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7800000007

第7章 十二纪(6)

【译文】

君子学习,在谈论道义时,务必要称引老师的话来阐明它,听从老师的教诲,务必竭尽全力使其发扬光大。听从老师的教诲而不竭尽全力去发扬它,这种行为叫作“背”;谈论道义而不称引老师的话去阐明它,这种行为叫作“叛”。有背叛行为的人,贤明的君主是不会接纳他们在朝为臣的,君子是不会跟他们交往为友的。

【原典】

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①。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②,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③,则齿尝为师者弗臣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注释】

①知:才智。②成身:指自我道德修养的完善,成为君子。③太学:这里指明堂。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④齿:并列。

【译文】

因此,教书育人是一件非常仁义的事,学习是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没有比仁义的事给人带来利益更大的了,而给人带来利益最大的,没有什么能超过教书育人了。明智的事没有比完善自我道德修养更大的了,而完善自我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没有什么能超过学习。如果自我道德修养已得到完善,那么,做子女的不用支使就会孝顺,做臣子的不用命令就会忠诚,做君主的不用勉强就会公正,只要条件达到的就可以做天下的君主。所以,子贡问孔子说:“后代将会以什么方式称道您呢?”孔子说:“我哪里值得称道呢?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喜好学习而不觉厌烦,勤于教诲而不觉疲倦,大概仅此而已!”天子进入明堂祭祀先代圣王,与曾经做过自己老师的人并排站立,不把他们当作臣子看待,这是用以显示敬重学习和尊重老师啊!

用众(一作善学)

【原典】

五曰: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①;虽不足,犹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②。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③,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④。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注释】

①跖(Zhí):鸡爪掌。②假:凭借。③丑:用作意动,以……为耻。下句“无恶不知”的“恶”用法与此同。④尚:上。

【译文】

第五:

善于学习的人,就如同齐王吃鸡一样,一定要吃数千只鸡爪掌后才会感到足够,即使不够,仍然有鸡爪掌可供取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各有其长,各有其短。人也是这样。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因此,善于博采众长的人就能拥有天下。不要因自己没有才能而感到羞耻,不要因自己无知而感到是一种耻辱。把没有才能看作羞耻,把无知看作耻辱,就会陷入困境。不把没有才能看作羞耻,不把无知看作耻辱,这才是最高妙的。即使像桀、纣那样的暴君尚且有值得敬畏、可取的地方,更何况贤能的人呢?

【原典】

故学士曰:辩议不可为。辩议而苟可为,是教也。教,大议也。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出①,衣锦而入②。

【注释】

①被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衫,古代为贫贱的人所穿。此处比喻愚昧无知。②锦:华美的丝织衣服,古代为富贵的人所穿。此处比喻贤明通达。

【译文】

所以有学问的人说:求学者不得对老师有所辩争。如果说辩争可以使用的话,这是针对施教者而言。施教才是需要大讲辩争的。求学者不使用辩争就可以由无知变为贤达,这就像披破衣出门,着华服归来一样。

【原典】

戎人生乎戎①、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由是观之,吾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其所生长者不可耳。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戎:古代泛指位于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译文】

戎人生在戎地,长在戎地,讲戎人的语言,不知道自己从哪里学来的。楚人生在楚地,长在楚地,讲楚人的语言,不知道自己从哪里学来的。现在让楚人在戎地生长,让戎人在楚地生长,那么楚人就讲戎人的语言,戎人就讲楚人的语言了。这样看来,我不相信亡国的君主不可能成为贤明的君主,他们所生长的环境不可以使他们这样而已。所以说,对于人们所生长的环境不可不注意考察啊!

【原典】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①,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②,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③,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

【注释】

①孟贲:战国时卫国的勇士,据说可以生拔牛角。②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③离娄:传说为黄帝时期视力最好的人,“能见针末于百步之外”。

【译文】

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却有纯白的狐裘,这是从许多白狐狸的皮中取来而制成的。善于吸取众人的长处,这正是三皇五帝成就大业的原因。大凡君主的确立,都是出自众人的拥举。君位一经确立就舍弃众人,这是得到细枝末节而抛弃了根本。凡是得到细枝末节而抛弃了根本的君主,从未听说过他们将国家治理得太平安定的。所以,依靠众人的勇敢就不用惧怕孟贲了,依靠众人的力气就不用惧怕乌获了,依靠众人的眼力就不用惧怕离娄了,依靠众人的智慧就不用惧怕赶不上尧、舜了。依靠众人的力量,这便是君主治国的法宝。

【原典】

田骈谓齐王曰:“孟贲庶乎患术①,而边境弗患。”楚、魏之王辞言不说,而境内已修备矣,兵士已修用矣,得之众也。

【注释】

①田骈:战国时齐人,道家。庶:庶几,几乎。术:策略,办法。

【译文】

田骈对齐王说:“即使像卫国的孟贲这样的大力士,对于众人的力量也感到忧惧而无计可施,因而齐国的边境就不用担心了。”楚国、魏国的君主不贵言辞,而国内备战的各种设施已经修整完备,兵士已经训练有素,可以用来御敌,这都是依靠了众人的力量啊!

仲夏纪第五

大乐

【原典】

二曰: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①,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②,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萌芽始震,凝以形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和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

【注释】

①度量:古代把音律分成三等分,增或减一分,便产生新的旋律。度量:指音律度数的增减。太一:指道。②两仪:天地。③(注:见中华书局版本《吕氏春秋》第132页正文倒数第三行):同“寒”,凝冻。

【译文】

第二:

音乐的由来相当久远了,它产生于音律度数的增减,以道为本源。道生天地,天地生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会合而产生天地万物。天地最初形成时,混沌不分明,分离了又会合,会合了又分离,这就叫作自然的永恒规律。天地像车轮一样转动,到尽头又重新开始,到终极又返回,无不恰到好处。日、月、星、辰的运行,有的快,有的慢。日、月轨道不同,却都周而复始地按各自的速度运行。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出现,有的季节炎热,有的季节寒冷;有的季节白天短,有的季节白天长;有的季节属柔,有的季节属刚。万物的产生,从道开始,由阴阳二气化育而来。因阳气变动而萌芽活动,因阴气变动而凝冻成形。万物的形体各占一定的空间,无不发出声音。声音产生于和谐,和谐来源于合度。先王制定音乐,正是从这个原理出发的。

【原典】

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皆化其上,乐乃可成。成乐有具①,必节嗜欲。嗜欲不辟②,乐乃可务。务乐有术③,必由平出。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故惟得道之人,其可与言乐乎!

【注释】

①具:具备,这里指条件。②辟:放纵。③务:从事。

【译文】

天下太平,万物安宁,万物都顺应正道,音乐才可以创作完成。制成音乐是有条件的,必须节制嗜欲。只有嗜欲不放纵,才可以专注地从事音乐创作。从事音乐创作要有方法,必须从平和出发。平和产生于公正,公正产生于道。所以只有得道的人,大概才可以跟他谈论音乐吧!

【原典】

亡国戮民,非无乐也,其乐不乐。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①,乱世之乐有似于此。君臣失位,父子失处②,夫妇失宜,民人呻吟,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

【注释】

①武:通“舞”,手舞足蹈。②失处:丧失各自的本分。

【译文】

被灭亡的国家和惨遭屠戮的人民,不是没有音乐。只是他们的音乐并不表达欢乐。即将被淹死的人不是不笑,即将被处死的犯人不是不唱,精神错乱的人不是不手舞足蹈,但是他们的笑、他们的唱、他们的舞蹈没有丝毫欢乐。乱世的音乐就像这种情况。君臣之位颠倒,父子本分沦丧,夫妻关系失调,人民痛苦呻吟,在这种情况下创作音乐,该会怎样呢?

【原典】

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天使人有恶,人弗得不辟①。欲与恶,所受于天也,人不得与焉,不可变,不可易。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②,安由出哉?

【注释】

①辟:同“避”。②非乐者:指墨家学派《墨子》中有《非乐》篇。

【译文】

凡音乐,都是天地和谐、阴阳调和的产物。最初生育人民的是天,人自身并未参与其事。天使人有了欲望,人不得不追求;天使人有了憎恶,人不得不躲避。欲望和憎恶,是从天那里秉承下来的,人自身并未参与其事,这不能更改,不可移易。世上的学者有反对音乐的,他们的主张是根据什么产生的呢?

【原典】

大乐①,君臣、父子、长少之所欢欣而说也。欢欣生于平,平生于道。道也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为状。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于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

【注释】

①大乐:盛乐,指完美的音乐。

【译文】

盛大的音乐是君臣、父子、长幼所欢欣而喜悦的。欢欣产生于平和,平和产生于道。所谓道,是看不见,听不到,又不能描绘其形状的东西。有谁能够通晓在不见中包含着见、在不闻中包含着闻、在无形中包含着形,那他就差不多通晓道了。道这个东西是最精妙的,无法描绘出它的形状,无法给它命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它“太一”吧。

【原典】

故一也者制令①,两也者从听②。先圣择两法一③,是以知万物之情。故能以一听政者,乐君臣,和远近,说黔首,合宗亲;能以一治其身者,免于灾,终其寿,全其天;能以一治其国者,奸邪去,贤者至,成大化;能以一治天下者,寒暑适,风雨时,为圣人。故知一则明,明两则狂④。

【注释】

①一:即“太一”“道”。②两:指由“一”派生出的、非本原的东西。从听:即听从。③择:通“释”,放弃。法:取法、效法。④明两:指尊臣以拟君,君臣无别。明,指尊显。狂:乱。

【译文】

因此,“一”处于制约、支配的地位,“两”处于服从、听命的地位。先代圣人弃“两”用“一”,因此知道万物生成的真谛。因此,懂得用“一”来处理政事,可以使君臣欢乐,远近和睦,百姓愉悦,兄弟和谐;懂得用“一”来修养身心,可以免于灾害,终其天年,保全天性;懂得用“一”来治理国家,可以使奸邪远离,贤人来归,实现大治;懂得用“一”来治理天下,可以使寒暑适宜,风雨适时,成为圣人。因此,懂得用“一”就聪明,持“两”就惑乱。

适音(一作和乐)

【原典】

四曰:

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鼻之情欲芬香,心弗乐,芬香在前弗嗅;口之情欲滋味,心弗乐,五味在前弗食。欲之者,耳目鼻口也;乐之弗乐者,心也。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

【译文】

第四:

耳朵的天性是想要听声音,如果心情不愉快,即使再美妙的音乐在耳边不去听;眼睛的天性是想要看色彩,如果心情不愉快,即使再绚烂的色彩在眼前不去看;鼻子的天性想要嗅芳香,如果心情不愉快,即使再迷人的香气在身边也不去嗅;口的天性想要品尝美味,如果心情不愉快,即使再美味的佳肴在嘴边也不去吃。有各种欲望的是耳、眼、鼻、口,而决定愉快或不愉快的是心情,心情必须平和然后才能愉快。心情愉快了之后,耳、眼、鼻、口才会随之产生各种欲望。所以,愉快的关键在于心情平和,心情平和的关键在于行为合宜适中。

【原典】

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①。胜理以治身,则生全以②;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则法立;法立则天下服矣。故适心之务在于胜理。

【注释】

①胜理:依循事物的规律。②以:通“矣”。

同类推荐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共三章,分别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写作原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的重大意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前沿,在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关于人的属性、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与主体问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与义务、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主、平等、公正等重要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内涵、特质、方法论原则、社会意义等内容进行了全面阐释。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全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商场等领域比较多,主要讲述有关游说、辩论、韬略的理论,另外,还讲述了如何修炼自身、养神蓄锐;其中修炼自身、养精蓄锐部分,是全书其他部分内容的基础。
热门推荐
  • 三界最强继承人

    三界最强继承人

    听说是您将要继承那一百个亿的家产是吗?哦,我没有继承一百个亿的家产!我只是继承过漫威英雄的能力,萧炎的异火,唐三的秘籍,林叔的道术,哦,还有很多人求着我去继承他们的妞!
  • 陪着星星看月亮

    陪着星星看月亮

    整个天河市都在讨论:能让moodswings集团二公子顾啸禾嚷嚷要“回家跪搓衣板”的女子究竟是何方神圣?“小七七——人家已经对外表明‘有妇之夫’的身份了,你就给个抱抱嘛!”“顾啸禾,谁让你在外面乱说了!你知道现在我们整个医院都要被你那些‘前女友’攻占了吗?这已经严重影响我的工作了。”“什么!竟然影响我的小七七工作,我这就派保镖过来轰走他们!”······“顾啸禾,你怕不是个傻子吧——”终于处理完最后一个病人,莫桐拖着沉重的身体倒在值班室的床上,刚一躺下就跳了起来:“什么人!”顾啸禾揉着睡眼可怜兮兮的从被窝里探出个脑袋;“小七七,我们已经两天没见了,我想你了,你这么忙,我就亲自过来侍寝了。”莫桐看着他娘们儿一样的委屈,刚才被吓的火早就不见了,爬上床抱着顾啸禾躺下,问道:“从实招来,你是不是跑泰国去变性了?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么骚气呢?”······小七七,因为我好想你啊。
  • 我若执剑归来

    我若执剑归来

    少年再次执起了他的剑,这次,所有人都会匍匐在他的脚下!
  • 腹黑校草爱上软妹子

    腹黑校草爱上软妹子

    他、南宫轩,贵族少爷,天生一副妖媚帅气的脸、恶作剧是他的爱好、被全校所有女生宠上了天。她、沐雪儿,原本是富豪千金,但命运弄人,奸人来犯,一出生便和母亲分隔两地,一直以为自己是孤儿的沐雪儿,并没有被自己的身世所折服,16年过去,出落得美丽动人,唇红齿白,一双勾人的丹凤眼,配上刁钻古怪的性格,一般人很难收服她。两个人因恨纠缠到了一起,又因恨生爱,从此开展了一段撩与被撩的校园爱情故事。
  • 巴菲特、索罗斯、比尔·盖茨成功的比较

    巴菲特、索罗斯、比尔·盖茨成功的比较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3001:太空漫游

    3001:太空漫游

    “太空漫游”四部曲第四部!刘慈欣:我所有作品都是对“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科幻文学史上的至高神作!50年来,影响了后世几乎所有科幻作品:《三体》《流浪地球》《星际穿越》《星球大战》《阿凡达》《黑客帝国》《地心引力》《降临》《异形》《飞向太空》《第三类接触》《人工智能》《终结者》《超时空接触》《普罗米修斯》……关于人类探索太空和自身的恢弘构想!被誉为“摸到了人类想象力的天花板”!人类对太空的想象,到“太空漫游”为止!一块跨越300万年历史的神秘石板,从300万年前促使猿人向人类进化,到现在指引人类驶向太空的更深处。3001年,在太空中漂泊了一千年的宇航员普尔被唤醒。苏醒的他,必须尽快适应这个与一千年前完全不同的疯狂世界:变成恒星的木星、环绕地球的“星城”、超乎想象的高科技。毕竟,一场只有他才能完成的太空漫游,即将开始……黑色石板的真相是什么?人类又将何去何从?在《3001:太空漫游》中,“太空漫游”四部曲的一切谜团,都将得到解答!
  • 末世秩序者

    末世秩序者

    上一世,萧寒沦为被命运主宰的可怜虫,饱受绝望与恐惧,这一世,萧寒重生归来,决心不再屈辱于弱小的命运,在‘丧尸’、‘妖灵’、‘魔物’、‘兽族’、‘鬼物’、‘神灵氏’横行的末日城市,萧寒可‘踏尸’、‘封妖’、‘伏魔’、‘屠兽’、‘镇鬼’、‘戮神’,末世我将为秩序制造者,主宰世间一切黑暗…
  • 坏男人和坏女人

    坏男人和坏女人

    既不能相守但愿相知,既不能相知但愿想念,多年后不知是否能了解。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