己的生命,又何况其他事物呢?只有那些不因天下而妨害自己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原典】

越人三世杀其君①,王子搜患之②,逃乎丹穴③。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④,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注释】

①三世杀其君:据《竹书纪年》载,三个被杀的越王是不寿、翳(yì)、无余。②王子搜:战国时期越王无颛(Zhuān)。③丹穴:采丹的矿井或山洞。④绥(suí):车绥,上车时挽手所用的绳子。

【译文】

越国人连续杀了自己的三代国君,王子搜对此很忧惧,于是逃到了采丹砂的山洞中。越国人没有国君,找不到王子搜,于是一路追随他的踪迹到他藏身的那个山洞。王子搜不肯出来,越国人就用燃着的艾草熏他出来,并让他坐上君王的马车。王子搜拉着登车的绳子上车,仰天长叹:“国君啊,国君啊!为什么偏偏让我来担任这个职位啊!”王子搜并不是厌恶做国君,而是厌恶做国君招致的祸患。像王子搜这样,可以说是不因为拥有国家而妨害自己生命的人了。这也正是越国人一定要找他做国君的原因。

【原典】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①,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②,鹿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耶?”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缪而遗使者罪③,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世之人主多以富贵骄得道之人,其不相知,岂不悲哉?

【注释】

①颜阖(hê):战国鲁哀君时鲁国的隐士。②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此处代指住所。③缪(míù):通“谬”,错。遗(Wèí):加,给予。

【译文】

鲁国国君听说颜阖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想要请他出来做官,就派人带着礼物先去致意。颜阖住在陋巷,穿着粗布衣服,并且亲自喂牛。鲁君的使者来了,颜阖就亲自接待他。使者问:“这是颜阖的家吗?”颜阖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使者奉上礼物,颜阖说:“怕您把名字听错了,反而会给您带来处罚,不如先问清楚再说。”使者回去查问清楚后再来找颜阖,却找不到了。像颜阖这样的人,并不是本来就厌恶富贵,而是由于看重生命才厌恶它。世上的君主,大多凭借富贵傲视有才学的人,他们竟如此地不了解有道之人,这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原典】

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①,以为国家;其土苴②,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物③,彼且奚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为也?

【注释】

①绪余:剩余,残余。②土苴(jū):泥土草芥,比喻微贱之物,渣滓。③徇:通“殉”,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

【译文】

所以说:道的实质用来保全身体,其余的才是用以治理国家,其中轻贱之物才用来治理天下。由此看来,帝王的功业是圣人闲暇之余的事,而并非用来保全身体、修养生命的方式。如今世俗所谓的君子,不惜以危害身体甚至抛弃生命为代价,去追求身外之物,他们这样做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呢?他们又将采用什么方法达到目的呢?

【原典】

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①,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夫生,岂特随侯珠之重也哉!

【注释】

①随侯之珠:传说中大蛇为报恩送给随侯的明珠。

【译文】

大凡圣人有所行动时,一定会明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需要采取的方法。假如有这样一个人,用随侯的宝珠去弹射高空中的飞鸟,世人必定会取笑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所耗费的太贵重,所追求的太轻微了啊。至于生命,其价值贵重岂止是随侯的宝珠所能与之相比的!

【原典】

子华子曰①:“全生为上②,亏生次之③,死次之④,迫生为下⑤。”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故雷则掩耳,电则掩目,此其比也。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嗜肉者,非腐鼠之谓也;嗜酒者,非败酒之谓也;尊生者,非迫生之谓也。

【注释】

①子华子:古代道家人物。传说为战国时魏人。②全生:保全生命,顺应生命的天性。③亏生:生命的天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④死:此处指为坚守自己的志向而舍弃生命。⑤迫生:压抑天性,苟且偷生。

【译文】

子华子说:“全生保性为上,委曲求全次之,死亡又次之,苟且偷生为最下等。”因此,所谓珍惜生命,指的就是全生保性。所谓全生保性,是指人的各种生理欲望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所谓委曲求全,是指人的各种生理欲望只有部分得到了满足。委曲求全,生命的天性就会削弱。委曲求全的程度越厉害,生命的天性削弱得也就越厉害。所谓死亡,是指没有办法知道生、死、耳、目、口、鼻的欲望,回复到生命还没有出生时的状态。所谓苟且偷生,是指生、死、耳、目、口、鼻的欲望没有一样得到满足,生、死、耳、目、口、鼻所得到的都是它们十分厌恶的东西。屈服属于这一类,耻辱属于这一类。没有什么耻辱比不义更大的了。所以,行不义之事就是苟且偷生。但苟且偷生并非只是不义,它连死都不如。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呢?比如,耳朵听到讨厌的声音,就不如什么也没听到;眼睛看到讨厌的东西,就不如什么也没见到。所以人们在打雷时就会捂住耳朵,闪电时就会遮上眼睛,苟且偷生类似于这种情形。生、死、耳、目、口、鼻都知道自己十分厌恶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这些东西一定不可避免,那么就不如根本没有办法知道生、死、耳、目、口、鼻的欲望。没有办法知道生、死、耳、目、口、鼻的欲望就是死。因此,苟且偷生连死都不如。嗜好吃肉,不是说连腐臭的老鼠也吃;嗜好喝酒,不是说连变质的酒也喝。珍惜生命,并非愿苟且偷生地活着。

情欲

【原典】

三曰: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黄帝①,其与桀、纣同。圣人之所以异者,得其情也。由贵生动,则得其情矣;不由贵生动,则失其情矣。此二者,死生存亡之本也。

【注释】

①神农:传说为华夏太古三皇(其他两位为伏羲、女娲)之一,古又称炎帝、烈山氏。黄帝:传说中的远古帝名,姬姓,号轩辕氏,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古人将神农、黄帝看作圣王的代表。

【译文】

第三:

天地诞生了人,并使他拥有贪婪、欲望。欲望产生感情,感情需要节制。圣人懂得用节制之道来遏制欲望,所以不会放纵自己的感情。耳朵想听乐音,眼睛想看色彩,口舌想尝美味,这是人之常情。这三方面,不论是富贵或卑贱、愚笨或智慧、贤明或不肖的人都具有。即使是神农、黄帝,他们跟桀、纣也是一样的。圣人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们具有适度的感情。从尊生出发,就会具备适度的感情;不从尊生出发,就会失掉适度的感情。这两者是决定一个人死生存亡的根本。

同类推荐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勉仁斋丛书:人心与人生

    勉仁斋丛书:人心与人生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最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最长,思虑最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最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最大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
  • 庄子现代版

    庄子现代版

    一本人人看得懂、读得痛快的《庄子》。当代文化奇人流沙河,把两千年多前的大文豪庄子“拉到现代来讲话”。奇书不再艰涩难啃,尽览庄子玄妙智慧。大家手笔,传统文化普及佳本,诙谐幽默,让青少年、大学生、传统文化爱好者轻松读懂影响深远的《庄子》。
  • 培根论人生

    培根论人生

    培根一生留下了多部著作,最为读者熟知的就是这部《培根论人生》。400年来,这部哲理散文经典一直畅销全世界,早已“震撼了那些震撼世界的人们”。《培根论人生》的内容贵在其角度的不同,其中探讨的,有很多都是关于健康、完善、和谐的人生的认识及其建立的根基。其中有知识的内容,也有价值观和信念的取向。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热门推荐
  • 穿越之高冷皇后遇真爱

    穿越之高冷皇后遇真爱

    少主”一个身穿着黑色衣服单膝下跪的男子对着坐在保座上那个眼神冰冷,倾世的女人。这个女人正是在五年之内打败所有黑道高手的:欧阳笑晗。现在是全国第一黑道少主。欧阳笑晗懒洋洋的说:“什么事啊,说。”那位男子说:“少主,明天有一件事,需要我们去办。”欧阳修筱连忙接过话说:“什么事啊,那么急?”而这位说话的男子,正是欧阳笑晗的哥哥,可以说是世界第二杀手,杀人不带一丝犹豫,而对自己的妹妹特别的溺爱,也是世界第一黑道的副少主,唯一一个可以和欧阳笑晗平起平坐的人。男子立刻回答说:“副少主,只是去杀一个人,而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冷立刻接了话说:“切,很容易,你先下去吧。”男子说:“是”便起身离开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创新的开拓(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创新的开拓(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下)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下)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圣经中的故事

    圣经中的故事

    本书收选的圣经故事,共分三十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目的是引导青少年了解西方文化。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 末世之天道轮回

    末世之天道轮回

    既然上天肯给我重生的机会,那么我一定会改写命运!末世沉沦,谁主沉浮?天道轮回,我就要逆天改命!在我未完成任务之前,任何人只要挡在我的前面,不管他是朋友,还是敌人,他将比我先倒下!
  • 成功男人必须远离的10种女人

    成功男人必须远离的10种女人

    成功男人对于这样几种女人必须多加小心唠叨、贪钱、势利、纵欲、自以为是、工于心计、不懂原则等。因为这样的女人足以使男人身心疲惫,丧失斗志和颜面尽失。对于一个成功者或是正在追求成功的男人来说,这种女人留在身边是他的悲哀。若想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事业和生活都能如鱼得水,就必须远离那些可能会伤到你的女人。本书对男人必须远离的10种女人一一作了介绍。她们分别是随意批判人的女人,贪钱的女人,放纵的女人,工于心计的女人,笑傲情场、左右逢源的女人,势利眼的女人,口是心非、爱找借口的女人,不懂忍让、个性太强的女人,颐指气使、自以为是的女人,不懂原则的女人。
  • 君当战

    君当战

    钱塘江大潮会,“血灵”李生奥约战“玄天剑客”邓凡,只言:“当今江湖,唯你我二人,可战否?”邓凡纵剑笑道:“当战!”
  • 影坛骄子:谢晋传

    影坛骄子:谢晋传

    谢晋,中国最杰出的导演,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影片均出自他的手,这些电影印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说明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中国文化也可能出现以生命历程组接成的大手笔,下一个世纪的中国文化,正可由此开启。我们在阅读谢晋的生平时,有如也一起阅读了一部中国电影史。
  • 修罗杀神

    修罗杀神

    千年前仙魔战争延续至今,大战起时,有狂魔乱舞仙人出洞。一本修罗诀隐入少年手中,承修罗一脉,筑杀神之路!菩提树下,许木望着她平静俏脸,流下了泪,“这一路走来我期待着不凡,可是,自己却总妄想着不可能的可能……”“也许你看清了道,但,你却是永久迷茫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