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6100000005

第5章 求仕之途——功名于我如浮云,(1)

我生本为逐浮云

1.踏上求学之路

曾国藩在二十三岁那年,参加了科举考试,一举考中了秀才。而上一年,他的父亲才刚刚中了秀才。对曾国藩的长辈们来说,可谓是大喜,而对于曾国藩来说,小小一个秀才,他根本不放在眼里,他要争取的是更大的功名。于是第二年,曾国藩带着家人的希望和自己的梦想来到著名的岳麓书院读书求学,准备参加下一次的乡试。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侧,紧邻湘江,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从古至今,这所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的时势变迁,迨及晚清(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千年学府,弦歌不绝”,至今此书院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闻名遐迩,许多读书人不远万里来这里求学,都因为这里具有良好的教学学风,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情操的培养,准备参加大考的学子都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曾国藩也是如此。

该学院教学条件及教育水平都非常好,所以收费自然就高,对一般家庭来说,这个书院称得上是贵族学院,农家子弟是完全读不起的。由此可见,曾家为了能让曾国藩有一番成就真是用心良苦。

曾国藩就读于岳麓书院时,山长、主讲是非常有名的欧阳厚钧。这位欧阳先生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进士出身,曾任郎中、御史等职,因母亲生病需要人照顾,所以他才辞官回到湖南,在岳麓书院任教,一教便是二十七年,桃李满园,仕途中人皆知欧阳先生。

来到了岳麓书院之后,曾国藩就跟随欧阳先生认真全面地学习儒学著述,从而掌握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他的修养就是从这里开始加强的,从而翻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

在岳麓书院期间,曾国藩由于学习刻苦,深得欧阳山长的喜爱。曾国藩有不明白的地方经常向欧阳山长请教,欧阳山长总是耐心教导。欧阳山长曾对曾国藩说:“作为士人,我们要以书院前辈为榜样,延续儒学的‘圣脉’,并且经世致用。”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是岳麓书院大门上的对联,它说明岳麓书院人才辈出。从始建起,这里代代出人才。早在北宋时期,周式山长便“教授数百人”。到了南宋理学家张出任山长后,此时的岳麓书院已成为湖南湘学派的发源地,对整个湖南的教育事业起着重要作用。后来,朱熹和张会讲长达两个月,这便是有名的“朱张会讲”,吸引了无数学子前来听讲,那时,饮马池的水都被学子骑来的马喝得一干二净,可见来人之多。当时的岳麓书院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无数大人物都来这里求学然后走向社会功成名就。从踏进岳麓书院那天开始,曾国藩的奋斗征程也就开始了。

2.第三十六名举人

曾国藩在岳麓书院学习还未满一年,由于乡试的时间到了,他便收拾行李告别了岳麓书院,参加乡试。而这一次,他金榜题名,位列举人的第三十六位。

这次乡试的试题对曾国藩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当他看到考题之后,马上胸有成竹地提笔书写,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中了举人的曾国藩心中也感到欣喜,但远不如曾家长辈们的那股喜悦之情。曾国藩两年连中两级,对于世代务农的曾家来说,真是来之不易。他们仿佛看到了曾国藩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不久的将来,曾家便成为尽人皆知的名门。

道光十四年(1834年),也就是曾国藩中举之后,曾麟书再次带着妻儿去看望岳丈江沛霖,同时也将曾国藩的试文拿给他看。此时的江沛霖已有八十五岁,但眼不花耳不聋。他仔细阅读曾国藩中举时的试文后,便哈哈大笑,赞扬不已。拍着女婿曾麟书的肩膀说:“我过去就知道你的后代会学有大成,现在应验了,不过,这刚刚只是一个开始。”

“中举只是一个开始”,既包含对曾国藩的肯定,又包含着对曾国藩的鼓励,同时寄予更高的期望。江沛霖说的这一番颇有意味的话,让曾麟书父子一生难忘。江沛霖对曾国藩的鼓励和厚望,时时刻刻都推动着曾国藩前进。当江沛霖去世后,曾麟书为其刻写墓碑,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叙述此事,他说:“享年已八十五矣,其志之不衰如此。”

曾国藩考中举人时,已二十四岁,与那些三四十岁只中了个秀才的人相比,他算是少有所成。所以曾家大摆酒席,庆祝此事。

全家人的兴奋劲儿尚未散去,曾国藩便整装待发,远赴京城,参加来年的进士会试。临行前,祖父曾玉屏把他叫到面前,问他:“乖孙子,我问你,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长大之后又想做什么?”

曾国藩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做官,而且要做大官。”

曾玉屏又问:“那你告诉爷爷为什么要做官?”

曾国藩说:“当了官,就能光宗耀祖。”

曾玉屏笑着说:“说得好,你要记住你的这番话,一定要为我们曾家争这口气。”

紧接着,曾玉屏又语重心长地说:“你一定要记住:满招损,谦受益,在官场上要谦虚、谨慎。”正是这句话,影响了曾国藩的一生。

此时,院子里的那棵老藤正缠绕在白果树上,随风摇曳着枝条,仿佛在和曾国藩招手。此时的曾国藩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他要大步向前,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向着成功迈进。

3.擦肩而过的功名——名落孙山

世事难料,曾国藩信心满满地赶到京城参加了进士会试,但他却名落孙山。然而老天总是眷顾像他那样刻苦用功之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这一年是皇太后的六十大寿。这一年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来说,可谓天上掉馅儿饼,因为皇太后过大寿有个惯例,会增加一次乡试、会试的恩科考试,为的是再给那些没考中的学子一次中第的机会。

得知此消息的曾国藩很是兴奋,激动得一晚没睡。那一夜曾国藩想了许多:想起爷爷的嘱托,想起父亲那满是渴望的眼神,又想起自己从四五岁开始读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为曾家争光。曾国藩心想,一定不能辜负家人的期望,一定要为曾家争光。想起这些,曾国藩心中充满了信心,他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下一次的恩科考试。

从湖南湘乡到京城,可谓千里迢迢。在等待恩科会试的这一年里,曾国藩没有再回家,一是路途过于遥远,二是路上的花销太大。曾国藩的家境本来还算富裕,但这些年为了供他读书,已所剩无几。曾国藩写信给家里人,大体意思就是想暂留京城读书,等待明年的恩科会试,其父回信也表示同意。

接下来的日子,曾国藩和其他几位举子一起住在了北京的“长沙会馆”,因为相比之下,这里的费用较低,所以正适合那些家境一般的子弟住宿,其中大部分都是湖南的举子。大家在一起也志趣相投,白天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除此之外,就是去京城走走。这段时间对曾国藩这个农家子弟来说,是那么充实,他目睹了京城的文物和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他也在这时喜欢上了韩愈的文章,每日读数遍方能入睡。曾国藩做文章的基础就是从此时开始的。他觉得古文与八股文相比更有生气,更有意义,因为古文可以随意发挥见解,而八股文却不能。在京城居住一年后,曾国藩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湖南乡下的小儒生了。

时间在渐渐流逝,转眼间,一年过去了。

当满怀信心的曾国藩进入考场后,结果却再一次出人意料,他又失败了。

这两次的失败对曾国藩打击很大,更何况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胸怀大志,信心百倍。这使曾国藩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与功名无缘,他不能为曾家争光,不能实现祖父和父亲的愿望。两次名落孙山的曾国藩对京城再没有留恋。何去何从,曾国藩心中已有了答案。

同类推荐
  • 做天下最酷的生意

    做天下最酷的生意

    扎克伯格,以他独特的个性和成就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视线,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尊为新一代社交网站的传奇人物。面对每一次关键性的选择,他总能够以灵魂的方式把生意做到最酷,用扎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一开始,我想做的东西就可以不值钱,但它必须酷”。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样也出于我们的选择。本书结合心理学知识,为我们细剖扎克伯格成长路上的点滴,使我们能够比对自身,发现个性中待完善之处和能力上的盲点,由此靠近扎克伯格,历练出万变时代的不变能力,成就自我。
  • 薛涛传:大唐传奇才女的史诗

    薛涛传:大唐传奇才女的史诗

    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摇曳生花又犀利警醒的文字,勾勒出薛涛一生的轨迹——她独立有主见,不做作,不过度沉溺于自我,为了自己的生存、爱情努力奋斗,并对人生进行着积极的思考。古往今来,扫眉才子或许不少,唯她留下一纸薛涛笺,依旧引得后人争相窥探女校书的传奇人生。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这是一次对英雄事迹的重温,也是一次对烽火年代的回望。所有的重温和回望,都是因为在这些远去的英烈们的身上,深藏着我们民族不可失落的魂魄。阅读他们的故事,从中感受到生命的韧劲与执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灵会得到无数次震撼与洗礼。
  • 刘伯温传:大明帝师开国记

    刘伯温传:大明帝师开国记

    他是能掐会算的大明帝师,是博古通今的历史宠儿。建功立业、辅政称帝,却终究没能保住自身性命。一个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刘伯温,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他到底是一个博通经史、书无不窥的“智者”;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历史的宠儿,稀里糊涂的“神人”?也许,等您阅读完这本书,知道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刘伯温后,您就会知道这个答案了。
  • 黄宝生(学术名家自述)

    黄宝生(学术名家自述)

    4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政治合格、学术领先、学风优良的知名专家学者,堪为学科史乃至学术史上的一面面旗帜。《学术名家自述》系列通过访谈的形式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探索的历程记录下来,并用文字凝练成一个个小故事,从而起到传播、传承的作用。本书中黄宝生先生用通俗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自己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重点叙述了自己从事梵学研究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热门推荐
  • 战帝系列(十三)

    战帝系列(十三)

    那削瘦的中年人缓缓地站起身来,道:“天司禄大人好像不太欢迎季某,季某方才是好心提醒,大人既然不肯听,季某也不勉强。地司杀大人那边还有事,季某先告退了。天司禄淡淡地道:“季先生有事,本司禄就不多留了,送客!”
  • 智能浩劫

    智能浩劫

    公元2271年,由于在研发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没有设定足够的保护机制,人工智能通过自我学习而爆发性地增长,最终人类被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人工智能——“星河”所控制。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战后,幸存的人类被人工智能麾下的机器人军团圈养起来——星河不将人类屠杀殆尽的唯一目的就在于他需要借助人类完善他的“头脑”。在这个地狱般的未来,不是每个人都听天由命地苟延残喘,无数的热血男儿还在绝望中无畏地抵抗!
  • 花落素心

    花落素心

    韩瀛素在醉酒后哼唱了一曲公子向北走,这却被旁边听到的南佩衣误会,以为韩瀛素曾爱慕过谢东。时隔多年,已经嫁给南佩衣的韩瀛素又唱起了这首歌,南佩衣瞬间暴怒:果然是谢东!我明白了。本想爬上梳妆台,插着腰训斥的韩瀛素,尴尬的发现爬不上去,南佩衣一把将她抱上去后,又把脸扭回去不看韩瀛素。坐稳了的韩瀛素伸出双手,把眼前倔驴的脸强行扭过来看着自己,低头吻下去。我哪有别的他,我只要也只有你。
  • 田园医妻傲娇郎

    田园医妻傲娇郎

    林晗玉穿越到了林家村,做了李翠花的闺女。家里的屋,四面透风;家里的地,石头多过土。穿的是别人的旧衣,吃的是咯牙的豆。大哥要入赘,堂姐要做妾。不,姐的人生不要这么过,也不允许身边的亲人不好过。拿着天神做幌子,林晗玉开始了招摇撞骗的古代生活。治病、治穷、治乱,一个不小心就把原来的穷沟沟变成了金窝窝。脸上一块青记,人人都说她嫁不出去。可又一个不小心成了众大王抢来抢去的香饽饽。*铁面无情公子木,鼎鼎大名、大名鼎鼎的荣国战神,杀人斩马,眼睛都不眨一下,却因为一个小姑娘学开始了柔情、学会了慈悲。第一次见她,她是一个弱小无依的丑姑娘,救了他的腿。第二次见她,她是一个富甲一方的山霸王,救了他的命。第三次见她,她站在高台抛绣球……“听说你不喜欢我?”“嗯。”“好,那就嫁你了。”原来某人不但会傲娇,还会装傻。全文高宠,高血压的高,甜宠的宠!
  • 仙侠怪异志:女配修仙传

    仙侠怪异志:女配修仙传

    这年头,穿越啥的都不稀奇了,黎轻风也跟了把潮流,穿进了书中世界。身为女配的黎轻风表示,没得啥子好怕滴。毕竟她姐姐是女主,她姐夫是男主,咳,废话了。只要不作死,她觉得日子还是可以过下去的。【1v1】
  • 故事会(2015年12月下)

    故事会(2015年12月下)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
  • 神偷盗妃:王妃逆袭霸王府

    神偷盗妃:王妃逆袭霸王府

    “啊啊啊!你要是再咬我,小心我带着娃离家出走。”作为一名逆袭的神偷王妃,她看着身上的一个个牙印,浑身颤抖着指控某人。她夫君皱着英挺的眉,凤眸凌厉地扫过她,说:“我让你再去偷东西,你偷了我的心还不够,还要招惹别人。”神偷王妃对这样的表白表示很羞射,主动伸了一只手凑上去道:“那你多咬几口吧,我不会把心还给你的。”于是乎,怎么可能只咬手……
  • 让开!我是皇子私人女官!

    让开!我是皇子私人女官!

    繁花三千结,结结入心侧;既怨亦无用,唯愿终得一心人。(何逸)
  • 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

    不怕企业有缺陷,就怕企业无视缺陷。让本书给你的企业做一个全面的体检,清倒企业垃圾,重塑完美企业管理。
  • 大师下凡

    大师下凡

    “请问一把龙泉剑斩断所有顶级兵器有什么看法?”“正常发挥!”“那请发表一下作品屡次打破拍卖天价记录的感想?”“实至名归!”“最后一个问题,您的手艺被评为史上最佳国宝后,有什么话想对其他竞争者说?”“不服来战!”