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7800000006

第6章 十二纪(5)

【译文】

什么叫向别人寻求?人同类而智慧不同,贤愚相异,用花言巧语来进行自我防范,这是昏君惑乱的原因。大凡衡量、评定人:当他显达时,要观察他礼遇的是什么人;当他尊贵时,要观察他举荐的是什么人;当他富有时,要观察他赡养的是什么人;当他奉命行事时,要观察他所采取的是什么行动;当他空闲时,要观察他的喜好是什么;当他学习时,要观察他说的是什么;当他生活窘迫时,要观察他不接受的是什么;当他地位低下时,要观察他不做的是什么。使他高兴,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他的操守;使他快乐,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他的癖好;使他发怒,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他的气度;使他恐惧,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他的品行;使他悲哀,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他的爱心;使他困苦,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他的志向。以上八种观察和六项检验,就是贤明的君主用以衡量、评定人的方法。衡量、评定别人一定还要凭借六戚、四隐。什么叫六戚?就是父亲、母亲、哥哥、弟弟、妻子、孩子六种亲属。什么叫四隐?就是朋友、熟人、乡邻、亲信四种亲近的人。观察一个人的内在就用六亲四隐的方法,观察一个人的外在就用八观六验的方法,这样人们的真伪、贪鄙、美恶就能完全知晓,不会有所疏漏。就像是避雨一样,所往之处无一处没有雨水,无所逃避。这是古代圣贤的君王能了解、识别他人的原因。

孟夏纪第四

劝学(一作观师)

【原典】

二曰: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注释】

①人亲:指父母。

【译文】

第二:

在先代圣王的政教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的了,也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的了。忠孝是君主、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荣是子女、臣子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然而,君主、父母却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子女、臣子却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造成的。

【原典】

学者师达而有材①,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②。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注释】

①师:指老师。②理:此处特指政治清平安定。

【译文】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成不了圣人的。圣人存在的话,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所以,古代贤能的君主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去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就会使名声显达,使品德行为彰明了。

【原典】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①。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②,未之尝有也。

【注释】

①疾学:努力学习。疾:力。②魁士:贤能之士。

【译文】

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教化,不在于对学生贫贱、富贵看轻或看重,而看重他们是否能够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化就会无不得当。所要办的事都可完成,所希望的都可达成,这种情况只有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来自于努力学习,我还没听说过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才华出众的名人这种事。

【原典】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译文】

努力学习的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言语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术也会被传论。因此,应召去教的老师不可能教化他人,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有人听信他,看不起老师的学生不会听从老师的教化。老师采用不能教化、不被听从的方法而勉强教学生,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得以施行,使自身得以尊贵,不也相差太远了吗?学生处在不被教化、不听从教化的情况中,自己随意行事,尽管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被沾湿一样,是不可能办到的。

【原典】

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②,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③。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注释】

①兑:通“悦”,喜悦,使动用法,使人喜欢。②硾(Zhuì):使物下沉。③堇(jǐn):药草名,有毒。

【译文】

大凡说教,在于使对方心情舒畅,而不是生硬地说教。如今世上说教的人,大多不能使对方心情舒畅,却反去生硬地说教。不能使对方心情舒畅,反去生硬地说教,这就如同拯救溺水的人却在他身上系上石头使他沉下去,如同治病却给病人喝下毒药一样,只会适得其反。社会越来越混乱,不贤明的君主越来越迷惑就由此产生了。

【原典】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①,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注释】

①胜:依循。

【译文】

所以,老师的职责在于依循事理,在于推行道义。依循事理,道义就会得到推行,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也对他们不敢怠慢,即使上至于天子,朝拜这样的老师也不会感到羞愧。凡君主与老师相遇并能互相知遇的事,不一定能实现;倘若遗弃事理,抛掉道义,去追求不一定实现的东西,却又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不也很困难吗?所以,老师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受到尊重。

【原典】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①!”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②?”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③,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④,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注释】

①余:其他的。②畏:遭遇意外而死亡。③畏:通“围”,被围困。④与:语气词,表停顿。

【译文】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对于那些目中无父亲、老师的人,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这就是说对待老师要如同对待父亲一样。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期限曾参还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恐怕是遇难了吧?”曾点说:“即使他要死,我还活着,他怎么敢遭祸而死?”孔子被围困在匡地,颜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先生在这儿,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古代圣贤的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如此地步,所以老师竭尽才智方法来教化他们。

尊师

【原典】

三曰:

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支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汤师小臣①,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吾,晋文公师咎犯、随会,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枝,楚庄王师孙叔敖、沈尹巫,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注释】

①小臣:指伊尹,商王朝的开国功臣。

【译文】

第三:

神农以悉诸为师,黄帝以大挠为师,帝颛顼以伯夷父为师,帝喾以伯招为师,帝尧以子州生父为师,帝舜以许由为师,禹以大成贽为师,汤以伊尹为师,文王、武王以吕望、周公旦为师,齐桓公以管夷吾为师,晋文公以咎犯、随会为师,秦穆公以百里奚、公孙枝为师,楚庄王以孙叔敖、沈尹巫为师,吴王阖闾以伍子胥、文之倪为师,越王勾践以范蠡、文种为师。这十位圣人、六位贤能之士,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如今,人们没有帝王那样尊贵的地位,也没有圣人那样过人的才智,反而想不尊重老师,这怎么能达到帝、达到圣的境界呢?这正是此后没有再出现五帝这样的圣明的人,乃至三代盛世消失的原因啊。

【原典】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①;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注释】

①爽:与“喑”同义,不能说话的意思。

【译文】

况且,天造就人,使人类的耳可以听声音,如果不学习,耳有所闻反还不如耳聋听不见好;使人的眼可看见物体,如果不学习,目有所见反还不如眼瞎看不见好;使人的口可以说话,如果不学习,口有所言反还不如口有病说不出话好;使人的心可以认知事物,如果不学习,心有所知反还不如狂乱无知好。所以凡是学习,并非能够给人增加好处,而是使人通达天性。只是能够保全上天所赐予的本能而不败坏它们,这就叫作善于学习。

【原典】

子张,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①,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②,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注释】

①驵(Zǎng):牙侩,古代集市贸易中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而取得佣金的人。②乡曲:乡里。

【译文】

子张,本是鲁国庸俗的小人;颜涿聚,本是粱父山上的大盗;后来跟从孔子学习。段干木,本是晋国市场上的大牙侩,后来跟从子夏学习。商何、县子石,本是齐国性情暴戾的人,被乡里人所斥责,后来跟从墨子学习。索卢参,本是东方有名的狡诈之人,后来跟从禽滑黎学习。这六个人,本是该受刑、被杀、被辱骂的人。如今,由于从师学习,他们不仅幸免于受刑、被杀、被辱骂,而且成为天下的知名而显达的人,得以终其天年,王公大人信服并礼遇他们,这些都是得益于学习啊。

【原典】

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①。疾讽诵,谨司闻,观驩愉②,问书意,顺耳目,不逆志,退思虑,求所谓,时辨说③,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

【注释】

①营:通“荧”,惑乱。②驩(注:见中华书局版本《吕氏春秋》第111页正文第一行)(huān):同“欢”。③辨:通“辩”。

【译文】

大凡学习,务求使学业进步,这样心中就没有疑惑了。要努力诵习诗文,谨慎听取老师教授的内容。在老师愉悦的时候去请教书中的意旨,要顺适老师的指导,不违背老师的心志,回来认真思考、探求老师所讲的道理,要时时研讨分析,以求阐明老师所讲的道理,不苟且巧辩,一定要合乎法度,有所得不自夸,有所失不惭愧,一定要回到自己的本性上来。

【原典】

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此所以尊师也。治唐圃①,疾灌寖②,务种树;织葩屦③,结罝网,捆蒲苇;之田野,力耕耘,事五谷;如山林,入川泽,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驾御;适衣服,务轻暖;临饮食,必蠲絜④;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审辞令;疾趋翔⑤,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

【注释】

①唐圃:场圃,是种瓜、果、蔬菜的园地。唐:通“场”。②寖:今作“浸”,灌溉。③葩屦:麻鞋。④蠲(juān):清洁。絜(jíê):同“洁”。⑤趋翔(qíàng):步行有节奏的样子。翔:通“跄”。

【译文】

老师活着的时候就要谨慎小心地侍奉,侍奉的方法,以使老师心情欢愉为贵;老师亡逝了就应恭敬地拜祭,拜祭的方法,以合于四时之节为要,这是尊重老师的做法。为老师修整园地,尽心灌溉,积极种植;织麻鞋,结兽网,编蒲苇;到田野里,努力耕耘,种好五谷;进山林,入河泽,捕鱼鳖,猎鸟兽,这是尊重老师的做法。为老师看管好车马,小心地为老师赶车;使老师所穿的衣服适宜,务求轻暖;备办饮食,一定要清洁卫生;调和五味,务必使其丰富可口;问候老师,一定要恭恭敬敬,和颜悦色,言辞审慎;力求行步快慢有节奏,一定要严肃庄重。这是尊重老师的做法。

【原典】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①,君子不与交友。

【注释】

①内:通“纳”,接纳。

同类推荐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

    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

    本书是一本切入角度较为独特的哲学通俗读物。它从世界哲学史上的思想家们的著作中抽取出350句名言,对说这句话的哲学家以及这句话的含义作简单的介绍。这些话都富含哲理,很多就是这个哲学家的主要观点,比如苏格拉底的“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奥卡姆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道德的基础”,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等。因此读者阅读本书,在欣赏这些名言的同时,能对哲学史上众多哲学家们的主要思想有所了解。语言简单,每句话用一页的篇幅,很容易读。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本卷分别评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布洛赫、葛兰西等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阐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与不足,并就其对经典文本的阐释与误读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对于把握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脉络,反观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就与缺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由此,本选题不仅揭示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反思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而且透视了经典的资本主义、组织化的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这不仅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启示。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热门推荐
  • 蜀山剑侠传2

    蜀山剑侠传2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一只咸鱼的养成

    一只咸鱼的养成

    这是一只咸鱼的故事,会给大家推荐自己喜欢或是很有感触的歌,书,句子,故事。也会自己写一些短篇。*开学后一周1000+*节日假期会加更1000+*3000+的短篇会分为几个部分,但是会连在一起发*唯一长篇无连贯性,就是吐槽感悟推荐之类的*作者甜文废,不信的话可以看一下文emm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何处倾心喻见倾

    何处倾心喻见倾

    “既然我亲了你,那我就要对你负责!”某男死皮赖脸的跟在林忆倾后面。“你烦不烦啊,我说了不需要,听不懂人话是吗?!”林忆倾听后直接把他暴揍了一顿.你们听说了吗?林忆倾重生了!一觉醒来,捡到一个男朋友,感觉不错,拐回家暖床吧!天呐!这男的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能文能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重要的是,太帅了叭!【重生文√】【超级甜宠√】【不接受差评√】
  • 殿下来自那颗星

    殿下来自那颗星

    “哦,这就是地球。”望着落地窗下的蓝色行星,男人摸着下巴,眼中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神色。他有一头天然的栗色卷发,蓬松的发丝柔柔地盖住额头,露出一双漂亮的眼睛,而后是挺拔的鼻梁,以及因为肤色白皙,而显得过分柔嫩的唇瓣。对成年男子来说,他的样貌未免太过纯真好看,配上修长的身躯,以及华丽的欧式装扮,看起来倒像是童话书中走出来的小王子。他身后,一名男子毕恭毕敬地站着,“是的殿下,这就是地球。”地球,地球啊!被人类无情榨取资源,仍然顽强存活在星际中,有着特殊魅力和杀伤力的地球啊。
  •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
  • 火影之签到就无敌

    火影之签到就无敌

    枫穿越了,却没想到去了火影世界。一路行来才发现,那一座座巅峰,却被自己踩在了脚下。而自己成了别人口中的巅峰,可他其实只是一个迷失的路人而已。
  • 王爷追妻记之王妃你慢点

    王爷追妻记之王妃你慢点

    初遇,青楼一见便倾心再见,终是识心把爱言最后,只为与你长相守“宝贝儿,你就从了我吧,我家家财万贯,保你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富贵,可好”“死不要脸,姐我需要你吗?滚”“好的,宝贝儿,今晚我床上等你哦~”“死娘炮,骚里骚气的,长的这么好看,不知勾引了多少姑娘,鬼才会和你一起。”“媳妇儿,你怎么可以这么说自己呢”说罢,一把横抱起她………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正文
  • 隐姓埋名者

    隐姓埋名者

    每个人内心都有着光明与黑暗,人生漫漫,许多经历与挫折都会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但心之所向,无畏无惧!且看我们如何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 局外人(加缪中短篇小说选)

    局外人(加缪中短篇小说选)

    《局外人:加缪中短篇小说选》弥漫着诡异、怪诞的气氛。书中的主人公无论对生活,还是对人,都消极、冷漠、懈怠、不在乎,说话、举止十分荒诞。读者往往能从这种荒诞背后体会到一种冷漠,同时还能体会到一种理性,并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种理性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